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玓,李錦成
(1.錦州醫(yī)科大學;2.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乳腺癌新發(fā)病例增長速度較快,已超過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1]。乳腺癌是一種具有高度異質(zhì)性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機理是多種生物因素共同驅(qū)動的結(jié)果[2]。具有相同臨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的生物學行為,對化療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中,20%~25%的乳腺癌患者表現(xiàn)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過表達或基因擴增。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擴增是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測定或熒光原位雜交法測量(HER-2 /CEP17≥2.0)[3-4]。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是乳腺癌復發(fā)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5],經(jīng)常和不良的臨床結(jié)果相關聯(lián)。由于這類患者常伴隨著較短的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期[6],因此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我們?nèi)ヌ剿鞲行У膫€性化治療策略。
對于局部晚期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的乳腺癌患者來說,新輔助化療是一種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新輔助化療是指對腫瘤負荷較大的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療前先期行全身性系統(tǒng)性的細胞毒性藥物治療。其目的如下:(1)實現(xiàn)臨床降期,有效減少腫瘤負荷;(2)提高乳腺癌保乳術(shù)成功率;(3)獲取早期腫瘤生物學特性及對化療藥物敏感性的資料,以期指導后續(xù)輔助化療用藥。
研究報道:在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中,由于新輔助化療后達病理完全緩解的患者的預后明顯優(yōu)于未達病理完全緩解的患者,且取得了總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的獲益[7-8],因此新輔助化療已成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精準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對新輔助化療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部分患者在接受了足療程足劑量的新輔助化療后,臨床治療效果仍不佳。若在接受新輔助化療前,能夠?qū)ふ业娇梢杂行ьA測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生物學標志物,便可以篩查出最適合新輔助化療的人群,進而實現(xiàn)精準的個體化治療。
當前,乳腺癌的化療療效的評價主要依靠影像學、腫瘤標記物檢測等方法。這些方法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特異性和敏感度,無法滿足化療效果預測的需要。串聯(lián)質(zhì)譜檢測操作方便,且氨基酸及肉堿在外周血中的表達較穩(wěn)定,并已有大量文獻證實血液中的氨基酸與乳腺癌的診斷、治療具有相關性[9-12]。本次研究通過對臨床病例特征進行分析研究,探討串聯(lián)質(zhì)譜中23種氨基酸及27種肉堿成為預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療效的有效敏感的生物學標志物的可能。
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間,以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03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患者年齡:34~70歲,其中≤50歲的44例,>50歲的59例;(2)月經(jīng)狀態(tài):絕經(jīng)前44例,絕經(jīng)后59 例;(3)根據(jù)乳腺癌TNM分期(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第7版):T1期17例、T2期62例、T3期24例、N0期36例、N1期41例、N2期18例、N3期8例、II期72例、III期31例。
1.2.1 納入標準
(1)新輔助化療前行粗針穿刺活檢及免疫組化檢查證實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的乳腺癌患者;(2)心肺功能正常且無化療禁忌癥的女性;(3)接受了6周期的新輔助化療并行手術(shù)治療;(4)影像學檢查排除惡性腫瘤遠端轉(zhuǎn)移;(5)患者及家屬完全知情并簽字同意加入本次研究;(6)既往無其他惡性腫瘤史,未行放、化療的患者。
1.2.2 排除標準
(1)男性乳腺癌的患者;(2)炎性乳癌及遠端轉(zhuǎn)移的乳腺癌的患者;(3)雙側(cè)乳腺癌的患者;(4)未滿6周期新輔助化療,且化療后未行手術(shù)治療的患者;(5)臨床病理資料缺失的患者;(6)并發(fā)其他惡性腫瘤或既往接受過放化療的患者。
所有103名患者均行粗芯針穿刺獲取乳腺活檢病理,并進行免疫組化檢測。根據(jù)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wǎng)絡指南,103例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均行TCbHP方案術(shù)前新輔助化療,具體方案如下:化療第1天,曲妥珠單抗用藥劑量為:首次體重×8 mg/kg,余次體重×6 mg/kg;帕妥珠單抗初始負荷劑量840 mg/kg,隨后每次劑量為420 mg/kg,每3周靜脈滴注1次?;煹?天,用藥劑量為:多西他賽75 mg/m2;卡鉑AUC=5,每3周靜脈滴注1次。所有患者均完成術(shù)前6周期新輔助化療,化療后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shù)。
患者在接受新輔助化療前采集外周血,晨起空腹用EDTA真空抗凝管收集2 mL患者全血作為血樣。收集的血樣必須在2 h內(nèi)分離血漿及細胞,并將該血樣置于常溫或4 ℃的條件下,以3000 r/min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分離出的血漿及血細胞樣本置于冰箱內(nèi),維持在-80 ℃保存?zhèn)溆谩T撗獫{樣本用于超高效串聯(lián)質(zhì)譜測定。
根據(jù)術(shù)后病理結(jié)果報告,將103例病人分為病理完全緩解組(Miller-Payne 5級或RCB 0級)和非病理完全緩解組(Miller-Payne 1~4級或RCB I~III級),其中病理完全緩解組41例,非病理完全緩解組62例。
103例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中病理完全緩解組41例(39.8%),非病理完全緩解組62例(60.2%)。病理完全緩解組與非病理完全緩解組中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表達情況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低表達的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較易達病理完全緩解。兩組中的年齡、月經(jīng)狀態(tài)、腫物大小、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及Ki67表達狀態(tài)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基線特征[n(%)]
同型半胱氨酸及肉豆蔻烯酰基肉堿含量在病理完全緩解組與非病理完全緩解組患者中存在顯著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病理完全緩解組與非病理完全緩解組串聯(lián)質(zhì)譜比較
續(xù)表
雌激素受體(OR=8.217,P<0.01)與孕激素受體(OR=10.702,P<0.01)的表達情況、同型半胱氨酸(OR=0.414,P<0.01)及肉豆蔻烯?;鈮A(OR=0.000,P<0.01)的含量可能作為預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術(shù)前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二分類Logistic回歸
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表達及肉豆蔻烯?;鈮A的含量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療效具有顯著的預測價值,其中同型半胱氨酸預測新輔助化療療效的準確率為74.8%,肉豆蔻烯酰基肉堿的準確率為80.5%,見表4、圖1。
表4 ROC曲線
注:藍線為同型半胱氨酸,紅線為肉豆蔻烯?;鈮A,綠線為參考線,對角段由綁定值生成
當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10.395、肉豆蔻烯?;鈮A含量≥0.065時,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后更易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新輔助化療作為局部晚期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規(guī)范化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被人們廣泛接受并應用于臨床醫(yī)療實踐。在新輔助化療后達到病理完全緩解的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預后明顯得到改善,然而未達到病理完全緩解的患者復發(fā)風險顯著增加。能否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已成為評價新輔助化療療效和預后的關鍵指標[13]。在臨床治療中,由于存在個體化差異使一些患者在應用以曲妥珠單抗為基礎的相同化療方案時,表現(xiàn)出不同的藥物反應狀態(tài),甚至導致疾病進展。以上種種情況使精準個體化治療成為當前腫瘤治療領域的必然趨勢[14]。當前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主要依靠化療前、后的乳腺彩超或乳腺增強磁共振檢查。我們常用該檢查報告提供的腫瘤體積大小的變化情況進行評估。但這種依賴于影像學進行療效評估的方法的短板在于:至少要求行新輔助化療2周期后才能體現(xiàn)臨床意義,而無法預判優(yōu)選最適宜的人群,且影像學檢查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人為及機器因素的影響。乳腺癌腫瘤標志物CEA、CA153等,雖然已被廣泛用于乳腺癌篩查、診斷和預后預測,但對于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現(xiàn)有的生物學標志物仍缺乏足夠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乳腺癌的產(chǎn)生、發(fā)展往往伴隨著代謝紊亂[15]。串聯(lián)質(zhì)譜具有較高的特異性、敏感性以及可重復性,在臨床醫(yī)療實踐中方便易得且相對廉價。有研究報道:串聯(lián)質(zhì)譜中甘氨酸、L-谷氨酰胺及肌氨酸的含量水平在經(jīng)過1個療程化療后,其變化對預測晚期乳腺癌化療療效具有一定的價值。同型半胱氨酸是由蛋氨酸通過再甲基化或反硫機制轉(zhuǎn)化而成的一種非蛋白氨基酸,其水平的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蛋氨酸代謝紊亂。同型半胱氨酸被認為是癌的一個生物標志物,高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已被報道與乳腺癌有關[16]。在許多癌癥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與他們標本中的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密切相關。當治療期間腫瘤明顯消退時,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顯著下降。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基于質(zhì)譜分析法的基線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及肉豆蔻烯?;鈮A在病理完全緩解組和非病理完全緩解組的表達情況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及肉豆蔻烯酰基肉堿的含量水平可以作為預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療效的可能指標。當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10.395、肉豆蔻烯?;鈮A含量≥0.065時,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后更易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的表達情況也是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獨立影響因素。提示我們對于的雌激素受體(-),低孕激素受體的表達并且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10.395、肉豆蔻烯酰基肉堿含量≥0.065的局部晚期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可能是優(yōu)選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肉豆蔻烯?;鈮A含量水平在新輔助化療前可能預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擴增型乳腺癌患者的新輔助化療療效。由于本次研究所包括的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目前所得出的實驗結(jié)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大樣本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