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初級中學 吳宏林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師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師習慣為學生灌輸教材知識,未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較低。現(xiàn)代教育極力倡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思維,即從師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著手開展教學,讓學生充分感悟和體驗知識,集中學生注意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此,筆者在本文從多方面分析基于生活化思維角度如何優(yōu)化教學策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導入也是如此。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能提升教學效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最大限度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毫無疑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主要驅(qū)動力,甚至有教育者提出,任何與智力有關的工作都無法脫離興趣。如果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其感官和思維則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大腦接收的信息也會達到頂峰。課堂導入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從學生日常生活著手,吸引學生注意力。
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一框“延續(xù)中華血脈”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與中華文化有關的片段,讓學生直觀感悟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激發(fā)潛在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當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出問題:提到中華文化,大家瞬間在腦海中想到哪些畫面?上述問題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順勢引出新課,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了良好的課堂導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他們對新課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容易參與到課堂探究中。這就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創(chuàng)設情境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其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更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主要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將生活情境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情境的幫助下更好地參與探究,最終實現(xiàn)深度課堂的構(gòu)建。
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二框“服務社會”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為學生呈現(xiàn)“感動中國”的人物介紹。看完后,有的學生說:“他們都有著‘舍小我和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币灿袑W生說:“這種春風化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比缓?,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分析何為服務社會,以及該如何服務社會。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從課堂延伸至課外,進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當前新課程改革極力強調(diào)探究性和自主性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借助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學會運用理性思維與敏銳眼光分析社會現(xiàn)象和生活問題。因而,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搜集社會熱點等,并將其與教學內(nèi)容相融合,充分彰顯政治學科生活化特征,便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思維理解學習內(nèi)容,提高政治素養(yǎng)和敏感力。
例如,中央電視臺每年3月15號都會根據(jù)當年消費熱點舉辦晚會,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政治知識解讀社會熱點,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該如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quán)益等問題,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其他科目相比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如果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就難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素材,能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滿足現(xiàn)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將教材內(nèi)容和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理論知識的深層次理解,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總之,基于生活化思維角度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定程度上也能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為初中生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