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黃官寨實驗學校 姚桂梅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建立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而讓學生獲得健康情感是更高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該目標需要語文教師全面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將情感教學應用于過程中,讓軟硬環(huán)境成為情感教育載體。同時也包括對不同學生展開不同情感滲透,保證學生擁有旺盛的學習力。
時代在飛速發(fā)展,人們都在為生存忙碌,故而情感成為奢侈品。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在忙碌事業(yè),孩子不能獲得足夠的父愛、母愛,導致其情感不豐富,不能很好地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體會他人的感受。在父母眼中,孩子也變得不可理喻,他們?yōu)楹⒆拥某砷L傷透了腦筋。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情感教學是教師采用多元化手段作用于學生情感,使其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最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故而情感教學對師生而言是雙贏的事情。
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情感教學因為語文學科具有情感培養(yǎng)能力而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學文章中的愛國情感、孩子對父母的眷戀、人對自然的熱愛等,對學生的情感都有一定的塑造作用。這一點語文比其他學科更占優(yōu)勢。情感教學需要語文教師具有雄厚師德水平,善于站在學生角度反觀語文教育教學,可以抓住自身情感、學生情感的各自特點,通過情境架設、情節(jié)渲染來保證二者有效對接,達成師生、生生良性互動。
例如,在課文閱讀中采取不同學生分角色閱讀,在不同角色對話中完成對整篇課文的閱讀理解,教師對學生閱讀中的情感予以點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角色,進而掌握角色的內心世界。在這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里,教師情感、學生情感彼此共鳴,師生間形成了信賴,最終也構建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在教育領域也有研究證明,教師通過多元手段調節(jié)以及利用學生情感,可以對其非智力因素產(chǎn)生影響,最終讓課堂氣氛得到良好改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完成語文知識學習的學生,不管是記憶力還是轉化能力都比傳統(tǒng)課堂之下的學生表現(xiàn)更為良好。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除了“教育”之外,還有“管理”。這里的管理對象是班級軟硬環(huán)境以及軟硬環(huán)境之下的學生。軟硬環(huán)境是班級墻壁、桌椅、門窗、黑板、紀律、班風、文化等可見、不可見主體。自古就有“孟母三遷”的傳說,這足以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語文教師管理班級軟硬環(huán)境的目的就是構建良好的班級衛(wèi)生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處在其中感到溫馨、愉快,使其對學習充滿興趣。因為硬環(huán)境具有可觀測性、可體驗性,所以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效果非常突出,這也讓很多語文教師著眼于此,將班級布置,如黑板報、墻上紀律等作為管理對象,讓學生在黑板報上寫小文章、小詩歌,讓學生閱讀墻上紀律達成紀律內化。
但教師忽視了軟環(huán)境建設。相對比而言,軟環(huán)境具有的情感培育作用更為扎實,這是因為軟環(huán)境直接針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屬于意識形態(tài)層面工作。軟環(huán)境主要是班級文化建設,這種文化由學生間情誼、師生間感情、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共同構成。軟環(huán)境建設不足,會讓學生情感得不到全面發(fā)展。鑒于此,語文教師必須要正視軟環(huán)境建設。在學生情誼方面可以通過分組教學促進學生個體間溝通,讓學生彼此信賴、攜手共進。在師生感情方面主要是結合目前最為明顯的留守兒童現(xiàn)象,對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提供更多情感撫慰。這些留守兒童長期不能與父母團聚,更容易心生憂慮甚至產(chǎn)生自卑情緒,需要語文教師關注,并采取各種手段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例如,組織學生開展文娛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古跡等,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之情、信賴之意,愿意聽教師講課,并能夠快速吸收轉化,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換言之,在如今小學語文教學中,若是仍然堅持傳統(tǒng)范讀、講解、中心思想提煉、寫作手法分析等,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必須要將“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作為目標,要善于利用軟硬環(huán)境以及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引學生發(fā)展方向、提高學生情感能力。
首先,語文教師能夠影響學生,讓學生愛護班級,樂于集體打掃班級,能夠讓教室保持高度清潔狀態(tài)。其次,語文教師能夠發(fā)動善于寫作、繪畫的學生給板報、墻壁配上美好的插畫、裝飾,讓班級充滿溫馨之風。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語文教師并非某個班級的班主任,在硬環(huán)境管理中往往分身乏術。其實在教學中便可以引導學生改善硬環(huán)境水平。例如,《伯牙絕弦》這一課,教師完全可以激發(fā)那些善于美術的學生將教材中的插圖臨摹下來,將其掛于墻壁之上。學生看到這幅畫便會想到《伯牙絕弦》,也自然會向往這種高層次友誼,對學生的人際社交有著積極影響,對班級班風也同樣有著一定的改造能力。另外,對寄宿式學校而言,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宿舍、尊重室友的習慣。同樣可以通過美化宿舍建立學生良好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寫宿舍公約、建立宿舍就寢制度,這些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形式,還提高了學生遵守紀律、尊重他人的意識。
首先,語文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形成課堂紀律、學習方法及標準等。因為它們是由學生和教師一同完善的,故而學生對其都有強烈的認可。這也會讓學生自主遵守紀律,降低了學生違反紀律的可能性。其次,語文教師發(fā)動學生進行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熱愛集體、熱愛校園、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良好操守。尤其關鍵的是,這些良好情感會激發(fā)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藝術創(chuàng)作熱情,讓班級硬環(huán)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如此軟硬環(huán)境和諧一體,真正構成了獨特班風,讓學生處在其中受益無窮。
除了軟硬件環(huán)境滲透情感之外,語文教師最主要是通過課文教學完成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里建立良好的道德操守、審美意識,最終能夠形成積極上進的心理。
首先,語文教師必須要抓住課文中的情感,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引領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以簡樸的話語說出了人活著的價值,說出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性。毛主席離開我們很多年了,新世紀的小學生對他并不是非常了解,而這篇文章可以讓小學生看到了他老人家的胸懷,在他平實的語言里體會到這位偉人對人民的火熱情感。教師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必須要提前做好對毛主席的介紹工作,要引導學生提前了解他的一生,學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生出更蓬勃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反過來會讓小學生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形成“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這對他們的未來而言才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分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分組學習中涉及了學生的分工合作,也涉及了組間比賽。為了保證小組獲勝,組內學生會盡可能齊心協(xié)力攻堅克難。這種積極配合的情感會讓彼此心生溫暖。即便組內出現(xiàn)不和諧聲音,也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將矛盾解決。最終學生會產(chǎn)生愛同學、愛小組、愛班級的心理。分組比賽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聽寫生字生詞、作文創(chuàng)作等。過程中需要給內向學生融入小組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能夠信任同學、愛護同學,對小組有歸屬感。要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其愿意幫助學困生,能夠向他們伸出援手,以此化解學困生的自卑心理。
再次,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展開角色扮演。語文教材中一些課文當中有不同角色,每個角色匹配著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自然對應著不同的情感。《別餓壞了那匹馬》中渴求讀書的“我”、善良的“青年”、暴躁而不失善良的“父親”,都可以成為學生的表演對象,在閱讀中可以實現(xiàn)角色轉換,利于學生感受每個角色的情感,體會美好的人性。在其他課文教學中,通過這種角色扮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不良情緒對自身以及他人的影響,使其進行自我反思,最終遠離不良情緒?!督鹕哪_印》讓人感受到動物也存在深沉的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某一位同學用講故事的模式念課文,要求用充滿感情的嗓音去打動同學;也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課外朗讀,將朗讀聲音錄制下來上傳到學習群,讓大家評價誰朗誦得更好。通過這種朗誦,朗誦者會通過老狐貍對小狐貍的拯救過程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學會感恩。若是學生真的因為這樣的朗誦而懂得感恩父母,那么這次情感教育就是十分成功的。
然后,語文教師要善于激勵那些違反紀律甚至叛逆的學生。新時代小學生因為獨生子女居多,有一部分性格比較獨特,不喜歡和他人交流,且喜歡頂撞教師,成為讓人頭痛的學困生。其實,這類學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對這樣的學生,語文教師必須要以寬大胸懷和熾烈的情感去感化,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身錯誤并愿意改正自己的錯誤。筆者曾經(jīng)遇到過此類學生,他們會在課堂上交頭接耳甚至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為了改變他們,筆者嘗試了很多辦法,最終積極地利用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影響帶動,通過課文的情感閱讀法、角色扮演法等不斷喚醒他們的善良品質。多種方法交替使用,最終讓他們不再影響他人,而且因為其語文成績不斷提升,最終他們不再自我設限,將自己獨立于課堂之外,而是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最后,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情境。這一方面以古詩詞學習最具代表性。古詩詞都是有感而發(fā),其中飽含作者的濃烈情感。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可以將古典音樂引入進來,為古詩詞學習增添意境。例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被貶江西賦閑時所作,其在聽覺、視覺、嗅覺三個層次呈現(xiàn)鄉(xiāng)村美景。朗誦該詩歌時配上古箏曲,會讓學生產(chǎn)生空靈、悠遠之感,使學生能夠直接體會到辛棄疾當時的情感。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情感需求,并能夠尊重學生的情感。即便學生的一些情感顯得有些稚嫩,教師也要積極滿足。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并因此獲得情感表達能力。否則學生的情感需求剛有所表露,教師就予以否定,會造成學生情感冷漠。
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并非停留在課文中的情感輸出,還需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若是學生不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就難以形成共鳴。故而,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溝通,要積極架設問題,通過問題引起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跟上自己的思維,最終使學生理解課文思想、人物情感。
小學生的情感比較簡單,但是讓他們去形容自己的情感又顯得吃力,這是源于他們的詞匯不足、總結能力差。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讓學生總結中心思想、人物心理、文章情感時不要急不可耐,要給學生足夠的反思時間,并且在其陳述過程中能夠不斷激勵?!昂芎?,總結得很到位,講出了文章特點、情感脈絡,不過要是能認真理順一下思路,你的表達會更準確!”這樣的激勵既讓學生知道了自己的優(yōu)點,也找到了缺點,使其努力有了方向。
有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急于讓學生擁有所有的健康情感,這反而會形成冒進心理,對學生形成了揠苗助長的不良影響。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戒驕戒躁,遵循漸進原則展開情感教學。要善于在解析文章的過程里不斷融入情感教育,結合學生行為展開情感教育,要保證情感教育的無痕滲透。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使其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了達成這一目的,語文教師有必要從班級硬環(huán)境、軟環(huán)境入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同學、熱愛小組、熱愛班級、熱愛校園,乃至熱愛社會和祖國的高尚情懷。同時也需要給予學困生足夠的關注,能夠讓其有所進步。這其中結合課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是最為有效的,通過富有情感的閱讀、角色扮演閱讀能夠讓學生體會作者情感,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移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