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高度重視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育,也對音樂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階段作為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要致力于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突出音樂課程的魅力。在新的教學形式之下,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享受音樂;讓學生能夠受到藝術的熏陶,陶冶音樂情操,在聲勢律動的輔助下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的發(fā)展和改革。
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一直都會影響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為了其中的關鍵因素。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借助聲勢律動的優(yōu)勢組織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中,感受音樂帶來的律動[1]。
例如,在學習到小學音樂歌曲《再見吧,冬天》時,教師可以借助更多新興技術的優(yōu)勢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結合其中的圖片和音頻功能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當抓住教學時機之后,教師要運用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冬天,我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戲,如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等等,現在冬天也即將過去了,就讓我們一起說一句:再見吧,雪花?!边@樣更具趣味性的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對雪花的喜愛,并抓住時機為學生播放《再見吧,雪花》這一歌曲,在律動的歌詞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聽識歌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通過拍手、跺腳等動作營造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以更加自然、開心的情緒融入到音樂課堂上。不僅如此,此時對聲勢律動理論知識的滲透也是很有必要的,正確的滲透時機能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容易,確保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放松身心的重要契機,指導學生在這其中找到各門課程學習的技巧,理清學習的思路。而且,借助這一教學模式,就能更好地滿足小學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完成課堂導入,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借助不同的肢體動作表達歌曲的內涵,突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確保音樂教學可以順利開展。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奠定音樂學習的基礎,突出教學的實效性。教師也要借助聲勢律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這門課程,并不斷強化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例如,在學習到小學音樂課程《小小雨點》時,教師要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感受不同音樂歌曲的節(jié)奏,體會不同音樂歌曲的特點。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簡單的小游戲進行“熱身”,在“聽一聽”“拍一拍”的設計中帶領學生更好地掌握音調的強弱,兩種不同的力度,更好地幫助其發(fā)現2/4拍和3/4拍的強弱規(guī)律。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在這一方面的感知能力,教師也要在尊重學生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跟隨歌曲的節(jié)奏完成肢體節(jié)奏訓練,并加上一些簡單的動作帶領學生完成即興表演。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表現力。除了在歌曲的播放中考察學生的音樂基礎之外,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由演唱表演的形式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不同歌曲節(jié)奏的掌握程度,給予學生更加具體的點撥和指導,有效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才能確保學生整體的節(jié)奏感都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得到提高,為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表現力的關鍵時期,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借助音樂表達自身的情感[2]。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音樂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更好地突出小學音樂教學的潛在價值。
例如,在學習《龜兔賽跑》這首歌曲的過程中,由于歌詞中描繪了優(yōu)美的意境,更好地傳達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有所側重,讓學生能夠對歌曲內容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更加專注、走心。在這節(jié)課堂上,由于學生已經對這個故事非常熟悉,就可以直接為學生播放其同名歌曲《龜兔賽跑》,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體驗和思考,初步感受音樂中的旋律、速度以及使用了哪些不同的樂器,并逐步理解這首歌曲表現的內容和場景。接下來,教師還要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提問,在這之中,讓學生大膽發(fā)揮自身想象力的優(yōu)勢在腦海中重構故事情節(jié),借助身邊的一些水杯、筷子、鐵盒等完成這首歌曲節(jié)奏的演示。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單簧管、大管這兩種樂器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借助單簧管用善變的音色吹奏出小兔的音樂形象,怎樣利用大管用低沉的音色吹奏出烏龜的音樂形象,就能讓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也更好地把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借助日常的工具感知音樂、表現音樂,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對聲勢律動恰如其分地運用可以更好地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為此,教師也要深入挖掘音樂中的情感因素,在音樂的代入中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音樂課程的學習任務[3]。
例如,為了讓學生的情感能夠得到調動,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借助一些節(jié)奏感和律動性強的歌曲作為導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聲勢律動的練習。如教師可以選擇《新年好》這樣一首更加歡快的歌曲高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前奏響起之時,學生也能感受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新年熱鬧歡快的氛圍中,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在前奏開始之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組站成一個大的圓圈,在歌曲正式播放之后,引導學生根據之前的排練以兩人為一組進行對視并互相表演拜年動作,最后共同喊出新年快樂的口號。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在學生完成對教師的祝福之后,教師也要及時給出正面的回饋,在教學課堂上構建更加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就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這首歌曲中傳遞出的歡樂、祝福的情感和氛圍,并學會在特定的情境中借助合適的歌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學會靈活地借助歌曲助興。這不但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還能幫助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音樂課程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生活的領悟,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音樂想象空間,并學會自主完成歌曲的創(chuàng)作,更好地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
不同的歌曲傳達的意境和情感都是不同的,而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感受音樂美、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基礎[4]。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要把這一課題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更好地升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旨。
例如,在學習小學音樂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意境分析著手,并抓住時機為學生普及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相對比較熟悉的一個民族,挖掘學生對民族歌曲學習的好奇心。在這之后,教師也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想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場景,并享受體驗音樂意境的快樂。通過對這首歌曲的欣賞,學生能夠在更加活潑、歡快的節(jié)奏中感受草原的遼闊,結合不同的節(jié)拍、情感和速度的差異來探究不同的聲勢律動方式,讓音樂教學活動充滿激情和力量。而為了鍛煉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還要留出足夠的時間,通過互動了解學生對音樂特點掌握的情況,同時,由于小學生的經驗和體會有限,這也就使得其很難對經典的歌曲給出最客觀、準確的見解,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的策略。在互動中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可以更加信任和依賴教師,并主動跟隨教師的思路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深入品味樂曲的內涵,打通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也要給予學生更多“說話”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及時提出心中的疑惑,讓學生對音樂的聲勢律動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記憶,并在音樂方面展示出特有的優(yōu)勢和特長。最終指引學生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使得音樂課程成為推動素質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僅要重視借助聲勢律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與課堂教學方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并在教師的專業(yè)化指導之下對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音樂的理解提供重要的幫助。不僅如此,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音樂的鑒賞能力等都是相對較弱,即使有教師進行實踐的教學引導,學生都未必能夠獲得良好的音樂學習體驗。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借助聲勢律動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音樂學習的體驗,為學生帶來一個具有趣味性的音樂教學課堂,教師就需要借助聲勢律動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并有效地構建出一個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音樂教學情境中獲得更加豐富的音樂學習的指導和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夠更好地感受到音樂知識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小學音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結合相對應的音樂教學課程內容,并且綜合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來為學生設計出一個更加高效的小學音樂情境教學課堂,并更好地實施聲勢律動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教學小學音樂《百鳥朝鳳》時,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的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內容,如可以將大自然中許多鳥類的圖片以及相對應的鳥類的叫聲設計在教學的課件中,并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展示和播放。通過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聲勢律動的學習以及理解,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特定的音樂教學情境中形成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更好地讓學生將抽象性的音樂知識內容轉變?yōu)橹庇^的內容,使得學生在音樂的欣賞和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又或者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能夠將多種多樣的鳥叫聲音融入到課件當中,在聽覺層面和視覺層面構建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之中找到準確的音樂節(jié)奏以及音樂主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正確的音樂思維,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聲勢律動的學習思維和習慣。一個良好的情境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良好的音樂情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更加豐富、充實的音樂情感,能夠更好地將聲勢律動融入到課堂實踐中,為學生的聲勢律動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和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奠定重要的教學基礎。
總而言之,當今的教育事業(yè)正在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對學生的綜合培養(yǎng),也就成為了教學發(fā)展最為迫切的要求,音樂課程就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藝術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也要探究科學的教學方法,加強聲勢律動與教學內容的整合,有效調動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音樂感知和鑒賞能力。同時,要在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高音樂課程的針對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加深學生對音樂內涵的了解,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