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生
(泰興師范附屬小學)
學科交叉視域下,小學體育教學應當融入語文、數學、音樂等學科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有效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許多體育教師缺乏學科交叉教學的經驗,對其他學科的課程內容了解不足,因而探索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其身體素質,以及促進其合作、交流等各項能力的發(fā)展。小學體育教學常用的形式是訓練、游戲等,但是由于教學內容重復性較強,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利于體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學科交叉視域下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能夠拓展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訓練的興趣。另外,在交叉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學習、鞏固其他科目知識,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教師可以結合其他學科內容設計體育游戲,這樣既能夠增強小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夠實現學科交叉教學的目標。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師用書·體育與健康》1至2年級全一冊(以下統(tǒng)稱“教材”)“跳躍與游戲”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體育游戲訓練學生的跳躍能力。對此,教師可以結合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一只烏鴉口渴了,學生需要通過向瓶子里放石頭的方法幫助烏鴉喝到水。教師可以在固定位置放上幾個水瓶,每個水瓶旁邊放置6個小石頭,要求學生從起點處以跳躍的方式到達放置瓶子的位置,然后向瓶子中投入1個小石頭,6個小石頭全部投完烏鴉才能喝到水,看看哪組學生能夠最快幫助烏鴉喝到水。教師在講解游戲規(guī)則時,可以引導學生背誦《烏鴉喝水》這篇課文,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課文,還能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科交叉教學效果。
小學生天性愛玩、愛鬧,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很好地調動其參與體育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注意采用恰當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將音樂引入體育課堂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例如,在教學教材“小籃球游戲”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播放節(jié)奏歡快的音樂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具有規(guī)律性的音樂節(jié)拍中找準節(jié)奏,順利完成“運球接力”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一年級下冊的《小小雨點》,這是一首節(jié)奏輕快的兒童歌曲,對于激活課堂氛圍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師可以用音頻設備播放這首歌,也可以讓旁觀的學生一起唱這首歌,這樣既能讓學生借此機會熟悉歌曲,又能增強體育訓練的趣味性,從而獲得良好的交叉教學效果。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比較豐富,教師應當找準契機進行學科交叉滲透。為了準確把握各科知識與體育課堂的交叉點,抓住學科交叉教學契機,體育教師可以與其他學科教師聯合備課。例如,在教學教材“隊列和體操隊形”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聯合數學教師進行體育備課,共同探尋如何在“隊列、隊形”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圖形類知識。體育教師可以結合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二)”這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教學,除了常規(guī)的隊列、隊形訓練外,再設置趣味性的隊列、隊形訓練游戲,讓學生排列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圖形,看哪一隊排得又快又好,排完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試著說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又如,在教學教材“體操類活動”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將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一年級下冊“形形色色的動物”這節(jié)課的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討論動物的特點,然后再模仿動物的動作、叫聲等進行模仿操訓練。只有多學科教師聯合備課,充分交流教學經驗,體育教師才能夠在教學中實現其他學科內容的有效滲透,保障學科交叉教學效果。
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不僅能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訓練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合作,精心進行課堂設計,融合多學科內容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