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園,李姍姍,匡名洋,張國英,王建春,張玄
1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老年心血管科,山東濟南 250021;2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老年呼吸科,山東濟南 250021;3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老年內分泌科,山東濟南 250021
肺癌發(fā)病率位于全球惡性腫瘤的首位,1990—2019年我國居民肺癌發(fā)病人數逐年增加,尤以男性和中老年人為主[1-2]?;煘榉伟┲委煹闹饕绞街?,但會導致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乏力納差、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質量[3]。加之,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差,跌倒、血栓等風險發(fā)生概率高,一般情況及認知功能較弱,獲得疾病知識、診療方案的途徑及能力有限,對環(huán)境及被照護的需求增加[4]。若需求未被滿足,易引發(fā)患者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降低對生活的期待[5]。常規(guī)護理中傳統(tǒng)健康教育只是護士單一化輸出,缺乏患者對自身心理及情緒上的反饋,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鼓勵患者表達其因治療產生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幫助其進行有效緩解,從而增強其治療的信心[6]。多維度健康教育具有多形式、多節(jié)點、針對性的特點,避免“只重輸出、不重反饋”,促使患者能夠最大限度接受疾病知識和自我護理,以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療依從性[7]。本研究以老年肺癌化療患者的需求為導向,開展多維度健康教育,并評估其應用效果。
1.1 臨床資料選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在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老年呼吸科收治的67例老年肺癌化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干預組33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按美國NCCN肺癌定義為晚期[8-9];③預計生存期≥6個月;④KPS評分≥60分;⑤意識清醒,可進行有效溝通。排除標準:①自身合并其他嚴重的臟器器官疾?。虎谥皡⒓舆^類似的干預;③無法完成本研究干預過程,中途退出或聯(lián)系中斷。在本研究中,對照組中有2例轉科、2例失訪;干預組有2例失訪、1例退出,最終對照組(30例)和干預組(30例)共60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兩組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數(%)]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對照組組內成員接受科室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后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一般情況及自理能力評估、住院期間日?;A護理和健康宣教、出院后電話隨訪等。觀察時間為3個月。
1.2.2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以患者需求為導向,提供多維度健康教育。觀察時間為3個月。
1.2.2.1 小組建立團隊成員包括1名主治醫(yī)師和5名護士。主治醫(yī)師負責治療和醫(yī)學指導。5名護士中,溝通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護士長協(xié)調把控整體干預,1名擁有國家級老年??瀑Y質的護士作為帶教老師,負責護士干預期間護理的培訓及考核;責任護士實施干預、數據收集、資料分析等工作,所有護士均考核合格后方可進行干預。
1.2.2.2 患者需求評估組內成員討論制定“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自身需求調查表”,涉及信息知識、照護能力、身體狀況、心理狀態(tài)、延續(xù)治療及護理六個方面,在患者入院2 h內由責任護士收集患者未滿足需求的資料,充分了解患者存在的身心問題?;颊叩男枨髿w納如下:疾病知識及治療方案信息缺乏、化療前中后的生活習慣認識不足、心理負擔過重、對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增加等。
1.2.2.3 實施多維度健康教育化療前,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身心評估及“一對一”宣教,宣教內容包括:①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簡單講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根據老年人身體需要、疾病狀況、文化程度指導其制訂個體化活動與休息計劃;②指導老年患者合理安排膳食;③告知老年患者須遵醫(yī)囑服藥,自我監(jiān)測不良反應,教會其氧療及霧化的注意事項等;④邀請老年患者及家屬關注科室公眾號“輕松呼吸健康生活”,定期推送老年人易理解的疾病知識,鼓勵患者及家屬在公眾號下留言,表達對疾病知識及治療的需求;⑤教會老年患者使用科室平板設施,觀看科室成員錄制的科學生動的健康小視頻,更加直觀地了解宣教內容;⑥耐心地與老年患者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其內心擔憂,給予專業(yè)的個體化心理護理。
化療期間,科室每兩周舉辦1次健康小講座和病陪人座談會,邀請老年患者及家屬共同參加。健康小講座由責任護士以PPT、小視頻、圖文宣教等方式,系統(tǒng)地講解疾病及化療相關知識,時間為每月第1周和第3周的周一下午,每月為1個循環(huán),時長約20 min,主要內容包括:①告知老年患者接受外周靜脈穿刺輸液側的肢體不宜活動,以及藥液外滲及靜脈炎等表現(xiàn)及處理方法;②化療前中后的飲食、睡眠、用藥指導;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包括踝泵運動等;④出現(xiàn)脫發(fā)、白細胞降低、呃逆等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案;⑤了解患者的報銷方式,告知其可報銷的具體項目;⑥邀請患者及家屬一起學習病房內、走廊內配備的健康宣傳海報,包含支氣管鏡、肺穿刺、腹式呼吸等呼吸科專業(yè)知識和防跌倒、血栓等老年??浦R。病陪人座談會由責任護士組織,參與成員圍圓桌而坐,觀察老年患者及家屬的情緒變化,鼓勵其說出內心顧慮,開展同伴支持,給予專業(yè)的心理疏導及支持,時長約30 min。
化療結束后,責任護士對老年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康復指導。出院前,責任護士告知其復查的時間,需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院外若出現(xiàn)高熱、腹瀉、疼痛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回家后按時開窗通風,盡量少去人多場合,預防感染;教會其線上“網約護士”的預約流程,滿足老年患者出院后護理需求。
患者出院后,由小組成員中專人負責電話或面對面或微信隨訪,隨訪時間為每兩周1次,每次15~20 min,解答老年患者的疑惑。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未滿足需求采用中文版癌癥患者未滿足需求簡明量表(SF-SUNS-C)[10],該量表共30個條目,包含信息、照護及延續(xù)護理、經濟、溝通/心理/情緒這4維度的未滿足需求。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別記0~4分,總分范圍在0~12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有越多的未滿足需求亟待解決。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4,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1.3.2 情緒狀況采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11],包含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兩個方面,各10個條目,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為0~5分,分數越高表示對應的正性或者負性情緒狀態(tài)越明顯。
1.3.3 生命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12],該問卷共36個條目,8個健康概念和1個健康變化自評,涉及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兩大類。其中1~4條目反映了生理健康水平(PCS),包含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5~8條目反映了精神健康水平(MCS),包含社會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職能(RE)、活力(VT);健康變化(HT)指個體健康狀況的自評,不參與評分。根據該量表調查后的原始得分計算出標準分,計算公式為標準分=(原始得分-最低可能分數)/平均可能分數范圍×100,轉換后的標準分數得分范圍為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生命質量越高。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8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不齊,采用近似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未滿足需求比較護理前兩組的未滿足需求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干預組的未滿足需求總分以及信息、照護及延續(xù)性護理、溝通/心理/情緒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對照組護理前后的未滿足需求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組護理后的未滿足需求總分以及信息、照護及延續(xù)性護理、溝通/心理/情緒得分均低于護理前(P均<0.05)。見表2。
表2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前后未滿足需求得分比較(分,±s)
表2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前后未滿足需求得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護理前護理后干預組護理前護理后n 信息工作和經濟照護及延續(xù)性護理溝通/心理/情緒總分30 10.07±1.89 9.83±1.49 27.13±2.96 25.57±3.55 19.70±3.03 18.83±3.59 39.43±11.57 37.90±7.96 96.33±12.49 92.13±10.69 30 96.93±10.95 83.87±11.01*△10.20±1.77 8.93±1.91*△27.03±3.81 25.23±3.54 19.43±3.20 17.00±3.13*△40.27±10.41 32.70±7.25*△
2.2 兩組情緒狀況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正、負性情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干預組的正性情緒評分高于對照組,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均<0.05)。對照組護理前后的正負性情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組護理后的正性情緒評分高于護理前,負性情緒評分低于護理前(P均<0.05)。見表3。
表3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前后正、負性情緒得分比較(分,±s)
表3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前后正、負性情緒得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n 正性情緒負性情緒護理后27.50±11.80 17.67±12.58*3.123 0.003護理前29.67±11.74 32.50±11.43-0.947 0.347護理后33.17±10.21 40.67±9.07*-3.007 0.004 30 30護理前29.50±12.62 27.17±12.91 0.708 0.482
2.3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護理前兩組的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干預組的生命質量總分為(152.58±11.16),高于對照組(138.05±18.54)(P<0.05),且BP、GH、SF、MH、RE、VT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均<0.05)。對照組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組護理后的生命質量總分以及BP、GH、SF、MH、RE、VT維度得分均高于護理前(P均<0.05)。見表4。
表4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得分比較(分,±s)
表4 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得分比較(分,±s)
注:①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P<0.05;②護理前后比較中,a為近似t檢驗(方差不齊);組間比較中,b為近似t檢驗(方差不齊)。
組別n PCS PF RP BP GH MCS SF MH RE VT對照組護理前護理后干預組護理前護理后30 71.33±13.52 73.83±13.63 62.50±20.50 70.00±22.17 72.00±17.70 74.00±14.99 63.50±13.14 68.83±15.18 67.92±22.43 69.58±23.60 62.80±19.17 70.13±14.00 56.67±17.84 59.81±19.66 57.83±19.90 66.00±15.78 30 64.50±16.63 75.50±11.84*△71.00±11.55 69.33±10.97 61.67±19.40 66.67±23.06 70.00±14.86 83.00±9.15ab*△62.60±15.20 77.33±13.63*△62.92±18.71 80.33±13.82*△68.67±14.10 79.60±11.13*△58.89±20.87 71.74±19.11*△
我國肺癌高發(fā)人群多見于老年人,肺癌診療過程使患者及家屬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13]。針對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臨床上治療多以化療為主,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放射治療為輔,以期延長其生存時間[14]。肺癌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脫發(fā)、白細胞降低等,老年人一般情況較年輕人差,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等需求得不到滿足,個體對專業(yè)知識及家庭照護的需求增強,易產生恐懼、內疚、無助等負性情緒,生命質量也隨之受到影響[15]。通過滿足患者的需求,有利于幫助其重拾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和就醫(yī)依從性[16]。因此采取以需求為導向的多維度健康教育對老年晚期肺癌化療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健康教育投入成本低、產生效果明顯,能夠引導人民群眾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已成為癌癥防控的重要策略[17]。多形式、分階段的多維度健康教育,便于患者系統(tǒng)地理解相關診療和護理知識,增強患者就醫(yī)依從性。鄧紅玉等[18]研究表明,多維度健康教育可有效緩解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但未評估患者需求。本研究總結出老年患者的未滿足需求,采取多維度健康教育及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未滿足需求得分低于對照組和干預前,分析原因一是本研究中以視頻、圖文、公眾號等形式將專業(yè)疾病知識與治療方案滲透給老年患者及家屬,利于其吸收,消除其因對信息缺乏而導致的迷茫與無助;二是以勤觀察、多溝通的方式,增強了患者對于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患者愿意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三是老年人自理能力差,生活中依賴家人照護,心理上渴望家庭的溫暖與家人的關愛[19],由家屬陪伴老年患者參加每兩周1次的座談會,拉進患者與家人的距離,而且同伴支持使患者逐漸擺脫孤獨感,進一步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四是出院后隨訪,開展延續(xù)性健康教育[20],患者在出院后依然享受專業(yè)醫(yī)療團隊支持,極大地提高了其就醫(yī)依從性。但是護理后干預組經濟和工作維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一是老年患者對因治療產生的花銷了解少,多由配偶或子女照料管理;二是老年患者均已退休,多數有退休金或存儲資金保障,對賺錢情況和花費較年輕人擔憂較少。
本研究中護理后干預組的正性情緒得分高于對照組和干預前,負性情緒得分低于對照組和干預前,研究表明醫(yī)護人員保持耐心與細心、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老年肺癌患者及家屬溝通,贏得其信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應對及照護能力,緩解其復發(fā)恐懼等負面情緒[21]。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座談會、健康小講座、“一對一”個體化宣教、隨訪中與患者交流,提供專業(yè)疾病診護支持,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疏導,緩解其因治療而產生的疲憊與緊迫感,提高了其面對生活和治療的積極情緒。
本研究中生命質量得分低于對照組和干預前,其中軀體健康維度中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精神健康維度中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專業(yè)的醫(yī)護團隊緩解了患者癌痛等生理癥狀,鼓勵老年患者及家屬參與患者安全管理與照護,患者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楣餐瑓⑴c,對總體健康增強信心;二是引導老年患者敞開心扉去表達,剖析其心理困擾,為其掃除心理障礙,因此患者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進而生命質量及精神狀態(tài)得到提升。護理后干預組生理功能和生理職能兩個維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一是老年患者因年齡的原因,身體各方面素質逐步降低,難以從事以往體力勞動;二是雖有效緩解老年患者在化療期間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如嘔吐、呃逆、脫發(fā)、疲乏等,但不適感也會影響其正常生活節(jié)奏。
綜上,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多維度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滿足老年晚期肺癌化療患者的自我需求,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有效提高其生命質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陳園園:負責文章的構思和設計、統(tǒng)計學處理、撰寫并修訂文章;李姍姍,匡名洋,張國英:負責實施干預、數據收集及整理;王建春:文章質量控制;張玄:結果分析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