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珂
大規(guī)模災害發(fā)生初期,應急物資往往不能及時供應,受災群眾因缺乏物資和服務產(chǎn)生痛苦感知。如何更好更準確地量化災民的痛苦感知,將災民的感受融入應急決策之中,是當前應急運作管理發(fā)展的新思路。特別是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提升,民眾對于應急需求上的根本性改變也需要通過深化以災民感受為優(yōu)化目標的應急決策和運作優(yōu)化研究加以應對。
鑒于當前應急管理的學科發(fā)展階段和我國社會治理的現(xiàn)實需求高度契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熹徽運用管理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開展應急運作管理的基礎研究,他期待通過這項研究提高我國應急管理理論水平和運作能力,并且為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助力。
2000年,世紀之初,中國迎來了第一波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受這一浪潮的影響,王熹徽考取了合肥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王熹徽決定在本校繼續(xù)讀研,他考入電氣學院,學習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yè)。
3年的時間里,王熹徽掌握了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仿真、開發(fā)、維護、調試和改造技術,參與了科研項目,發(fā)表了論文,但他發(fā)現(xiàn)這依然不是自己尋找的職業(yè)方向。“在20歲出頭的年紀里,我一直在摸索自己到底喜歡做什么?!蓖蹯浠照f道,“我對自己說,再嘗試一下,如果還是不行,不管選擇的是哪個專業(yè),我都會接受?!?/p>
最終,王熹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博士學位?!翱缈家粋€幾乎沒有學過的專業(yè),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兩年的時間里,王熹徽風雨無阻地去中科大旁聽管理學的課程,他像海綿一樣汲取著書本上的知識,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滿足?!拔铱剂藘赡辏诙瓴趴忌狭酥锌拼蟮墓芾韺I(yè),這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兩年,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在這兩年里形成的?!蓖蹯浠疹H為感慨地說道。此后,他正是在博士生的學習過程中,真正對科研產(chǎn)生了興趣。
博士生導師梁樑教授給了王熹徽一個在當時很少人研究的問題?!拔覀兊膽蔽镔Y在儲存的過程中,如何以一種管理而非技術的方式,使儲存物資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以少量的資金控制盡可能多的物資?!边@個研究在當時并不是一個熱點問題,能找到的參考資料和文獻都非常少。
王熹徽形容自己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都是未知的。在這個過程中,王熹徽卻發(fā)現(xiàn)自己十分享受未知的狀態(tài),他從幾乎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到形成初步想法和框架,再到驗證想法是否可行,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
“首先通過數(shù)學公式推導是否可行,在數(shù)學可行的基礎上,我要在現(xiàn)實中尋找與數(shù)學公式對應的文獻,或者是與一線應急管理的工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從他們的經(jīng)驗和對話中得到相關的知識,驗證自己從數(shù)學公式推導出的結論是否正確?!蓖蹯浠照f,在驗證想法和結論的過程中,他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
2012年6月,王熹徽博士畢業(yè)后留在了中科大管理學院工作,他把自己熱愛的應急運作管理確定為今后的研究方向,開啟新的科學研究之旅。
長期以來,救災應急行動主要依靠政府,企業(yè)的優(yōu)勢未能充分發(fā)揮。近年來,國際上已經(jīng)開始關注企業(yè)在救災應急中的作用,考慮政企合作協(xié)同問題,但這個領域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少。在此基礎上,王熹徽于2013年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政企聯(lián)合式救災應急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協(xié)同機制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王熹徽針對我國的災害應急管理的實踐開展了多次實地調研,包括2014年盈江6.0級地震、2014年文昌“威馬遜”超強臺風等。王熹徽和調研小組在當?shù)孛裾⒔逃炔块T的協(xié)助下,進行了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收集等工作,掌握了一批翔實的一手數(shù)據(jù)。
有了數(shù)據(jù)基礎,王熹徽建立了基于行為特征的標準化救災應急需求動態(tài)模型,提高救災應急需求模式描述的準確度和貼合度。王熹徽說:“這項研究是運作管理在災害應急管理領域的拓展和應用,緊貼新興研究領域和熱點,為之后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模型和配置策略。”
為了能探索當前應急運作管理的前沿課題,接收最新的知識,打開研究的視野,王熹徽于2015年7月赴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訪學,師從國際人道主義物流領域創(chuàng)始人盧克·凡·沃森霍夫(Luk Van Wassonhove)教授。
在跟著盧克教授學習的過程中,王熹徽驚訝于他對科學研究仍保持著一顆無限好奇的心?!氨R克教授是世界知名的資深教授,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只要我提出一個新穎的想法,哪怕這個想法是不成熟的,他都會花好幾個小時和我一起深入探討?!倍诒3謱茖W好奇的同時,盧克教授對待科學研究有著極度的嚴謹。王熹徽的論文初稿完成后,他會拿著鉛筆在二三十頁的論文上逐字逐句地修改,并給出批注。
“我當時拿到盧克教授反饋的論文時,既感動又震驚?!蓖蹯浠找环矫娓惺艿搅私淌趯λ闹匾暎驗樗J真推敲了研究內容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另一方他有了更深層的感悟:原來科學研究并不是簡單把公式推導出來就可以,而是要經(jīng)過嚴格的論證和證明才能得出最后的結論。盧克教授的嚴謹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讓王熹徽意識到真正的科學家,不管他們有多大的名氣,他們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永遠是敬畏和尊重的?!拔艺嬲娮R到全世界頂級的商學院及頂級的科學家,他們是如何做研究的,這段訪學經(jīng)歷對我今后研究工作大有裨益?!蓖蹯浠栈叵肫饋?,那些與盧克教授一起工作的日子記憶猶新。
如今,王熹徽正在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匱乏理論的災害運作管理痛苦量化方法和優(yōu)化模型研究”,他認為既要考慮運輸過程中產(chǎn)生的物流成本,又要考慮災民的痛苦感知成本。為此,王熹徽借鑒福利經(jīng)濟學里關于痛苦感知成本的定義,考慮物資類型和短缺時間對痛苦感知程度的影響,構建災民痛苦函數(shù),用來估算災民因缺乏物資產(chǎn)生的痛苦感知成本。
“如何對痛苦感知進行量化,是研究的一大難點。痛苦感知無法通過計算機或者儀器測量出來,它隱藏在人的選擇、決策、態(tài)度中。”對于這個難點,王熹徽在經(jīng)過多次試錯后,終于找到了一種可行的方法,他選擇引入數(shù)值評定量表(NRS)對人類的痛苦感知進行量化。NRS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醫(yī)學領域,用來評估痛苦水平,將其應用于災害應急物流領域,它能提供的則是災民痛苦感知的信息。
除教學和科研工作之外,王熹徽還擔任中科大管理學院MBA中心主任一職。“對于我來說,主任這個職務并不是一個領導,我更多做的是服務性的工作?!痹谕蹯浠湛磥?,中科大是他的母校,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和工作環(huán)境,而他理應為中科大做點事情?!拔医o自己的定位就是為學生、為學院做好服務工作,盡可能幫助學院培養(yǎng)好每一屆的學生,讓他們能夠順利地畢業(yè),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傳授給他們盡可能多的知識?!?/p>
中科大管理學院MBA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來,在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在20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長足進步。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和品牌價值。2021年12月,中國科大MBA項目榮獲多項榮譽:在第九屆騰訊商學院發(fā)展論壇中榮獲“2021年度品牌實力突出MBA項目”;在2021中國商學院發(fā)展論壇中榮獲“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第9名。
迄今為止,中科大管理學院已招收MBA學生9500余名,培養(yǎng)了一大批活躍在各行各業(yè)的中高級管理人才,為推動地方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眾多畢業(yè)生走上管理領導崗位,收入水平和職業(yè)聲望顯著提升。
博士畢業(yè)留校后,王熹徽就開始負責“戰(zhàn)略管理”“管理決策”兩個課程的授課。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傳授知識,他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成熟的教學體系。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認為學生是不會討厭學習的?!蓖蹯浠照J為,老師講解的理論知識不能太過高深,不能和學生的知識邊界產(chǎn)生巨大的差距,就像是看一部離人們生活非常遙遠的電影,這樣很難產(chǎn)生共鳴。
作為一名教師,王熹徽會盡可能地把抽象嚴謹?shù)睦碚摵同F(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把理論的東西應用到場景中,我需要花費心思去設計它。你設計得好,學生就會愿意去聽,你是能從他的眼睛里看見光的?!蓖蹯浠崭锌?,這是一個持續(xù)累積的過程,吸引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點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完善,同時也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對待每一個學生,王熹徽秉承管理學院“創(chuàng)造管理思想與工具,培養(yǎng)管理英才與領袖”的使命,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工商管理知識和定量分析工具的能力,使學生能具備良好溝通能力、理論應用能力和領導能力,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2022年是王熹徽留校后在中科大工作的第十年,他早已不是初出茅廬的科研新人,而是能獨立帶領研究團隊進行研究工作的優(yōu)秀中堅人才。王熹徽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在中科大,再縹緲的夢都有被實現(xiàn)的可能,再遙遠的星都有被碰觸的機會?!睆闹凶阋愿惺艿剿麑χ锌拼蟮纳詈袂閼选?/p>
如果問王熹徽,中科大最吸引他的特質是什么,他一定會告訴你,中科大愿意盡全力幫助每一個在科研道路上不斷求索的人,但同時它對每個人的要求都一視同仁,嚴格而不留情面,這種溫柔的嚴厲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博士生導師梁樑教授是王熹徽科研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梁樑教授沒有因為他多次換專業(yè)的經(jīng)歷而否定他,反而給了他一個寶貴的機會?!八晕以谥蟮膶W習過程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辜負導師給我的機會。導師對科研問題的洞察能力是最讓我欽佩的,也是永遠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p>
除此之外,梁樑教授教給了王熹徽很重要的兩件事情,一是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二是讓學生擁有自由探索的權利?!拔业膶熃o了我充分的自由,不管我從哪個方向去探索,哪怕是一條彎路,都可以去探索。他和我說,你所有走過的彎路,只要是認真嘗試過的,都不會是一次無用功。這些嘗試最終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對你的研究和工作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王熹徽對這句話十分贊同,現(xiàn)在他也用這句話教導他的學生,讓他們能去自由地探索科學的世界。
面向未來,“十四五”是全力構建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關鍵時期,應急管理工作更是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拔蚁M芙⒁惶滓匀嗣裰辽蠟樵瓌t的應急管理決策和運作方法的基礎理論體系?!睘榱藢崿F(xiàn)這個目標,王熹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是一條崎嶇的探索之路,但他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