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
(甘肅省莊浪縣良邑小學)
課內外閱讀銜接是指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使學生“課內得法,課外受益”,在開放性的閱讀環(huán)境中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并通過對比課內外閱讀材料的異同而深入思考。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整合課內外閱讀資源的過程中,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教授其閱讀技巧,摘錄閱讀筆記,學會對比課內外閱讀素材的異同,讓學生在有趣的閱讀競賽活動中掌握有效銜接課內外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小學生自主閱讀經驗不足,在課內外閱讀中容易遇到閱讀難題,適當的閱讀交流有利于提升其閱讀效益,使學生及時得到幫助,解決問題。讀書交流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應用得非常普遍,其活動形式和活動效果得到了多數師生的肯定和喜愛。讀書交流會既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又能夠使學生在分享讀書心得時優(yōu)化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思維。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往往會以教師的行為舉止作為個人的言行規(guī)范,因此教師的恰當引導非常關鍵。為了實現課內外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聯系,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規(guī)律,依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及知識基礎、閱讀興趣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后交流讀書心得。
以“中國古代神話”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為例,為了讓學生從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和精髓,教師可以每周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分享閱讀心得?;顒忧埃處煈摓閷W生推薦與該主題相關的課內外閱讀書目,讓其對比閱讀。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收錄了《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泛汀杜畫z補天》三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在挑選課外閱讀部分的素材時,教師要注意題材的銜接,將同類型的神話故事推薦給學生,學生閱讀后在交流會中分享。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課內外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流傳的不同版本進行對比,或者與學生討論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神話故事的差異,讓學生從宏觀的、歷史的角度理解中國古代神話,深化閱讀主題。
讀書筆記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喜歡的好詞佳句或是不理解的問題記錄下來,能夠避免信息遺漏,方便后續(xù)回顧與解惑,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記錄讀書筆記,讓學生把在閱讀中發(fā)現的好詞好句和精彩的文章片段摘抄下來。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銜接課內外閱讀,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記錄讀書筆記的建議。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一頁筆記紙分為兩欄,一欄摘錄課內閱讀材料,一欄摘錄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對比兩者在修辭手法、行文邏輯、文章結構等方面的異同點,記錄心得體會,便于日后回顧閱讀內容。
為了增強課內外閱讀活動的豐富性,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保持新鮮感與主動性,教師可以組織閱讀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活動中檢驗自己的閱讀成果。教師在設置競賽題目時,應該將課內外閱讀素材整合起來,讓學生在競賽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實現課內外閱讀的銜接。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設置競賽題目,本單元收錄的《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和《紅樓春趣》分別節(jié)選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要求學生以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為線索,結合課內的課文與課外的閱讀素材,為感興趣的人物撰寫傳記。教師可以以人物傳記的完整度為標準進行競賽評價并打分。為了在競賽中取得高分,學生必然需要熟讀、串聯課文,從而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尤為關鍵。教師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通過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會、系統性地教授讀書筆記的記錄技巧、組織閱讀競賽活動等方式,促使學生學會整合課內外閱讀資源,提升語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