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唐瓊瓊
1.桂林學院語言文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2.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廣西 桂林 541006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高校招生規(guī)模逐年擴大,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教育更加全面化、管理日益精細化,要求繼續(xù)發(fā)揮高校的知識資源優(yōu)勢,同時吸引家庭參與到學生教育的過程中,促使家庭與學校,輔導員與家長、學生之間搭建良好的伙伴關系,形成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及協(xié)同育人模式,促使教學資源得到更大的拓展,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新的動力,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輔導員是開展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目前,家校聯(lián)系是基于帶“病”聯(lián)系。所謂的帶“病”聯(lián)系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因學習成績、生活狀況等方面表現(xiàn)不好,或是學生行為觸犯校規(guī)校紀,或是個人心理生理方面存在障礙等原因,根據(jù)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圍繞學生個人情況或者需要家長配合工作,輔導員才會主動同家長溝通交流。
本研究通過同高校輔導員訪談交流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輔導員與家長的聯(lián)系主要是事務性或突發(fā)性的工作通知,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信息,如通報學生在校發(fā)生的打架暴力行為;告知家長學生因情感受挫導致焦慮、抑郁并引起的危險行為等,溝通形式流于表面化,溝通內容趨于簡單化。
依據(jù)《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輔導員崗位數(shù)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由于目前輔導員教育和管理的對象體量過大,導致輔導員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處理日常學生事務管理,沒有專門且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浮在面上多,深入“水中”少,對學生及其家庭情況深層次了解比較欠缺,呈現(xiàn)出形式化、表面化,主要問題如下:
因地域、知識結構及教育觀念等因素,家長教育管理模式由中小學階段的保姆式轉變?yōu)楦咝kA段的放任自由式,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后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個人成長以及就業(yè)工作等都是學校的事情,與家庭家長沒關系,家長很難積極主動聯(lián)系學校,心態(tài)趨于消極被動。家長對學生的情況知根知底,相對熟悉學生的情況;但家長掌握的學生動態(tài)信息未及時告知輔導員,輔導員不能準確定位并知曉學生個人情況,由此學生可能產(chǎn)生如曠課、晚歸、打架、情感挫折及心理疾病等各類情況,輔導員不明其因;當輔導員需要將學生在校情況通報給家長時,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則凸顯被動等待。同時,輔導員“報憂不報喜”的工作方式也增加了學校與家庭、輔導員與家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不和諧因素。
輔導員在面對體量龐大的學生家長群體時,同家長的溝通交流往往因“量大”“加快進度”“點到”成為例行工作。以輔導員工作中跟蹤反饋學生假期回家為例,根據(jù)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要求,輔導員應電話跟蹤學生安全到家情況,按照“標準流程”操作,輔導員詢問內容一致、語氣措辭不變,通過電話與家長進行復讀式的交流,輔導員未利用好屈指可數(shù)的機會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收效不佳。反之,家長同學校的溝通更多的局限在咨詢學生報到時間、學費、醫(yī)保、學生成績等面上的問題,多為淺顯而非深入的交流。當前的交流集中在學習、成績、安全等內容上,雙方均忽視了家庭學校教育、學生愛好等內容。
當前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呈現(xiàn)“單向交流”,即學校占據(jù)主導地位,家長居于次要地位。由于雙方對象“地位”不對稱,學校及輔導員將指令性或事務性通知信息傳達給家長,疏忽了家長自身的切身需求和實際關心,家長依據(jù)事務性或指令性信息配合學校完成工作,參與度并不高,更談不上融入學校教育。這種“上下級式”的溝通交流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合作,家長相對處于弱勢地位,輔導員指令性地傳達而家長被動接受的執(zhí)行,未實現(xiàn)有效互動交流,家校合作并未產(chǎn)生有效的教育合力。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高校輔導員作為新時代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其思想政治素質、專業(yè)知識、職業(yè)道德等亟待提高。在進行家校合作中,輔導員應具備相應個人能力,但目前輔導員隊伍在合作育人中的勝任力明顯不足。一是在該領域沒有足夠的知識,輔導員所參加的家校合作培訓較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二是缺乏高效的溝通手段。隨著輔導員招聘規(guī)模不斷擴大,從年齡結構、學歷層次等方面越來越“年輕化”,與家長交流經(jīng)驗不足,導致處理問題的手段有限;三是就目前研究來說,“三全育人”理念下家校合作育人的研究和實踐還不是很豐富,輔導員和家長尚不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價值所在,更不清楚各自的明確角色定位,致使所采取的行為出現(xiàn)偏差。
輔導員在家校合作中發(fā)揮著橋梁紐帶作用,緊密聯(lián)系著學校和家庭,起著居中溝通協(xié)調的作用。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學校應根據(jù)學生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學校、輔導員、學生及家長溝通交流機制,通過多方的協(xié)作配合,提高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通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教育目的,構建“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的戰(zhàn)略格局和根本任務。
1.“00后”大學生特質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00后”大學生已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力軍,其因思想獨立、自我意識強,但又存在辨別力不強、社會經(jīng)驗不足、缺乏吃苦耐勞的品格、行動力較差、以自我為中心而又極具依賴性等一系列問題。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現(xiàn)象和面臨的就業(yè)壓力,抗挫折能力差,對于“00后”學生群體,僅憑學?;蚣彝畏矫娴牧α渴遣粔蛉獙Ω黝愅话l(fā)的危機,必須發(fā)揮好學校和家庭的協(xié)同作用。
2.“00后”大學生家長觀念要求?!?0后”大學生家長多數(shù)為“80后”,他們有受教育經(jīng)歷,對于家校合作教育的新觀念也不陌生,現(xiàn)代家庭給孩子“投資”,目的就是孩子能有一技之長,能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能有一席之地。但因在地域、專業(yè)知識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迫使家長亟需獲得高校教育及學生成長、就業(yè)創(chuàng)新等信息,從而促使家校合作更具緊迫性。
3.輔導員工作性質和任務要求。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組織、實施、指導高等學校學生開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作為第一直接責任人的高校輔導員所擔負的責任重大,面對“00后”大學生特點,依照自身特點開展工作;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輔導員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輔導員擔負著學生思想理論教育、黨團班級建設、日常事務管理等九項工作職責,任務重,責任大,輔導員如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中取得成效必須學會借力,而家庭教育和家長便是輔導員的借力對象,在家庭教育的支持下,輔導員能夠精準掌握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和性格特點,準確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為學生工作處理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在推進家校合作育人的進程中,學校應當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應主動承擔起對家長的指導和服務作用,構建起學校和家長間的和諧共生關系。作為家校合作中負責具體執(zhí)行者的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勝任力才能發(fā)揮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但因輔導員自身核心素養(yǎng)、核心競爭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學會“借力”:一是要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增強對家校合作必要性認識,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學校作為輔導員開展各項工作的強大后盾、力量源泉,應積極主動為輔導員搭建家校合作的學習機會與實踐平臺,重點是開展對輔導員家校合作技能的提升的各類理論實踐培訓。
通過傳統(tǒng)形式的家校合作方式即面對面訪談交流(家長會、家訪)、書信(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開展家校合作育人教育。
1.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檔案,實現(xiàn)家校資源共享共用。學生在校期間,輔導員可通過談心談話、宿舍調研、組織各類黨團集體活動等形式,采用文字檔案記錄學生思想動態(tài)、學習生活情況、集體活動表現(xiàn)情況等,并及時反饋給家長;在學生假期期間,家長可不時向輔導員反饋學生在家的具體表現(xiàn),如讀書學習情況,以文字形式記錄學生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同時輔導員可指導、幫助家長制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也可對輔導員的工作、學校的教育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
2.加強家校面對面訪談交流。因高校學生來源地域限制,組織家長見面會相對困難且不切實際,學校可以利用重要時間節(jié)點(如新生報到、畢業(yè)典禮等)召開家長會,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區(qū)域內集中片區(qū)召開家長會;積極鼓勵輔導員進行家訪,尤其是對于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如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障礙學生等),輔導員深入到學生家庭,不僅僅是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更是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輔導員可以邀請家長主動訪問學校,由單向家訪為家?;ピL,共同推進家校協(xié)同育人。
3.電話溝通是輔導員和家長聯(lián)系便捷最直接的方式。家校雙方通過電話溝通交流,用最直接的表述學生在思想上、學習及生活等具體情況,在同家長的交流溝通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
隨著網(wǎng)絡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打破了家校合作中的距離和區(qū)域限制,由線下家校預約模式交流演變?yōu)榫€上實時互動交流模式。通過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等與家長聯(lián)系,逐步形成輔導員和每個學生家長的點對點聯(lián)系;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自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定期發(fā)布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照片和體育運動集錦等圖片視頻,吸引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度;利用網(wǎng)絡在線視頻直播等軟件平臺,輔導員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學?;虬嗉壔顒又校尲议L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大學學習生活中,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提升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也是給學生一個積極的信號,進而樹立起父母在學生們中的積極主動的形象,達到家校合作育人的目的。
根據(jù)大衛(wèi)· 威廉姆斯對“家長在家校合作中參與度”的研究,結合高校輔導員與家庭家長的聯(lián)系密切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層次的家校合作模式,目前在中小學階段建立的家長委員會就是家校合作模式之一,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并逐步納入到學校班級管理中,由單方面輔導員負責的班級班風、學風建設轉變?yōu)榧议L委員會和輔導員共同負責,加強對家長委員會的指導幫扶,發(fā)揮輔導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家校溝通,實現(xiàn)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學校管理;創(chuàng)建“家長學?!薄8鶕?jù)《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16-2020年)》,針對高中階段及以下的青少年可以建立家長學校,促進青少年的成長教育。由此推廣至高校學生,高??梢岳脦熧Y資源開展各類家長學校的研究工作,制定家長學習教育標準、編制學習教材,輔導員可依據(jù)標準和教材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
輔導員應當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應不斷開拓思維,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積極參與構建家校共同體,實現(xiàn)家校協(xié)同育人的同頻共振,形成“1+1>2”的整體功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