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嬌蓉 實習生 劉蕊 姜燕
蘇州人喜歡用“靈”來稱贊某個事物,那是比“美”或者“好”更高的贊譽,包含著一些流動的、鮮活的、不期而遇的意味。游走在蘇州,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都很靈,這是因為所有的景致都是活的,藍天白云中有鳥、粉墻黛瓦間有貓、小橋流水里有魚,那些靈動的生命,成就了景,也成了無數(shù)人留戀蘇州的理由。
如今在城市遇見貓早已不算什么稀奇事了,西園寺的貓能讓人印象深刻,與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綠茵曲水的古寺環(huán)境不無關(guān)系。
不知道是不是走過了福德、智慧兩座橋的緣故,西園寺內(nèi)的貓似乎比別處的貓多了幾分泰然自若。草叢中、長廊里、屋檐下,園中隨處可見它們聽風、看雨的身影,累了就席地而臥,酣然入夢。貓在這里不像是過客,更像是院子的主人,在這座有著700年歷史的寺院中,一批又一批貓看著煙火升騰、寒來暑往、人潮熙攘,不知道是不是也口耳相傳了一些關(guān)乎貓生的大智慧。
那些經(jīng)常來喂貓擼貓的游客早與貓咪們打成一片,據(jù)他們介紹,西園寺的貓大多不怕人,它們性格各異,有的貪吃愛玩,有的安靜佛系。其中名氣最大的要屬大橘貓“當當”,無論誰去擼它,當當都始終旁若無人地躺著曬太陽,肥碩的體型加上沉穩(wěn)的性格,被游客們戲稱“大橘為重”,寺院內(nèi)義工說,每當進大雄寶殿跪拜的時候,當當只跪方丈的拜墊,似乎準備將來投胎做方丈一般,這類充滿神秘色彩的傳聞,也是西園寺的貓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時入深秋,西園寺的黛瓦黃墻,搭配上了滿地銀杏、滿目霜紅,選擇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來西園寺,在桂花清甜的香氣里擼擼貓,或與貓一起靜觀院內(nèi)鴿子悠然飛翔,足以讓內(nèi)心獲得逃離凡塵俗務(wù)的安寧。
魚鷹學名叫鸕鶿,原是野生鳥類,以善于潛水和捕魚而聞名。我國早在4000多年前的三星堆文明時期就開始馴化魚鷹。作為捕魚能手,魚鷹就像是幫助獵人打獵的獵狗一樣。經(jīng)過馴養(yǎng)的鸕鶿,能聽懂主人的一些簡單指令,往往一聲吆喝以后,停在漁船上的鸕鶿就會全部跳入水中,快速地捕捉水中的魚兒,就如同貓抓老鼠一樣,效率非常高,一抓一個準。
在蘇州,魚鷹也叫被做“水老鴉”,大約二十年前,蘇大后莊公寓北側(cè)小河里,經(jīng)常能看到一個小老頭帶著十幾只“水老鴉”捕魚,老人有時停船休息, 鸕鶿便一只只規(guī)規(guī)矩矩地落在竹架上,傍晚,小小的船艙里總是能擺上一桶桶滿滿的漁獲,是難得的現(xiàn)代漁舟唱晚之景??上У氖牵瑸榱吮Wo生態(tài)環(huán)境,養(yǎng)殖鸕鶿來捕魚的情景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看到了。
如今漫游同里古鎮(zhèn)時,能在一處河灣停泊的漁船上,看到七八只魚鷹,不過捕魚早已不是它們的主業(yè),游客可以付費觀看鸕鶿捕魚這項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也可以上船和魚鷹合影,據(jù)說船主每天會安排兩三只魚鷹表演捕魚,七八只魚鷹輪流當值,游客有時戲稱:“沒想到魚鷹也有事業(yè)編?!贝鲃t會驕傲地介紹這幾只魚鷹還曾進劇組客串的經(jīng)歷。
無需“營業(yè)”的時候,船主往往倚坐在藤椅里,兩腳蹺在岸邊曬太陽,魚鷹們則悠閑地站在船上,或梳理羽毛,或埋頭打瞌睡。伴隨古鎮(zhèn)悠悠的評彈聲和粼粼水波反射出的細碎陽光,構(gòu)成了最閑適的水鄉(xiāng)生活圖景,漫步其中,人也變得慵懶柔軟了下來。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面積高達95%以上,不僅是游客閑暇之余放松心情的好去處,也是野生獼猴棲息和繁衍的絕佳之地。
毛茸茸的腦袋,紅彤彤的屁股,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四處打量,有別于“社恐”的金絲猴,上方山的獼猴野性十足,常常主動伸手向路人討要食物。作為一種在城市中十分少見的動物,只要猴子出場,總會引來一大波關(guān)注。近年來,上方山的猴子已經(jīng)成了“網(wǎng)紅”,多次登上同城熱搜榜。
作為上方山絕對的原住民和“山大王”,野生獼猴數(shù)量龐大,總是成群結(jié)隊地出現(xiàn)在游客們上山的必經(jīng)之路。記憶中,小學春游時有同學因為被猴子奪走零食而哇哇大哭,可見“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并非虛言。不知道是不是近幾年文明宣傳在獼猴群體里也產(chǎn)生了效用,上方山的猴子與游客的關(guān)系融洽了不少,部分游客在贈給猴子香蕉、花生等零嘴后,甚至得到了鞠躬作為答謝。
如今,除了欣賞上方山的自然風景,探尋獼猴也成了游客登山游玩的新樂趣。每每有野猴突然出現(xiàn)的時候,游客們總會歡呼雀躍,紛紛拿出手機拍攝照片或視頻。猴子們吃飽喝足后在叢林中攀爬跳躍的場景,成了短視頻平臺的熱門視頻,也為蒼老沉靜的大山增添了不少靈動之氣。
金秋佳節(jié),挑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出游,遠離城市喧囂,感受自然風光,與上方山的猴子來一場不期而然的邂逅。
中國花卉植物園里不僅有花,還有一個飼養(yǎng)了百來只孔雀的孔雀園,這里根據(jù)孔雀的生活習性,模擬其自然棲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它們進行散養(yǎng)。園子里,孔雀肆意地在柔軟的草地上漫步,悠然自得。
千百年來,孔雀一直是吉祥、善良、美麗、華貴的象征,看見孔雀開屏也會被視為件很幸運的事情。中國花卉植物園里的孔雀十分自來熟,時不時就會開屏,除了飛上枝頭休息,對游客炫耀美麗的羽翼可能是它們最愛做的事了。陽光映襯下,雄孔雀開屏后的尾羽美得格外絢麗奪目、驚心動魄,孔雀們好像也知道自己的美麗,都喜歡在草地上走走停停,向游客們高傲地炫耀。
除了隨意地穿行在孔雀之間,體驗孔雀帶來的新奇與快樂,游客也可以花10元錢買一份玉米粒,去投喂孔雀。只要一蹲下來,攤開掌心展示手中的玉米粒,就會有一大群孔雀圍上來,啄食期待已久的美味。
在這里,最常見的就是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賞游玩,孩子們往往前一秒還灑著玉米粒追趕孔雀,下一秒就被開屏后比自己高出大半截的孔雀追趕,一些膽小的孩子會因為被好幾只開屏的孔雀圍追堵截而嚇得哇哇大哭,而膽大的孩子則會趁機撫摸那些比較溫順的孔雀。那些帶孩子爸媽則一般端著手機,記錄下這些清風、暖陽,還有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瞬間。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蘇州人的游,不僅僅是走出家門,將枯燥乏味的工作場所變成悠閑愜意的游玩場地,也是蘇州人獨到的生活方式。
蘇州日報社還在十梓街的時候,在天井的池塘中生活著幾只悠閑的烏龜,據(jù)不少資深記者說,這幾只烏龜不知是從何時起由誰養(yǎng)到單位的,但卻是比他們工齡還長的“老員工”了。于是,在許多報社員工的記憶中,一方天井、一池綠水、幾樹繁花,還有這幾只悠閑的烏龜,成了工作閑暇之余的陪伴,而烏龜在報社,也目睹了蘇州不少新聞的發(fā)生。
除了見證城市的發(fā)展,報社的烏龜也成了員工子女成長的見證者:員工子女因父母工作繁忙被帶到報社后,往往會在天井玩耍,膽子大點的用石榴花或者枯葉枯草逗弄烏龜,嘴饞的烏龜會立馬上鉤,小孩子清脆笑聲為這片幽靜之地增添了幾分俏皮靈動。不大的四方庭院里傳來的笑語,讓工作場所也成了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如今,蘇州日報社成了南京醫(yī)科大學姑蘇學院,池塘里的烏龜卻依然堅守,它們經(jīng)歷石榴樹的一年四季,從嫩芽初發(fā)到碩果累累;它們陪伴報社員工從青澀成長到成熟;它們聽著報社里手寫新聞的沙沙聲變?yōu)殡娔X打字的噠噠聲。如今的它們,正伴著莘莘學子的瑯瑯書聲,繼續(xù)一方天地間的悠閑生活,一如蘇州這座城市,無論時代發(fā)生何等巨變,深藏于生活細節(jié)中的文化底蘊永不褪色。
“一行白鷺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鷺飛”“草長平湖白鷺飛”似乎在古詩詞中,白鷺總在不知疲倦地飛,除了青天盡頭,也很難查到哪里是白鷺停留的地方。
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獨墅湖畔,有一塊白鷺經(jīng)常棲息的寶地,由于經(jīng)??梢钥匆姲槜⒂诖耍实妹槇@。園內(nèi)環(huán)境很安靜,樹木郁郁蔥蔥,大片綠草如茵的草坪,湖面波光粼粼,景色很美。公園里還有一座很漂亮的教堂,可以逛一逛,絕美的風光讓人很治愈。
秋日黃昏,白鷺園湖畔,陣陣秋風吹過,黃昏的夕陽斜映在湖面上,夕陽的余暉染紅了天角,天光湖色渾然相融,熠熠生輝。白鷺在湖畔,梳理著羽毛,倒映在湖面的影子被暖暖的天色拉長,仿佛一幅秋日自然風景畫,和諧美好。
在現(xiàn)代化的都市里,似乎很難尋覓像這樣片安靜的土地了,無論你的心多么的浮躁、多么的沉重,那些憂愁煩惱,總能隨著長舒的一口氣煙消云散。在白鷺園,人不必一直高飛,就像片刻離開天空的白鷺,讓自己放空一會,靜靜感受這里的靜謐美好也不失為一種新的城市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