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實驗小學富陽校區(qū) 陳 卉
“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要不斷轉(zhuǎn)換自身的學科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構(gòu)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教育形式,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為英語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課業(yè)負擔,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相互討論,全面理解知識、掌握學科技能、鍛煉思維能力,從中真正有所收獲、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化成長,為學生之后參與學習活動、社會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力,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圍繞學生的個性化英語學習需求,科學設定英語教育目標、教育方案、教育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融入英語課堂活動中,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理想化的英語教學成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依然語言不生動、不準確的狀況,無法全面落實“雙減”教育政策。部分教師依然采用的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英語教學模式,根本不能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雖然部分教師重視課堂教學模式、內(nèi)容的優(yōu)化與改革,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來講解知識,但是依然是用英語故事、英語視頻的方式來呈現(xiàn)英語知識,在此過程中,缺乏和學生的互動、溝通,無法營造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沒有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日常英語課堂活動中,學生缺乏表達自己學習困惑、進度的機會,導致部分學生對于參與英語課堂活動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抵觸心理,依然處于被動學習英語知識的狀態(tài)之中。同時,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學內(nèi)容依然是局限于英語教材中,英語教學場所也只是局限于教室之中,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乏味,無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
“雙減”教育背景下,要求學校、教師要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學習負擔。但是在“雙減”政策具體的落實過程中,無法取得理想化的效果,主要是因為英語教學評價形式較為單一,依然是以評價學生考試成績?yōu)橹?,沒有對學生展開綜合評價,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有待提升。
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要想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開展自助式學習活動,打造教學雙主體。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更為全面、扎實地掌握英語學科知識,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課業(yè)負擔,讓學生以最放松的狀態(tài)融入英語知識探究中。通過自助式學習活動,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探究習慣,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態(tài),把更多的學習空間留給學生。
在正式講解英語知識之前,教師要明確學習要求、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學習工具書、學習資源、實物等學習工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習習慣、學習進度開展自主預習,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析問題,擁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解字母組合“ow”發(fā)音的時候,這對于學生來講是重點、難點內(nèi)容,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出示how、clown、flower、brown、town、down、now等英語詞匯,讓學生自主拼讀、自主討論,從中來尋找發(fā)音規(guī)律,展示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優(yōu)勢。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來探索知識、總結(jié)方法,教師扮演好一個指導者、合作者的教育角色,真正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
同時,在自助式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學生疑,感知到自主探究知識的快樂。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如下例句:“I ate a cake yesterday morning.”“Mrs. Brown made friends at school twenty years ago.”“He wore a lot of bottles that day”“There was a parrot show in the park yesterday”“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king.”之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總結(jié)一般過去式句子中的語法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英語知識結(jié)構(gòu)更為完善。
“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要想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設定語言活動,注重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一個小學生都有愛表現(xiàn)、愛挑戰(zhàn)的心理,教師要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有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間,使他們感知到學習英語知識的快樂,營造和諧、溫馨的課堂教育氛圍。比如,在講解“Chinese festivals”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語言情景活動,讓學生自主設計對話過程,展開自主學習活動。如,自主選擇中國的一個節(jié)日,通過創(chuàng)設節(jié)日情景活動,讓學生去思考、表演、互動,構(gòu)建一個開放、靈活的英語課堂活動。學生不僅要去挑選一個節(jié)日,還需要突出節(jié)日中的內(nèi)容。有的學生選擇的是中秋節(jié),在課堂中模仿賞月、吃月餅的情景;還有的學生選擇的是春節(jié),在課堂中模仿拜年、放鞭炮的情景……這樣,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能夠營造和諧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表演天賦,用逼真的形式來展示英語文本知識。同時,在小學英語語言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呈現(xiàn)文本知識,營造良好教育氛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全面落實素質(zhì)教育理念。
“雙減”教育背景下,要想實現(xiàn)小學英語課堂“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重視開展微課教學,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展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擁有更多自由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師生共同來打造高效化的英語課堂。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展示出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優(yōu)勢、作用,借助于微課教學,引導學生展開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討論學習、課后自主復習。教師要扮演好一個指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掌握英語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借助于微課教學,引導學生展開課前預習。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中,課前預習較為隨意、盲目,學生缺乏參與課前自主預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由此,教師要把課堂中需要重點學習的英語句型、英語詞匯進行匯總,用微視頻的方式發(fā)送給學生,以便取得最佳的課前預習成果。比如,在講解“A healthy diet”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定一個把“食物詞匯”作為核心的微視頻,用精美的圖片來展示食物詞匯,設定“食物詞匯、句型”的英語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預習英語知識。
其次,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合理開展微課教學。比如,在探究“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對話、圖畫的方式來展示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融入課堂活動中,提高英語課堂活動質(zhì)量。
最后,教師要利用微課開展課后復習活動。比如,在學習了“My friend”英語知識之后,教師可以把“Who is he/she...”與“He/She/This is...”用微視頻的方式分享給學生,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英語學習進度,自主鞏固、復習課堂所學英語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英語教學進度,減輕學生參與課后復習的畏懼心理,實現(xiàn)“教”和“學”的深度融合,鍛煉學生的自主復習能力。
“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要想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重視課堂反饋,改變以往自己是英語課堂主導者、權(quán)威者的教育角色;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共同努力,構(gòu)建高效化、理想化的英語課堂。
首先,教師要重視英語課堂中的語言反饋,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提高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自信心。教師不僅要用“You are right”“Yes”來肯定學生,而且要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表現(xiàn)點頭示意,或者是通過精神獎勵、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比如,教師提出問題:“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學生會回答:“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my father,my mother and me.”教師要對學生展開評價:“Oh yes!You are right!”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愉悅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其次,教師要重視明示糾錯、指示引導,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中的良師益友,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樣學生才愿意向教師表達自身真實的學習困惑、生活困惑;要強化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英語教學進度。除此之外,教師要豐富英語課堂反饋形式,通過理論指導、語言訓練,改變以往死板的教學狀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學習反饋,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綜合素養(yǎng)。
“雙減”教育政策中,較為關注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學業(yè)負擔。由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優(yōu)化、調(diào)整作業(yè)設計,改變以往題海戰(zhàn)術、習題灌輸式的英語教育模式,要設定一些趣味性、實踐性、互動性的英語作業(yè),對學生展開一對一輔導,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跟上英語教學進度,真正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表明,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去體驗、去思考、去選擇。因此,在布置英語作業(yè)、優(yōu)化英語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習水平、學習層次的學生,精準反饋作業(yè)現(xiàn)狀,通過布置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探究精神。
首先,教師要讓作業(yè)內(nèi)容“動起來”“活起來”。因為小學生擁有愛唱愛跳、生性好動的特征,在學習活動、社會生活中喜歡玩耍和動手,由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把課后習題作為唯一作業(yè)類型的狀況,要全面考慮學生的愛好、興趣、特征來優(yōu)化作業(yè)內(nèi)容,讓之前“靜”的英語作業(yè)“動”起來。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分析,在完成英語作業(yè)期間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比如,在學習了swim、run、jump、fly等英語動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動詞編寫成一套體操歌,并且在下堂課中讓學生去展示,如“Fly like a bird.”“Jump like a rabbit.”“I can fly.”“I can jump.”等,學生邊說邊做,不僅能夠鞏固、復習英語詞匯,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長。
其次,要想在作業(yè)設計中實現(xiàn)“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增強作業(yè)設計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成果。比如,在講解完26個字母之后,教師可以把原來抄寫字母的作業(yè)形式,改為讓學生以繪畫形式來表達字母,如字母S可以形容為“媽媽的辮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與幫助,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總而言之,“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英語理論知識、學科技能外,還需要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調(diào)整英語教學過程,展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呈現(xiàn)英語課本知識,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課業(yè)負擔,讓學生以最放松的狀態(tài)融入英語課堂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