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婕
(江蘇省泗洪育才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對于我國初中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全球意識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是進行跨文化溝通的工具和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現(xiàn)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英語是進入大學的必考科目之一。具體來說,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素養(yǎng),包括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讀寫素養(yǎng),包括閱讀與寫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與處理能力等。這些基本素養(yǎng)在高考的試卷一直有所體現(xiàn)。因此,學業(yè)成就的高低也是這些基本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初中英語老師也在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就。使用元分析的方法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和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因素中,教師對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力最大。在對此主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中認為,教師不應該只是學生身邊的向導,更應該以一種強有力的角色介入學生的學習,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學生施加影響。將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應用到教師干預學生學習之中去,這對教師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了解和分析學生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即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智力。另外,要明確學生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但是要借助成人的幫助。在集體的生活中,通過模仿和學習,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英語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滲透到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之中。英語是一門外語,而我們中國的學生是在一個非英語的環(huán)境中進行英語學習,沒有語言環(huán)境,沒有生活中輸出的機會,而這本身就對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學生有堅強的意志力、較強的信心。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性格更有助于初中學生參加各類語言活動和學習。而這些僅僅在課堂上,每天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這些性格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調動還可以擴大到其他方面。有研究表明,學校教育中的陪伴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根據(jù)對學生的問卷調查,41%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傾情陪伴與默默守護是保障自己成長的最好方式,甚至超過了教師專業(yè)方面的作用。教師的陪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學生家長的缺失,這對初中生尤其如此,因為初中生住校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同時,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不斷探索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教師的陪伴教育便是前提。只有在教師對學生全面深刻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準確掌握學生各方面的特點,進行教育。就英語學科而言,教師對學生生活和學習強有力的介入,可以改變學生在英語學習困難時期的情緒情感和對于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教師的陪伴也屬于陪伴教育。陪伴教育并不單純指家長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而是指深度陪伴,它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并不是說“和你在一起”就行,更重要的是懂孩子,懂他們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這才是深度陪伴,才是有效陪伴,才是高質量陪伴。而這個概念一直以來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嬰幼兒或者兒童的研究比較多,或者在中小學的家校合作之中進行探究。具體到教師的研究之中,只有班主任的陪伴教育。而家校合作主要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對于初中階段的研究少之又少,對于具體學科的陪伴研究也沒有。究其原因,可能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對比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自制力、自尊和內在驅動力方面都表現(xiàn)得更好,而未對此領域進行探究。
筆者關于教師是否會進行陪伴教育,以及陪伴教育的程度和時長在本校進行了調查。其100%的英語教師有過對學生的情感陪伴和引導,尤其是在階段性的考試之后。但是只有極少數(shù)的教師有陪伴教育的意識,幾乎沒有老師能夠堅持對某一位或者幾位學生進行陪伴教育??梢姡辽僭诠P者所在的學校,陪伴教育是非常少見的。而在本校,有5%的學生父母是在外務工,不能經(jīng)常陪伴在學生身邊,使得學生的心理安全感和困難時期的可依靠感減少。初中是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階段,而同伴關系是影響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一個學生的成績是決定是否被接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形成一個被接納的群體比學生單打獨斗的學習在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對學習有更積極的影響。而英語成就較高的英語教師應進入學生中間進行更貼切的指導。將教師和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定期進行學習指導和監(jiān)督,并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的變化進行實時跟進。對于出現(xiàn)心理波動較大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在對教師進行調查研究的同時,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85%的學生表示不喜歡英語學習,原因是學起來困難,不喜歡讀書背書,尤其記單詞是很大的障礙。15%的學生表示不討厭英語的學習,但是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而且不容易堅持,學習的堅持性跟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有很大的關系,高興的時候就多學一會兒,不高興的時候就不學習,一旦不學習就很難再去主動拿起英語書。所有的學生對于英語教師的陪伴沒有要求和想法。
正如前文所述,陪伴教育不僅僅是和學生或者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要有深度的陪伴,以及必要時的交流,這就對陪伴教育的陪伴者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師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要明白陪伴教育的前提就是共情,也就是同理心。這一概念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的,他認為同理心是指暫時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不帶任何評價地去感受對方的經(jīng)驗,敏銳覺察對方經(jīng)驗意義的改變。簡言之,就是站在別人的視角,采取相同的身體姿勢體會對方的心理感受,不加評判地理解。對方在經(jīng)歷了被理解被感受之后便會自然地發(fā)生正向積極的改變。而筆者除了是一名英語教師,還主修了心理學,所以對于共情的使用可以比較專業(yè)和熟練,易于對學生產生符合實際情況的共情。這也是陪伴教育在實施過程中較難的一個部分。陪伴教育對教師的第二個要求是,教師喜歡和學生相處,喜歡和學生在一起,關心學生的心理和感受。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一個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的樂趣,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這對老師素質要求比較高,這也是一個人選擇當老師的初衷。
本研究對每一位小組成員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分析和定位,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并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和監(jiān)督。定期與學生進行團體交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變化,并加以咨詢和輔導,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業(yè)成就,并能對英語教育教學提供借鑒,優(yōu)化英語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進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每個班均選出6名英語學困生;筆者與其中一個班級的6名英語學困生組成英語學習交流小組,另外一個班的6名學困生不做任何處理,作為對照。6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33%的學生記住基本的單詞所花的時間是普通學生的數(shù)倍。英語成績(150分制)通常在55~60之間;33%的學生能較快記住單詞,但是遺忘非???,英語成績通常在60~70之間。33%的學生能記住單詞,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語法,即使認識單詞也看不懂句子,讀不懂文章。另外一個班級的6名英語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起正常上課,下課也不進行情感輔導和介入。英語教師對6名學困生進行英語學習的介入和情感陪伴一段時間之后,再次檢驗學生在學業(yè)成就,單詞記憶、英語知識等方面的表現(xiàn),以研究介入的影響。
陪伴過程中的具體策略:(1)固定且保證陪伴的時間,本次設定在每周一晚上,晚自習之后。(2)陪伴內容: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不同的研究者對不同的學習策略有不同的分類。Oxford(1990)對學習策略的分類具有綜合性,將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和間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兩大類。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是最多被學生選擇使用的。而社交策略是英語要求使用的,以小組為單元的研究有一定的意義。(3)個案探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下周自我評估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進。有明顯進步的學生,除了贊揚,請此學生進行階段性學習總結和匯報。(4)總結反思:在陪伴即將結束之時,學生自由提問并進行總結和反思。由于學生數(shù)量較少,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充分關注和討論。(5)榜樣作用:對在英語學業(yè)成績上有明顯進步的學生,邀請分享進步的經(jīng)驗和感受,此學生可以是6位學困生中的一員,但不限于此。(6)教師最大程度傾聽學生心理上對英語學科學習的感受和情緒,使用心理學的同理心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策略等做出指導。這其中并無教學內容的指導,以期區(qū)別于課下的學科知識輔導。
6.1 前測階段。筆者將其中兩個班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每個年級選拔了六名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作者與其中一個班級的6名英語學困生組成英語學習交流小組,而另一個班6名學困生不做任何處理,作為對照。六位學生的主要分析如下。33%的學生在記憶關鍵詞上花費的時間明顯多于普通學生。英語分數(shù)(150分)通常在55到60之間。33%的學生會立即記住一個單詞,但很快就會忘記它。英語水平通常在60到70之間。33%的學生記得單詞,但由于沒有基本的語法,一旦掌握了就無法理解。閱讀句子和文章。六名在大二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一起參加常規(guī)課程,并且在課后沒有接受情緒咨詢或干預。在一名英語老師干預并輕松干預六名學習英語困難的學生后,重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詞匯量、英語技能等,以檢驗干預的有效性。
6.2 后測階段。經(jīng)過一個學期英語教師的陪伴學習,對兩個班分別6位學困生的英語學習進行了檢測,測試包括單詞掌握的數(shù)量、月考成績、口語的輸出情況等。實驗組6位學生的改變如下:在學業(yè)成績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提高,6名學生英語成績平均提高了10分;6名學生記憶單詞的速度和遺忘率沒有顯著的改善,仍然是不容易記住,且記住容易忘記;但是記住單詞的數(shù)量確實增加了很多,這種情況并不排除自然學習的情況下單詞數(shù)量的增長。通過訪談了解到,學生在英語學習自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沒想到自己也能堅持學習英語,能夠堅持背單詞,能夠學得了英語”。6名學生都對英語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能夠進入英語學習的世界,也愿意今后在沒有老師的陪伴下繼續(xù)英語的學習和更適合自己更高效學習方法的探究。另外一點是,對于學習的認知發(fā)生了改變,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可以自己探索屬于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老師自始至終都是陪伴和指導者的角色,在陪伴過程中,適時展示相關方法和策略供學生選擇和思考。對照組的6名英語學困生在英語的詞匯量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在口語的輸出和學業(yè)成績上并沒有顯著的變化。詞匯量的增加可能就是自然學習的結果。這是在兩組的學生中均有的表現(xiàn)。
6.3 研究結果。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英語學習陪伴教育之后,通過對照組和實驗組之間的比較實驗研究收集和處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實驗組的六名學生透露了以下幾個方面。改進:英語學習技能、英語詞匯、語言的輸出量、鼓勵英語學習、學生學習習慣和適應水平變化。學生在為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學習英語時,可以通過擴大與英語教師的關系和交流,特別是在情感交流方面,減少他們對英語困難的恐懼。獲得知識另外,與英語教師加深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和學習能力,恢復和綜合英語學習,提高記憶力。
學習也是一種師生關系的體現(xiàn),即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本實驗研究對英語教師的啟示為:對學困生不要輕易放棄,在陪伴教育的幫助下,擁有方法和耐心,能夠陪伴學生走過一段黑暗的時間,學生在情感上、心理上都會更有安全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也會有所改變。語言的學習有規(guī)律,而有些學生之所以還處于困難的階段,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找到規(guī)律,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是針對全班同學的,并不是個別學生,所以在講解上也不會估計學困生,增加課下的陪伴和引導很有意義。在此過程中,英語教師還需要通過積極引導和耐心傾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習得不同學科的學習策略、思維品質和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