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遼寧省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遼寧沈陽 110032
最近幾年,為了加強對豬疫病的有效防控,相關學者對血清抗體監(jiān)測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分析。這種監(jiān)測方式主要是指在體外實現抗原抗體反應,其不僅能夠對免疫效果進行綜合性評估,還可以保證豬疫病檢測的準確性。基于此,本文在血清抗體監(jiān)測的具體流程以及其應用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加強對豬病的進一步防控。
豬疫病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豬霍亂,屬于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在對導致這種疾病的因素進行分析時,發(fā)現其主要是由豬瘟病毒所引起的。如果生豬感染到了此病毒,需要對病豬進行及時銷毀,即便是將其治愈后,也只能自產自銷。現如今,在我國疫苗防疫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已經慢慢攻克了豬瘟病毒免疫等方案的問題。特別是豬瘟疫苗在我國的規(guī)?;i場完成接種后,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豬瘟的發(fā)病率,整體效果也非常明顯。
然而,最近幾年,受到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豬瘟病毒正在發(fā)生變異,再加上受到疫苗儲存不當等各種不可控原因的影響,豬疫病的數量正在不斷多?;诖?,需要在血清抗體監(jiān)測的基礎上,加強對豬疫病的有效防控,深入探索和研究此技術,在了解豬疫病流行特點的基礎上,提高仔豬自身的抗體水平,制定完善的免疫防控方案。
目前,要想提高生豬養(yǎng)殖的質量,保證此工作的穩(wěn)定進行,一定要認識到血清抗體監(jiān)測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對此技術的有效應用,更加全面地了解生豬養(yǎng)殖的具體情況和病情,為養(yǎng)殖戶們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信息,加強對豬疫病的有效防控。同時,血清抗體監(jiān)測技術在養(yǎng)殖中的應用,不僅可以預測和了解生豬的疾病信息,還能夠形成完善的疾病防控機制。這種技術的主要原理,是對生豬體內的抗體進行綜合性監(jiān)測,通過數據處理工作,更好地了解生豬在生長過程中的健康狀況。在此技術背景下,我們能夠通過對免疫現狀的綜合性分析,更加準確地掌握病害抗體在生豬體中的具體生成狀況,進而為疾病的防控診斷等工作提供依據。
養(yǎng)殖戶在對生豬疫病進行防控的過程中,不僅要為生豬接種疫苗,還要篩選最有效地防控措施, 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免疫工作質量的同時,適當增強接種的效力。其次,在應用血清抗體監(jiān)測技術時,要全面掌握和分析生豬體內的抗體情況,分析疫苗接種的質量和作用效果,通過對科學評估方式的有效應用,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在此基礎上篩選最好的疫苗接種方式。此外,在具體的檢測工作中,如果發(fā)現了生豬養(yǎng)殖中存在問題,要及時采取合理措施解決問題,強化生豬疾病的免疫和管理效果。
在生豬防疫的工作中,大部分養(yǎng)殖戶在對疫苗進行選擇時,一般都會結合自己以往經驗確定接種方式,并沒有結合當地生豬的具體養(yǎng)殖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這會對疫苗接種的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說,在具體的接種工作中,基層防疫部門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結合當地生豬的養(yǎng)殖特點和要求,完善指導方案,通過對血清抗體監(jiān)測技術的有效應用,分析豬體內抗體的情況。
現如今,為了保證生豬養(yǎng)殖的有效性,加強對疫病的防控,需要科學應用血清抗體監(jiān)測技術。在此基礎上,建立重大疫情預警工作機制,通過對疫病預警平臺的構建,做好預警管理工作。血清抗體監(jiān)測在重大疫情預警機制建設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整體的預警質量,還能夠實現對疫情風險的綜合性評估,在了解發(fā)病流行態(tài)勢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防控方案。
首先要建立抗體監(jiān)測數據庫,進行縱橫對比,健全疫情預警機制。如,在對豬藍耳病進行預防時, 要對生豬血清抗體進行綜合性檢測,如果發(fā)現檢測結果呈陽性,這個時候要加強對病原學檢測技術的有效應用。在了解藍耳病疫情基礎上,積極開展防控措施,預防疫病的蔓延。
在對疫病進行控制時,不僅要對疫病的控制情進行檢測,還要適當擴大檢測樣品的范圍。其次,等到接種同豬病疫苗以后,要結合生豬完成血清抗體監(jiān)測,進而獲得更加準確的疫苗免疫結果。在此過程中,防疫部門不僅能夠了解各個疫苗間的問題,還可以衡量疫苗的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動物防疫的水平。
一般情況下,豬每年都需要進行豬瘟、呼吸綜合征和豬支原體等疾病的疫苗檢測和免疫,并且每種疾病的特點不同,所以其對豬的易感日齡也不相同。如果不加強對多種疫苗的科學選擇,做好免疫工作,就會產生干擾,更會大大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養(yǎng)殖戶在對豬進行疫苗免疫時,要提前制定一個完善的免疫程序。
然而,在對免疫程序進行制定時,其會受到各種疫苗的影響。如果豬體中的母源抗體整體水平過高,或者是過早注射疫苗,就會導致疫苗免疫失去效果。當所注射的疫苗比較晚時,豬體中沒有抗體的存在,這會造成免疫空白期,增加病原感染的概率。
因此,可以通過抗體檢測等措施,完善血清抗體監(jiān)測流程,注意對免疫時機的選擇,保證免疫程序制定的完善性。在對免疫程序進行制定時,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要定期對豬場以前的免疫程序進行完善和調整,加強對豬群的定期抗體檢測。在此過程中,要將檢測抗體水平作為基礎,科學修訂當前的免疫程序。部分學者為了篩選出滿足防疫的要求,保證免疫程序的完善性和科學性,還要對不同豬疫病的特點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分別設計不同免疫程序,定期對豬疫病進行檢測,避免交叉感染的發(fā)生。
相關學者通過對ELISA 法的有效應用,監(jiān)測了抗體水平,在此基礎上對口蹄疫滅活疫苗的質量進行了綜合性評估。在對其品質進行評估時,發(fā)現二價滅活疫苗(OS/99 株+JSL/06 株)的整體免疫作用比較好,并且抗體效價對數值還要一定的要求,其數值與保護率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相關性。
因此,加強對抗體效價的有效應用,可評估疫苗的效果,并且其還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和準確性。此外,部分學者在豬口蹄疫O 型滅活疫苗上,對其中的質量標準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過程中,還應用了血清抗體效價,實現了對口蹄疫疫苗質量的綜合性判定,保證豬疫病防控的效果。
4.1.1 公豬。要想強化各個豬群機體的健康性,保證生產性能,需要提高公豬群的健康質量。主要是因為的公豬群可能是某些病原體的宿主,所以不對此病原進行準確檢測,要科學選擇公豬樣本采集方式,加強對采集量的有效控制。
4.1.2 母豬。首先是后備母豬,需要了解豬群的具體免疫狀況,在檢測后備母豬的抗體水平時,要控制樣本量在20%以上。要想不斷降低隨機抽樣中所產生的誤差,需要科學采集20 頭后備母豬,為日后的血清抗體監(jiān)測提供條件;此外,為了保持此繁殖群的免疫力,養(yǎng)殖戶需要結合抗體水平的波動,制定或者是調整生產母豬群的免疫程序,保證整體流程的完善性和科學性;最后是對商品豬的抽樣檢測。主要從不同的生長階段出發(fā),分別抽取對應時段的豬,保證檢測的有效性,控制樣本量要在5% 以上。
4.1.3 跟蹤監(jiān)測。在對不同生長期間的豬進行抗體檢測時,一般會出現不同的檢測結果。因此,為了保證整體監(jiān)測的有效性,提高抗體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要從流行性的疫病暴發(fā)特點以及機體免疫出發(fā),做好對血清抗體的綜合性監(jiān)測和跟蹤。同時,在每一次的豬群體進行免疫后,要進行抽樣監(jiān)測,將檢測結果作為判斷依據,保證疫苗接種的有效性。最后,在跟蹤監(jiān)測工作完成后,還要對后續(xù)的免疫工作進行科學安排,減少檢測誤差的發(fā)生。
做好隨機采樣工作,主要是為了降低誤差的發(fā)生,減少其對監(jiān)測結果的影響。加強對隨機抽樣方法的有效應用,可以確保采樣以及送樣的流程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在采樣的過程中,要對豬群進行標號和登記工作,結合檢測的結果完成處理工作,保證后續(xù)跟蹤調查的有效性。此外,在采樣階段,要想讓抗體檢測結果的代表性更強,要將不同生長階段和母豬胎次等多種因素都考慮在其中,進而加強對采樣比例的科學控制。
在完成上述血清抗體監(jiān)測工作外,要優(yōu)化運輸送檢流程,選擇一次性的注射器完成對樣品的采集。在采集完后,操作人員要拔下針頭,然后慢慢地注入到EP 管中,對其進行斜放靜置。在此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血樣的質量,保證其在送檢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主要是為了預防細胞破裂,進而發(fā)生溶血。此外,在對檢測樣品進行選擇時,還要保證其無污染和無溶血,從而進一步提高血清抗體監(jiān)測的效果。
由此可見,血清抗體監(jiān)測作為豬疫病診斷和防控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能夠對豬病的具體流行狀態(tài)進行綜合性監(jiān)測。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豬疫病防控效果的影響,要完善和優(yōu)化免疫程序,積極開展血清抗體檢測工作,通過對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完善,加強對豬疫病的綜合性防控。同時,加強對血清抗體監(jiān)測技術的有效應用,還能減少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豬疫病防控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