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芹,陳志斌
(1.福建省中醫(yī)藥學(xué)會感染病分會,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省中醫(yī)藥學(xué)會呼吸病分會,福建 福州 350003)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fā)病具有季節(jié)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產(chǎn)婦、嬰幼兒、老年人及有慢性基礎(chǔ)疾病患者易發(fā)展為重癥或危重癥,死亡風險較高。近段時間,福建地區(qū)罹患發(fā)熱、咽痛、鼻塞、流涕、腹痛等癥狀的患者劇增,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xù)上升,流感進入夏季高發(fā)期。本次流感病毒主要是以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 gata系為主,目前國際指南推薦及中國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藥物主要為病毒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流感在中醫(yī)學(xué)中稱為“時行感冒”或“時行戾氣”,屬于外感疾病范疇。綜合目前流感疫情形勢、臨床特點、證候規(guī)律及診治經(jīng)驗,參考相關(guān)指南,制定本方案。
根據(jù)《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1]的定義制定,主要結(jié)合流行病學(xué)史、臨床表現(xiàn)及病原學(xué)檢查進行診斷。在流感流行季節(jié),即使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特別是有重癥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者,仍需考慮流感可能,應(yīng)進行病原學(xué)檢測。在流感散發(fā)季節(jié),對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檢測常見呼吸道病原體外,還需進行流感病毒檢測。
1.1 流感的臨床診斷 有流行病學(xué)史(發(fā)病前7 d內(nèi)在無有效個人防護的情況下與疑似或確診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或?qū)儆诹鞲袠硬±奂l(fā)病者之一,或有明確傳染他人的證據(jù))和流感臨床表現(xiàn)(主要以發(fā)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zhàn),多伴全身肌肉關(guān)節(jié)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眼結(jié)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流感癥狀,無并發(fā)癥者呈自限性,多于發(fā)病3或4 d后發(fā)熱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zhuǎn),但咳嗽、體力恢復(fù)常需較長時間,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樣癥狀的疾病。
1.2 流感確定診斷 有上述流感臨床表現(xiàn),具有以下1種或1種以上病原學(xué)檢測結(jié)果陽性:①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②流感病毒抗原檢測陽性;③流感病毒培養(yǎng)分離陽性;④急性期和恢復(fù)期雙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異性IgG抗體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較輕,全身癥狀不重,少有傳變;在氣候變化時發(fā)病率可以升高,但無明顯流行特點;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發(fā)熱不退或反見加重,應(yīng)考慮感冒繼發(fā)他病,傳變?nèi)肜铩r行感冒病情較重,發(fā)病急,全身癥狀顯著,可以發(fā)生傳變,化熱入里,繼發(fā)或合并他病,具有廣泛的傳染性、流行性。
本預(yù)防方案主要適用于高危人群,如有流感接觸史、生活在聚集環(huán)境、平素易感冒者等人群。
3.1 預(yù)防方一 適用于12歲以上高危人群。推薦處方:協(xié)定方。
藥物組成:蒼術(shù)6 g,羌活6 g,藿香6 g,桔梗6 g,白扁豆9 g,薏苡仁12 g,淡竹葉6 g,金銀花9 g,黃芪9 g。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連用4~5 d。
可視醫(yī)學(xué)觀察點人員數(shù)量,采用大鍋煎藥代茶飲,中藥飲片劑量與水量按上述配比相應(yīng)增加。
3.2 預(yù)防方二 適用于3~12歲兒童。推薦處方:協(xié)定方。
藥物組成:太子參6 g,廣藿香5 g,薏苡仁12 g,茯苓6 g,扁豆花5 g,蒼術(shù)5 g,厚樸花5 g,防風5 g,陳皮5 g。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24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連用4~5 d。
可視醫(yī)學(xué)觀察點人員數(shù)量,采用大鍋煎藥代茶飲,中藥飲片劑量與水量按上述配比相應(yīng)增加。(注:由于個人體質(zhì)不同,服用預(yù)防方期間若出現(xiàn)不適,請咨詢當?shù)刂嗅t(yī)師)
本方案以患者病情輕重及病程為依據(jù),結(jié)合近期我省流感流行期間的特定時期,與流感患者有接觸史,出現(xiàn)流感癥狀的按以下分型辨證論治。本共識所列方劑的劑量適用于成人,兒童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特點、核心病機與成人相似,可結(jié)合小兒體質(zhì)特點參照本成人方案辨證,酌量使用。
4.1 流感輕癥
4.1.1 風寒束表 臨床表現(xiàn):惡寒重,發(fā)熱輕,全身或肢節(jié)酸疼明顯,無汗,頭痛,鼻塞聲重,或鼻癢噴嚏,時流清涕,咽癢,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推薦方劑:荊防敗毒散加減。
藥物組成:荊芥9 g,防風9 g,蘇葉9 g,淡豆豉9 g,生姜9 g,苦杏仁9 g,前胡9 g,桔梗9 g,馬鞭草15 g,獨活9 g,羌活9 g,甘草3 g。
加減:若體溫高于38.5℃,可加柴胡15 g,黃芩9 g,石膏(先煎)15 g;若咳嗽明顯,可加前胡9 g;鼻塞、流鼻涕,可加辛夷花9 g,蒼耳子9 g;胸悶、脘痞、納呆,可加厚樸9 g;若病人肢體困重、困倦明顯,舌厚膩,多為風寒夾濕證,應(yīng)散寒化濕解表,可加廣藿香9 g,薏苡仁12 g,蒼術(shù)6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癥狀嚴重者,可日服2劑,6 h服用1次。
(注:風寒束表證為表寒的基本證型,本證型可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選用麻黃湯、藿樸夏苓湯、麻杏苡甘湯、九味羌活湯、柴葛解肌湯等加減)
推薦中成藥:九味羌活顆粒、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若表證已解,后期以咳嗽為主,可選用蘇黃止咳膠囊。
4.1.2 風熱犯表 臨床表現(xiàn):身熱較著,微惡風,以發(fā)熱咽痛為主要表現(xiàn),汗泄不暢,頭脹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黃,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干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
治法:辛涼解表。推薦方劑:銀翹散加減。
藥物組成:金銀花12 g,連翹9 g,山梔子9 g,淡豆豉9 g,薄荷(后下)6 g,荊芥9 g,淡竹葉9 g,蘆根15 g,牛蒡子9 g,桔梗9 g,馬鞭草15 g,虎杖12 g,甘草3 g。
加減:若體溫高于38.5℃,可加生石膏(先煎)40 g;咳嗽痰多,加浙貝母9 g,前胡9 g;咳痰黃稠,加黃芩9 g,瓜蔞皮15 g;咽痛明顯,加一枝黃花15 g,玄參9 g;大便干結(jié),加大黃6 g;若病人發(fā)熱與全身酸痛并重,脘痞,舌苔黃膩,多為風熱夾濕證,治療上應(yīng)疏風清熱化濕,可加廣藿香12 g,羌活6 g,佩蘭9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癥狀嚴重者,可日服2劑,6 h服用1次。(注:風熱犯表證為表熱證的基本證型,本證型可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選用桑菊飲、甘露消毒丹、麻杏石甘湯、藿樸夏苓湯等加減)。
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雙黃連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顆粒)、熱炎寧合劑。若表證已解,后期以咳嗽為主,可選用麻荊止咳顆粒(院內(nèi)制劑)、射麻口服液、連花清咳片。
4.1.3 暑熱夾濕 臨床表現(xiàn):高熱,汗出不暢,渴喜冷飲,面赤,頭身疼痛,或伴見咳嗽,流涕,咽痛,舌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或洪大。
治法:清暑祛濕泄熱。推薦方劑:新加香薷飲加減。
藥物組成:香薷9 g,金銀花15 g,扁豆花9 g,厚樸9 g,連翹12 g,石膏(先煎)30 g,知母9 g,淡竹葉9 g,蘆根15 g,青蒿12 g,甘草3 g。
加減:鼻塞、流涕,加辛夷花9 g,蒼耳子9 g;咽痛加牛蒡子9 g;小便短赤,加六一散15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癥狀嚴重者,可日服2劑,6 h服用1次。
本證型也可選用白虎加蒼術(shù)湯、三石湯、清暑益氣湯等方劑加減。
推薦中成藥:暑濕感冒顆粒。
兒童患者中醫(yī)證候特點、核心病機與成人相似,可結(jié)合小兒體質(zhì)特點參照成人方案辨證,酌量使用。
4.2 流感重癥 多為輕型流感患者病情加重,常并發(fā)病毒性肺炎。
4.2.1 熱毒熾盛 臨床表現(xiàn):高熱不退,劇烈咳嗽,咯膿痰或血痰,胸痛,口渴,小便黃赤,無惡寒及頭身疼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注:熱毒熾盛證多見于病毒性肺炎初期)。
治法:清熱解毒,宣泄肺熱。推薦方劑: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合白虎湯。
藥物組成:柴胡24 g,黃芩15 g,太子參15 g,法半夏9 g,生姜9 g,大棗6 g,麻黃6 g,杏仁6 g,石膏(先煎)30 g,知母12 g,甘草3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4.2.2 熱毒閉肺 臨床表現(xiàn):言語短氣,呼吸喘促,痰涎壅盛,口唇紫紺,伴或不伴見高熱,小便黃赤,大便閉結(jié),舌紅,舌苔焦黃或黑,脈疾數(shù)。(注:熱毒閉肺證多見于重癥病毒性肺炎,應(yīng)注意病人的氧合情況,必要時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治法:瀉肺解毒。推薦方劑:大青龍湯合宣白承氣湯合大陷胸丸。
藥物組成:麻黃9 g,桂枝12 g,石膏(先煎)30 g,杏仁10 g,生姜6 g,大棗6 g,芒硝(沖服)9 g,生大黃(后下)9 g,天花粉12 g,葶藶子12 g,甘草3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4.2.3 熱陷心包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但欲寐,或躁擾不安,甚至驚厥,伴見咳嗽,喘促,尿少而赤,舌紅而干,少苔,脈細數(shù)。(注:熱陷心包證多見于重癥病毒性肺炎、腦炎,應(yīng)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治法:清心解毒。推薦方劑:清宮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
藥物組成:玄參15 g,蓮子心3 g,竹葉卷心3 g,連翹心3 g,水牛角6 g,麥冬15 g。
加減:便秘、譫語,加用大承氣湯灌腸。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每次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適量)。
4.2.4 邪氣閉肺,正氣欲脫 臨床表現(xiàn):喘息抬肩,痰涎壅盛,汗出,脈數(shù)無根。常見于流感導(dǎo)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多接受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或靜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支持,以及鎮(zhèn)靜、鎮(zhèn)痛治療。(注:邪氣閉肺,正氣欲脫證多見于病毒性肺炎伴休克,應(yīng)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治法:瀉肺開閉,扶正固脫。推薦方劑:宣白承氣湯合大陷胸湯。
藥物組成:生石膏(先煎)30 g,生大黃(后下)10 g,苦杏仁10 g,天花粉12 g,芒硝(沖服)9 g,西洋參(另煎)15 g,麥冬20 g,五味子12 g,山茱萸15 g。
加減:手足溫熱、胸腹灼熱,屬陰氣欲脫者,合生脈飲。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4.3 恢復(fù)期 恢復(fù)期主要出現(xiàn)在流感并發(fā)肺炎的患者,對于非重癥流感,一般預(yù)后良好。
4.3.1 肺陰虛 臨床表現(xiàn):干咳,或咯少量痰,口干而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清養(yǎng)肺胃,生津潤燥。推薦方劑:沙參麥冬湯。
藥物組成:北沙參15 g,玉竹12 g,桑葉12 g,天花粉12 g,麥冬12 g,扁豆6 g,甘草3 g。
加減:肺熱久咳者,加地骨皮15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4.3.2 肺脾氣虛 臨床表現(xiàn):納差,脘腹?jié)M悶不舒,倦怠乏力,伴或不伴低熱,舌淡紅,脈虛。
治法:益氣健脾,燥濕化痰。推薦方劑:香砂六君子湯。
藥物組成:黨參15 g,白術(shù)10 g,茯苓15 g,陳皮6 g,姜半夏10 g,砂仁(后下)6 g。
服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5.1 金線蓮液噴鼻、咽 金線蓮液制作:金線蓮鮮草50 g,經(jīng)加水榨汁、濾過、濾液濃縮、灌封、滅菌等流程,制得金線蓮液10 mL。
使用方法:患者取臥位或坐位,仰頭,將金線蓮液置于噴鼻罐或噴喉罐,每次噴左右鼻腔各1~2噴,噴口咽2~3噴,至患者感覺金線蓮液從鼻腔流至咽部,方可自由變換體位。每日噴4~6次。
5.2 開喉劍噴霧劑 用于咽部干燥有灼熱感、疼痛、充血、水腫、口干、吞咽困難、咯痰不爽、喉嚨紅腫患者,用法:噴患處,每次適量,每日噴4~5次。
5.3 祛濕香囊 以芳香化濕類藥物為主,如蒼術(shù)、藿香、白芷、紫蘇葉、石菖蒲、薄荷、山柰、白豆蔻等為主,辨證加減。
5.4 沐足 推薦處方:荊薄防疫湯。
藥物組成:荊芥20 g,薄荷15 g,魚腥草15 g,郁金10 g,冰片3 g,丁香15 g,大青葉30 g,佩蘭10 g,石菖蒲15 g,艾葉15 g。
用法:將上述藥物放入棉布或無紡布包,用繩系緊,加水煮開后,自然晾涼至40℃,每晚睡前先將雙腳洗凈,再用此湯泡腳。一般泡至雙腳皮膚發(fā)紅、面部有微汗為宜。每次沐足20~30 min,每日1次,療程5 d。
5.5 針灸治療
5.5.1 流感輕癥 推薦穴位:內(nèi)關(guān)、孔最、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
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 min,每日1次。
5.5.2 流感重癥 推薦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沖。
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5個穴位,背俞穴與肢體穴位相結(jié)合,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每日1次。
5.5.3 流感重癥恢復(fù)期 推薦穴位:足三里(艾灸)、百會、太溪。
針刺方法:選以上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每日1次。
6.1 飲食 流感患者,飲食應(yīng)以清淡為主,米面均衡,葷素搭配,輔以粥羹。宜進食米粥、面食、蔬菜等清淡、細軟、易消化食物。不得過用生冷海腥、膏粱厚味、煎炸、油膩之品,避免增加脾胃負擔,防止食滯、食復(fù)。
6.2 流感防治措施 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倡衛(wèi)生禮儀,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聚集。
6.2.1 接種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yù)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流感患病和重癥的風險。
6.2.2 非藥物措施 包括戴口罩、常通風、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wèi)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等。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流感流行季節(jié),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得了流感以后,應(yīng)居家隔離觀察,不帶病上班、上學(xué),減少疾病傳播。
執(zhí) 筆:葉 玲。
撰寫組其他專家名單:原 丹,王春娥,李 丹,唐金模,陳 瑋,洪美珠,鄭星宇,賴長沙,陳金輝,林 侃,毛小紅,吳天敏,陳琦輝,陳雨燕,李大治,吳慧毅,朱俊騰,吳富甫,邱 健,曾 濱。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