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能履行保守黨交托的任務。因此,我已告知國王陛下,我準備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倍驮谵o職前一天,面對議會大廳里的哄笑聲,她還大喊:“我是個戰(zhàn)士,不是逃兵!”
“我承認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能履行保守黨交托的任務。因此,我已告知國王陛下,我準備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眱H45天,英國首相伊麗莎白·特拉斯辭職了。
當?shù)貢r間10 月20 日,特拉斯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即自動卸任英國首相職務。她由此成為英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樣,出乎意料?!敝袊鐣茖W院歐洲研究所學者孔元說,“雖然大家都預料到她在上任后會面臨著很多困難,但完全沒料到她會那么快下臺?!?/p>
那么,特拉斯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直到10 月19 日,特拉斯還在議會質詢中否認主動辭職的可能。面對議會大廳里的哄笑聲,這位上任僅44 天的首相大喊“我是個戰(zhàn)士,不是逃兵”!
然而,自今年9 月以來,作為黨內激進右翼的特拉斯力推大規(guī)模減稅政策,導致市場信心盡失,英鎊應聲下跌,破37年以來紀錄。疊加俄烏沖突等外部因素誘發(fā)的“生活成本危機”,特拉斯的選民支持率到10月初已下跌至16%,全無此前歷任首相就職第一年的民調“蜜月期”。
為避免2023 年初地方選舉潰敗,保守黨高層自10 月初開始討論“及時止損”,用更懂經濟也更傳統(tǒng)穩(wěn)健的人選替換特拉斯。但以強硬著稱的特拉斯不愿認輸,僅小幅回調改革措施,反而指責異見者“不是真正的保守黨人”,進一步將自己孤立。由于保守黨內規(guī)則限制在首相任期第一年進行不信任投票,雙方一度陷入僵局。
蘇納克(左)和特拉斯(右)
“黨內對抗”的轉折出現(xiàn)在10 月14 日。特拉斯解除了內閣財政大臣克瓦滕的職務,任命“長期政敵”亨特繼任。這被視為她事實上放棄抵抗:一方面,完全反對特拉斯減稅計劃的亨特就任財政大臣,意味著改革結束。亨特就職當天,內閣就宣布回到上一屆政府的加稅道路,重啟將企業(yè)所得稅增加6%的方案。另一方面,財政大臣是內閣二號人物,特拉斯上任一個月即更換財相,且不得不以全盤放棄原政策為條件延攬政敵出山,可見其在黨內已乏盟友。
最終,特拉斯在20 日宣布辭職,刷新了1827 年首相坎寧創(chuàng)下的119 天最短任期紀錄。不過,坎寧是病故,而非被趕走。
那么,特拉斯下臺,誰會接替保守黨黨首并擔任英國首相?
當?shù)貢r間10 月24 日下午兩點,是英國保守黨在下議院黨團1922 委員會設定的提交新任保守黨黨首選舉提名的截止時間。在成功獲得了197 名保守黨議員提名,且兩位對手(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和議會下議院領袖莫當特)先后宣布退選后,前任財政大臣里?!ぬK納克成為唯一符合“入閘”條件的黨首候選人,按程序自動當選。隨后,蘇納克在保守黨中央黨部發(fā)表了勝選演說。
10 月25 日,在前往白金漢宮覲見查爾斯三世國王后,現(xiàn)年42 歲的蘇納克正式就任英國首相,成為唐寧街10 號首相府在短短兩個月內的第三位主人。他也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
據(jù)報道,蘇納克的祖父母出生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他的父親和母親分別在東非的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長大。20 世紀60 年代,他的父親和母親分別跟隨各自的家庭移民至英國。蘇納克1980 年出生于英國南安普頓,2015 年成為保守黨議員,2020 年2 月13 日成為英國財政大臣。2022 年7 月5 日,因對時任首相約翰遜的領導失去信心,蘇納克宣布從政府辭職。
據(jù)了解,蘇納克的妻子阿克沙塔是印度IT 行業(yè)之父、億萬富翁納拉亞納·穆爾蒂的女兒。據(jù)《星期日泰晤士報》2022年測算,蘇納克的資產約為7.3億英鎊,位列英國富豪榜第222位。
蘇納克即將面臨的難題,被英國媒體表述為歷屆首相任期中“最令人生畏的入局”。特拉斯的減稅改革等激進政策已被亨特回調,但其造成的英鎊下挫、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危機”并未消退。
福特指出,蘇納克成為新首相更可能緩解英國和歐盟的關系,并在對烏克蘭的問題上“稍稍降溫”,從而為解決當下的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危機營造更好的條件。不過,保守黨偏右翼的整體政策取向并不會改變。而留給蘇納克挽回民意的時間并不多:即使保守黨取消原定在2023 年提前大選的計劃,英國下一次大選也必須在2025 年1 月之前舉行。
在特拉斯之前,已經有連續(xù)三任英國首相沒滿任期就被轟下臺了。
2016 年,卡梅倫發(fā)起脫歐公投,“玩脫”之后自己辭職;特蕾莎·梅臨危受命,上臺處理脫歐事項,卻發(fā)現(xiàn)沒法搞定,被迫在2019 年辭職;約翰遜疫情期間在唐寧街開派對,又提拔鬧丑聞的副黨鞭,在今年7 月被集體“逼宮”下臺。
“六年內換了四任首相,英國政壇前后變更如此之快,讓人眼花繚亂。英國的政治已經成為了一場鬧劇?!笨自f。
10 月20 日,德國《商報》發(fā)表文章指出,英國被視為議會民主制的發(fā)源地。然而,特拉斯因自己制造的混亂最終被迫辭職,這不僅是英國的悲劇,也帶給其他民主國家五個重要的教訓。
第一,違背金融市場的意志,即使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也難執(zhí)掌。正是國際投資者的逃離和由此引發(fā)的英國國債利率上升以及英鎊暴跌,迫使特拉斯在財政政策上做出了180 度大轉彎。到目前為止,由金融市場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同強制執(zhí)行財政紀律,這往往是治理不善的新興國家的命運。
第二,違背時代精神無法治理國家。特拉斯和她的經濟自由主義教唆者最大的錯誤可能是,在許多人面臨地緣政治沖突和巨大的經濟風險而尋求國家的保護和救助時,卻想整頓國家。國家的鐘擺很可能擺過了頭,將在未來幾年經歷一場反向運動。
第三,英國政府亂局導致最保守的圈子也在重新評估英國脫歐的正確性。英國和其他主要工業(yè)化國家一樣,在能源市場和全球供應鏈領域受到外部沖擊。然而,脫歐效應嚴重影響了英國的經濟減震器。僅僅是與從前的歐盟伙伴的約20%巨額貿易損失就足以說明問題——脫歐是英國現(xiàn)代史上犯下的最大錯誤。
第四,保守黨在英國的權威急劇下滑表明,保守派不只在英國缺乏令人信服的政治敘事。約翰遜家長式或者也可稱為“共情式”的保守主義以及特拉斯的自由激進主義在英國都失敗了。
第五,中左政黨的處境并未因此變得更輕松。與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一樣,即使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成為英國首相,也會在止損方面手忙腳亂。對于設定超出這一范圍的愿景,原本就缺乏資金和金融市場的支持。
總之,新首相將如何彌合黨內的分裂,又如何重獲民眾的支持,仍充滿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