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蕊
(北京市通州區(qū)植物保護中心,北京 101117)
溫室大棚由于光照強度低于露地栽培,為降低弱光對植株的不良影響,要選擇生長勢好、株型緊湊、耐弱光、抗病蟲害能力強、連續(xù)坐果能力好、果實商品性能優(yōu)的甜椒品種。如北京地區(qū)可選擇的中椒108 號(綠色果實),其單果質(zhì)量為200±20 g,果實橫徑和縱徑分別為9 cm 和11 cm,果皮光滑,果實商品率高,且耐貯藏和運輸,可作為溫室大棚栽植的甜椒品種。
2.1.1 溫水浸種
將甜椒種子置于55℃溫水浸泡15 min,溫水液面要高于最上層種子20 cm左右,浸泡期間不斷攪拌,至水溫自然降至28℃~30℃時浸泡8 h,此時浸泡無需攪拌,讓甜椒種子吸足水分后撈出,用清水沖洗2遍后催芽。
2.1.2 藥液浸種
將甜椒種子置于25℃清水中沖洗1 次,沖洗過程中去掉癟粒和雜質(zhì),然后撈出控水,將其置于25% 多菌靈1 000倍液內(nèi)10 min,浸泡期間多次攪勻,讓每個種子都能均勻接觸到多菌靈消毒液,然后撈出,用清水反復清洗至少5 遍,再撈出催芽,經(jīng)過多菌靈消毒液處理的種子,可有效降低炭疽病的發(fā)病率[1]。
2.2.1 恒溫箱催芽
將浸泡后顆粒飽滿的甜椒種子置于28℃~30℃恒溫箱內(nèi)進行催芽,每天12 時—13 時用清水沖洗3 次,去除種皮上的分泌物。
2.2.2 麻袋催芽
將種子裝入麻袋包中催芽,置于10℃~15℃環(huán)境下,在麻袋上澆水,水溫為29℃~30℃,發(fā)芽期間麻袋內(nèi)的種子不能過干或過濕,保持濕潤且無水滴落下最佳。
2.2.3 細砂催芽
將浸泡好的種子置于2 倍體積的細砂中,催芽溫度保持28℃左右,細沙內(nèi)濕度為70%,間隔2 h 左右翻動細砂,促進種子受熱均勻。待種子75%以上發(fā)芽后再進行播種。
3.1.1 配制方法
育苗基質(zhì)成分主要由砂壤土、發(fā)酵雞糞(或腐熟農(nóng)家肥)組成,砂壤土和發(fā)酵雞糞以6∶4比例搭配,然后添加0.15% 氮磷鉀復合肥。將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床土弄碎、過篩,分裝育秧盆內(nèi)。
3.1.2 基質(zhì)消毒
向每個育秧盆裝入80% 的消毒后基質(zhì),然后澆水,基質(zhì)的含水量為(75±5)%,然后用20% 甲醛100倍液均勻噴灑于基質(zhì)土層處,覆蓋地膜堆悶3 d后掀開,風干后可以播種。
北京溫室大棚一般在1月中下旬開始播種育苗,向每個育秧盆內(nèi)裝入1 粒催芽后的種子,然后在種子上方覆蓋0.5~1.0 cm基質(zhì),澆足水后覆蓋塑料薄膜。
將每個育秧盆平鋪擺好,間隔2~3 d 查看基質(zhì)含水量,若表層基質(zhì)出現(xiàn)干燥,要及時澆水,讓基質(zhì)始終保持濕潤。待70%甜椒種子破土后,掀開薄膜[2]。
甜椒幼苗出土時可通過降溫的方式來培育壯苗,大棚內(nèi)部白天溫度為(18±2)℃,夜間則為(8±2)℃。幼苗長出真葉后,棚內(nèi)白天適宜的溫度為(22±2)℃,夜間為(12±2)℃,土壤溫度維持在(20±2)℃,若棚內(nèi)溫度較高可以通過抽風機或自然放風方式來降溫。 開花期棚內(nèi)白天溫度為(26±2)℃,夜間為(15±2)℃,晝夜溫差控制在10℃左右。 坐果期棚內(nèi)白天溫度降低至(24±2)℃,夜間則為(13±2)℃。
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為預防幼苗徒長,可以在基質(zhì)表層施加矮壯素(施用量為10 g/m2)。幼苗長出3 片真葉時可以進行定植,北京地區(qū)定植的時間一般在4月中上旬,移栽時,用手輕輕托住育秧盆底部,從底部向上擠壓取出甜椒幼苗,切勿傷害根部,然后栽植到大棚內(nèi)土壤中。
甜椒根系不發(fā)達,不耐澇也不耐寒,若土壤含水量較低時,甜椒生長周期延長,果實也會變小,若土壤含水量過高,不僅容易引發(fā)疫病、病毒病,植株易落花,坐果率也會下降[3]。甜椒生長期間,溫室大棚內(nèi)部的空氣濕度維持在(70±10)%,土壤澆水主要為階段性澆水,分別在育苗期、移栽期、開花坐果期。育苗期基質(zhì)、苗期土壤必須保持濕潤,土壤含水量維持在75% 左右,苗期澆水時可以直接將水分灌溉到甜椒植株根部,開花坐果期可以直接向土壤中澆水,花期若棚內(nèi)溫度較高,也可以適量噴灑在葉片上來降溫。
澆水后若出現(xiàn)積水,需要及時排出土壤中多余水分,并開小口通風,降低棚內(nèi)濕氣。若因積水較多引發(fā)根部腐爛,需要將整株挖出,切除腐爛部,再進行栽植。
生長前期整枝以“定株形、促根壯”為主,通過四稈整枝法進行整枝,即主干高度達40 cm時,保留甜椒植株長勢一致的4 個枝條為主枝,促進這4 個主枝均衡向上生長。若出現(xiàn)徒長枝,可用手摘除,并將主枝向四周平掰。
生長后期整枝以“調(diào)株形,留裝果,防早衰”為主,由于后期枝葉數(shù)量大,而甜椒根系不發(fā)達,為減小根系負擔,在4 個主枝的基礎(chǔ)上保留2~3枝主枝,擴大枝葉生長空間,結(jié)果初期保留果形好的精品果,并合理補充營養(yǎng),促進甜椒植株保持良好的長勢[4]。
甜椒幼苗階段對土壤養(yǎng)分的需求量較低,苗期可以追加25 kg/0.067 hm2腐熟有機肥+50 kg/0.067 hm2氮磷鉀復合肥,施肥后澆水,促進根部發(fā)育。甜椒坐果期需肥量大,盛果期是甜椒需肥的高峰期,可以追加10 kg/0.067 hm2尿素+15 kg/0.067 hm2硫酸鉀復合肥,此次施肥后8~10 d再次追加5~7 kg/0.067 hm2氮磷鉀復合肥[5]。若植株出現(xiàn)缺鎂(葉片黃花、果實?。?、缺硼(花芽發(fā)育不良)癥狀,可以向葉片分別噴灑1%硫酸鎂溶液和0.1%硼砂溶液。
5.1.1 病害發(fā)生
疫病發(fā)病的適宜溫濕條件為(28±2)℃,濕度>85%。若棚內(nèi)濕度超過95% 時,疫病的病菌可在5 h 左右完成對甜椒植株的侵染,直至甜椒果實腐爛需2 d,植株枯死僅4 d。病害葉片或果實病斑呈墨綠色,濕度較大時可長出白霉或綠色霉狀物。
5.1.2 防治方法
依靠黨員干部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宗旨意識來確保其服務(wù)工作長效化、高效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要有效保障黨組織服務(wù)能力長效性,必須通過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監(jiān)督約束機制,嚴格制度約束和群眾監(jiān)督,從而引導和監(jiān)督黨員干部回歸聯(lián)系服務(wù)群眾的本質(zhì)。
一是優(yōu)選良種,由于甜椒疫病具有較強的復發(fā)性,農(nóng)戶可以根據(jù)之前甜椒疫病的流行情況合理選擇高抗疫病的品種,如中椒108 號;二是合理密植,植株間的合理間距不僅能維持葉片正常的光合和蒸騰作用,還能通過一定的隔離距離降低疫病病原體的傳播。以中椒108 號為例,株距要控制在50 cm,行距控制在60 cm 適宜,種植數(shù)量為3 000~4 000 株/0.067 hm2;三是水肥管理,甜椒生長期為促進花芽分化,可適量施加氮磷鉀復合肥,每次澆水后若發(fā)現(xiàn)土壤內(nèi)存在積水,要及時排水,以防因田間濕度過大引發(fā)二次感染。四是藥物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58% 甲霜靈錳鋅600 倍液+新高脂膜800 倍液來消滅疫霉菌,病情嚴重時可間隔10 d 再噴灑1次[6]。
5.2.1 病害發(fā)生
發(fā)病的適宜溫濕條件為27±2℃,濕度>85%。甜椒栽植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量過多、棚內(nèi)積水過多均會加劇炭疽病病原菌傳播。病害葉片病斑初期呈水漬狀,中央為灰白色,葉片易脫落。發(fā)病后期病斑呈不規(guī)則形,顏色為褐色。病害果實出現(xiàn)褐色病斑,有水漬狀。
5.2.2 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①為種子用55℃溫水浸泡30 min 處理(液面高度高出種子15~20 cm),浸泡期間不斷攪拌,然后撈出控水,轉(zhuǎn)入到冷水中浸泡5~10 min 進行冷卻處理,撈出控水后晾干;②將甜椒種子置于冷水浸泡12 h,撈出控水后置于1% 硫酸銅溶液浸泡4~6 min后用清水洗凈后在催芽播種;③將種子置于50% 多菌靈500 倍液中浸泡60 min,撈出后用清水洗洗凈后再催芽播種。
(2)合理輪作,溫室大棚種植甜椒時不能和辣椒、茄子等茄科進行輪作,可與瓜類(如西瓜)、豆類(如黃豆)進行2~3年輪作。
(3)清除病原。甜椒栽植前、后做好大棚內(nèi)病株病果、病葉殘葉等清理工作。
(4)藥物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75% 百菌清600 倍液,若該藥物防治效果不佳,可更換為農(nóng)抗120 殺菌劑200 倍液,7~10 d/次,連續(xù)噴藥2~3次。
5.3.1 病害發(fā)生
發(fā)病的適宜溫度為30℃左右,甜椒和茄科作物連作、大棚內(nèi)過于干燥時容易流行病毒病。病害葉片病斑為褐色壞死斑,病害葉柄、莖稈會長出條狀的壞死斑,甜椒植株后期矮化,病果易脫落。
5.3.2 防治方法
①培育壯苗,催芽后的甜椒種子播種到育苗盤內(nèi),然后覆蓋1 cm 細土后再覆蓋1 層塑料膜,種子破土出苗揭開地膜,分苗時選擇壯株進行栽植,幼苗出土前、后進行合理的溫濕控制,分苗前3 d 進行通風,這樣適當?shù)牡蜏責捗纾欣谠鰪娞鸾分仓甑目共∧芰?;②種子處理,若大棚先前發(fā)生過較為嚴重的病毒病,可以在種子播種前進行浸泡處理,即浸泡只10% 磷酸鈉溶液中25±5 min,然后清水洗凈,催芽播種;③藥物防治,苗期可噴灑0.1% 硫酸鋅防治病毒病。由于病毒病可通過蚜蟲傳播,因此要做好消滅蚜蟲工作。
5.4.1 蟲害發(fā)生
蚜蟲5月進入蟲害高峰期,蟲群集中在甜椒葉片背面、嫩葉上,被害葉片干枯、變黃,植株成長不良。
5.4.2 防治方法
①清除雜草,溫室大棚內(nèi)要做好雜草清除工作,尤其是甜椒栽植前需要徹底清除棚內(nèi)殘株,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越冬蟲口數(shù)量?;瘜W藥物除草可在栽植前進行噴灑,100 mL氟樂靈+清水30 kg 混勻后,均勻混入到4 cm 左右的土層中,可有效防治多種單子葉雜草;②物理防治,甜椒覆蓋的地膜選用銀灰色的地膜,這樣可以利用趨光性來減少蚜源[7];③藥物防治,在心葉和植株葉背面均勻噴灑10%溴氰蟲酰胺1 000倍液或質(zhì)量分數(shù)20% 菊馬乳油2 000倍液或22% 氟啶蟲胺腈懸浮劑3 000 倍液,7~10 d/次,注意輪換其他藥劑,這樣可以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5.5.1 蟲害發(fā)生
斑潛蠅4月進入蟲害高峰期,成蟲吸食汁液,葉片枯黃、脫落,甜椒果實也會灼傷。
5.5.2 防治方法
①物理防治,春季栽植甜椒前,在溫室大棚的通風口處安置或覆蓋防蟲網(wǎng),避免露地斑潛蠅飛入到溫室大棚內(nèi)?;蛲ㄟ^黃板誘殺斑潛蠅成蟲,可以將黃板懸掛到甜椒植株頂端20~25 cm 處,黃板顏色為檸檬黃色,大小為20 cm×30 cm,并在黃板正、反面均勻涂上粘蟲膠,插板密度74 塊/0.067 hm2;②藥物防治,在斑潛蠅成蟲羽化始盛期均勻噴灑質(zhì)量分數(shù)50% 潛蠅靈2 500倍液或5% 卡死克乳油2 000倍或10% 溴氰蟲酰胺1 200倍液,每隔7 d噴1次,連續(xù)噴藥2~3次。
5.6.1 蟲害發(fā)生
白粉虱適宜的繁殖溫度為(22±4)℃,成蟲有群集性、趨光性和趨黃性,成蟲所產(chǎn)的卵主要分布在葉片上,溫室大棚一年內(nèi)可產(chǎn)10代。
5.6.2 防治方法
①整枝處理,老齡白粉虱主要分布在甜椒植株下部的葉片,若發(fā)現(xiàn)蟲體,要及時摘除老葉,并將老葉或枯葉統(tǒng)一焚燒,這樣可以減少白粉虱種群數(shù)量;②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的趨黃性進行誘殺,白粉虱的黃板顏色為橙皮黃,大小為100 cm×70 cm,插板密度為33 塊/0.067 hm2,黃板上涂抹10 號機油,黃板與株高高度一致,每周涂抹機油1 次,油板安置在植株間,切勿將機油滴在甜椒植株上引發(fā)燒傷;③生物防治,當白粉虱成蟲數(shù)量小于0.5頭/株時,可釋放麗蚜小蜂成蜂來進行生物防治;④藥物防治,成蟲3 頭/株時可噴灑10%吡蟲啉1 500 倍液或100 g/L 溴氰蟲酰胺(750~900 g/hm2)或25%噻嗪酮2 000倍液,7 d/次,連續(xù)噴藥2~3次。
5.7.1 蟲害發(fā)生
紅蜘蛛雌蟲可在雜草根際、土塊縫隙內(nèi)越冬,甜椒春季栽植時,紅蜘蛛可通過刺吸口器吸取植株汁液,其侵害葉片正面有許多黃白色小斑點,葉片上還有絲網(wǎng),葉片逐漸枯黃,嚴重時整株植株全部死亡。
5.7.2 防治方法
①科學施肥,植株上出現(xiàn)紅蜘蛛時,需要及時清除紅蜘蛛,并增施磷肥、鉀肥;②生物防治,可在溫室大棚內(nèi)通過深點食螨瓢蟲來補抓食螨;③藥物防治,植株上出現(xiàn)紅蜘蛛時取了摘除蟲害葉片外,還需噴灑化學藥物來防治,藥劑可選擇15% 噠螨靈乳油1 500 倍液或1.8% 阿維菌素200 倍液,7~10 d/次,連續(xù)用藥2~3次,在甜椒采食前1周停止噴灑。
中熟性甜椒自始花至采收一般間隔35~40 d,甜椒應(yīng)分批次采摘,一般在早上或傍晚進行采摘,采摘過程中切勿損傷莖葉。采摘時要選擇果皮有光澤、果實顏色為深綠色、手捏無內(nèi)裂且手感較硬的甜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