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建,劉素華,李鴻志,張勝利
(1.永清縣農業(yè)農村局,河北永清 065600;2.河北省畜牧總站,河北石家莊 050000)
為應對非洲豬瘟、口蹄疫等重大傳染病,有效阻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 保障養(yǎng)殖場生物安全,針對車輛、人員、物資、活體、病死畜禽、養(yǎng)殖廢棄物的不同消毒需求, 為保證消毒效果和規(guī)范消毒過程,建立專門高標準洗消中心。必須嚴格科學劃分功能區(qū)域, 制定標準的消毒流程,并且按照環(huán)保節(jié)能標準選用消毒設備。
畜禽養(yǎng)殖洗消中心是現(xiàn)代化、標準化、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生物安全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線, 對生物生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對大型動物運輸車輛清洗、消毒、烘干是消殺中心的重要任務,清洗消毒流程是控制養(yǎng)殖場生物安全風險的關鍵因素。 洗消中心建設標準編制的意義在于讓洗消中心建設有統(tǒng)一、科學的依據(jù)。
在國外,建設專門的洗消中心或者洗消站,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 國外的設計理念比較成熟,洗消中心設立獨立的出口和入口,一般分為3 個區(qū)域,主要包括:洗滌區(qū)、清潔區(qū)、消毒區(qū),洗滌區(qū)和消毒區(qū)各設立一個更衣室。 國外已經有成熟的建設方案,但消毒環(huán)節(jié)不夠精細。
當前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已形成了一定的污染面, 我國相對落后的生豬生產消費方式等因素, 導致當前非洲豬瘟形勢復雜嚴峻。 據(jù)調查,我國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主要有3 個方面:生豬及其產品異地調運、 人員車輛攜帶病毒傳播和餐廚剩余物喂豬。 在現(xiàn)已查明病毒來源的111 起家豬疫情中,人員車輛攜帶病毒傳播占比達到了41.5%(46/111),其中豬場車輛帶毒傳播又是重中之重。 洗消中心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成為目前阻斷病毒傳播的最重要手段和屏障。
當前我國部分豬場存在洗消中心建設成本高、清洗消毒重視程度低、消毒程序執(zhí)行混亂等問題,而沒有統(tǒng)一洗消中心建設的標準,致使清洗消毒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強弱不一。
目前, 廊坊市建設完成的洗消中心數(shù)量較少, 難以適應預防重大動物傳染病的要求,并且,已經建成的洗消中心,存在標準不統(tǒng)一,消毒效果差,消毒覆蓋不夠嚴密。 省內近幾年建設的洗消中心不少,大多為大型養(yǎng)殖集團建設,也存在選址不夠科學合理,消毒程序不夠完整,消毒效果不夠徹底等情況, 亟需制定養(yǎng)殖小區(qū)洗消中心建設標準, 有力阻斷畜禽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攜帶病毒的運豬(或飼料)車輛在豬場與豬場之間、豬場與屠宰場之間、豬與飼料廠之間流通,存在交叉?zhèn)鞑ワL險。 傳統(tǒng)消毒池存在消毒藥易失效、車輛消毒不徹底等問題,難以滿足防疫工作的需要。 養(yǎng)殖場洗消中心承擔著對進入豬場的車輛進行清洗、消毒和烘干等功能,以及對隨車人員和物品的清洗、消毒功能,既快速、高效殺滅絕大多數(shù)病菌,又因其“單向流動”的洗消模式, 形成以豬場為中心的多層生物安全防護圈,使得環(huán)境載毒量從外到內層層遞減,真正發(fā)揮安全防控作用。
洗消中心選址要符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要求,建在進出場區(qū)的唯一通道上,距離場區(qū)大門口不低于300 米。
洗消中心分為藍區(qū)、紅區(qū)、綠區(qū),藍區(qū)為消毒車輛分型等待區(qū),紅區(qū)為清洗消毒區(qū),綠區(qū)為清洗消毒后等待區(qū)和消毒工作人員生活區(qū)。
內墻為鍍鋅彩鋼板,厚度5 毫米。 屋頂采用雙層彩鋼鍍鋅板,鋼板厚度5 毫米,內層是輕質隔熱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厚度100 毫米。
該技術主要用于畜禽養(yǎng)殖車輛、 人員、物資、畜禽清洗消毒,為應對非洲豬瘟等重大傳染病,目的為有效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 該技術通過分析洗消對象需求,將洗消對象分為拉運活豬車輛(運入種豬、仔豬,運出仔豬、育肥豬)、拉運飼料車輛、工作參觀、檢查和其他工作車輛、進場(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所有人員、拉運病死畜禽和廢棄物車輛以及其他物品共五類,該洗消中心可以離養(yǎng)殖場大門口300~500 米, 并位于唯一通道入口。
針對不同洗消對象,采用不同洗消模式,確保洗消效果達到切斷病原微生物傳播途徑的作用。 洗消中心分為藍區(qū)、紅區(qū)、綠區(qū),藍區(qū)為消毒車輛分型等待區(qū),紅區(qū)為清洗消毒區(qū),綠區(qū)為清洗消毒后等待區(qū)和消毒工作人員生活區(qū)。
該技術主要包含高壓清洗噴淋、風淋、熱風機烘干消毒、臭氧消毒、臭氧水超聲波消毒等技術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消毒對象,開啟不同消毒組合模式。該洗消環(huán)節(jié)均不使用任何化學消毒劑。使用臭氧氣體消毒室安裝有臭氧毀滅器設備。
消毒模式1: 高壓清洗噴淋+臭氧水+熱風機烘干;
消毒模式2: 風淋室(人員)+臭氧超聲波噴霧消毒;
消毒模式3:風淋通道(物資)+熏蒸消毒。
先進入(模式1)高壓清洗噴淋清洗,再進行臭氧水超聲波消毒, 最后進入烘干室熱風機烘干消毒。 車上所有人員進入(模式2)風淋室、臭氧超聲波噴霧消毒室,然后休息室等待。 整個消毒時間20 分鐘。
先進入(模式3)風淋室(2 分鐘)吹走灰塵,然后進入臭氧消毒室10 分鐘,最后在等待區(qū)等待。 車上所有人員(模式2)進入風淋室、臭氧消毒室,然后休息室等待。 整個消毒時間20 分鐘。
進入(模式2)風淋室、臭氧消毒室,然后休息室等待。 整個消毒時間10 分鐘。
先進入(模式1)高壓清洗噴淋清洗,再進行臭氧水超聲波消毒,最后進入烘干室等待。 整個消毒時間10 分鐘。
先進入(模式1)高壓清洗噴淋清洗,再進行臭氧水超聲波消毒, 最后進入烘干室熱風機烘干消毒。 車上所有人員進入(模式2)風淋室、臭氧消毒室, 然后休息室等待。 整個消毒時間20分鐘。
4.1.1 安全要求
安裝風淋室器時,環(huán)境溫度不會超過35℃;注意環(huán)境中的相對濕度不超過85%; 安裝和使用風淋室器時,潔凈室的入口應保持清潔,并且不得有泄漏。 如果在安裝過程中需要處理設備的周圍環(huán)境,則可以通過填充進行調整。 并確保設備處于水平位置。
4.1.2 配置建議
高潔凈度、高風速:采用初、高效過濾器兩級過濾系統(tǒng),無隔板低阻力高效過濾器,過濾效率為99.99%,確保凈化級別。配全不銹鋼多角度可調噴嘴,雙渦殼外轉子大風量低噪風機,風嘴出風口風速高達25 米/秒以上,吹到人體上風速18 米/秒以上;采用數(shù)顯吹淋時間,物品、飼料等最低風淋時間200 秒,人最低風淋時間90 秒。
4.1.3 使用維護
當風淋室不工作時, 去檢查一下風淋室外箱體的緊急開關是否切斷,如確定切斷了,往右方旋轉一下松手即可; 風淋室風機倒轉或者風淋室風速很小時, 檢查380 伏三相四線的線路是否反接; 建議使用風淋室企業(yè)不要輕意去更換接線,因生產需要確定要移動的話,請咨詢風淋室廠家解決;風淋室不吹淋,檢查風淋室箱體內部的急停鍵是否按下,如急停鍵為紅色時,風淋室則不會吹淋; 要重新按一下急停鍵則可正常工作;風淋室不能自動感應吹淋時,請檢查風淋室內箱體右下角的光感系統(tǒng), 看光感裝置是否安裝正確,如光感兩邊正相對且光感正常,則可自動感應吹淋; 風淋室使用一段時間風速很低時,請檢查風淋室的初、高效過濾器是否積塵過多,如是請更換過濾器(風淋室初效過濾器一般1~6 個月內更換一次, 風淋室高效過濾器一般6~12 個月內更換一次)。
4.2.1 安全要求
霧化器有缺水保護裝置; 在1.5 千伏電壓下,漏電流不大于10 毫安;設備不加電情況下,絕緣電阻應大于2 兆歐。
4.2.2 配置建議
超聲波的工作頻率與標示相差不超過±10%;霧化片直徑20~25 毫米;霧化量每分鐘大于100 毫升。
4.2.3 使用維護
霧化器工作時,外殼和霧化片會有水垢,影響使用壽命和使用效果, 每月需用干凈棉布擦洗外殼和霧化片, 也可以取出后用檸檬酸鈉水浸泡半小時后清洗干凈。
4.3.1 安全要求
噴淋清洗機的儲液箱, 在槽中沒有水或溶劑時,需要更換,小心電箱,正確操作及維護保養(yǎng)。
4.3.2 配置建議
采用鍍鋅及不銹鋼外殼,內部配PU 噴淋管道,封閉經過式通道。 整機為全封閉結構,采用不銹鋼或(方通)骨架焊接而成,清洗機上罩部分采用單層結構,采用1.2 毫米厚的不銹鋼鋼板制作,外貼有保溫層,降低能耗;液箱采用單層結構, 采用SUS304 不銹鋼1.2 毫米厚的不銹鋼板制作;內部用隔板分成幾個區(qū)域,分別實現(xiàn)對清洗液的過濾、鐵屑的沉淀、濾油、分油;液箱設有補水口、排液口、溢水口。 底部為兩邊向中間傾斜,清洗液從液箱底部的排液口集中排出。
4.3.3 使用維護
液箱裝液位控制器, 液位異常時及時提醒補水、停水。 異常情況實現(xiàn)緊急停機,防銹箱內部裝有不銹鋼電加熱器, 在30~60 分鐘內將液體由室溫升至使用溫度。 溫度自動控制在10℃~90℃,人工設定、自動控制。設有溫控儀表自動顯示。 液箱外貼保溫棉,防止熱量散發(fā)。
4.4.1 安全要求
確保電、氣、出氣管線連接正確; 電磁泵和臭氧發(fā)生器安裝在干燥,并加裝微型風機,以便于散熱和維護; 使用的線路的容量是符合要求的,以確保斷路。
4.4.2 配置建議
選購高濃度臭氧發(fā)生器臭氧濃度大于20克/小時。
4.4.3 使用維護
檢查緊固螺釘和部件有無松動,有無異響,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排除;臭氧發(fā)生器開機時,確保集氣管打開;清理和檢修務必切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