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里茶道》飾演葉天韜的藝術(shù)總結(jié)"/>
余維剛
(武漢楚劇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在源遠流長的東西方貿(mào)易史中,有一條與湖北密切相關(guān),以茶葉貿(mào)易為媒介,橫跨亞歐大陸的國際古商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條綿延約1.4 萬公里的古商道從南到北縱貫中國八個省區(qū),從亞洲到歐洲,成為中國溝通世界又一條重要的國際文化商貿(mào)通道。它,就是聞名遐邇的萬里茶道。作為這條國際貿(mào)易之路的重要途經(jīng)地,被譽為“東方茶港”的大漢口見證了萬里茶道的興衰浮沉。
武漢楚劇院創(chuàng)排的大型原創(chuàng)楚劇《萬里茶道》正是以此為時代背景,故事講述了清中葉時期,以在漢口經(jīng)營茶葉生意的“大河興”商號的掌柜葉天韜為領(lǐng)頭人物,帶領(lǐng)茶隊自東向西行走萬里茶道,面對這條凝結(jié)了祖祖輩輩茶人心血的萬里茶道,完成了自我人生的蛻變,凸顯了一代代武漢行走茶道之人嘔心瀝血、不畏艱險、奮力拼搏、頑強不息的自覺精神和聰明才智,也使得本人在創(chuàng)排和飾演這一代茶人的代表人物“葉天韜”時頗有感悟,受益匪淺。也是在跟隨葉天韜這一劇中一號人物行走萬里茶道的路途中經(jīng)歷種種艱辛與不易,從而循序漸進地理解了本人自身的藝術(shù)成長之路,以及作為楚劇藝術(shù)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擔當之路。
角色創(chuàng)作之初,通過閱讀史料、實地體驗、專家解讀等,感受到萬里茶道之宏大、道路之險阻、茶人命運之磨難,使我潸然淚下,肅然起敬。為此,希望從一些相關(guān)時代的資料和戲劇作品中吸取養(yǎng)分,為我塑造葉天韜這個角色所用。令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在采風中的所聞所見,記得那是在赤壁的羊樓洞,看見以前運箱販茶的人衣衫襤褸,艱辛無比,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形態(tài)上卻能感受到無比的堅定和專注,好像這份工作理所應當,舍我其誰,他們的眼神里透露出來的那種清澈干凈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樣值得敬畏。萬里茶道是他們用肩扛、用馬馱、用腳走,硬生生造出來的。正如劇中葉天韜所言,“這茶道是從祖輩到父輩、從父輩到我輩,一代一代用性命踩出來的”。他們在這條道上經(jīng)受了太多的苦難,他們的人格卻在苦難中得以洗禮,揮灑出生命的力量走向遙遠。
從那一刻開始,我將這樣一粒專注和堅定,對待茶道如同生命一般的敬畏種子埋在心里,生根發(fā)芽。有了這一粒敬畏生命的種子,如獲至寶,也如同找到了堅實的倚靠,它支撐著我堅定地走到茶道人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們?nèi)松械牡雌鸱蜕钪械乃崽鹂嗬?,他們的人生?jīng)歷也不知不覺中使我對文本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人物的立體展現(xiàn)有了多面性的詮釋,更自覺耐心地去琢磨每一場戲、每一個情節(jié),以及每一個事件中葉天韜這個人物做出的命運抉擇和付諸實踐的人物行動等等。這樣的一度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二度創(chuàng)作的內(nèi)心萌芽相互交錯而行,采風中對茶道人真實經(jīng)歷的所見所聞所感與舞臺文本中人物的切身實踐與形象塑造也在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望著前輩們的萬里茶道之路,我的這條茶之路也已經(jīng)啟程了。
我飾演的“葉天韜”是萬里茶道上蕓蕓眾生的典型代表。生于茶道,幼時隨父“葉大把式”行走于茶道。秉承了父輩那份堅毅和擔當,帶領(lǐng)“大河興”茶隊自東向西穿莽叢、越戈壁、渡黃河、涉太行,經(jīng)日曬雨淋之痛、受風吹沙侵之苦。還有那生命之中難以割舍釋懷的情愛之痛。梳理葉天韜這一人物的情感走向,我把他設定為“三痛”,正是因為這“三痛”,才使得這一平凡的茶人蛻變?yōu)榭v橫茶道嘯傲放歌的大男人。
葉天韜是“大河興”茶號掌柜,劇中玲瓏乃茶道棄嬰柯家養(yǎng)女,同為茶道兒女,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后因柯家商號衰落,柯老爺欲與晉商渠家結(jié)為秦晉之好以解商號之困,遂將玲瓏嫁與渠家為妾,創(chuàng)號“大河興”?!扒嗝分畱佟币蜻@茶而化為“青梅之痛”,由此也注定二人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物關(guān)系。雖知與玲瓏有緣無分,但萬里茶道是祖輩父輩數(shù)代人的心血凝聚,何其不易,如此難得,所以葉天韜不離不棄,守護的不單單是“青梅之戀”,更是茶人內(nèi)心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也正是因為這份責任與使命,使得葉天韜展開一系列人物行動?!扒嗝分础币嗍侨~天韜人生的第一“痛”。如何在舞臺上表現(xiàn)第一“痛”呢?我認為要以一個大男人的胸襟來表現(xiàn),發(fā)乎情、止乎禮,始終“把不能相牽的手握在心頭”。牢牢把握這一尺度,在人物塑造上進行鋪排與勾勒。如:漢江邊真情勸阻的吟唱,此時的人物唱腔處理是抒情的,是內(nèi)心深處的情愫的微妙顯現(xiàn),是葉天韜對于心中青梅摯愛的美好回憶和無奈淺吟,似涓涓細流,又有謹慎克制之分寸。黃河中舍身救三娘后的調(diào)侃,太行山勇闖火場尋人、救茶的身段技巧,這兩處人物的唱腔節(jié)奏處理有明顯的變化,因為規(guī)定的情境和人物關(guān)系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一個是水中救起三娘有驚無險,自然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化解尷尬的氛圍,一個是大火中救茶救三娘,火勢嚴重,人命關(guān)天,情緒自然緊張激動,且運用了大量戲曲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的表現(xiàn)手段來展現(xiàn)出人物的處境、心理和實際行動。晉城外力阻三娘進城的揪心道白等,是人物內(nèi)心外化的強有力的手段,道白中飽含了葉天韜對于“青梅之戀”的關(guān)愛,從葉天韜的口中也能清楚地得知三娘此刻的命運處境,以及葉天韜和三娘之間的情感糾葛,是他對“青梅之戀”總體情感的細節(jié)呈現(xiàn),也是葉天韜這個人物情感脈絡的細致描繪。
“老爺之死”是全劇的重頭戲,玲瓏“進不進城”是全劇的轉(zhuǎn)折動作,是決定玲瓏的命運歸屬和“大河興”商號何去何從的大事件。作為商號茶隊的掌柜,葉天韜被這一突發(fā)事件逼到了兩難境地。一邊是“青梅之戀”難以割舍,一邊是“大河興”的前途命運責任在肩,葉天韜處于痛苦的抉擇之中,引發(fā)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理性的道白“這城該進……”,真情的道白“這城不能進……”。并通過激情的快板演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澳慵夼c老爺稱三娘,渠縣尚有前兩房。若進城去同哭喪,坐實名分誤紅妝……”此時,葉天韜內(nèi)心的愛取代了責任,恰恰體現(xiàn)了這一人物的真實性。無可奈何玲瓏進城去,訣別就在眼前,這是葉天韜的第二“痛”。他看似忘卻了茶人的責任,卻使得人物有血有肉,更加真實、更加立體、更加豐滿。
也正是有了這第二“痛”,人物的第三“痛”才具有生命的蛻變意味?!疤釅匮略码鼥V……”是葉天韜的中心唱段。黃花梁上借酒消愁的他感嘆命運的作弄而發(fā)出內(nèi)心的吶喊,也是葉天韜一路走來對命運的捉弄,對心中摯愛的愛而不得發(fā)出的詠嘆,這段詠嘆體現(xiàn)了楚劇主腔“迓腔”的抒情功能和板式的多樣變化,如導板、慢板、快板。在身段動作上結(jié)合舞蹈的元素,大開大合,呈現(xiàn)出葉天韜苦悶不解的心情和曠野中茶人的孤獨之境。在這個特殊的情境里,葉天韜借酒說出了玲瓏就是當年在此地拾回的一個棄嬰的真相,印證了茶道兒女的滄桑命運。大和尚禪語“得到是苦失亦苦,離苦得樂在尋時”耐人尋味,撞擊著葉天韜的心靈,為其思想的最終升華埋下伏筆。
“品茶”是人物情感爆發(fā)的高潮戲。玲瓏的出城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有感于晉人的大度,放她出城讓其戴孝行商。遂暗下決心,隨茶隊前往恰克圖扶老爺靈柩回鄉(xiāng),完成一個女人的使命。并借茶明心,借茶寄語,一杯誠意,一杯真情,一杯清遠,品茶之道,意境深遠。人生的再一次生死訣別,無疑是葉天韜的第三“痛”。面對玲瓏對“大河興”的犧牲,面對即將獨自行走的漫漫茶道,面對玲瓏奉上的最后一杯清遠之茶,葉天韜感慨萬千。此處不僅運用了大段的迓腔慢板、清板吟唱來表現(xiàn)他在氈房內(nèi)品味著“青梅之戀”的痛楚,回望著萬里茶道太行山、孟津渡、張家口的豪氣,感悟著禪語“得到是苦失亦苦,離苦得樂在尋時”的真諦,同時,情感高潮之處還運用大幅度的身段動作掀起門簾,置身于浩瀚無垠的荒漠之中,任憑風沙飛石的洗禮,沿著先輩的足跡孤獨地前行。隨著一聲高亢激越的吶喊“尋茶去……”,完成了葉天韜“茶道之上嘯傲放歌人”的最終人物形象塑造。
綜上所述,我感覺葉天韜這個人物是一個有情懷的大丈夫,是具有一定格局的茶人;從他身上也可以感覺到幽默、機智、勇敢、堅韌的人物性格。此外,我感覺葉天韜這個人物還是比較立體的,他也有人性的一些弱點,也有執(zhí)拗、復雜的一面。讓我深有感觸的是葉天韜這個人物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事件的推進而不斷成長、不斷更新與蛻變的,不斷地對自己本身有著新的認知。經(jīng)歷了這一路,原來他早已經(jīng)與茶道血肉相連,難分彼此,在茶道的往復之間其實他從未停歇。驀然回首,跟隨著葉天韜這一路歷經(jīng)崎嶇,從茶路、人路到心路,這一路接一路不可謂不蜿蜒曲折、驚心動魄,這茶是甘是苦,這人是走是留,這心是定是移,這道是暢是阻,是久久回甘,還是苦不堪言,個中滋味,自行咀嚼,盡在這剎那與永恒之間。
與《萬里茶道》這出戲及葉天韜這個人物一路走來,看似走得越來越近又越來越遠,卻也是新一篇章的開端,不僅僅對藝術(shù)本身而言,更是對我今后藝術(shù)生涯的忠告與警示,遠在天邊的終點似乎很難看到,甚至大膽地講,藝術(shù)追求之路就沒有捷徑和終點,正所謂:“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的征途即將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