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瑛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國家之間的交流與日俱增,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觀光旅游,而張家界作為中國有名的國際旅游城市也吸引著大量想要一探究竟的外國游客。其中,武陵源核心景區(qū)地處張家界市武陵源區(qū),以其獨特的石英砂巖地貌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聞名,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奧為主要特色,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武陵源景區(qū)作為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qū),其入境游人數眾多。而景區(qū)內的公示語作為該景點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旅游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域理論出發(fā),從景區(qū)內公示語英譯材料中的詞和句兩方面切入,分析了武陵源核心景區(qū)英文公示語的特點。
作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理論之一,語域理論源于“英國的語境主義”。20世紀60年代,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等繼承并發(fā)展了該理論,他們認為語域指“語言的功能變體”;“語言將隨著其功能的變化而變化,情景不同,語言不同”。[1]隨后,進一步完善了語域理論的框架。其認為語域包含了語場(field of discourse)、語旨(tenor of discourse)和語式(mode of discourse)三個因素。語場指語言發(fā)生的環(huán)境、談話話題等;語旨指交際雙方的關系、社會地位等;語式指語言交際的渠道或媒介。這三者決定了意義選擇的范圍和表達內容的語言形式。
公示語是指在如景區(qū)等公眾場合向大眾展示須知的內容的語言,包括路牌、標語、旅游景點的簡介等。在日常生活中,公示語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旅游景點。景區(qū)公示語能夠準確地引導游客選擇游覽路線,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觀光景點的自然風光,彰顯出該景區(qū)以及該地區(qū)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外國游客在了解了景區(qū)相應的文化內涵之后,才能在此基礎上更有效地推介該地的旅游景點和其相應的文化內涵。同時,只有在了解當地文化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效的交際活動。[2]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漢英兩種語言有所不同,有各自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在進行公示語的翻譯時應特別注意。景區(qū)英文公示語是景區(qū)的一張名片,它以文字的方式展示了該地的對外形象,因此研究世界自然遺產地英文公示語的特點尤為重要。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宣傳者想通過景區(qū)公示語宣傳武陵源景區(qū),讓外國人更加地了解張家界,并且能夠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那么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英文公示語就與這一特定的語域相關,有其一定的語言特點。本章從詞和句兩方面入手,來研究武陵源核心景區(qū)英文公示語的特點。
1.大量使用褒義形容詞
語場指語言發(fā)生的環(huán)境,涉及談話的話題,講話者及其他參與者所參加的整個活動。當外國游客來到武陵源景區(qū)旅游時,通過景區(qū)的英文公示語中對該景點的介紹,可以了解該景區(qū)以及在公示語之后暗含的當地的風俗文化。在宣傳景區(qū)方面,語言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為了讓外國游客對該景區(qū)產生良好的印象,對此地心之向往,在介紹該景點時,通常會用到大量表褒義的形容詞。[3]
如:Huangshi Village is surrounded by various majestic,beautiful and magical sceneries in different poses and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s.(黃石寨四周皆景,千姿百態(tài),雄偉壯觀,美麗與神奇盡收眼底。)
在該句中,連用三個表贊美的形容詞“majestic,beautiful,magical”來描述黃石寨的美景。由于外國游客初次來到該地,對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景色并不太了解,這些形容詞的使用能夠引起游客的共鳴,對該景點產生向往之情。此外,該類表褒義的形容詞,如 famous,well-known,pleasing,extraordinary,distinctive,picturesque,unique,polite,honest,careful,considerate,safe,comfortable等在武陵源景區(qū)的公示語牌上隨處可見。
2.運用大量數詞
為了讓游客更加了解武陵源景區(qū),公示語包括對該景點的介紹。在受到這一交談話題及場地等因素的制約下,武陵源核心景區(qū)英語公示語幾乎對每個景點的介紹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大量的數詞來表明該景點的基本情況,增加介紹的全面性,如:氣溫、面積、海拔、長度等。
如: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climate zone,it has a pleasing climate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13℃.It has abundant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including 57 kinds of first-grade protection trees,64 kinds of state-grade protection animals,1150 kinds of ancient trees and rare plants respectively.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is up to 98% in this area.Wulingyuan core scenic area is well known for“Oxygen Bar”with negative oxygen ions more than 10 thousand per cubic centimeter.
該段介紹了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基本情況,每一句都包含了數字,用13℃、57、64、1150、10 thousand、98%這六個數字表明了該景區(qū)氣溫的高低、保護樹種、保護動物、古樹名木、負氧離子的數量以及森林覆蓋率的多少。數字比文字更加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直接性,當外國游客來到武陵源景區(qū)旅游時,大量數字的使用,使景區(qū)的基本情況更加具體化和立體化,也更能使初來乍到的外國游客對當地有了更加基本的了解和印象的留存。
3.恰當解釋文化負載詞
語旨分為個人基調和功能基調兩類,個人基調主要指交際雙方的關系;功能基調指語言交際活動的目的。在該語域中,宣傳方與外國游客的社會地位相對對等。但是,由于各國文化風俗的不同,武陵源景區(qū)公示語中會出現那些彰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其中,有些頗具地方特色,而在英語中卻找不到對應的表達。[4]因此,武陵源景區(qū)英文公示語應恰當地解釋這些文化負載詞,有時也可以使用外國游客熟知的表達來促進這些具有文化載體的意象的事物具象化。
如:觀光電車 Sightseeing Car(Ten-miles Gallery Tour Tram)
乾坤柱Heaven-earth Pillar(the Hallelujah Mountain)
在以上武陵源景區(qū)英文公示語中,如果只是把觀光電車譯為“sightseeing car”,對初次來武陵源景區(qū)的外國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是專為旅游景區(qū)設立的觀光汽車,而實際上,十里畫廊景區(qū)的觀光電車指一種有軌小火車,所以用了“tram”一詞對此進行了解釋說明。景點乾坤柱又叫做南天一柱,穿過南天門,一石峰從深不可測的溝谷中沖天而立,上下一般粗細,猶如鎮(zhèn)山之衛(wèi)士。該景點以“乾坤”命名來形容石峰頂天立地之勢。而外國人對“乾坤”這一中國古代哲學術語并不熟悉,他們并不清楚“乾坤柱”真正的含義。但由于電影《阿凡達》的成功,很多影迷來到張家界,來到武陵源景區(qū),都有一個特定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夢幻般的“懸浮山”。在武陵源景區(qū)英文公示牌上,外國人一看到 the Hallelujah Mountain(哈利路亞山)就會立刻想起《阿凡達》中的夢幻仙境,這會促進景點與外國游客在某種程度上的共鳴,讓他們倍感親近。同時也傳達出了一個重要信息:張家界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神奇的風光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歡迎各國游客來張家界觀光旅游。
1.合理使用祈使句
語式和語場、語旨密切相關,公示語主要是通過公示牌上的文字使外國游客了解相應的信息,所以基本上是書面語。有些公示語篇幅短小,經常會使用祈使句。[5]祈使句可用來表命令、請求、警告等語氣,一般用來要求別人能夠或者不能做某事。景區(qū)公示語除了給游客提供該景點相關的必要的旅游信息外,還有提醒游客有關的注意事項,具有警示作用。
如:No littering.(請勿亂扔垃圾。)
Safety first.(重安全。)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武陵源核心景區(qū)英文公示語簡潔明了,祈使句的語義特征在公示語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使用祈使句的過程中,漢語多用動詞,如例句中的“扔”和“重”,而英語景區(qū)公示語則多用名詞或動名詞,如“safety”和“l(fā)ittering”,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2.句式簡潔易懂
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漢語中經常會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意圖,而英語則傾向于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說明自己的意圖。武陵源景區(qū)英語公示語要想拉近與外國游客的距離,可以使用外國人習慣的直白易懂的方式表達出意圖,只有這樣才能讓游客快速抓住重要信息。
例:人間仙境,不食人間“煙火”。
This wonderland will not tolerate fire.
該公示語用“人間仙境”來形容該景點的環(huán)境,“不食人間煙火”指道教認為神仙是不需要生火做飯的。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把“煙火”翻譯為“fireworks”,或者不顧具體的語境,把該句譯為“I want to live in vain as a mortal”,都可能會讓外國人一知半解。該英語公示語用簡潔通俗的語言直接表明了“此處禁止吸煙”的意圖,同時,又比直接用“no smoking”更加委婉,易于讓外國人接受,能拉近與外國游客的關系。
3.補充句子缺失成分
外國游客來到武陵源景區(qū)參觀旅游,景區(qū)公示語通過立在景區(qū)的公示牌,以文字的形式向游客介紹該景區(qū)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習俗,句子的表達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漢語句子中,主要是通過內在的邏輯關系來表達句子的含義,有些句子甚至會缺少某些句子成分,特別是主語,但是這些句子成分的缺失并不會影響句意。而在英語中,除了祈使句和一些習慣用語會省略主語外,英語句子中一般都會含有主語。外國人并不習慣漢語中的這種松散句式,景區(qū)內的英語公示語應該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適時添加句子成分或調整句子結構,使句子通順流暢。
例: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In 1992,the distinctive geological heritage was listed as a natural heritage site by UNESCO.
在該漢語公示語中缺失了句子的主語,若英語公示語也按照中文句子來逐字翻譯的話,句子會出現語法錯誤。因此,英文公示語應根據具體的語域,把句子的缺失成分補充完整。該句出現在景區(qū)內對張家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簡介中,主語指武陵源核心景區(qū)這一地質遺址,故在英語公示語中加上主語“the distinctive geological heritage”,實現語域對等。
文章以語域理論為指導,分析了武陵源核心景區(qū)英文公示語在詞和句兩個層面的特征,從景區(qū)里的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公示語為例,探究了在語域理論視角下世界自然遺產地英文公示語的特點。希望在了解其特點之后,能夠優(yōu)化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公示語翻譯,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