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姣, 李遠(yuǎn)飛, 侯春娟
(廣州華商學(xué)院 數(shù)據(jù)科學(xué)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1300)
本文中,筆者研究了半無限長柱體中流體通過多孔介質(zhì)定常流動的雙擴散對流問題.假設(shè)流體滿足Brinkman定律,它描述了速度對溫度和溶質(zhì)濃度的依賴關(guān)系.令(vi,p,T,C)表示速度、壓力、溫度和濃度,所研究的穩(wěn)態(tài)Brinkman方程組可以寫為[1]
-Δvi+vi=-p,i+giT+hiC,
(1)
vi,i=0,
(2)
viT,i=ΔT,
(3)
viC,i=ΔC+σΔT,
(4)
其中σ是大于0的常數(shù),Δ是拉普拉斯算子,gi和hi是大于0的有界函數(shù),不失一般性,假設(shè)
gigi≤1,hihi≤1.
假設(shè)Darcy流體通過一個半無窮的柱體,其中柱體的母線平行于x3坐標(biāo)軸.令D表示柱體的有限端,并假設(shè)D是坐標(biāo)平面x1Ox2上的有界凸區(qū)域,?D×{x3>0}表示R的側(cè)面,即
R={(x1,x2,x3)|(x1,x2)∈D,x3>0}.
本文也使用以下記號
Rz={(x1,x2,x3)|(x1,x2)∈D,x3≥z>0},
Dz={(x1,x2,x3)|(x1,x2)∈D,x3=z>0}.
方程組(1)~(4)的邊界條件可以寫為
vini=0,T=C=0,在 ?D×{x3>0}上,
(5)
v3=F1(x1,x2),T=F2(x1,x2),C=F3(x1,x2),在D×{x3=0}上,
(6)
vi,C,T,?T,?C=o(1),p=O(1),對x1,x2一致的,當(dāng)x3→∞時,
(7)
其中F1,F(xiàn)2和F3是大于0的已知函數(shù).
則ui,Σ,ε,π滿足方程組
(8)
ui,i=0,在R上,
(9)
(10)
(11)
uini=0,Σ=ε=0,在?D×{x3>0}上,
(12)
u3=Σ=ε=0,在D×{x3=0}上,
(13)
ui,?ui,ε,Σ,?Σ,?ε=o(1),π=O(1),對x1,x2一致的,當(dāng)x3→∞時.
(14)
首先,給出常用的已知微分不等式.
引理1[15]設(shè)w是D上的充分光滑的函數(shù),w|?D=0,則
其中λ1是問題
ψ,αα+λψ=0,在D上,ψ=0,在?D上的第1特征值.
引理2[18]設(shè)w∈C1(Rz),w|?D=0,w→0(x3→∞),則
其中k1是大于0的常數(shù).
ψα,α=w在D上,ψα=0,在 ?D上,以及一個大于0的常數(shù)k2滿足
(15)
其次,結(jié)合文獻(xiàn)[2]中(4.27)和(4.29),可得引理4.
其中m1,m2是大于0的常數(shù).
結(jié)合文獻(xiàn)[2]中(5.16)和(5.17),可得引理5.
結(jié)合引理5和文獻(xiàn)[2]中的(5.6)和(5.7),可得引理6.
其中m5,m6是大于0的常數(shù),并且與邊界條件Fi(i=1,2,3)相關(guān).
建立能量函數(shù)
(16)
其中δ1,δ2是待定的大于0的常數(shù).對(16)微分,可得
(17)
利用散度定理以及方程組(8)~(14),可得
(18)
接下來,推導(dǎo)每一個Ai(i=1,2,…,15)的上界,并把結(jié)果寫成引理7~9.
其次,作者對翻譯過程原創(chuàng)性地進(jìn)行了回溯性研究。書中對詩歌翻譯的體驗性進(jìn)行了描述,將詩歌翻譯與詩歌創(chuàng)作相提并論,認(rèn)為詩歌翻譯不是靜態(tài)地復(fù)制原詩,而是一種詩學(xué)挪用和創(chuàng)造,是譯者詩學(xué)能力和詩學(xué)愛好的展示。書中既有形而上的考察,也有形而下的舉例,涵括了詩歌翻譯中對本體的認(rèn)識、對原作的解讀、譯作中的語言表達(dá)等階段,無論是在原創(chuàng)性上還是系統(tǒng)性上都值得稱道。
引理7設(shè)ui是方程(8),(10)~(14)的解,則有
證利用(8),(10)~(14)和散度定理,可得
根據(jù)引理3可知,存在向量函數(shù)ψα滿足
ψα,α=u3,在D內(nèi),ψα=0,在 ?D上.
所以
B11+B12+B13+B14+B15.
(19)
(20)
(21)
類似地,有
(22)
(23)
(24)
把(20)~(24)代入(19)并結(jié)合(17),即可完成引理7的證明.
(25)
(26)
(27)
(28)
(29)
類似地,可得
(30)
(31)
注意到m3,m4與邊界條件Fi(i=1,2,3)相關(guān),取適當(dāng)?shù)倪吔鐥l件以及適當(dāng)?shù)摩?,δ2使得
(32)
再結(jié)合(16)和(25)~(31)即可完成引理8的證明.
A4+A6+A7+A8+A10+A11+A13+A15≤m7[-f′(z)],
其中
(33)
(34)
(35)
(36)
(37)
(38)
(39)
結(jié)合(17)和(33)~(39)即可完成引理9的證明.
結(jié)合引理7~9以及(18),可以得到定理1.
(40)
注1 若在(40)中取z=0,可得
(41)
具體地,方程組(7)~(14)的解滿足
或者
其中a1,a2,a3,m2,m5和m6是大于0的常數(shù).
證(40)可以表示為
(42)
如果a1=m2,對(42)從0到z積分,可得
(43)
如果a1≠m2,對(42)從0到z積分,可得
(44)
接下來本文估計F(0)的上界,由注1可知只需要推導(dǎo)-F′(0)的上界.為此,在(17)和(18)中取z=0并利用邊界條件(12)~(14),可得
(45)
或者
(46)
與(25)~(31)類似,可得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在條件(32)之下,把(47)~(54)代入(46)并結(jié)合(45),可得
由(41)可知
(55)
把(55)代入到(43)和(44),可得
如果a1=m2,有
(56)
如果a1≠m2,有
(57)
由(56)和(57)并結(jié)合(16)即可完成定理2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