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安,楊國民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云南保山 678000
液體療法是獸醫(yī)臨床常用的疾病治療方法,在危重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中應用廣泛;補液的途徑很多,常用的有靜脈輸液、口服、直腸、腹腔及皮下補液[1]。液體療法也稱液體復蘇或補液,這里所指的液體包括生理鹽水(NS)、電解質(例如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等)、葡萄糖水(GS)、膠體及血液等。正常健康的家畜能夠攝入的液體與輸出的水分及電解質處于平衡狀態(tài),以維持動物機體正常功能。通常水的來源主要為食物與液體的攝入、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很多原因可能導致機體水分丟失,例如腎病導致的尿中水分重吸收不足,導致大量水分隨尿排出;在水供給有限的情況下,腎重吸收是動物機體可以改變尿液中含水量來控制水分流失的唯一渠道?;蛘吣承┘膊е碌膰I吐、腹瀉而丟失水分。或都大汗淋漓導致的水分丟失。甚至是“不感蒸發(fā)”,在脫水期間,動物通過皮膚和呼吸系統(tǒng)損失的水分都被稱為“不感蒸發(fā)”,因為動物無法控制其損失。在某些疾病導致的血溶量不足、低血糖、中毒等均可采用液體療法。本文從液體療法的適應癥、注意事項及臨床經驗淡淡本人的看法,與獸醫(yī)同行進行交流討論。
液體療法常用于快速擴充動物血溶量、調節(jié)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也用于某些治療藥物的快速給藥。根據經驗,在動物脫水、低血糖、酸中毒、大出血、燒傷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時使用液體療法均可取得顯著效果,尤其在危重癥時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技術。當家畜炎癥反應嚴重,無食欲時也常使用該方法,通過靜脈輸液,一方面可以給家畜提供營養(yǎng)物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輸液方式給藥。在中毒性疾病中也常常應用液體療法,通過輸液快速使解毒藥進入機體,并提供大量高濃度葡萄糖、維生素C以幫助病畜解毒。
液體療法臨床上也叫補液,包括糖、鹽、電解質等。臨床中的“糖”有5%的GS、10%的GS、20%的GS以及50%的GS。5%的GS被視為是機體等滲等張的溶液,因為葡萄糖進入動物機體后會迅速代謝轉化為水,因此GS被視為零張力;10%的GS、20%的GS以及50的%GS通常用于快速補充能量,或在解毒時使用。鹽是指生理鹽水(NS),即0.9%氯化鈉(NaCl),為等滲等張溶液(在開具處方時常出現一種錯誤,將生理鹽水寫為0.9%NS,正確的書寫應是NS)。
在醫(yī)療設施較差的地區(qū),主要通過病史及皮膚彈性來判斷,要知道動物流失多少水分,就要知道最近動物是否進食及飲水、是否有過嘔吐或者腹瀉、是否正常排尿、是否有外傷性損傷導致大出血或者燒傷等等[2]。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實驗室分析,可以通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進行檢測分析。
臨床上常通過觀察、觸診皮膚彈性進行大致的判斷。例如當脫水小于體重的5%時無典型的特征,為輕度脫水;當脫水達到體重的5%~8%時家畜可能出現輕微皮膚皺褶,眼瞼露出黏膜,或黏膜粘澀,有強烈的飲欲,鼻鏡干裂(還可見于體溫過高)。當脫水達體重8%~10%時為重度脫水,可見明顯皮膚皺褶,眼睛凹陷,精神沉郁,胃腸蠕動減弱、四肢及耳鼻冰涼甚至休克[3]。當脫水大于體重的10%時可能昏迷甚至死亡。除了判斷家畜的脫水量,還應注意脫水的性質(高滲性、等滲性、低滲性)。
補液的原則是“先鹽后糖、先快后慢(心源性休克除外)、適時補堿”。生理鹽水是等滲等張液,可以快速擴充血常量,維持血管的血容量;糖水是等滲低張液,能快速代謝并減少。如果在急需補液時先補糖,糖在機體內迅速代謝,代謝后液體變成低滲溶液,同時擴容性比較小,影響液體的吸收;快速補充糖還容易導致應激性低血糖,導致家畜出現抽搐等神經癥狀,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急需快速補液時應先補充鹽,這樣可以很好地擴充血容。補液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選擇速度較快的靜脈輸液方式,如無法找到靜脈時,也可選擇皮下補液或腹腔補液,此時應注意不能使用刺激性藥物。
因此臨床上常常先補充電解質,如果先補充葡萄糖容易造成電解質紊亂。另外,先補充糖后補充鹽還可能導致血漿滲透壓下降進而導致水中毒,這也是十分危險的。在冬季進行輸液時應將液體水浴加熱至接近家畜正常體溫再進行輸液。嚴重脫水的病畜由于代謝紊亂常導致酸中毒,可能導致衰竭或休克,在進行液體療法時應注意糾正酸堿平衡。
另外,液體療法需要實時密切的監(jiān)測和記錄生命體征。主要監(jiān)測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排尿等情況。注意脈搏、節(jié)律和強度,黏膜顏色,要特別注意胸部聽診(肺水腫)。
液體療法在危重癥的治療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確的掌握好液體療法,在家畜救治中常常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臨床效果。液體療法時要準確判斷動物的補液量、補液順序以及藥物的選擇等,需要密切監(jiān)測和記錄病畜生命體征,及時調整補液的速度及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