浙江省桐廬縣農(nóng)技推廣中心 (311500) 錢忠明 程大軍 袁承東 葉偉清 謝 煒
浙江省桐廬縣瑤琳鎮(zhèn)農(nóng)辦 (311516) 彭星木
浙江省桐廬縣橫村鎮(zhèn)農(nóng)辦 (311512) 吳鈁杰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zhèn)農(nóng)辦 (311507) 陶宇揚
浙江省桐廬縣從2015年開始引種雜交水稻品種“甬優(yōu)1540”單季種植,由于該品種長勢強、生育期適中、產(chǎn)量高而穩(wěn)、抗稻瘟病強、出米率高、米質(zhì)優(yōu)等特點,深受種植戶和加工戶的喜愛。推廣至今已成為桐廬的主推品種,播種面積逐年增加,目前該品種占全縣單季稻種植面積的45%~50%。
2015年,桐廬興榮家庭農(nóng)場最早試種“甬優(yōu)1540”,從2016年開始,每年播種面積基本達50%,經(jīng)實割測產(chǎn),平均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產(chǎn)均達750千克以上增收10%以上的效益?,F(xiàn)將該品種的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根據(jù)“甬優(yōu)1540”的特性,結合桐廬氣候條件,每年5月15日左右播種。播前曬種3~4小時后浸種,一般在常溫下用咪鮮·殺螟丹400~700倍液(1.25千克種子用1包藥)浸種,浸種時間40~48小時,清水漂洗后播種,有利預防水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采用專用的基質(zhì),利用“疊盤育秧”技術育秧;出苗后及時放入秧田,在二葉一心前后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促進秧苗正常生長,達到育壯苗的目標。
秧苗培育22天前后(四葉一心),季節(jié)上已進入6月初,此時進行機插,有利于促進單季稻秧苗快速成活、分蘗。機插密度為16厘米×30厘米,畝栽秧苗1.33萬叢。
科學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大田準備及肥水管理。
(1)及時整田施基肥 在符合“肥藥”雙控的前提下,施足基肥,在上季作物收割后,及時上水翻耕泡田,在機插前2~3天整田,并施入緩釋肥(25-10-14)或“綠聚能”(28-0-5)40千克/畝做基肥。
(2)合理追肥 機插15天后,秧苗已活棵分蘗,需吸收營養(yǎng)。為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及時追施尿素10千克/畝;機插40天后,秧苗在高溫條件下快速分蘗,需吸收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根據(jù)秧苗生長和葉色情況,及時追施尿素10千克/畝、氯化鉀10千克/畝。
(3)按需供水 水稻的一生需要較多的水分,但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根據(jù)生長情況,在秧苗期以淺灌為主,防止浮苗,水位不超過秧苗根部1~2厘米為宜;分蘗期以淺灌為主,水位不超過秧苗根部2~3厘米;孕穗期和抽穗期以深灌為主,水位應超過秧苗根部3~5厘米;即將成熟期,以“跑馬水”灌溉為宜,做到干濕交替,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濕度,促進稻谷籽粒飽滿、后熟一致。
(4)輕重擱田控分蘗 擱田的好壞關系到水稻的分蘗多少,直接影響有效穗的粒數(shù)和畝產(chǎn)。采用輕重擱田法,可有效控制分蘗數(shù)。操作方法為:在種植后10~12天、每叢秧苗分蘗到4~6株時,輕擱4~5天后放水灌溉;在種植后30天左右、每叢秧苗分蘗到11~12株時,重擱8~10天。要求稻田龜裂,能看到秧苗白根為宜。輕重擱田法總體做到先輕后重直至擱透,控制群體無效分蘗,穩(wěn)定分蘗成穗率,復水后間隙灌溉,既保持田間濕潤,又促進根系生長,并改善群體長勢、提高成穗率,然后再每天灌淺水至孕穗期。
單季稻全生育期在病蟲害發(fā)生不嚴重的年份,一般進行2~3次病蟲草害防治即可:7月上中旬主要防治稻飛虱、卷葉螟、紋枯病等,可使用16%井崗·噻呋酰胺60毫升/畝+15%甲維·茚蟲威25毫升/畝+70%吡蟲啉6g/畝進行田間噴霧,用衛(wèi)稻夫氰氟草酯40毫升/畝防治禾本科草;8月上旬主要防治稻飛虱、卷葉螟等,可用75%污菌·戊唑醇15毫升/畝+6%阿維·氯苯酰50毫升/畝+80%烯啶·吡蚜酮12克/畝進行田間噴霧,并使用谷歡二甲滅草松30毫升/畝進行田間噴霧防治闊葉草;8月底至9月上旬主要防治稻飛虱、二化螟、水稻葉蟬和紋枯病以及稻曲病,可用16%井崗·噻呋酰胺60毫升/畝+34%乙多·甲氧蟲30毫升/畝+80%烯啶·吡蚜酮12克/畝進行田間噴霧。目前,桐廬對水稻種植戶開展病蟲害全域“統(tǒng)防統(tǒng)治”的前提下,通過病蟲害測報,對各水稻種植區(qū),進行適時、合理用藥,有效控制大田單季晚秈稻的病蟲害。
桐廬由于連續(xù)多年種植,隨著病蟲害的積累以及品種生理性退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單季稻種植過程中稻瘟病的抗性有所減弱;同時,由于該品種出米率高,稻殼薄,單季稻成熟收割前遇高溫多濕天氣易發(fā)生穗上發(fā)芽從而造成減產(chǎn)現(xiàn)象。這些問題需在生產(chǎn)中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