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瓊輝YUAN Qiong-hui
(石首市水利和湖泊局,荊州 434400)
在調配與管理水資源時,農業(yè)水利工程設施是水資源的唯一人工動力來源,其中泵站對于區(qū)域性農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在社會發(fā)展的全新時期,人們在開展農業(yè)農田灌溉等調配水資源工作時,對泵站具有較大的依賴性,其在農業(yè)生產期間具有的重要功能與作用,可以有效促進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但與一般的農業(yè)水利工程建設不同,泵站運行管理和建設工作對周圍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且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方便進行使用。但在一些農業(yè)生產過程當中,由于未高度重視泵站維護管理工作,進而極大地降低了泵站運行效率,導致其出現(xiàn)較高的損耗率,也影響到泵站的使用壽命。對此,相關泵站管理部門需要科學管理泵站運行,采取有效的管理對策,從而提升泵站運行效率,發(fā)揮出泵站的重要作用與價值。
針對我國農業(yè)水利工程的中小型泵站進行分析,其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興建,為了使農業(yè)生產的水利灌溉需求得到滿足,中小型泵站的建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但由于當時泵站的建設未能滿足具體標準,部分泵站在使用10年到20年后便出現(xiàn)問題,這也極大地降低了泵站自身的運行效率,導致其灌溉能力有所減弱,而且還具有較大能耗,無法使農業(yè)生產灌溉要求得到滿足[1]。
針對農業(yè)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設計不規(guī)范問題進行分析,其主要表現(xiàn)為歷史問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自身生產力方面存在的限制,以及受到其他因素所帶來的影響,農村人口數量雖然相對較多,但土地資源較少,多數泵站在設計時,均是按照中小型標準開展設計與建設工作,其設計的規(guī)范性有所缺乏,進而降低了泵站的運行可靠性。具體來說,相關泵站的功能還不夠全面,無法有效發(fā)揮出自身的排灌功能。與此同時,在設計泵站時未充分考慮進水池,因此其運行的規(guī)范性也相對較低。除此之外,泵站在防洪方面的標準設計水平相對較低,這也導致其在相關洪澇災害當中容易被摧毀。在泵站當中雖然有著多臺泵機,但其設計流量通常偏小,這也導致泵機的維護管理難度有所增大,具有較高的能源消費,經濟浪費情況十分嚴重。在具體設計泵站時,由于受到資金與技術等方面的限制,進而導致相關設計存在許多不合理因素,例如部分泵站的主機房高層相對較低,在汛期需要拆掉電機,否則將會被水淹沒。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泵站在設計時,為了防止施工期間的地基處理難度,通常將主泵房在岸邊設置,并采用側向進水的方式,這也極大地降低了泵站的運行效率,而且容易有振動、氣蝕以及漩渦等情況發(fā)生,加大了設備損壞率,也導致泵站的運行管理難度有所增加。除此之外,中小型泵站通常在計劃經濟時代建設,并由政府計劃來調撥相關機電設備,存在七拼八湊的現(xiàn)象,這也導致同一座泵站所使用的機電設備型號往往不同,極大地增加了泵站運行維護管理難度[2]。
表1 各泵站詳細參數
在我國水管體制改革以來,多數國有泵站已開展了相關改革工作,對主泵站進行了有效維修與更新改造,同時還合理改進了相關排灌區(qū)工程的調度與運用。在泵站改革后,不再收取排澇費,并對人員進行了有效精簡,這使得相關排澇結合站、排澇站以及灌溉站的定性轉變?yōu)樽允兆灾?、準公益性和公益性等性質,每一個泵站均為獨立運行的管理單位。排澇電費具體需要由縣財政負責,省級單位會為其提供少量補助,而相關灌溉水費的收取難度相對較大,泵站自身的維修與養(yǎng)護費用有所缺乏,這對排灌事業(yè)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產生了一定影響。部分泵站由于未有效開展維修工作,進而加大了其自身運行成本,使泵站運行管理陷入惡性循環(huán)。相關管理部門由于未高度重視泵站的運行管理工作,進而導致各項工作的實際落實效果不夠理想。在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鄉(xiāng)鎮(zhèn)以及村集體也逐漸弱化了水利工程管理,而且多數年輕人不斷離開農村,向城市進行遷移,這也使得相關泵站單位只能聘用一些老同志臨時進行看管,無法滿足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要求[3]。
多數中小型泵站存在超期服役的現(xiàn)象,其建筑物往往年久失修,存在墻體裂縫、混凝土碳化、門窗破損以及基礎沉降等不良現(xiàn)象,極大地增加了泵站的維修成本,也縮短了其維修周期。與此同時,泵站的主機組存在嚴重老化現(xiàn)象,降低了相關電氣設備的絕緣性能與安全可靠性。泵站內部進出水管道以及閘閥等部件存在嚴重的銹蝕問題,進而引發(fā)爆裂隱患。除此之外,泵站的開關柜電機以及水泵等能耗相對較高,或為相關的淘汰產品,運行效率相對較低。通過具體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部分泵站存在屋頂漏雨的現(xiàn)象,會用雨布來擋住室內開關柜,這也導致泵站在運行時的安全隱患十分嚴重。
多數中小型泵站在具體建設時,未設置固定規(guī)范的相關攔污設備,即使少數泵站有攔污柵,但其柵體也存在嚴重的銹蝕問題,而且結構比較簡單,設計標準相對較低,存在倒塌風險。目前,一些中小型泵站引水渠當中存在大量水生植物,而且一些新品種的水草具有極強生命力,無法一次完成清理工作。當無攔污柵時,泵站運行容易導致水泵被水生植物所纏死,增大電流量,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電機燒毀。許多中小型泵站缺乏固定的起吊設備,在實際運行時開展維修工作通常要架設三架支架,并掛起吊葫蘆,這使維修工作難度有所增大,也導致泵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所下降。對于泵站而言,想要充分發(fā)揮其運行效率,除了需要通過泵站自身,還應完善其飲水和出水渠道的配置。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泵站的引水和出水渠道存在淤積嚴重和邊坡塌陷等情況,部分泵站的引水渠道,由于在枯水季節(jié)發(fā)生淤積現(xiàn)象,或者其自身水位調整,進而無法有效發(fā)揮出引水抗旱的作用,一些出水渠道已被改為良田[4]。
對于泵站設計不夠規(guī)范這一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完善與改造泵站。在相關泵站的建設過程中,由于受到技術以及其他因素所帶來的限制,進而導致泵站設計存在不規(guī)范問題。但通過多次論證與考察,可以結合泵站的不規(guī)范問題合理進行改造,具體需要對其內部設置加以改善。在改造泵站時無法變動其地理位置,因此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優(yōu)化泵站內部設計。而針對無法進行改造與優(yōu)化的泵站,則應合理進行拆除,以此來維持泵站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5]。
在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有效制定泵站管理制度,需要對建后管理體系加以完善。首先,需要結合中小型泵站的實際運行情況,對管理責任制度和管理責任人進行落實,并要依據泵站的運行特點,有效保證相關管理工作的時效性。相關泵站管理人員需要依據項目管理情況,建立相應的合同管理制度,并確定任務人員和費用,從而合理制定泵站管理方案,明確企業(yè)自身的績效評價方案,完善具體的獎懲制度,使泵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6]。與此同時,泵站管理人員還應建立制度管理方案,使相關項目的收費標準得到明確,對泵站日常管理期間的各項支出加以解決,從而透明化地管理泵站經費。除此之外,還需要深入分析泵站管理工作,保證泵站管理與運行的穩(wěn)定性,完善相關項目和管理制度,對泵站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認真進行核查,并構建相應的績效評價機制,科學制定泵站管理方案,以此來有效創(chuàng)新泵站管理工作[7]。
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對機房定期進行清理,將設備上的灰塵有效清洗。與此同時,還需要對電氣設備加大檢查力度,使機組完好性得到保障。在開展檢查工作時,應對設備啟閉的運行情況以及建筑物裂縫進行檢查,及時向運轉部件進行加油處理,使制動裝置的運行穩(wěn)定性得到保障。在汛前以及汛后還應對絲桿進行定期保養(yǎng)與清理,防止電氣設備出現(xiàn)短路、漏電等相關問題,使接地可靠性得到保障。相關管理人員還應對沿線建筑物進行檢查,對建筑物裂縫以及位移等問題加以記錄,使泵站安全性得到保證。在運行管理期間應對先進技術有效推廣與應用,使泵站基礎設施得到有效維護和建設。
表2 各模塊地址分配表
為了使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相關部門應對自動化管理模式進行應用,有效引進自動化管理設備,使泵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與此同時,還需要強調科學管理,依據行業(yè)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對創(chuàng)新性的治水理念加以利用,有效采用全新技術與材料,進一步提高泵站運行管理效果。在對管理方案進行制定時,相關部門需要有效開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對管理監(jiān)督機制加以建立,從而使自動化管理效果得到有效提高[8]。
為了使中小型泵站在運行管理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得到解決,應對其技術管理方案加以優(yōu)化。具體來說,相關部門應對泵站管理工作加大重視,并嚴格按照我國的區(qū)域情況以及相關技術標準,對泵站的檢修與運行方案進行完善。結合泵站的實際運行管理情況,對管理目標加以制定,確定績效考核方案,使管理的實效性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還應采用自動化管理對泵站的相關監(jiān)測設備進行有效整合,使其管理方法得到優(yōu)化,充分落實泵站技術改造,使泵站的技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為了使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相關部門需要對崗位培訓工作進行強化,針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效加大培訓力度,并對多層次的培訓方式進行采用,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對更多的管理方式進行掌握。與此同時,還需要對高學歷人才加以引進,使高級技工數量得到增加。除此之外,還需要對上崗制度加以完善,確保相關工作人員能夠獲得具體的崗位資質,并要定期落實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工作,使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9]。
本文以安徽省農業(yè)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為例進行分析,通過相關資料可知,安徽省的固定泵站已達到1.95萬座,其總裝機為185.49萬kW,其中包括大型泵站15座,其總裝機功率可以達到14.9萬kW,而中型泵站則為375座,總裝機為59.2萬kW,剩余則為小型泵站。結合相關數據可知,安徽省中小型泵站的總裝機容量已達到總體的90%以上,具有點多、面廣以及量大的特點,可以有效發(fā)揮防洪、灌溉等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與農業(yè)增效。泵站的安全使用期限通常為20-25年,但安徽省的相關中小型泵站建設時間相對較長,許多設備已為淘汰產品無法在市場上買到相關零部件。而且泵站建筑物結構不夠完善,灌排的設計標準相對較低,這使得相關泵站的運行效率也比較低下。對此,需要結合安徽省中小型泵站運行管理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具體來說,應完善泵站的各項管理制度,針對泵站開展維修與改造工作,并要完善泵站的配套設施,以此來提高泵站運行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農業(yè)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的實際運行管理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對此加大重視,結合實際問題展開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合理優(yōu)化與完善泵站的運行管理工作,使中小型泵站的整體運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進我國農業(yè)水利工程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