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升
(上海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240)
釋為“翌”。李零在《包山楚簡研究(占卜類)》一文中,將其釋為“翌”。[6](P435~448)
釋為“仍”。陳偉武在《戰(zhàn)國楚簡考釋斠議》一文中認為,可讀作從“乃”得聲的“仍”字,訓為因仍、連續(xù)。[10](P637~661)
文字學家比較擅長從古字的字形演變與古音轉(zhuǎn)讀等方面入手,分析字形的歷史變遷,以及古音聲韻母之間的轉(zhuǎn)讀關(guān)系,也可以得到一些別出心裁的觀點??v觀其研究方法,他們能夠?qū)⒊鐾廖淖盅芯颗c傳世文獻放在一起討論,將第一重證據(jù)(傳世文獻)與第二重證據(jù)(出土文獻)結(jié)合起來,已經(jīng)有很大進步了。但這兩方面的證據(jù)還都是文字文獻文本,都屬于文字小傳統(tǒng)范圍之內(nèi)。
圖1 紅山文化熊形陶酒尊
圖2 北斗星與大熊星座 圖3 北斗帝車畫像,山東嘉祥武梁祠
圖片來源:蔣英炬《中國畫像石全集第3卷·山東漢畫像石》,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頁。圖4 飛熊、鳳凰與魚
我們還可以在現(xiàn)存的薩滿歌聲中,找到口傳文化中羽熊或天熊的神話觀念及其活態(tài)存在。諸如西伯利亞的蘇約特族(Soyot)薩滿吟唱的《薩滿之鼓》,講述了天熊、天鹿伴隨著薩滿鼓聲,駕著祥云飛奔而來的神話故事。其云:
喔!我多彩的鼓
你站在前方角落
喔!我歡樂艷麗的鼓
你站在這里
愿你的肩頸壯碩。
聽啊,喔,聽我的馬——你這只母紅鹿!
聽啊,喔,聽我的馬——你這頭熊!
聽啊,喔,聽你(這頭熊)!
喔,艷麗的鼓站在前方角落
我的坐騎們——公的母的紅鹿。
安靜啊,鏗鏘有力的鼓,
覆皮的鼓
充滿我的祝福
如輕快的云朵,搭載著我
穿越幽暗的土地
掠過陰沉的天空
如風一般飛掠而過
飛越山的巔峰
薩滿神鼓是薩滿溝通天地的特殊法器,鼓聲是召喚天地精靈的重要音樂形式。而天熊、天鹿等神話精靈就會隨著鼓聲,從幽眇之處顯現(xiàn)出來,它們帶著薩滿,盡情遨游在天地之間,完成薩滿極為神奇的穿越之旅。
圖片來源:蔣英炬《中國畫像石全集第4卷·江蘇安徽浙江漢畫像石》,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 第160頁。 圖5 羽龍、熊、鳳凰
圖片來源:蔣英炬《中國畫像石全集第6卷·河南漢畫像石》,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頁。圖6 飛虎、飛熊與飛龍
圖片來源:蔣英炬《中國畫像石全集第6卷·河南漢畫像石》,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1頁。 圖7 羽龍、熊與牛
圖片來源:蔣英炬《中國畫像石全集第7卷·四川漢畫像石》,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101頁。圖8 玉璧、熊與羽龍、羽虎
表示代禱。周鳳五在《讀郭店楚簡〈成之聞之〉札記》中認為,代禱和與禱是配套的兩種禱祠。所謂“代禱”,就是由主持禱祠儀式的巫覡,以巫覡的名義,代替當事人舉行祭祀,并代為提出要求與承諾;其祭祀對象一般以祖先或家族先亡者為主。(5)周鳳五:《讀郭店楚簡〈成之聞之〉札記》,載《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楚文化研究會籌備處,1999 年,第42~54頁。
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鄂倫春、鄂溫克和赫哲族至今還流傳著口耳相傳的熊神故事,他們在儀式活動中,還經(jīng)常戴上具有神秘力量的魚皮熊圖騰面具,見圖10。北亞楚克奇薩滿在做法事的時候,頭頂著熊首,身披著熊皮,儼然變成了《周禮》中的“方相氏”,右手拿著法鼓,左手執(zhí)有鼓槌,全神貫注地開展儀式活動,似乎自己已經(jīng)完全變成了一只天熊,可以在天地之間自由穿梭,溝通人間與神話世界,見圖11。
圖片來源:山西博物院等編著《馬王堆漢墓文物精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頁。 圖9 熊經(jīng)鳥伸導引圖
圖10 赫哲族魚皮熊圖騰面具 圖11 楚克奇薩滿祭祀
美洲的印第安土著薩滿至今還保留了蒙熊皮的熊舞儀式。他們將熊皮覆蓋在身上,見圖12,似乎將自己變成了一只充滿神秘力量的熊獸。他們模仿熊獸的身體姿態(tài),敲著薩滿的法鼓,體驗神熊的神話幻象。在熊舞儀式中,他們相信,神熊會賜給他們力量,保佑他們狩獵成功,并賜給部落居民以力量與智慧,見圖13。
圖片來源:瓊斯、莫里努《美洲神話》,余世燕譯,新世紀出版 社2011年版,第22頁。圖12 披著熊皮的薩滿
圖片來源:瓊斯、莫里努《美洲神話》,余世燕譯,新世紀出版 社2011年版,第19頁。圖13部落熊舞儀式
美洲西北海岸特林吉特(Tlingit)部落在舞蹈儀式中還要反復敲打鼓點,吟唱《灰熊之歌》,其云:
唔!熊!
唔、唔
你說
唔唔唔!
你來了
你是優(yōu)秀的青年
你這灰熊
爬出了你的熊皮
你來了
我說唔唔唔
我把油丟入火中
是為了你
灰熊
我們是一體
《灰熊之歌》重點揭示出薩滿披著熊皮,在鼓聲的節(jié)奏中,獲得神熊精靈的青睞,神熊從天降臨,依附在薩滿身上。由此,薩滿與神熊融為一體,此時薩滿的言行都是由神熊來支配。
北美印第安溫納貝戈族薩滿雷云描繪了自己的神話動物——灰熊精靈到來的情況:“在藍克雷河畔住著一個神奇的生命,那是一只會跳舞的灰熊精靈。遇到大麻煩時,我會拿出很多煙草,他就會幫我。這只灰熊給我唱歌并賦予我看到圣物的神力,并給了我他的熊掌。那是神圣性的掌。灰熊邊跳舞邊表演,以示顯其神圣:一只灰熊撕開他自己的腹部,然后自己愈合,這樣重復了好幾次。一只灰熊用爪子抓傷另一個,使其嚴重出血,隨后他們又都治愈了自己;他們就這樣使自己變得神圣?!盵30](P147)薩滿在吸煙的時候,灰熊精靈從天而降,賜給薩滿以神話力量,教給他神話知識,并幫助他治療疾病。因此,印第安土著薩滿在自己的煙斗上,通常會雕刻神熊、神豹等動物幻象,以期待神話動物精靈的隨時降臨,見圖14。
圖片來源:Joseph Campbell,the Way of the Animal Power, Harper & Row,1983,P148.圖14 神熊動物的象牙煙斗
北美印第安人基特卡汕族的薩滿艾薩克·特斯(Isaac Tens)描繪自己在儀式活動中,通常要穿上熊袍,戴上熊爪帽子,這樣才能保證神熊精靈的惠顧與降臨。其云:“作為最后的手段,我要使用只有在巨大困難面前才會用的法力(郝格維斯特,即模擬捉熊):我穿上熊袍,戴上熊爪帽,在我脖子上套上一個圈套,綁著脖子把自己吊起來。事實上,我不能被吊起來,倒是這個衣領(lǐng)可以把我系住,在場的人們要抓住這根繩子。我們可能會并排倒下,因此我必須去掉掛在脖子上的重量,四個哈萊特各站一方,共同用力。首領(lǐng)哈萊特端來水澆在我頭上。我們四個人便站在池水上開始磋商,這叫做西林。那時,其他的哈萊特開始對病人施法。我們走出池水,裹上毯子。如果病人很虛弱,首領(lǐng)醫(yī)師要捧著他的精靈,輕輕吹氣使其呼吸。如果還是虛弱,哈萊特就從火中取來一塊熱石,將精靈置于石上??赡苄K脂肪會放在石上融化,手掌來回轉(zhuǎn)換,喂養(yǎng)生病的精靈。之后,哈萊特讓精靈坐下,將其置于患者腦中?!盵30](P157)圖15為約翰·R.勞倫斯身穿熊皮薩滿服飾,頭戴熊面具,手執(zhí)薩滿鼓,開始做法事活動。
圖片來源:李楠《北美印第安人薩滿文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19年版,第224頁。圖15 約翰·R.勞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