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財經大學圖書館 劉麗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高校圖書館應如何面對考驗?高校圖書館是廣大師生經常去的公共場所,具有人員密集和人員流動性較大、空氣流通性差等特點,圖書、期刊等大量的圖書資料共同造成室內環(huán)境的污染,影響和危害了廣大讀者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圖書館應做好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的預防及其消毒工作。
(一)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不容忽視,當讀者踏進圖書館的大門,看見館內的環(huán)境一塵不染,心情也會舒暢起來。自習區(qū)、借閱區(qū)、大廳、樓道、樓梯、電梯等所有公共區(qū)間的地面、自習區(qū)桌椅、所有公共區(qū)間的窗臺及樓梯扶手、衛(wèi)生間、垃圾桶、圖書館大門及玻璃等的衛(wèi)生,這些都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成為疾病傳播和影響健康的地方。
圖書館應做好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打掃與預防。1.圖書館大門入口處的內、外門廳應隨時清潔,時刻保持地面光亮,玻璃潔凈,門簾無污漬,保持館舍內外不斷通風換氣,不隨地吐痰。2.借閱區(qū)等讀者服務場所及自習區(qū)、樓道等公共場所每天打掃。3.廁所要求每天進行清潔,保持便池、洗手盆、鏡子、墻面及隔板等潔凈、無污垢,并適當開窗通風,盡量減少異味。4.電梯內要求每天打掃,欄桿每天擦抹。5.垃圾桶要求每天清理,并保持垃圾筒表面清潔。
(二)讀者環(huán)境衛(wèi)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通過呼吸道、飛沫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比較快,傳播范圍比較廣。潛伏期3~7天,最長14天,主要癥狀:發(fā)熱、乏力、干咳、鼻塞、流涕、腹瀉等。近距離飛沫傳播是主要途徑。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服務讀者,營造一個無污染、無公害,干凈、清潔、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讀者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效率。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讀者入館要求:1.讀者入館請自覺排隊入館(保持安全距離),在入口處接受體溫測量、查驗健康二維碼、刷一卡通后方可入館。2.入館讀者全程佩戴口罩。3.借閱過程請勿聚集,自覺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離,同一借閱區(qū)讀者過多時,需聽從工作人員引導安排。4.疫情期間圖書館實行限流,入館人數(shù)達到限額時(座位容量的50%),其他讀者須在館外保持距離有序等候。5.如發(fā)現(xiàn)發(fā)熱、咳嗽等癥狀,進行疫情防控處理,及時就診。6.請讀者合理安排時間,錯峰到館。7.每天開館前,對館舍公共服務區(qū)域進行全面消殺,對讀者歸還的書籍統(tǒng)一進行消毒,請廣大讀者放心來館學習借閱。
(三)閱覽室環(huán)境衛(wèi)生。閱覽室是學校師生擴展視野,學習、收藏資料的重要場所,必須保持館室整齊清潔,環(huán)境優(yōu)美。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門把手、門窗、樓梯扶手、閱覽桌椅、書架、柜臺、計算機鍵盤等被污染就可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另外,未及時清理的垃圾也會造成污染,加之空氣不流通,閱覽室內空氣中細菌的數(shù)量會持續(xù)增加,這是讀者活動最多的區(qū)域,其接觸的面積相對較大,對讀者和工作人員所能接觸到的公共區(qū)域,直接關系著每一位讀者的身體健康。因此,讀者應從自身做起,杜絕一切不文明行為和不良習慣是避免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閱覽室應做好以下五方面的預防工作:1.閱覽室要經常通風換氣,經常開窗開門。有條件的話,應盡量安裝性能良好的通風換氣設備,盡可能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以有效降低病菌的傳播。2.閱覽室應每天清掃,保持地面、走廊干凈無污漬,書架和物品整潔。3.保持閱覽室內安靜,嚴禁吸煙、吃零食和高聲喧嘩,應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使讀者有安靜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4.閱覽室內應種植一些綠色環(huán)保植物,可以凈化空氣。5.在傳染病流行季節(jié),讀者在閱覽室自習、學習應保持1米安全距離,盡量避免聚集。
高校圖書館是廣大師生經常去的公共場所,人群聚集流動較大,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空氣渾濁,無形中導致病毒的濃度上升,再加上圖書和期刊流動性觸摸,環(huán)境污染在所難免。因此,要對公共場所的公共環(huán)境及有關的設施進行消毒。
(一)空氣消毒。為了有效防止室內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圖書館要經常開門開窗換氣,以避免多種病毒、病菌滋生與繁殖。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環(huán)境及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溶脂劑均可有效消滅病毒。首先,圖書館面積較大,消毒困難,可采取將房間密閉,用2%的過氧乙酸溶液按照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時間應達到1小時,消毒結束后應開啟門窗通風換氣。其次,可以做好室內空氣的保濕和凈化工作。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加濕器,或者在地面灑水,通過蒸發(fā)水汽的方法,提高空氣濕度,減小細菌和病毒吸附人體的幾率。
(二)紫外線消毒。紫外線可給室內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消毒。1.在室內沒有人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紫外線燈,不要讓紫外線直接照射到人,避免對人產生傷害。2.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時,要關緊門窗,保持室內環(huán)境干燥,室內溫度控制在20℃~40℃,室內相對濕度要低于80%,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消毒效果。如果室內溫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對濕度大于80%,適當延長消毒時間。3.使用紫外線燈進行消毒時,要把消毒物品的表面充分暴露在紫外線燈下面,這樣的消毒才是全面的。對于表面粗糙的物品,如圖書、紙張、織物等,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而且正反兩面都應該充分消毒。
(三)書刊消毒。要定期入庫檢查,發(fā)現(xiàn)塵埃要及時清除,要定期清除帶菌圖書,采用甲醛或環(huán)氧乙烷消毒,可殺死書刊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芽胞,是預防書刊傳播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對借閱歸還的書刊要定期消毒,對利用率高的書刊可增加消毒次數(shù)。本館購買了智能書籍殺菌機和推車式圖書檔案殺菌柜。前者采用紫外線殺菌技術,配備九組紫外線燈管,并搭配天然香精強化殺菌效果;提供氣旋式逐翻動書頁功能,達到同時提供書封與內頁殺菌效果;采用優(yōu)質過濾器,能收集細微灰塵、細菌、病毒、環(huán)境中過敏元素,不衍生臭氧或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讀者可自行對圖書消毒殺菌,30秒極速殺菌,一次可殺菌6本書,方便、快速。后者采用紫外線加臭氧雙重殺菌消毒功能。把書架車推進柜體,在觸摸屏上分別選定臭氧和紫外線,分別設定臭氧和紫外線的工作時間,點擊啟動。臭氧工作結束和中途停止都會強制分解20分鐘,消毒間隔不低于60分鐘,一次可殺菌圖書上百本。
(四)圖書館工作人員及讀者自身的防護。工作人員及讀者除了每日對環(huán)境進行日常消毒外,應對自身的衛(wèi)生加以防范。1.病毒以飛沫傳播為主,正確佩戴醫(yī)用外科口罩。2.保持手的衛(wèi)生,及時洗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使用75%酒精進行消毒,把手或皮膚擦拭兩遍才能達到最佳消毒效果。運用洗手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正確洗手。3.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五)公共環(huán)境設施消毒。圖書館公共環(huán)境設施要定期進行全面消毒,這樣才能有效抵制病菌的入侵。公共廁所是最大的環(huán)境污染源,要做好廁所清潔消毒工作。首先,使用廁所務必注意衛(wèi)生。應每天清潔地面排水口一次。其次,對廁所消毒時,應以500毫克/升有效氯溶液清洗廁所環(huán)境,每日至少一次。對經常能觸摸到的樓梯扶手、桌椅、計算機鍵盤、門把手、門窗等都要進行消毒,一般消毒方法為消毒水與水稀釋后擦拭即可,每日至少一次防止細菌的繁殖,確保每一位讀者和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