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桑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土地供應從增量模式轉向存量模式,城市政府實行精細化治理,利用畸零地塊建設口袋公園成為一項重要舉措??诖珗@作為一種普通小型化的公園,拆解、融化在合適的角落,正是在土地存量規(guī)劃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陷入困境的城市建設打開新的思路[1]。同時后疫情時代下,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極大的影響著全球人民的健康、生活和經(jīng)濟,大流行極大的限制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城市人口缺乏可獲得的綠地來滿足基本的身心健康需求。因此“小”、“精”、“近”的口袋公園可以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促進高密度城市社區(qū)居民的社會凝聚力與幸福感。本研究基于對廣州市居住型口袋公園的使用后評價,探究居住型口袋公園的價值,對設計提供有利的幫助,并對未來場地使用狀況進行積極的預測。
使用后評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 POE,又稱使用后評估、使用狀況評價等。是指建筑或建成環(huán)境在建成一段時間后,借助社會學、心理學、環(huán)境評估學、行為學等相關方法,以規(guī)范、系統(tǒng)、嚴謹?shù)氖侄危瑫r收集使用者的反饋信息數(shù)據(jù),側重考慮使用者的心理和需求,最終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設計存在的問題,為以后建設相同類型的建筑或環(huán)境提供科學信息[2]。近些年,我國學者陸續(xù)將使用后評價運用到校園空間、商業(yè)街及廣場空間、歷史街區(qū)公共空間、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空間、醫(yī)院公共空間、居住區(qū)環(huán)境、養(yǎng)老設施空間、城市公園等場地[3-6]。對于口袋公園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界定,本研究中口袋公園是指規(guī)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呈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shù)鼐用穹眨娣e界定為1.5hm2以下。
在口袋公園的眾多類型中,通過文獻研讀和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居住型口袋公園大多數(shù)位于社區(qū)的周邊或者社區(qū)內,與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關系較密切;同時居住型口袋公園中使用者人群結構最豐富,分屬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yè)和教育背景、不同經(jīng)濟收入狀況等,本研究重點關注居住型口袋公園,對其進行使用后評價研究,探尋這類公園如何改善不同社區(qū)的居民的生活,帶來社會效益與環(huán)境效益的價值,以及公園中的問題與不足,為城市微更新微改造中口袋公園的設計原則與方法提供理論參考。
本研究中主要選擇了廣州市部分較典型的居住型口袋公園進行使用后評價探究,分別為車陂街口袋公園、德欣小區(qū)口袋公園、金穗幼兒園旁口袋公園,車陂街口袋公園位于車陂涌兩岸,是近幾年城市更新改造后的口袋公園,分別以廣場、綠地等景觀的形式分布于河涌兩岸;德欣小區(qū)口袋公園位于老舊社區(qū)的內部,是其內部的公共空間改造而形成的;金穗幼兒園旁口袋公園位于金穗幼兒園一側,周邊主要是商品房社區(qū),其內部重點打造了兒童設施。
2021年10月-12月期間,選擇晴朗微風的工作日、雙休日(非法定節(jié)假日等特殊日期)對三個場地進行調研,采用了照片記錄、訪談錄音等方式,對場地基本狀況、使用者的基本信息、使用特征和滿意度進行收集整理。
通過調研總結了三個口袋公園的基本信息以及使用人群的使用行為,充分了解使用者的使用特征,同時通過深度訪談不同人群類型,得到使用者的基本信息和對公園的滿意度(見表1)。
表1 場地基本狀況
車陂街道口袋公園正在進行改造,部分已經(jīng)完成,車陂公園和沙美公園較早就有;使用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兒童,以中年男性和女性居多,還有部分帶小孩的媽媽,職業(yè)以退休人員居多,有較多外來人口租戶,受教育程度偏低,使用者大部分都是居住在車陂村內; 根據(jù)照片記錄可知,使用者的活動特征主要為以下行為:休息、交談、穿行、照看小孩、嬉戲、社區(qū)舉辦活動、小商販擺攤、釣魚、打牌;該口袋公園以河岸兩邊樹陣廣場和綠化為主,有較多休憩交談的坐凳, 垃圾桶數(shù)量也較多,滿足了使用的需求,衛(wèi)生較好,景觀狀況一般,有保留的大榕樹和新植的喬灌木,后期維護較好,在下午時段,使用者多滿意度高。
德欣小區(qū)口袋公園是2017年老舊小區(qū)改造提升的小區(qū)內部的公共空間,主要是一個樹陣廣場,一個運動場和一個兒童游樂設施;使用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兒童,大部分職業(yè)為單位退休人員,且為小區(qū)內的住戶,較少外來租戶,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根據(jù)照片記錄可知,使用者的活動特征主要為以下行為:休息、交談、運動(跑步、羽毛球等)、嬉戲、照看小孩、閱讀、集體聚會、打麻將、下象棋、交通穿行、娛樂、拍照;該口袋公園內設置了較多的坐凳和樹池,還有廊架供居民休憩使用,景觀狀況一般,基礎設施單一,綠化非常少,矮小植物主要以自家擺放的盆栽為主,維護管理一般,人流量大,改造對于使用者的生活影響不大,雖然使用者眾多,但是滿意度一般。
金穗幼兒園旁綠地是2021年新建的口袋公園,面積為5 000多m2,形狀大致為方形,內部設有較多的兒童娛樂設施;使用人群主要是兒童和照看小孩的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等,兒童由幾個月大的嬰兒到十幾歲不等,年輕媽媽職業(yè)為公司職員或者是全職媽媽,學歷多數(shù)大學以上,中老年的爺爺奶奶主要是無業(yè)帶小孩學歷小學到初高中到大學均有,女性較多,使用者主要是居住在周邊的商品房社區(qū),外地人口多;根據(jù)照片記錄可知,使用者的活動特征主要為以下行為,例如休息、娛樂、照看小孩、運動、穿行、推銷宣傳(房產(chǎn))、遛狗;一個以兒童樂園為主題的口袋公園,景觀狀況優(yōu)秀,有足夠的綠地與廣場相互映襯,既滿足觀賞生態(tài)的需求,也滿足使用者需求,維護管理極佳,人流較大,使用者較為滿意。
通過使用后評價發(fā)現(xiàn),居住型口袋公園的使用者特征和需求與一般公園都有所差異。(1)使用者均是附近的居民,以不宜遠行的人群為主,如老人、兒童等,使用頻率高、時間長,幾乎每天都會使用;(2)三個口袋公園人流量都較大,主要活動是休憩交流,使用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晨、下午以及雙休日的下班(放學)后;(3)使用者大部分在廣場空間和空曠地帶,對于景觀、綠地的需求不大;(4)對于三個口袋公園,使用者的滿意度評價中等偏高,通過三處口袋公園基礎設施的情況差異發(fā)現(xiàn),使用者對此關注度并不高,主要關注度最高的是休憩設施,如座椅等;場地衛(wèi)生,是否干凈整潔以及安全問題,顯著影響了口袋公園的整體評價;(5)通過訪談得知,車陂街道的口袋公園改造后,大大提升了使用率,周邊的居民更愿意走出家門在公園中活動,其使用者滿意度最高,而德欣小區(qū)口袋公園和金穗幼兒園旁綠地的只是一個環(huán)境提升改造后的場地,使得使用者更方便的得到體育運動的場地,同時在增加一些體育設施和兒童設施的基礎上,使得場地的使用率提高。
口袋公園是城市綠色基礎設施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園和城市的綠色空間,它包括植被表面等城市草坪空間、街道樹、私人庭院花園和綠色屋頂?shù)?。整個城市的口袋公園可以作為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系統(tǒng)中的“綠色墊腳石”,作為城市大型公園的補充,以及公共和私人開放空間走廊。
空置或廢棄的地塊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它們可能會增加為嚙齒動物和其他可能攜帶和傳播疾病給人類的害蟲提供庇護所的風險。因此,將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園可以減少與之相關的健康問題和風險?,F(xiàn)在國內的一線城市正在將城市核心社區(qū)的空置、未充分利用的空間,改造為口袋公園、微花園、菜園等公共空間。改造后的場地使居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體育活動,增加互動,提升社區(qū)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在新冠疫情流行的時代,居住型口袋公園猶如城市客廳,讓居民釋放壓力,提高身心健康,增強居民的地方感與安全感。
研究表明,公園的可達性定義為步行的可達性,一般情況下步行10min~15min內可達的公園,可判定可達性較好,由于居住型口袋公園往往是附近居民可以步行的地方,它們可以作為當?shù)鼐用袢粘P蓍e的目的地。居住型口袋公園的優(yōu)勢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如當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其使用頻率仍然會增加。即使居住型口袋公園的設施較少,通過使用后評價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口袋公園的基本設施已經(jīng)能滿足眾多使用者和需求,如老人和兒童。這些口袋公園的高可達性成為了附近社區(qū)居民一個外出的活動目的地。
口袋公園的建設是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步行可達的綠地,應該更多地關注與社區(qū)高度接近的綠地類型,它們在城市和社區(qū)結構中整合不同大小的綠色空間,使所有居民受益。弱勢社區(qū)的居民擁有更少的社區(qū)休閑設施,以及較低水平的公園和資源,所以他們更需要無障礙的城市綠地。此外,低收入居民的各種活動更依賴公共交通,如去公園等休閑活動。在疫情期間,許多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服務或關閉,公園難以進入的問題更加嚴重。居住型口袋公園的優(yōu)勢有潛力改善弱勢社區(qū)對城市綠地的可達性,也能解決當前大流行期間和之后的城市公園公平問題以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均衡性。
口袋公園這一城市公共空間中新型的場地,在城市土地稀缺的情況下應運而生,同時也作為城市公園系統(tǒng)的補充,在居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小”而見“大”的作用。本文從居住型口袋公園的使用后評價研究作為切入點,發(fā)現(xiàn)口袋公園的諸多價值,以及提出居住型口袋公園提升了弱勢社區(qū)的綠地可達性,同時在疫情流行的當下,其仍然堅守這綠地的健康促進和釋放壓力的作用。由于口袋公園建設仍在繼續(xù),其復雜性、動態(tài)性的變化一直存在,所以建立完善的口袋公園體系和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任務依然艱巨,需繼續(xù)研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