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孝聽 實習(xí)生 陶園琦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你還不知道怎么玩蘇州,浙江游俠客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產(chǎn)品總監(jiān)石頭推薦了10條經(jīng)典線路,作為開創(chuàng)國內(nèi)“旅游+社交”模式先河的旅行社,游俠客熱衷打造小眾玩法,給我們帶來全新的出游方式。
來吧!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金秋的歡樂世界!
路線一
秋騎太湖準備出發(fā)!全程20KM
太湖新天地→太湖會議中心→校場路→舟山路→孫武路→漁洋山環(huán)太湖大道
太湖新天地外圍騎行,Ready go!蘇州的秋日陽光灑在身上,伴隨著縷縷微風(fēng),留下的只有淡淡暖意,在這里不由得放慢速度,視線回到岸邊,水杉紅、蘆葦黃、天際藍、云水白,每一種色號都深合心意。
糅古典與現(xiàn)代于一體,亭臺樓閣、廊橋水榭點綴其間,在音樂噴泉緩緩升起的同時,隔壁的蘇州國際會議中心靈動而又不失端莊。
騎了那么久,校場路的美食可不能錯過,梅干菜餅、老店鹵菜、大排、餛飩……蘇式美食一應(yīng)俱全,吃完飯再打包些愛吃的點心,今天的下午茶就有著落了。
穿過舟山路和孫武路,“長虹引南北,橫截太湖流”的漁洋山便映入眼簾了,玉手微風(fēng)輕拂面,云影碧波競相逐。沿著山下的環(huán)太湖大道一路長歌,享受著湖光山色的洗禮,景色旖旎須細品,山水環(huán)抱間,抬頭望湖的“金鰲”漁洋山,也愈發(fā)鮮活了起來。
待到了傍晚時分,夕陽下霞飛浪涌,彤色遍染,和三五好友在岸邊,倚著車子聊著各自的趣事,白日的光影漸漸被路燈擠到了岸邊的石縫里。
小編推薦:
太湖國際會議中心也是觀賞落日的絕佳角落哦。
路線二
騎趣西山島古村,古道,古樟,古橋
植里古村→橫山堤壩→東村古村→堂里村→西山地質(zhì)博物館→西山島無機坑
群山環(huán)抱的西山島,幽幽韻味的狹長村道,碧水青山遙相呼應(yīng),如若沒有熱鬧的鳥鳴蝶舞,必把這古樸安寧的植里古村錯當(dāng)成一幅無聲的田園詩畫。
白駒過隙,這里卻還依稀可見南宋末年的自然景致,每到夏日,灰黃的永豐橋在三叉古樟的映襯下,為打卡拍照省去了一層清新自然的濾鏡,據(jù)石碑記載,古橋重建的那一年,這樟樹便栽在此處,一橋一樹在這古道旁默默依偎了幾百年。
橫山堤壩,一個不用選取拍攝角度的打卡神仙地,碧波萬頃,魚翔淺底,眼里的每一秒都是絕美的湖景紀錄片。
豪宅林立的東村古村,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江南傳統(tǒng)村落的風(fēng)貌,鳳棲閣門窗上的十二條長龍仍然陪伴著早已古舊的敬修堂,雕梁畫棟,精美絕倫,再幽深的村落也遮掩不住這六進宅院富麗堂皇的氣派。再穿過背山面湖的堂里村,就是西山地質(zhì)博物館了,一入館內(nèi),猶如打開了時空之門,古生物化石、地質(zhì)構(gòu)造模型、湖蝕、巖溶……無不展現(xiàn)著太湖流域的自然魅力。
傍晚時分,到西山島無機坑,登臨觀景臺,俯仰天地間,落日下的“小九寨”超有意境。
小編推薦:
又美又甜的西山島還有蜜果香茶,去采摘園把秋天帶回家吧!
路線三
滄浪Walk古城老街新店舊食
皇廢基→五卅路→同益里、同德里→蘇州公園→柴園→十全街→滄浪亭→三元坊
皇廢基這條五分鐘就能走完的小巷,每天都有驚喜。遇到好天氣,連空氣都變成了玫紅色一般,巷邊屋檐上那幾枝不知名的青綠色藤蔓,幾乎要伸到肯達美術(shù)館外的紅花檵木上了。
到同德里和同益里,探尋昔日青幫大佬杜月笙的舊宅,感受當(dāng)年風(fēng)云際會下的平靜,再穿過民國的“時尚街區(qū)”五卅路,到蘇州公園體驗一番蘇州人的經(jīng)典晨趣。曾經(jīng)的春秋吳子城,今日的法式“大公園”,腳下的地方不知又曾有多少人駐足于此呢?
從公園出來,一路向南,到“嘉門善祥”的門額下才停住腳步,蘇州的底蘊都鐫刻在這仁至堂的一磚一木里,琴棋書畫、詩書禮易,柴園的船廳水榭、假山曲廊無不透出曾經(jīng)園主的典雅審美。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十全街,路過清逸毓秀的南園賓館,到同得興來一碗湯面,“寬湯、爛面、過橋、重青”,此后便能明白《美食家》中朱自治對頭湯面的執(zhí)著了,一碗頭湯面叫醒一座城,這才是蘇州的地道老饕。飯后漫步,過了烏鵲橋往東,便是曾經(jīng)的涉外酒店,很有年代感。
“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從顏文梁紀念館到書院“可園”,畫舫、飛檐隨處可見,花窗形制各有心裁。滄浪亭遺世獨立,四季光影動靜俱得。感受完濡濯先賢的滄浪之水,往北前行,就到了江南風(fēng)骨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范仲淹府學(xué),此刻仿佛那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就在耳邊,回蕩不絕,旁邊的蘇州碑刻博物館中松柏蒼翠,碑林森然,令人崇敬之情越發(fā)濃重。
小編推薦:
旁邊有很多文創(chuàng)章刻的小地攤,給自己留個紀念吧。
路線四
經(jīng)典徒步你見過虞山的“雄鷹”嗎?
湯家宕水庫→劍道→松風(fēng)亭→藏海寺→劍門→茶園→珠聯(lián)洞→好漢坡→念畝山→龍殿
從湯家宕水庫出發(fā),第一站就值得駐足欣賞,岸邊木草清香、鳥鳴婉轉(zhuǎn),這顆虞山的“寶石”上不斷閃爍著粼粼光斑,明澈如鏡。到了劍道上,山路漸漸蜿蜒崎嶇,只好在周虎亭中歇歇腳,試著和武狀元隔空對話,在悟道石和天書壁前體會大千世界。繼續(xù)前行,只見景致陡然變化,兩山相挾,奔云東走,晴巖拂水,瀑流西回,旁邊有松風(fēng)亭翼然而立,“古澗風(fēng)回千壑響,寒潭影落萬松枝”,也只有這樣的景色才配得上民族英雄瞿式耜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了吧。
登臨錦峰,藏海寺的蕈油面香飄十里,每一口都回味無窮,飯后再去劍閣的網(wǎng)紅石上眺望姜太公垂釣的尚湖,去劍門下領(lǐng)悟那“一劍開天門”的劍意,俯瞰之,怪石凌空,深谷幽險。仰望之,絕壁將傾,奇石將墮。
過了“茶里茶氣”的茶園,就是“珠光寶氣”的聯(lián)珠洞了,洞頂有孔,仿佛若有光,山泉從洞頂?shù)目字羞B貫墜落,好似大珠小珠滴落玉潭,雖沒有桃花源那般奇幻難測,卻也頗有奇趣,故有書法家李根源題名“聯(lián)珠洞”。
爬過好漢坡和景色秀麗的念畝山,沿溪而行,可見“兩岸青山遮不住,一條碧水映飛鴻”的絕美景色,到了龍殿附近,潭水邊一棵宋代的古銀杏樹映于眼簾,霞光照山林,銀杏浮清潭,在蔥蘢的山林里,“丁達爾效應(yīng)”將心緒又拉回了那段感人的孝龍傳說中去。
小編推薦:
裝備要有雙肩包、防滑登山鞋、自備飲食藥品和顏色醒目的長袖戶外速干服。
路線五
大隱市井尋隱姑蘇城
北寺塔→唐寅祠→五峰園→藝圃→閶門城墻→山塘街→榮陽樓
“重檐復(fù)宇,翼角翠飛”。憑欄望,姑蘇街巷盡收眼底,這座從三國時期便名滿江南的北寺塔,至今仍保留著“吳中第一古剎”的名號,屹立在報恩寺內(nèi)秀逸而又恢宏。不知唐寅是否曾在這塔下?lián)]毫潑墨過。
花開花落又一年,不見桃花換酒錢。桃花庵如今已不僅僅是一座祠堂,更是后世百姓對這位江南才子的尊敬與追思。
園林界的“小而全”,非五峰園莫屬,園內(nèi)五峰聳峙,參差錯落,一步一景,氣象萬千。這座蘇州城的“迷你盆景”,東南西北中,諸妙必備;亭廊軒池山,一應(yīng)俱全。和五峰園相對的便是藝圃了,你見過有“?!钡膱@林嗎?藝圃的建造者取法自然,疊山理水,“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各處庭院眾星拱月,讓空間闊余的藝圃,大而不空,繁而不亂。
欣賞完精致的園林藝術(shù),就該去感受一下煙火人間了,旗面迎風(fēng)招展的地方就是閶門城墻,每兩個城垛間都能看見不一樣的蘇州景致,民國風(fēng)華、大唐盛世、摩登都市應(yīng)接不暇,早上還可以和附近的叔叔阿姨們一起感受太極的魅力。
紅塵富貴風(fēng)流地,七里山塘好風(fēng)光。從西段的小橋流水走到東段的奇貨老店。逛累了,岸邊品茗,臺下聽戲,好不熱鬧!
小編推薦:
附近的懷舊老店,好吃又好“拍”哦。
路線六
平江半日閑做一個走街串巷的游子
蘇州評彈博物館→全晉會館→禮耕堂→探花府→懸橋巷→丁香巷→胡相思巷
到了蘇州怎能不來評彈博物館和全晉會館呢?遏云繞梁的“中州音韻”教人柔腸百轉(zhuǎn),輕清柔美的吳言儂語讓人如沐春風(fēng)。
被賀綠汀教授稱為“中國民族音樂”的蘇州評彈,以幽美柔婉的曲調(diào)讓人夢入水鄉(xiāng),說噱彈唱演譜寫江南天堂,理細趣奇味繪出人生百態(tài)。而作為“百戲之祖”的昆曲,堂名燈擔(dān)中演員曲詞典雅、行腔婉轉(zhuǎn),手眼身法步扮活三笑風(fēng)流,部套曲段句唱盡才子佳人。正如白先勇先生之言:“昆曲無他,唯一美字”。不信你聽那“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戲里戲外皆有情。
占地十三畝,花費三十多萬兩白銀翻建。這五路六進的“貴潘”宅邸好不氣派。雖臨街咫尺,卻靜謐幽雅。昔日探花府,如今已是著名的文旅酒店,感興趣的話不妨入住其中,沉浸式感受豪宅生活。三五好友,焚香煮茶,攬一路花香,采一縷殘陽??凑l還敢戲謔現(xiàn)代人不懂雅趣。禮耕堂里,點開隨手可觸的現(xiàn)代蘇州城建圖,感受全城盡在掌握的驚喜。
古城角落多春秋,巷弄中深宅大院、名賢祠堂隨處可見,每一片磚瓦都刻滿了歷史的痕跡,自稱“懸橋小隱”的黃丕烈,在“百宋一廛”中打造了一個宋版書的世界,閑庭漫步,會發(fā)現(xiàn)小小懸橋巷中大咖云集,錢伯煊、洪鈞、方嘉謨……
粉墻黛瓦的丁香巷中,也許沒能遇到丁香般的姑娘,也許沒能體會丁香般的惆悵,但一定能觸碰這丁香般的浪漫和芬芳,轉(zhuǎn)入胡廂使巷中,百年前的傳奇故事歷歷在目,名門千金傾慕平民郎,良緣難再續(xù),只剩苦相思,人人都嘆說好一對苦命鴛鴦,也許真實的人生遠比戲本還要起伏跌宕。
小編推薦:
小巷深處,情到濃時,不妨揮毫畫扇,祛這冷秋。
路線七
佛系禪游這里的秋是赭黃色
寒山寺:西門入寺→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寒拾泉→普明寶塔→觀音寺
西園寺:東門入寺→鐘樓→鼓樓→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法云殿→羅漢堂→廣仁放生園池→湖心亭
寒山寺西門前,每個鏡頭都在定格這佛門前的秋景,臨濟宗“以心印心,心心不異”的主張在寒山寺的傳承已逾千年。寺中詩碑林立、梵音自在,寒拾殿前,寒山與拾得的典故至今仍回響在耳畔,“慈悲為懷”、“因緣和合”,和合祖庭的景致與傳說無不彰顯著禪意佛理。一首千古絕唱的《楓橋夜泊》,沒有讓詩人張繼成為詩宗名家,卻讓寒山寺響徹古今中外。每到除夕之夜,寒山寺中的一百零八響鐘聲,為蘇州古城除舊迎新,消弭這世間的萬千煩惱?!逗阶釉娂愤h播海外,寒山詩詞因簡明易懂、直抒胸臆,深受外國友人喜愛,寺內(nèi)不乏有海外旅客漫步游玩?;氐轿鏖T邊,到素齋館來一碗“觀音賜福面”,半日光景便“下肚”了。
寺中有園,園中有寺。到了西園寺若是還對素齋回味不絕,不妨先嘗嘗寺內(nèi)的素面和素包子。吃飽喝足后,穿梭于各大殿堂,五百羅漢、名山菩薩位列寺內(nèi),佛國園林移步換景錯落有致。日光和煦,抱著軟萌貓崽,聽著吳儂軟語,品味蘇式茗香,一篇佛經(jīng)落筆后,才淺淺意會戒幢律寺“自覺覺他”之宗旨,好不愜意。
路線八
小編推薦:
聽說寒山寺求姻緣很靈喲,但禮佛須虔誠,莫觸忌諱。
閑游東山春秋同在的山水人家
春在樓→紫金庵→陸巷古村→蘇州小鐮倉
“向陽門第春常在”,一句話讓整個“江南第一樓”都如臨旭日。雕花樓內(nèi),木刻浮雕取材考究,結(jié)構(gòu)形制精美奇巧。窗門梁棟上,《三國演義》《西游記》《二十四孝》等傳統(tǒng)故事活靈活現(xiàn),一圈下來便熟刻于心,整座春在樓精致典雅,莊重而不失生趣,正應(yīng)了詩人俞樾的那句“花落春仍在”。
“天下羅漢二堂半”,紫金庵中占一堂。假寐、訕笑、愁思、凝想,列位羅漢“精神超乎,呼之欲活”,以至于初來者皆不敢近前,擔(dān)心擾了神佛清靜。這種寫實與傳神融會貫通的手法,幾乎算得上是12世紀我國雕塑藝術(shù)的“天花板”了。這座1400多年歷史的金庵寺,僅憑一殿一堂,便林立于我國雕塑美術(shù)界千余年而不倒。
到依山而望、枕水延綿的陸巷古村,感受太湖第一古村的“原生系統(tǒng)”。廳堂宅第數(shù)以百計,明清建筑鱗次櫛比,宰相、翰林、狀元、進士不勝枚舉,傳說中的“唐伯虎點秋香”就發(fā)生在此處,絕對是飯后休閑的絕佳去處。
時光悄然飛逝,大半天已過去。打開車頂敞篷,輕踩油門,追尋著秋風(fēng)的軌跡,到“小鐮倉”吹吹風(fēng),記錄下落日余暉,看粼粼金花在湖面綻放。
小編推薦:
東山還有酸甜可口的楊梅和枇杷,應(yīng)季之時,記得來好好品嘗。
路線九
蘇州若只如初見給第一次來蘇州的小伙伴
蘇州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拙政園→藕園→平江路
認識一座城市,須先從博物館開始,到了蘇州城的“客廳”,感受下這座城市的靈魂圖章吧,現(xiàn)代與古典相互交融、傳統(tǒng)與前衛(wèi)緊密交織。建筑大師貝聿銘,用此生封筆之作讓西方幾何式建筑與東方的白墻黛瓦配合得天衣無縫,堪稱絕唱。吳門書畫、吳中風(fēng)雅、吳塔國寶、吳地遺珍,四大版塊目不暇接,到這里不得不放下腳步慢慢欣賞。
一座府邸能稱得上“綿亙里許”的,莫過于太平天國忠王府了,作為太平天國諸王宅邸中最簡樸的一座,讓人深深感受到這謙辭中滿滿的“凡爾賽”。沿府邸中軸線看,縱深約140米的場地中僅蘇式彩繪就遺存有323方,全國罕見。雖有驕奢鋪張之實,但也是我國文化寶庫中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蘇州這座城,在市井間藏了一片山林?!八久魃獣邕h,有山澤間趣”,廣為人知的拙政園,安靜地守候著古城。中華文化濃縮在這所園林中,沉淀了四百多年,其間不乏奇思樂趣,須等你來細細探聽,隔街巷喧嘩而不避市井,真乃私宅園林之典范。
姑蘇人家盡枕河,三面臨河、一面通街、南北駁岸碼頭,身臨園中怎能不“涉以成趣”,涉園不甚寬廣,卻不乏勝景,尤以黃山假石為絕,堪稱“吳中第一”。后沈秉成攜妻歸隱重修擴建,欲偕佳偶以共白頭,才有了藕園這一宅兩園三餐四季的浪漫。
一條平江路,訴得半城故往;一曲《牡丹亭》,惹出無數(shù)心酸。一個人行在平江路上,閑游整日,有白日煙火人家,有夜晚列肆繁華。船來人往,只需停停走走,便可意會這剩下的“半座姑蘇城”。
小編推薦:
平江路上店鋪林立,好吃又好玩。
路線十
城市徒步用腳步丈量姑蘇
定慧寺→雙塔市集→圣約翰堂→滾繡坊
隱于巷中的千年古寺,在殿前的兩棵百年銀杏樹下靜靜佇立著,赭黃色的墻、金黃色的葉在這明凈的藍天下,默默守護著蘇州的一方凈土。多次在戰(zhàn)火中涅槃重生的定慧寺,春去秋來,不動如山。走在寺院內(nèi),仿佛還能看見蘇東坡先生與禪師們以詩文往來而互啟禪理的情形。院中雖無寒山寺那般熱鬧喧囂,卻也悠然獨立,落得個清凈自在,端一杯清茗,在大雄寶殿后的圖書館中落座于窗前,看雙塔邊秋日燦燦,樹上落葉凋零,與書頁上的光影一同飄落。
踏出佛門,背過手,歸于紅塵。雙塔市集內(nèi),人頭攢動,你有你的蘇式浪漫,我有我的人間煙火。除卻柴米油鹽,更有“家”的味道,愛到嘴邊,可能不過一句“今晚想吃什么啊”。
當(dāng)江南古城遇見哥特建筑時,便不得不去看一看這蘇州“首堂”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的其他角落里,它還有兩座同圖同構(gòu)“胞弟”。身臨教堂間,不知在神戶抑或是圣路易斯,也許那兩處教堂邊也各有一人,和你站在相應(yīng)的位置,抬頭默默欣賞這樸素莊重的圣約翰堂。
“平平無奇”滾繡坊,大概是最深藏不露的小巷了。誤以為難得尋了一處清凈,小巷內(nèi),奶茶、手作各類小店精美雅致,看起來好不“小資”。殊不知,不到五百米的小巷,卻是達官顯宦、文人雅士云集之所,因宋代參知政事元絳居住于此得名“滾繡坊”。葉圣陶故居、太平天國梁王府、靜思書院……再回頭看時,無聲的小巷似乎又靜了幾分。
小編推薦:
錯過了雙塔市集的小吃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