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玉章
(鹽城市鹽都區(qū)大岡鎮(zhèn)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江蘇鹽城 224043)
當前,鹽城地區(qū)農(nóng)村勞動力的非農(nóng)化日趨加重,土地流轉步伐加快,種糧大戶增加。如何從小麥與粳稻的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獲的全過程進行技術完善,尋求一個周年生長期的協(xié)調與平衡,達到糧食生產(chǎn)的優(yōu)質、高產(chǎn)、低成本、高效益,是目前急需探索的課題。作者通過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結合相關專業(yè)知識,總結了一套適合鹽城地區(qū)的小麥粳稻輕簡高產(chǎn)栽培技術。周年種植可節(jié)省用工、化肥農(nóng)藥等成本超過1 500元/hm2,增加效益1 800元/hm2以上。
品種選擇,適宜種植春性或弱春性紅皮小麥中熟品種,如揚麥29、揚麥33、寧麥資166等,北部地區(qū)可適當搭配種植一些品質優(yōu)的白皮小麥,如淮麥44、中研麥0709等。一般機條播用種量150 kg/hm2,撒播用種量195~225 kg/hm2。在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1~2天。用“適麥丹”藥劑拌種,藥劑拌麥種10 kg/10 ml,藥液用水稀釋后與種子以1:50~1:100的比例充分攪拌,直至藥漿均勻分布在種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種[1]。
由于目前采用的是秸稈全量還田的方式,所以應在小麥播種前對田塊進行耕翻。耕深在25 cm左右,耙平后進行機條播,也可進行一次性耕翻、機條播。有時會因收割水稻時機工作業(yè)不當,造成田塊高低不平或切碎的秸稈拋灑不勻,從而出現(xiàn)在小麥播種出苗時斷壟、麥田水系難管理等情況。
一般應在10月底前播種結束,最佳播期在10月22日~28日。11月5日以后播種的要增加播量,通常每遲播1天增加麥種用量7.5 kg/hm2。如遇連陰雨天氣,水稻收割明顯推遲,可采取免耕方式種植,在水稻收割前2天,直接將麥種均勻撒播于稻田內。水稻收割后需將適量切碎的稻草均勻平鋪在麥苗上,多余的稻草一定要離田,防止遮蔭嚴重,形成“高腳苗”。播種后,要及時開溝理墑,一般畦面寬不大于3 m,要達到內外三溝相通,確保隨時灌得進、排得出。如田間濕度過大也可采取免耕的方式種植,可利用稻田原有溝系,適當加深整理即可。
1.4.1 合理施肥
秸稈全量還田的非砂壤土田塊,有機肥不具備的可不施,在播種時一次性施足尿素150 kg/hm2和45%復合肥375 kg/hm2;砂壤土的田塊應增施有機肥作底肥。施好拔節(jié)孕穗肥,在3月上中旬化學除草后,抓住陰雨天,施尿素150~225 kg/hm2和45%復合肥150 kg/hm2。免耕田塊在水稻收割、田間整理后應及時施用苗肥,一般施尿素225 kg/hm2和45%復合肥375 kg/hm2。
1.4.2 立灌立排
在播種后如遇干旱天氣,1周內又無明顯降水過程,應立即灌水,速灌速排。免耕田塊在水稻收割后如遇墑情不好,也應立即灌1次水,否則,影響麥苗根系生長,甚至枯死。極寒天氣來臨前,應保持土壤濕度,否則應灌水,做到隨灌隨排。拔節(jié)期遇久旱天氣,要結合除草、施肥,灌1次足水。灌漿期如遇“干熱風”天氣,也應提前灌水,防止青枯逼熟,減少產(chǎn)量。
1.5.1 病害
防治赤霉病用30%唑醚·戊唑醇450 ml/hm2、紋枯病用10%己唑醇600~750 ml/hm2、白粉病用15%三唑酮900~1 200 g/hm2兌水30~40 kg噴霧。
1.5.2 蟲害
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450~600 g/hm2,粘蟲用4.5%高效氯氰菊酯600 ml或40%辛硫磷1 500 ml/hm2兌水30~40 kg噴霧。
1.5.3 草害
在麥苗2葉1心期后,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出苗至2葉期,一年生闊葉雜草出苗至子葉期施藥,使用“技除”2 025~2 550 ml/hm2,兌水30~45 kg均勻噴霧在莖葉上。春季最低氣溫穩(wěn)定在3℃以上到拔節(jié)前,禾本科類雜草用“谷風”30 g/l甲基二磺隆375~525 ml/hm2加50%異丙隆2 250~4 500 g/hm2,兌水30~40 kg噴霧;闊葉雜草用“普瑞麥”9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630~735 ml/hm2,兌水30~40 kg噴霧[3]。
在小麥蠟熟期即可收割。麥粒表皮發(fā)黃、手捏松軟,搶抓晴好天氣立即開鐮收割,正常在6月5日左右。收獲后要及時攤曬,確保顆粒歸倉。
直播水稻省工、節(jié)本、減輕勞動強度的優(yōu)點已得到廣大群眾和專家的認可。因在田生長期比較短,故應選擇早中熟、高產(chǎn)品種,如南粳9108、蘇秀867等,南部地區(qū)可搭配種植淮稻5號。在播種前選擇1~2個晴天曬種。曬種后用“亮盾”10 ml兌水50~60 g,與2~3 kg稻種充分拌勻,堆悶2 h晾干即可。一般機條播用種量75 kg/hm2,撒播及免耕的田塊用種量112.5~150 kg/hm2[4]。
小麥收割后需將田塊及時耕翻,秸稈全部還田,耕深20 cm以上,耙平。對于平整田塊,可一次性耕翻、機條播。播種后及時用平口鐵鍬理墑,墑溝不必太深,有利于后期的田間人工行走作業(yè)。
在小麥收割后應立即播種,一般不遲于6月20日。有條件的盡量采取機條播的方式,機條播不僅可減少用種量,還可增加植株間通風透光的效果,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免耕的田塊在小麥收割后,應立即將切碎的秸稈均勻拋撒在田中。
如水稻播種后遇干旱天氣,又無明顯降雨過程,應立即灌水,灌進大田的水可待1~2天后自然落干。出苗前應保持田間濕潤,如在播種后7天仍沒有明顯的降水過程,應灌1次水,即灌即排。3葉期后田間要建立水層。從7月下旬開始田間不能長期積水,灌1次水待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水。到8月中下旬,田間應保持淺水層。揚花結束后,田間保持干干濕濕。9月底后一般不再灌水,確保正常收割。
秸稈全量還田的地塊,應在秧苗生長前期適當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加速秸稈的腐化分解。底肥施氮磷鉀21-6-13復合肥375 kg/hm2,2葉1心期結合化除施尿素225 kg/hm2作斷奶肥,8月中下旬根據(jù)苗情施尿素225 kg/hm2左右和氮磷鉀21-6-13復合肥225 kg/hm2作拔節(jié)孕穗肥,其他時期視苗情適當補施肥料。
2.6.1 除草
在播種后1~2天,用40%丁·惡乳油2 250 g/hm2加60%芐嘧磺隆75~105 g/hm2兌水30~40 kg噴霧,對土壤進行封殺,噴藥至出苗前,畦面應無積水,噴藥后保持土壤濕潤;如噴藥后天氣炎熱、土壤發(fā)白,可于噴藥后5天速灌速排1次水。在水稻2葉1心期用20%氰氟草酯450~600 ml/hm2加50%吡·二氯450~600 g/hm2兌水30~40 kg噴霧,可有效防除大部分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噴藥前田面無積水,24~48 h內灌水并保持水層1周以上,有條件的可將藥后發(fā)黃的雜草及時人工拾除。對荸薺、矮慈姑等雜草可在秧苗5葉期后至拔節(jié)前,用“谷歡”二甲·滅草松960~1 440 g/hm2兌水30 kg進行噴霧防除。免耕田塊切不可錯過草齡2葉1心前的最佳防治期。
2.6.2 防病
防治紋枯病用10%己唑醇600~750 ml/hm2或240 g/l噻嗪酰胺225~375 ml/hm2或150 g/l苯甲·丙環(huán)唑225~300 ml/hm2兌水30~40 kg進行噴霧。防治稻瘟病用75%三環(huán)唑300~400 g/hm2或40%稻瘟靈1 200~1 500 g/hm2兌水30~40 kg進行噴霧。防治稻曲病用12%井臘芽3 000~3 750 ml/hm2兌水30 kg進行噴霧。
2.6.3 治蟲
防治稻飛虱用10%烯啶蟲胺300~450 ml/hm2或50%吡蚜酮150~180 g/hm2兌水30~40 kg進行噴霧。防治螟蟲用80%殺蟲單600~900 g/hm2或8%阿維·茚蟲威250~420 g/hm2或10%四氯蟲酰胺150~300 g/hm2兌水30~40 kg進行噴霧[5]。
水稻的收割在時間允許范圍內能遲則遲,一般離田時間不得遲于10月20日,否則會影響下茬小麥的種植。收獲后要及時晾曬,遇連陰雨天氣要及時用機械烘干,確保豐產(chǎn)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