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萍
(武夷學院統(tǒng)戰(zhàn)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 南平 354300)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作……學會同黨外知識分子打交道特別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绷暯娇倳浽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和紀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會上都強調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凝聚民族人心、匯聚世界力量,實現乃至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政治思想法寶。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各關系和諧,凝聚奮斗力量。而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是黨外知識分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效促進高校高質量人才的全面自主創(chuàng)新跨越式發(fā)展,落實新時代大學生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培養(yǎng)造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掌握新時代高校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實際及思想政治現狀,筆者以福建省某高校為例,基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分析了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加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建議及對策。
從此次所有調查問卷情況分析,調研訪問對象受訪者中的男性大約占比50%,女性約占比50%;漢族占比91.6%,少數民族占比8.4%;29 歲以下占比12.5%,30~40 歲占比 33.3%,41~50 歲占比 29.17%,51~60 歲占比20.83%;本科占比33.4%,碩士研究生占比58.3%,博士研究生占比8.3%;文科占比66.7%,理科占比12.5%,工科占比20.8%;初級占比33.3%,中級占比25%,副高占比37.5%,正高占比4.1%;擔任行政職務占比20.8%,其中副科占比4.1%,正科4.1%,副處8.3%,正處4.1%,不擔任行政職務占比79.2%;黨派內任職占比4.1%,政協(xié)委員占比4.1%,人大代表占比8.3%,無其他任職情況占比83.3%;有海外留學背景占比12.5%,無海外留學背景占比87.5%;民主黨派占比33.4%,無黨派人士占比16.6%,群眾占比50%。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所存在的環(huán)境比以往更復雜,其思想狀態(tài)與以往有較大變化,為掌握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現狀,本次采取訪談和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通過調查發(fā)現,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良好,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調研顯示,對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贊同度,87.5%非常贊同,12.5%比較贊同,合計占比100%,這說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思想根源上對馬克思主義能發(fā)展中國具有很高的認同感,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具有高度的共識之基。對我們黨的制度高度擁護贊同的同時也直接體現在高達91.6%認同“堅持貫徹黨絕對的堅定領導權威是新形勢下做好社會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治工作必需的根本第一重要原則條件和政治根本理論保證”。
合計占比高達95.8%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需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這反映當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全面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分肯定從中國土壤中孕育生長發(fā)展出的這一偉大新型政黨制度。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91.6%非常贊同,這說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對立德樹人這重要育人理念有較高的正確認知,有利于全面推動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更為有效精準地落地及實現。同時這也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福建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的重要要求的認同度調查中,合計占比高達91.6%贊同;數據表明福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對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教育所給予的殷切關心與深切期望表示高度理解和普遍認同。
62.5%非常贊同,29.1%比較贊同,合計占比高達91.6%贊同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取得的成效,說明中國共產黨開展的主題活動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廣泛認同,具有教育實踐意義。70.8%非常贊同,20.8%比較贊同,合計占比高達91.6%贊同各民主黨派在建黨百年之際開展“同心學黨史,永遠跟黨走”專題學習教育,認為其開展的活動意義重大,表明各民主黨派始終與中國共產黨一條心,永遠跟隨中國共產黨的步伐。
79.1%非常贊同,16.6%比較贊同,合計占比高達95.7%贊同中國共產黨改變了近代中華民族,甚至影響世界發(fā)展;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帶領指導下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83.3%對中國體制未來良好發(fā)展情況抱有信心,認為未來中國會盡快實現中國夢并發(fā)揮重要國際影響力,8.3%對中國未來的快速發(fā)展也比較抱有信心,認為需通過繼續(xù)推進深化改革,全面釋放社會活力,數據表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較高的政治認同和實踐認同,這一認同同時在合計占比高達91.6%贊同我國改革開放40 多年取得的成就評價里體現。
在認為“當代知識分子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中,選擇科研教學報國占比100%,選擇民主監(jiān)督,為民代言的占比79.17%,選擇為國建言獻策的占比70.83%,選擇助推社會發(fā)展,推進文明進步的占比66.67%,這體現了作為推動我國各項改革事業(yè)發(fā)展,特別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人才團的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同時,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也能積極發(fā)揮價值主導正向作用,在面對網絡上的各類言論時,87.5%會理性看待,不傳不散,50%會甄別真?zhèn)?,謹慎傳播?/p>
在“您覺得怎樣才算創(chuàng)造了有價值的人生”中,“奉獻為人生加碼”“挑戰(zhàn)并超越自我”“平淡從容地生活”均為70.83%,33%認為要滿足個人需求,20.83%選擇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并受到認可和尊重,這體現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具有較高的奉獻精神和較強的進取心,對發(fā)展平臺和空間具有較大期盼。
在“您認為作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應當做好哪些工作”中,95.83%選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91.67%選擇致力于學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83.33%選擇堅持教學和科研服務地方經濟。這充分體現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教書育人方面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當代知識分子對我國現代社會發(fā)展進程所應起到的積極作用”中,54.1%認為貢獻非常大,是關鍵群體,41.6%認為作用比較大,但有時卻有心無力。這體現出黨外知識分子對其自身的作用發(fā)揮認識比較到位,但因各種原因導致知識分子對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
66.67%愿意參與政治生活,通過網絡、媒體表達向統(tǒng)戰(zhàn)部反映情況,通過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反映情況等方式來參與政治生活,58.3%認為自身政治素養(yǎng)存在欠缺是長期阻礙黨外知識分子政治參與途徑的一項主要影響因素,37.5%認為其參與的渠道還不暢通是近年來阻礙高校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程度的一大重要現實因素,根據近年來學校黨外知識分子開展參政議政服務的調研情況來看,積極帶頭參與建言獻策的占少數,且被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審批同意的意見更少,黨外知識分子自主參政與議政決策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完善和改進提高。
45.8%認為目前自身整體收入水平仍然比較低,生活壓力偏大給生存帶來壓力是最主要的原因,29.17%認為當前工作條件環(huán)境偏差,工作壓力更大,29.17%認為晉職升遷工作機會仍然偏少,個人職業(yè)的長期發(fā)展與機會可能受阻;認為非常幸福的占比25%,比較幸福的占比50%,一般幸福的占比25%;對自己的職業(yè)滿意度非常滿意的占比29.1%,比較滿意的占比45.8%,一般滿意的占比20.8%,不太滿意的占比4.1%。這些體現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對自己目前所處的環(huán)境希望能進一步改善。
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下稱《條例》),加強思想政治引領。高校首先必須貫徹落實《條例》,將《條例》落實到黨委會會議規(guī)則、各二級黨委考核指標體系、干部培訓內容、領導班子考核,通過這些措施,提供堅強保障。其次,健全“大統(tǒng)戰(zhàn)”格局,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戰(zhàn)部門牽頭協(xié)辦[1]、各部門各司其職的格局,將高校黨內外知識分子工作相結合,形成相關人員對接、攜手前進的局面。
培養(yǎng)使用黨外代表人士,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政策,要加強黨外知識分子的培養(yǎng)教育。一是采用線上線下、集中學習、個人自學等方式加強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特別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讓其深入學習“四史”,了解建黨百年來走過的艱辛奮斗和一系列偉大成就,更加清醒了解黨的理論,更加堅定政治自覺,用黨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二是豐富理論學習的形式,可通過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激發(fā)愛國情懷,通過搭建學習平臺和日常聯誼交友等方式,引導其傳承家國情懷,發(fā)揮正己守道、弘揚正能量的表率作用,可通過網上引領和網下工作的形式,關心和回應其思想關切問題,畫好線上線下同心圓,采取形式各樣且黨外知識分子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培育,加強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黨外知識分子自覺參與到改革發(fā)展事業(yè)中,引導其立足教育事業(yè)建立豐功偉績,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建言獻策,鼓勵其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得真知,在實踐中獲成長,在實踐中做貢獻,在思想探索與實踐過程中更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激勵下攜手并進[2]。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提升自我,以小我?guī)哟笪?,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一是要做好黨外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讓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黨外知識分子看到前進動力,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動,促進其在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亮,最大限度發(fā)揮才能,增加成就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二是進一步暢通高校黨外知識分子訴求渠道,支持其積極履職,發(fā)揮其獨到之見、思維角度獨特的優(yōu)勢,深入開展集體研討、征求意見,進一步提升參政議政、協(xié)商建言能力和水平;三是要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搭建更多參與服務社會的平臺,充分激發(fā)黨外知識分子服務地方經濟動力,把學問做在中國大地上,同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3],教育引導好更多青年學子為國為民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