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第三小學 潘夢瑤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其必須要掌握的技術,有利于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且小學信息科技學科也與學生今后成長有直接關系。在新課標要求下,信息技術教學面臨諸多新要求,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小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在信息科技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創(chuàng)新信息科技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掌握信息技術。為此,本文分析信息科技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運用,總結切實可行的項目式學習方法與建議。
項目式學習是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的一種新學習方法,與傳統(tǒng)學習方法相比,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針對教學中產(chǎn)生的一些真實問題探討解決方法,塑造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感。教師在信息科技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探索性質的學習過程,并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小組協(xié)作的方法開展探索和自主學習,將真實情境下產(chǎn)生的學習問題解決。
項目式學習在信息科技教學中運用,主要表現(xiàn)出如下特征:1.學習初期便要確定根本目標。學生學習目標的設定,可以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探索,或者由教師按照教學目標,和學生討論制定。2.幫助學生養(yǎng)成以自我為導向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進行自我監(jiān)督。信息科技課堂上應用項目式學習的方法,對比傳統(tǒng)學習模式最為明顯的差異,在于不強制性要求學生必須根據(jù)教師設定步驟學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制定規(guī)劃與執(zhí)行,最后完成自己所設定的學習目標。3.重視學生自我探索,將學生學習探索的過程作為側重點。項目式學習不是非常關注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科技的知識,而是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4.主要采取合作學習形式,學生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雙管齊下。5.學生在探索與合作中得到的學習結果更加開放與多元。項目式學習不是將知識點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而是看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了反思。
根據(jù)目前小學信息科技教學情況,為了切實提高小學生信息科技水平,往往會將信息科技教材作為基礎,展開信息科技的教學工作,教學期間將信息技能與知識、信息科技活動結合。教師針對教材中一些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將知識點作為基礎帶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信息科技教材中的一些技術。立足于項目式學習維度,分析目前學生信息科技教學的基本情況,不難發(fā)現(xiàn)在項目式學習、信息科技教學的融合方面面臨一些不足。第一,教師講解信息科技的一些知識點時,忽略了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信息科技教學的學時比較少,現(xiàn)有授課時長不能滿足教學拓展要求,而且學生長時間沒有再接觸信息科技的知識后,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很有可能已經(jīng)遺忘。第二,教師引導學生參與信息科技的主題活動,但是存在兩者之間關聯(lián)不強的現(xiàn)象。教師開展信息科技教學工作是以教材為依托,學生能夠制作完成且提交的作業(yè)比較粗糙,而且在作品中不能將所有知識點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第三,學生信息科技學習考核通常是以期末作品為主,對于學生而言必須將一學期學習到的知識點加以整合,如果前期知識不夠扎實,便會在期末作品的制作上面臨阻礙。
結合課程性質,為了提高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水平,建議在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項目式學習在課堂上運用,教師應該提前確定切入點,下面以泰山版信息科技《家鄉(xiāng)處處是景色》這課為例進行分析與總結。
這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為比較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如Powerpoint軟件(以下稱為PPT)。教師課下進行課程編排時,將這兩課的知識作為基點,設計“我是小小設計師”的主題活動,在該主題活動中融入這兩節(jié)課所有的知識點與技能。PPT軟件教學首先講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點,其次再帶領學生進行綜合應用。根據(jù)信息科技教材,為了保證學生可以掌握課中的新知識點與技能,提高信息技術實際應用水平,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1.這節(jié)課知識點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并且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這主要是考慮到小學信息科技的課時比較少,所以一旦采用先后教學知識點的方式,學生很容易遺忘。2.課堂教學中組織主題活動,加強活動的關聯(lián)性,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制作的作品也更為完整。3.教師在《家鄉(xiāng)處處是景色》這節(jié)課教學結束時,便要求學生制作作品,而不是統(tǒng)一的放在期末,學生日常便注重知識點的整理與應用,更有利于扎實基礎。
基于上述三個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信息科技教學效率。項目式學習法在課程整合理念、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等維度提出的新學習方法,也是現(xiàn)有學習方式中非常重要的補充,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應用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以泰山版《花瓣飄落添秀麗》一課為例,本課教學目標有三點:1.指導學生學習自定義動畫的制作;2.根據(jù)動態(tài)效果,使學生能夠使用動畫表達故事;3.培養(yǎng)學生描述動態(tài)信息情感需求。教學過程中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學習PPT軟件,制作內容豐富的動畫作品。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分別從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后這三個階段著手進行介紹:
以提高本課項目式學習效率為目標,教師在課前必須制定合理的規(guī)劃,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教師應該真正理解項目式學習理念,并且重構信息科技教材,整理本課知識點,發(fā)揮目標導向性作用,合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順序。將本課教學內容視為大的項目,再劃分為若干個小項目循序漸進地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每個小組自主選擇項目,并且討論完成方案設計、合作實踐、展示等環(huán)節(jié)。
制定項目時,根據(jù)已知的本課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了解PPT操作界面以及一些基本的功能。因為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WORD,所以PPT操作技巧可以很快速地掌握。教師先讓學生將一些照片制作成PPT,學生自主選擇照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引入本課的學習目標,即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學校生活的美好時光的PPT。隨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明確項目主題,依次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深厚的情誼”“徜徉在知識的樂園”“美麗學?!薄W生按照各自的意愿與喜好,共分為4個小組。
設計項目方案時,教師先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PPT作為案例,分析其中的內容,確定PPT需要由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內容組成。隨后每個小組按照各自選擇的項目主題,采取思維導圖,搭建PPT框架。小組確定了PPT的框架結構后,便可以開始收集資料,熟悉PPT制作流程,安排制作PPT的流程表。小組內部成員必須合理分工,明確每一名小組成員承擔的任務。例如“深厚的情誼”項目小組,在小組成員一致討論后,確定了“參與學校里的春天”主題,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分別從“發(fā)現(xiàn)校園的春天”“發(fā)現(xiàn)春天的照片”“錄制活動視頻”“在活動中的感受”“背景音樂”項目中,構建相應的文件資料夾,成員按照分工合作,采集圖片與視頻、撰寫參與活動的感受、設計版面以及PPT演示。
小組合作實踐時,教師帶領每個小組的學生分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教材以及教師準備的微課、導學案等相關資源,便可開始相應的學習活動。每個小組的成員按照各自負責的項目主題確定分工,并完成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具體到操作環(huán)節(jié),按照順序在PPT中插入圖片、視頻、聲音等,最終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制作完整的PPT作品。比如“發(fā)現(xiàn)校園的春天”這一項目組,制作PPT過程中,主要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中拍攝了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花朵、樹木的圖片,并為每張圖片撰寫文字。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之前制定好的規(guī)劃安排,在每個項目主題中分別插入圖片、視頻、文本等元素,經(jīng)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對PPT演示文稿進行加工與美化,從而獲得完整的作品。
交流評價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共同編制項目式學習評價表,在評價表中包括組內分工、作品完整性與美觀性、小組成員合作表現(xiàn)等欄目。每個小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其他小組按照項目式學習評價表作出評價,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后小組成員綜合整理教師和其他小組提出的建議,再回顧本組制作的PPT作品進行反思,對作品內容展開調整與完善。例如“發(fā)現(xiàn)春天的照片”這個項目組,按照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其他同學所提建議,對PPT中部分頁面配圖與文字重新進行了編排,而且修改了圖片“自定義動畫”的格式,使作品更加完整。
項目式學習的過程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上一階段獲得的學習成果是下一階段學習的基礎。教師在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學資源,按照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習學情作出指導。
要想將項目式學習和信息科技教學緊密結合,教師必須合理制定項目規(guī)劃,特別是信息科技學習項目的設計。對于項目式學習理念和信息科技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正式上課之前重構信息科技教材,整理教材中的知識點,科學設定教學目標,并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在大目標的引領下帶領學生循序漸進完成各個小項目。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帶領小學生共同探索答案,隨后再提出比較高難度的問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比如信息科技中的word文檔編輯這一部分知識點的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word編輯操作方法,教師在展開藝術字標題這一部分教學時,需要先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不同形式的藝術字引起學生好奇心,隨后便可以開展word基本操作的教學,讓學生學習操作文字輸入、編輯和插入圖片等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藝術字,例如城市中商店的標牌或者是一些零食包裝袋上的標題,都可以通過藝術字的形式加以展現(xiàn)。小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引領下,可以真正體會到這一部分知識點實際應用的樂趣,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設計的作品,幫助小學生真正實現(xiàn)信息科技知識點和生活實際的融合,并發(fā)揮項目式學習優(yōu)勢,提高學生信息科技學習水平。
小學信息科技教學活動中采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教師需要將所有學生分組,這種分組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科技教學效率。因為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依然在比較重要的階段,而且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與實踐水平也有所區(qū)別。教師分組時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差異,按照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能力合理劃分小組,幫助每一名學生相互促進與提高。
比如信息科技中PPT有關知識點的教學,教師便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組,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習PPT這一部分知識。制作PPT初期,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分析制作PPT包含的內容,隨后再針對各個小組按照教師設置項目主題搭建PPT框架結構。在這種主題實踐活動中,小組中每一名成員都能夠參與其中,發(fā)揮自己特長完成PPT項目的制作。除此之外,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學習中,如果學生對知識點存有疑問,還可以向小組中其他成員請教,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PPT這一課的知識點,還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學生凝聚力。通過教師的指導各個小組展開討論,分析評價其他小組制作的PPT作品,幫助小組成員認識到自己制作作品存在的不足與優(yōu)勢,從而為之后信息科技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打下基礎。充分發(fā)揮項目式學習優(yōu)勢,提高小學生在信息科技學習中的實際成效。
綜上所述,在信息科技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還能夠促進教師轉變信息科技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帶領學生完成不同的項目,并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加強小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這種項目式學習方法,還有利于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真正實現(xiàn)信息科技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