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育才中學高二(6)班 黃浩翔
高一下學期,我決定當個自閉青年,老老實實地為分數(shù)而閉關修煉。
從一個主動者變成接受者之后,再觀察那些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我頓時感覺自己踏入了一個新大陸:穿行在人滿為患的走廊,每向前走兩步,就要避讓來來往往的行人。然而與本班同學相遇,我們卻總是默然無語,素不相識般擦肩而過。于是,我一方面在走廊中近乎寸步難行,一方面卻又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不過也正常,畢竟才剛剛分班,班里又有三十多個女生,會主動跟我打招呼才怪(我的顏值還沒有到人見人愛的高度)。
就這樣與大家靜默了個把月,總算有人過來踹破了我的沉默。一個坐我正前排的女同學。她個子不高,頭發(fā)偏長,臉蛋則與李白詩中的“白玉盤”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大又圓又漂亮。如果只在她靜坐時看其側臉,那么她就飄然若仙。然而她平日里嗜聊如命,紅嘟嘟的小嘴一張,頓時就如脫韁的野馬、下山的猛獸,一下就把方圓十米內(nèi)攪得天翻地覆、哄笑不止。我們熟了以后自然免不了要說幾句話,我在她身上發(fā)現(xiàn),原來異性之間最讓人感到親近的打招呼的方式,不是禮貌真誠的問好,而是對彼此陰陽怪氣的嘲諷,如:“喲,什么風把你給吹來了呀,我真是擔當不起呢?!彼f這話時眼睛無辜地直視著你,潔白的臉上搭配一副天真無邪的表情,然而嘲諷的神色從她那似有若無的微笑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像極了一個魔鬼披上了可愛企鵝的外衣,純真中帶著譏諷,譏諷中又沾點滑稽。久而久之,我們每次見面,都仿佛能在對方的臉上看到一些好笑的東西,然后把彼此當作喜劇人盡情嘲笑一番。這樣下來,我們竟然沒有絲毫距離感。要是老祖宗知道男女互尊互愛的優(yōu)雅禮數(shù)已經(jīng)淪落到現(xiàn)在這步田地,只怕是要捶胸頓足,氣到掀翻棺材板了吧。
后來男女生之間變得熟悉了,打招呼的范圍變廣了,方式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相熟的女生見了我,如果是內(nèi)斂一點的,會把她縮在衣袖里的手掌舉起來,朝我揮揮,嘴角也許還會勾起一道淺淺的弧度;大方一點的呢,就會迎上我的目光,露出一副禮貌又不失溫度的微笑,有的還會主動向我招手,渾身上下都彰顯出一股親善的氣息。
男生間打招呼的花樣就更多了。他們大多數(shù)不會向朋友揮手或是問好,而是選擇一種超越傳統(tǒng)的大膽手法:拍屁股。關系越親近,力道就越大,那沉悶的聲響有時讓我感到不寒而栗(聽著都疼,幸好我還未受此殊榮)。不但講究力度,拍的時機也很講究——畢竟人家不會呆呆地等著你去拍。有的時候是從受害者的身后突然發(fā)難,并在其反應過來的一瞬前逃之夭夭;有時候是先光明正大地與對方打招呼,與其虛與委蛇一番,然后趁其不備,攻其要害,然后看著對方狂怒的樣子大笑。
當然也有文明人打招呼的方式,然而大抵沒有拍屁股有趣,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從不主動向別人問好,但是對于別人的問好,我必定會回應。不過,既然有主動向我問好的人,那自然也有不向我問好的人。有的同學呢,因為確實不熟,見到我之后,匆匆瞥了一眼就離開了;還有的人呢,跟我認識,然而見面時往往敷衍得很??匆娢伊耍皇前涯抗鈴淖蟮接彝夷樕弦粧?,好像要把它劃成兩半似的,然后漫不經(jīng)心地擺擺手,權當結束語。還有更離譜的,見面了,把胸一挺,一句話不留下,旁若無人地、優(yōu)雅高貴地從我身邊踏過。還有的人呢,平時跟我聊得挺歡暢,但是每次看到他,他都在邊走路邊專注地眺望遠方,目光沒有一絲偏轉,只留下半個側臉。我好奇地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結果看到的除了樹還是樹。沒啥好看的呀,然而就在我發(fā)愣的當兒,人家已經(jīng)從我的身旁輕輕地飄過去了,揮一揮衣袖,果真沒帶走一片云彩。
倒不是說我對別人有什么意見,畢竟在某些方面,我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這類現(xiàn)象倒是引發(fā)了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為什么打招呼的方式有如此多樣的不同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揮手或者微笑只需要消耗人體一點點的ATP,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于有些人而言,面帶微笑地打招呼似乎比讓別人殺了他還難。有些人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俗稱社牛,在他們看來,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經(jīng)過一番較淺的觀察,我初步發(fā)現(xiàn)了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它來自人們本身。如果你對那些所謂的社牛有過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帶有一種特殊的能量,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光源。在他們與別人交談時,這種散射光就會滲透在他們的一言一語中,一些原本平淡的語句,在他們口中就會變得幽默有趣;這種光還會依附在他們的每一個動作上,使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與他們對視時,你還能感受到他們的勃勃生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這種光源并非單屬于社牛的專利,它其實埋藏在每個人的心里,只不過埋藏的深度和位置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亮度和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能把心中的光源發(fā)掘出來,于是即便遠在百米之外,人們都能感受到他們的活力。他們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陽,光耀照人、獨具一格。有的人呢,雖然平時很少表現(xiàn),但是在他們的一顰一笑之間,你也能夠感受到一股屬于他們的力量,堅韌特別且不外顯,這是屬于他們的隱藏光源。我稱他們?yōu)樵铝?,他們總是能在潛移默化中把能量傳遞給他人。
那么那些不帶走一片云彩的揮袖公主呢?我稱之為黑洞,他們對于光總是來者不拒,然而又只進不出,真可謂宇宙第一禍害。
開玩笑的。一般情況下不存在什么黑洞,這些人應當屬于星星。他們的光亮往往不明顯,但是會去照耀他們想照耀的人,會回報主動照耀他們的人。于是,太陽、月亮和星星就構成了我們所見到的整個世界。在宇宙中,星星的光聚在一起可以成為絢爛的星云,加上太陽與月亮則可以構成美麗龐大的星系。這美麗星系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投影,就是我們的校園(其實說是整個人類社會也不為過)。
開學一個半月后,我在班上遇到了第一顆太陽——我們班一位身高一米九的男同學。此人聲音洪亮,上衣紐扣總不扣。平時見到我們,他總會露出一張燦爛的笑臉,大手一揮,問候我們一番。他愿意把別人的歡樂與愁緒放在自己的心里,他會記得我哪個周末要過生日,他會記得前兩天我曾問他怎么取我文章的標題,他會把自己的能量傳遞給他遇到的每一個人——他是一顆當之無愧的太陽。
再后來,我遇到了第一位可以稱之為月亮的人。她是一位女同學。初見時,我聽說她性格不熱,就先入為主地把她當成了冰山女王,對她愛理不理的。后來接觸的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她其實很溫和善良,而且極具同理心。當時我的座位靠里,每次出操回來,我都能看到她靜靜地佇立在座位一旁,給我讓出空隙,一直等我蹭進了那個犄角旮旯里她才坐下;她說話的聲音很輕柔,仿佛是怕驚走了靜鳥,而且不論我是不是在向她問話,她都會貼心地“嗯?”一聲,詢問我有什么問題。我極愛自言自語,有時還喜歡飆幾聲冷笑,但坐在她旁邊我愣是忍了兩周也沒敢胡亂念叨。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英語測試,語法題我錯了一大半,上課又沒聽老師講,于是就向她請教。課間十分鐘,她用甜美的聲音把每道題的每個選項都仔細地講給我聽。她的耐心如同一汪源源不斷的泉水,綿綿無盡,一直到把所有的選項講完,預備鈴都已響起。我飽含歉意又帶著幾分小心看向她,卻只見她的微笑溫暖依舊。
我從來沒見過像她這樣婉約體貼的女生,估計她也很少見到我這種低調(diào)沉悶的男生,所以那段日子里我們相處的樣子就像兩個玻璃人,碰彼此一下似乎就得擔心對方會不會碎,一點裂痕都不敢在對方身上留下,每時每刻都很禮貌很小心?,F(xiàn)在想想,那段時光其實挺好笑的,不過更多的還是難以忘懷。
說到難以忘懷,以現(xiàn)在為界限,回頭看,其實我已經(jīng)遇到了不少令我難忘的人。他們當中有太陽、有月亮,更多的是星星。他們發(fā)出或明或暗的光亮,劃進我的星空,然后一個個或高調(diào)或悄然地化作一個微弱的亮點,最終消失在我的視野里。在這片小小的星空里,在不斷交替的明暗間,我最終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不過是數(shù)道日益消散的微痕而已。我曾經(jīng)嘗試著去追尋他們的軌跡,想借助他們身上的光亮改變自己;但是在嘗試了很多次之后,發(fā)現(xiàn)太陽依舊熾熱,月亮依舊溫柔,我仍舊是那顆不明不暗的星星(偶爾還帶點刺),在浩瀚的銀河系中,茫然而無所適從。
后來我才明白,成為月亮或是太陽,不是取決于他人,而是取決于自己。光源就埋在你心里,只有你自己可以把它挖掘出來。
其實,做一顆星星又有什么不好呢?不用太亮,也不用太溫暖;沒那么多期望,也沒那么多人把期望壓在你身上。對于那些光芒萬丈的太陽,你可以羨慕,但不必去仰望;對于那些溫柔可親的月亮,可以去追尋,但別彼此勉強。至于那些已經(jīng)逝去的星光,雖然不可能不緬懷,但最終還是要學會放手,去探索新的光亮。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與其計較來去匆匆,不如燃起點點星光。
【簡評】善于觀察,重復的日常里也有風景,如作者看到的多樣有趣的打招呼方式。勤于思索,平淡的現(xiàn)象背后也有發(fā)現(xiàn),如作者從打招呼方式的不同中窺見個性的不同。作者將不同的人比作不同的星體,形象生動,照應了標題。文末關于做一顆星星的領悟升華了文章內(nèi)容。
【他山之玉】知名畫家黃永玉也是命運坎坷。1953 年,黃永玉攜家人入京,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執(zhí)教。他經(jīng)歷過多次政治運動,被批判過,被毒打過。在那段“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歲月里,人們的身心難免被扭曲,而黃永玉始終以藝術家的性情,盡量過得春風滿面——該養(yǎng)狗就養(yǎng)狗,該聽音樂就聽音樂,該談古今名著就談古今名著,該講笑話就講笑話,該到草地上翻幾個筋斗就翻幾個筋斗……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樂天派,自稱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哪怕身在泥沼,處世亦帶春風。
朋友們喜歡和黃永玉在一起。黃老成了大名人,仍然玩性不改,叼著大煙斗,聊聊經(jīng)典、講講笑話,偶爾還會哼唱20 世紀30 年代的歌曲,大家有說有笑,好不愜意!
俗話說:“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
做人就得不斷地摒棄煩惱,像黃永玉那樣,讓春風永在臉上、永在身上、永在心里。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處世帶有春風,能讓他人、讓自己盡快時來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