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工作,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做出重要論述,提出許多富有創(chuàng)建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指導意見》,創(chuàng)新理念方法,加大推進力度,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而中華文化“走出去”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工程,它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以政府為主導,企業(yè)、各社會組織、個人多方參與,也需要統(tǒng)籌國內外資源,通過文化交流、傳播、貿易等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作為教育機構的高校也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積極在學校教育中融入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走進來”,走進課堂與教學,才能培養(yǎng)更多熟識中華文化的學生,更有助于落實傳播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規(guī)定:高職英語課程是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或限定選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高職英語應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英語課程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也應當通過其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品格。其中高職英語的核心素養(yǎng)就包括多元文化交流這個方面。多元文化交流指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能夠識別、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文化比較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繼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立場,能夠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湖湘文化是在湖南地區(qū)發(fā)展起來的地域文化,包涵了瀟湘大地一切文化成果和文化傳統(tǒng):它既有“湘學”的精英文化,又有鄉(xiāng)土風情等的民俗文化;既有政治、法律、文學、藝術等精神文化,又有人文景觀、建筑服飾、手工藝品等物質文化。湖湘文化中也體現(xiàn)了自強不息、心憂天下、百折不撓、舍生取義、敢為人先、經世致用的精神特質與血脈傳承。尤其是近代以來,湖湘精英以天下為己任,前赴后繼,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湖湘紅色文化,也歷經歷史的沉淀,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新時代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時代背景下,將地方特色紅色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推動高等教育本土化、特色化進程,也逐漸成為了地方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新趨勢,地方紅色文化正是進行思政教育的生動典范。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一)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發(fā)揮精神引領的作用。有著“革命搖籃、偉人故里”的瀟湘大地,不管紅色物質基礎和紅色精神內涵都十分齊全,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包括革命遺址、文獻資料、烈士陵園、偉人故居、革命博物館、革命故事影視歌曲、革命文學作品、革命精神,都充分體現(xiàn)了湖湘文化中敢為人先、舍生取義、心憂天下、自強不息的紅色革命精神,湖湘紅色文化所體現(xiàn)出來的革命性、先進性、發(fā)展性和政治性為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同時,它也為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蝕,發(fā)揮英語課程育人功能,用英語來講述中國自己的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樹立同學們的文化自信,起到了推動作用,能充分發(fā)揮精神引領作用。
(二)豐富拓寬教學資源,采用多種育人形式,促進地區(qū)振興,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將湖湘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院校的英語教學中,體現(xiàn)了課程思政的教育,并將語言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思政教育緊密結合,為課堂的教學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鮮活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了地方院校高職英語的育人方式,構建教學與地方文化相結合、思政教育與知識技能融合的高職英語特色思政課堂。推進地方特色文化走進校園,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能夠更好地弘揚紅色文化,符合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策略,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為培養(yǎng)地區(qū)人才開辟新的路徑。并且,英語在世界語言中占據主導地位,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入英語課程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入紅色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自覺傳播紅色文化,這對我國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推進三全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推動英語本土化發(fā)展。在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地方特色紅色文化,教育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地幫助學生們批判地審視西方文化及價值觀,引導學生堅定紅色信仰、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自信,發(fā)展信仰之魂,培育出社會主義新時代發(fā)展合格的接班人,這是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更是對新時代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探索,很好地回答了“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和“如何培養(yǎng)人”,對推進三全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把湖湘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英語課程當中,在新時代背景下使其進一步傳承與發(fā)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與課程標準?,F(xiàn)階段的高職英語思政教育多見于零散知識點的融入,與地方紅色文化結合的特色亦不明顯。學生們學習紅色文化的形式也僅局限于政治學習、黨課、影視作品等。將地方紅色文化比如湖湘紅色文化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及課程標準,使其充分發(fā)揮目標導向作用,并相應地調整教學計劃、教學設計與教案,通過從上至下的系統(tǒng)性規(guī)劃能夠很好地調動老師們課堂紅色文化育人的參與度與創(chuàng)造性,強化老師們課程育人的職責。以筆者所在院校的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第五版綜合教程為例,教師們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本地特色的湖湘紅色文化,比如第一單元Hello!Hi!,學生們會學到how to greet people and say goodbye,how to introduce oneself and others等內容,那么教師除了讓學生們學會如何介紹自己之外,還安排讓學生們向外國人介紹我們湖南的偉人毛澤東主席以及他的主要事跡。第三單元How can I get there?,學生們會學到how to ask for help to get a place,how to give directions to locate a place,and how to ask for and give help in showing directions等內容,那么教師也會結合實際的任務,要求讓學生們?yōu)橥鈬讶藗冎嘎烽L沙的一些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如橘子洲頭、烈士公園、雷鋒紀念館等。第六單元Come on!Go!Go!Go!,學生們學到關于sports match,Beijing Olympic Games,教師除了介紹一些湖湘體育名人之外,還可以傳遞這些奧運健兒們艱苦卓越、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體育精神,跟紅色革命精神是很類似的。
(二)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融入方式,大力開展實踐活動。湖湘紅色文化不僅應當融入課堂教學,還可以融入線上網絡教學、課外實踐活動,以第二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們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湖湘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湖湘紅色文化融入高職英語的方式,大力開展實踐活動。比如,結合學校設置專業(yè)的特色,構建一些有湖湘紅色文化特色的課程;并依托當?shù)?、附近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來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利用課后時間或假期還可以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紅色歷史,開發(fā)更多的紅色作品等;舉辦相關的社團活動,如紅色景點譯作大賽、紅色故事情景劇等,進一步加深校園紅色文化氛圍。
(三)研發(fā)地方紅色文化的校本教材,開設相關選修課程。筆者在所任職院校曾開設過旅游英語的選修課程,如今根據湖湘紅色文化特色重新開發(fā)旅游英語的校本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把湖湘紅色文化當中的紅色景點、歷史遺址、名人故事、故居等相關內容編入校本教材,這些題材能很好地融入旅游英語的內容,并且也是湖湘文化對外傳播和推薦的經典內容,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得到了英語知識技能的提升,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文化自信,并引導學生們弘揚傳承、傳播發(fā)展我們的中華特色紅色文化。
以往的高職英語教學側重學習西方文化,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側重較少,導致學生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產生崇洋媚外的情緒。如今,高職英語本土化越來越成為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的趨勢,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播我們自身的文化特色,還要培養(yǎng)大學生們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與意志精神,讓學生們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