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進晴,孫明麗,阮 娜,唐 玲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護理部,北京,100078;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皮膚科,北京,100078)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是臨床的一種常見?。?]。本病起病急促,脅肋好發(fā),病因多與年齡、性別、免疫力低下有關[2]。中醫(yī)學對于本病早有認識,稱本病為“蛇串瘡”“纏腰火丹”或“火帶瘡”等,可因過勞、情緒波動、惡性腫瘤、免疫抑制劑治療和器官移植等誘發(fā)。皮疹出現(xiàn)前常先有皮膚疼痛、麻木、瘙癢和感覺異常,可伴有低熱、少食、倦怠等癥狀[3]。中藥濕熱敷法是將無菌紗布用藥液浸透,敷于局部,以達到疏通腠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F(xiàn)有文獻證明中藥濕熱敷針對皮膚問題有很好的治療效果[4]。本文總結中藥濕熱敷技術治療1例帶狀皰疹患者的護理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65歲,于2021年11月4日經(jīng)門診收入皮膚科,步行入院?;颊咧髟V入院前11 d出現(xiàn)右側胸背部皮膚疼痛不適,7 d前原有疼痛部位出現(xiàn)皮疹,疼痛加重,自服用藥物后未見明顯緩解。于11月2日就診于皮膚科門診,為求進一步系統(tǒng)診治收住入院?;颊哂覀刃馗共科鹌ふ睿弁磩×?,自覺灼痛伴一過性放射痛。皮膚表現(xiàn)為右側胸背部及腋下皮膚泛發(fā)片狀紅斑,紅斑基礎上簇集粟粒至綠豆大小丘皰疹、水疤,水皰干癟,部分破潰,可見滲出及結痂,皮疹呈單側帶狀分布?;颊呱喟导t,苔薄黃,脈結代。
中醫(yī)診斷:蛇串瘡(肝經(jīng)濕熱)?;颊叩陌Y狀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蛇串瘡”的診斷標準。與肝經(jīng)濕熱型相符,具體表現(xiàn)在為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黃。舌質紅,舌苔簿黃或黃厚,脈弦滑數(shù)。
西醫(yī)診斷:帶狀皰疹?;颊咔闆r符合《皮膚性病學》中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帶狀皰疹起病急驟,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成簇水皰沿單側周圍神經(jīng)走形呈帶狀分布,脅肋部為好發(fā)區(qū)域,通常伴隨劇烈的神經(jīng)痛。
2.1.1 皮膚狀況評估:皮膚表現(xiàn)為右側胸背部及腋下皮膚泛發(fā)片狀紅斑,紅斑基礎上簇集粟粒至綠豆大小丘皰疹、水疤,水皰干癟,部分破潰,可見滲出及結痂,皮疹呈單側帶狀分布。根據(jù)《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相關標準評價干預效果:①顯效:大部分以上的皰疹脫落,病患的臨床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并且能夠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或是影響不大。②有效:大部分皰疹結痂,病患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常常遺留神經(jīng)痛后遺癥。③無效:皰疹、病患的臨床癥狀均沒有發(fā)生改變。
2.1.2 疼痛評估: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分為: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疼痛程度無法忍受,嚴重影響患者睡眠。本患者疼痛評分為8分,屬于重度疼痛。
2.1.3 心理狀況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焦慮程度,總分<50分屬于正常,50~60分屬于輕度焦慮,61~70分屬于中度焦慮,>70分屬于重度焦慮。本例患者因疼痛癥狀明顯導致緊張和焦慮,向患者介紹SAS焦慮評分量表,患者SAS量表總分70分,評估為中度焦慮。
2.2.1 中醫(yī)特色護理:根據(jù)患者辨證分型及病情選擇自制中藥顆粒進行濕熱敷,取白花蛇舌草15 g、野菊花 40 g、黃柏 40 g、苦參 30 g、車前草15 g、金銀花20 g、蒲公英30 g、馬齒莧60g、石膏40 g配置成中藥顆粒,加入水攪拌均勻。①具體操作流程:讓患者取合理體位,暴露濕熱敷部位。選擇適宜的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將敷料浸于38~43℃藥液中,擰干后敷于患處。及時更換敷料或頻繁淋灑藥液于敷料上,以保持熱敷部位的濕度及溫度。③清潔皮膚,取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②頻次及療程:每次中藥濕熱敷的時間約為20 min,上下午各1次,2次/d,7 d為1個療程。③注意事項:保持皮損處皮膚清潔干燥,忌用熱水燙洗局部皮膚。皮損糜爛滲出時給予濕敷,嚴格無菌操作。指導患者采取健側臥位,避免擠壓水皰。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詢問患者感受,如有不適,立即停用。治療結束后宜臥床休息,以患者不感勞累為宜。
2.2.2 常規(guī)護理:床單、被褥、內衣要選用純棉制品,保持清潔干燥。衣服寬大,以免摩擦引起疼痛。忌用化學洗滌劑洗滌衣物。保持皮損處皮膚清潔干燥,忌用熱水燙洗局部皮膚。皮損糜爛滲出時給予濕敷,嚴格無菌操作。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宜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魚腥蝦蟹、雞、羊肉等食物,禁煙、酒。宜食清肝膽火之品,如西瓜、苦瓜、綠豆等,用金銀花或野菊花水代茶飲。
2.2.3 情志護理:本病因情志內傷,導致肝氣郁結,再加上疼痛影響,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焦慮、煩躁、易怒等,因此,護士應該疏導患者,多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提升患者對神經(jīng)痛的認識程度,了解疾病的轉歸和發(fā)展過程,消除顧慮和恐懼,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樂觀和情緒穩(wěn)定。
2.3.1 皮膚狀況:第1—2天,可見患者皮膚右側胸背部及腋下皮膚泛發(fā)片狀紅斑,紅斑基礎上簇集粟粒至綠豆大小丘皰疹、水疤,水皰干癟,部分破潰,可見滲出及結痂,皮疹呈單側帶狀分布。第3—4天,可見患者右側胸背部皮疹面積基本同前,疼痛較前稍減輕,顏色轉暗,未見新發(fā)皮疹。右上肢活動自如,無頸項活動受限。右側胸背部及腋下皮膚泛發(fā)片狀紅斑,紅斑基礎上可見少量干癟痘壁,部分破潰,可見滲出及結痂,皮疹呈單側帶狀分布。第5—7天,可見右側胸背部及腋下皮膚泛發(fā)暗紅色斑片,紅斑基礎上可見干痕皰壁、未脫落痂皮及點狀潰瘍,皮疹及結痂呈單側帶狀分布。根據(jù)評價標準,治療效果為有效。
2.3.2 疼痛狀況:治療后患者疼痛好轉,VAS評分降為2分。
2.3.3 心理狀況:SAS評分降為32分,并且患者訴焦慮癥狀明顯緩解。
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尤其在老年群體中上升明顯[5]。帶狀皰疹的病因病機主要為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年老體虛,病位在皮膚。中藥濕熱敷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jīng)》[6],“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摩之浴之”,以及“痹不仁腫痛,…可按、可藥、可浴”,“漬形”、“浴之”便是對中藥濕熱敷的相關描述。中藥濕熱敷法使藥物直中藥熱敷接透過皮膚[7]。通過經(jīng)絡血脈信息傳遞,并利用不同藥物的性味作用。本病例所選取的中藥,現(xiàn)代藥理學表明,黃柏是苦寒之品,黃柏歸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因此可去除患者皮膚皰疹的濕熱之癥狀;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苦參、車前草也具有寒的特性,可發(fā)揮清熱燥濕之功效;金銀花,歸肺、胃經(jīng),具有泄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之功效;蒲公英、馬齒莧、石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諸藥合用可解除患者皮膚水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血運。選用中藥濕敷的方法,由經(jīng)脈入臟腑,輸布全身,直達病所,并利用適宜溫度刺激,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藥物的強度,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從而起到行活血化瘀、運行氣血、清營涼血、消腫止痛、促進血管新生的功效。
本研究選擇使用中藥濕熱敷法,分析主要原因:中藥濕熱敷是中醫(yī)傳統(tǒng)醫(yī)學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在我國歷史悠久[7]。用6~8層的紗布在患處進行覆蓋,保持溫度在38~43℃,間隔期間關注患者皮膚情況,并在紗布上淋灑38~43℃的藥液以起到保持溫度的作用。通過溫熱的藥液舒暢毛孔,達到通經(jīng)達絡的目的,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在整體觀與辨證觀的指導下,選取對癥的具有治療作用的藥物開展相關的中藥濕熱敷,在熱力的作用下可以使藥物的藥效更好地發(fā)揮療效,達到疏通經(jīng)絡的目的。
通過回顧本病例,提示中藥濕熱敷技術治療帶狀皰疹水泡的臨床治愈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患者皮膚水泡、紅疹的持續(xù)時間,增加患者舒適度,此項操作簡便、易學、無創(chuàng)、綠色、無不良反應等,患者容易接受,依從性較好,具有中醫(yī)“簡、便、廉、驗”的特點。今后可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進一步驗證其臨床效果。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