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婷,孫婉萍,謝 明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萱草根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材,首載于唐代的《本草拾遺》,在歷代本草古籍中萱草根的別名為漏蘆果、漏蘆根果、黃花菜根、蘆蔥、鹿蔥、宜男、忘憂等,是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L、北黃花菜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 Li、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或小黃花菜Hemerocalis minor Mill.的干燥根及根莖。萱草根性涼、味甘,有毒,入肝、脾、膀胱經,主要功效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未收載萱草根,全國各地方標準炮制規(guī)范中僅有13個地方標準收載。筆者對收載萱草根的13個地方標準炮制規(guī)范的主治病癥進行比較,認為此藥在主治病癥方面存在較大爭議。故借助本草古籍和古代方劑等文獻資料對萱草根進行考證,梳理此藥主治病癥的發(fā)展情況,并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確定其主治內容并挖掘潛在的功用,繼而規(guī)范萱草根飲片醫(yī)學標準內容,促進萱草根的國家標準制定,進一步擴大萱草根的臨床應用。
通過比對萱草根的13個地方標準[2-14]的項目指標(見表1),萱草根主治病癥方面存在差異,具體比較如下:
1.1 水腫病癥遼寧、上海和安徽等地的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后文簡稱“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浮腫,北京、黑龍江和福建“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水腫。
1.2 淋秘病癥除上海“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小便赤澀以外,其他各省“規(guī)范”都有記載萱草根治小便不利,而北京、山東、寧夏和天津“規(guī)范”中有增補萱草根治淋濁。
1.3 諸血病癥重慶、山東、寧夏和天津“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衄血、便血,北京“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熱血、便血,湖南“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尿血、便血,其余各省均未記載此項病癥。
1.4 經帶病癥北京、山東、寧夏和天津“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帶下、崩漏,湖南“規(guī)范”記載治月經不調,其余各省均未描述。
1.5 黃疸病癥北京、山東、寧夏和天津“規(guī)范”記載黃疸,其余各省均未記載。
1.6 癰疽病癥湖南“規(guī)范”記載乳汁缺,北京、山東、寧夏和天津“規(guī)范”記載乳癰,其余各省均未記載。
1.7 熱病病癥只有上?!耙?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煩熱口渴。此外,湖南“規(guī)范”記載萱草根可以治膀胱炎,上?!耙?guī)范”記載萱草根治胸悶憂郁。
由此可見,萱草根在主治項目中相同部分有治浮腫、小便不利,主要爭議有淋濁、衄血、便血、帶下、崩漏、黃疸、乳癰。
2.1 本草古籍中萱草根主治考萱草根首載于唐朝時期的《本草拾遺》,謂其“涼,無毒。治沙淋,下水氣,主酒疸,黃色通身者。又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一名鹿蔥,花名宜男?!讹L土記》云:懷妊婦人佩其花,生男也”[15]。其后,五代的《日華子本草》亦有相關記載?!吧沉堋奔瓷傲芑蚴埽瑢倭茏C,因濕熱之邪蘊結下焦,煎熬尿濁雜質,結為砂石而成;“水氣”易水濕之邪,“下水氣”指水濕之邪通過小便排出,從而消除水腫;“酒疸”出自《金匱要略》,為黃疸病癥的一種,因酒食不節(jié)致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熱,以小便不利為主要臨床表現;“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多因濕熱之邪致身體煩熱、內熱,濕熱內蘊致小便黃赤,甚則淋,可見于淋濁。通過對唐朝和五代的相關本草古籍考證不難發(fā)現,萱草根的利尿、消腫、清熱等功用得到廣泛認同,主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
宋朝時期《嘉祐本草輯復本》[16]沿用《本草拾遺》中所載萱草根主治病癥的說法?!侗静菅芰x》曰:“根洗凈研汁一盞,生姜汁半盞相和,時時細呷,治大熱衄血?!盵17]其對萱草根主治病癥的記載又增補了“治大熱衄血”。《大觀本草》[18]完全沿用《本草拾遺》所載萱草根的功效。通過對宋代的本草古籍梳理,發(fā)現宋代的主流本草沿用唐代《本草拾遺》記載的萱草根的利尿、消腫、清熱等功用,主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增補治“衄血”的病癥,而萱草根的止血功用在此時期初見。
明朝時期《滇南本草》謂其“治乳結紅腫硬痛,乳汁不通,乳癰,乳巖,攻癰瘡。治崩漏,止大腸下血”[19],增補治“乳癰、崩漏、大腸下血”?!侗静菥V目》曰:“根主治沙淋,下水氣。酒疸黃色遍身者,搗汁服。大熱衄血,研汁一大盞,和生姜汁半盞,細呷之。吹乳,乳癰腫痛,擂酒服,以滓封之。”[20]其沿用宋朝時期萱草根治“淋濁、水腫、小便不利、大熱衄血”病癥之外,增補治療“乳癰”,并記載其用法用量?!侗静菝审堋吩唬骸熬缀途萍?,為破腦傷風要藥?!盵21]其增補治“破傷風”。《雷公炮制藥性解》謂其“味甘,性寒,無毒,入脾、肺二經”,“主砂淋水氣,酒疸身黃,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大熱衄血”[22];又云:“采其嫩苗,功亦相仿”[22]。其沿用宋朝時期萱草根的主治病癥,并歸納其性味歸經,載明藥材采收方式?!侗静菡分^其“治帶濁”[23],記載萱草根可治女性帶下病。帶下渾濁,帶量增多,陰道內分泌黏而不稠的液體,多因外感濕邪,脾虛腎虧,水濕下注,損傷任帶二脈,陰液滑脫。通過對明代的本草古籍考證,發(fā)現明代諸家沿用宋以前萱草根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衄血”,又增補治“乳癰、崩漏、大腸下血、帶下病”。
清朝時期《本草從新》曰:“根治沙淋。下水氣,除酒疸,吹乳乳癰腫痛。”[24]其沿用明朝時期萱草根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乳癰?!短鞂毐静菪戮帯分^其“治瘰疬”[25],增補萱草根治“瘰疬”?!端幮宰胍分^其“治砂淋,小便不利,大熱衄血,酒疸,黃色通身”[26],沿用明朝時期萱草根治“沙淋、淋濁、酒疸、小便不利、大熱衄血”?!兜门浔静荨分^其“治尿赤,安五臟,解酒疸”[27],沿用明朝時期萱草根治“酒疸、小便赤澀”?!斗诸惒菟幮浴分^其“治陰氣虛,氣血不通,水腫,治小兒咳嗽”[28]。通過對清代的本草古籍考證,發(fā)現清代諸家沿用明代以前萱草根的主治功用,又增補治“瘰疬、陰氣虛、氣血不通、小兒咳嗽”。
綜上所述,唐、宋、明朝本草諸家都明確記載萱草根具有利尿、消腫、清熱等功效,主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宋、明朝諸家增補“大熱衄血、乳癰、崩漏、大腸下血”,可見萱草根也具有止血、消癰等功效;“帶下病、破腦傷風”在明朝也有出現,但沿用較少;而到清朝時期,“瘰疬、陰氣虛、氣血不通、小兒咳嗽”等罕見的治療作用逐漸增多,以考證的角度來看,其文獻依據要進一步證實?,F將本草古籍含萱草根主治考予以列表。(見表2)
表2 萱草根的主治病癥在歷代本草中的演變過程
2.2 古代方劑中萱草根主治考以萱草根為關鍵詞,運用《普濟方》專業(yè)數據庫[29]進行檢索,得含萱草根的方劑11首,用于治療11種病癥,藥物配伍的頻數共23次。以萱草根為關鍵詞,運用中國中醫(yī)藥數據庫檢索系統(tǒng)[30],對萱草根所涉及的古代方劑進行檢索,通過檢索發(fā)現有關萱草根的方劑數為8首,分別為萱麥湯、忘憂散、琥珀散、柞葉湯、前鋒正將、金沙散、柞木湯、托里連翹散[31-32]。此外,通過查閱本草典籍,古代其他方劑書中還記載有關萱草根附方的主治病癥[33]。經歸納總計20首方劑,包括治療淋證(砂淋、膏淋、氣淋、血淋)方劑4首,治療出血(鼻血不止、臟毒下血、大便后血、大腸下血)方劑4首,治療癰疽(發(fā)疽、癰疽托里法)方劑4首,治療黃疸(時期發(fā)黃、酒疸)方劑4首,治療乳癰(產后乳結癰、乳妬)方劑2首,治療中毒(金銀銅鐵石毒、食丹藥毒)方劑2首,治療久痔方劑1首,治療骨鯁方劑1首。
經統(tǒng)計可得,治療淋證、出血、癰疽的方劑數居前列,為萱草根主要治療病癥;治療黃疸、乳癰、中毒的方劑數居中位,為萱草根一般治療病癥;治療久痔、骨鯁的方劑數較低,為萱草根罕見治療病癥。
2.3 本草古籍與方劑中萱草根主治考察分析
2.3.1 萱草根主治相同部分考察分析 通過梳理唐、宋、明、清朝時期的主流本草古籍發(fā)現,唐宋時期記載的萱草根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一直得以沿用,利尿、消腫、清熱的功效得以充實與繼承。從宋朝至清朝,“衄血”作為萱草根主治病癥,萱草根主治“大腸下血”始載于明朝,萱草根主治“乳癰”在明清時期有所記載。萱草根主治“淋癥、酒疸、出血、乳癰”在古代方劑中占比較大。
經考察分析,不難發(fā)現萱草根具有利尿、消腫、清熱、止血、消癰等功效,主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衄血、大腸下血病、乳癰”。
2.3.2 萱草根主治不同部分考察分析 萱草根治療“帶下、崩漏、瘰疬、陰氣虛、氣血不通、小兒咳嗽”僅記載于明清時期的少數本草古籍中,古代方劑中無相應記載。萱草根治療“久痔、骨鯁”僅在古代方劑中記載,而歷代本草古籍無萱草根治療“久痔、骨鯁”的記載。
經考察分析,萱草根治療“帶下、崩漏、瘰疬、陰氣虛、氣血不通、小兒咳嗽、久痔、骨鯁”存在爭議,因本草古籍文獻未充分證實萱草根可治療這些病癥,有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
3.1 治沙淋、淋濁萱草根的植物化學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宿少濱等[34]對萱草根的藥物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發(fā)現萱草根提取液中堿水可溶物和堿水不溶物都具有利尿作用;萱草屬植物中蒽醌含量很高,蒽醌中含有大黃素成分,大黃素能夠影響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分泌[35]。
3.2 治衄血、便血萱草根對出血癥有治療作用。劉一霏等[36]分析歸納得出萱草根的植物凝血素可使血紅蛋白凝聚,具有促凝血作用。
3.3 治黃疸萱草根對肝病有治療作用。王翹楚等[37]研究發(fā)現金萱糖漿可有效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安英等[38]研究發(fā)現萱草中的藥物活性物質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治療肝損傷。
3.4 治乳癰萱草根對乳腺疾病有治療作用。萱草根中含有秋水仙堿,而秋水仙堿對細胞有絲分裂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治療乳腺癌、皮膚癌、白血病[39];呂玉倫[40]運用萱菊湯內服、萱礬膏外用治愈早期未化膿之急性乳腺炎患者。
3.5 治肺炎萱草根的活性成分對肺炎有治療作用。王耘等[41]利用TCMSP平臺獲取5味中藥的靶點信息,ICAM1為萱草根的核心靶點,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組裝、復制具有一定的干擾作用,可以影響細胞凋亡、增殖與炎性反應。陳周秀等[42]研究表明,中藥萱草根的活性成分治療肺癌有多種細胞信號通路機制。
萱草根性涼、味甘,有毒,入肝、脾、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止血、消癰等功效。通過分析歷代本草古籍和古代方劑中萱草根所治病癥,認為萱草根主治“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衄血、大腸下血病、乳癰”。結合現代藥理學及臨床應用研究,證實了此藥的主要治療作用。同時,還發(fā)現萱草根在治療COVID-19方面的作用機制,對肺炎也有治療作用。而萱草根可治“帶下、崩漏、瘰疬、陰氣虛、氣血不通、小兒咳嗽、久痔、骨鯁”等病癥還需進一步證實,以期規(guī)范萱草根飲片醫(yī)學標準內容,促進萱草根的國家標準制定,繼而擴大此藥的臨床應用。
另外,經查閱《普濟方》數據庫,古代方劑中記載萱草根單味藥用于治療“沙淋、淋濁、水腫、酒疸、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適用于下焦積熱,煎熬水液所致的小便澀痛、尿出砂石、水腫、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尿色發(fā)黃;萱草根與生姜配伍用藥可治“衄血”,常見于鼻腔出血、鼻血不止;萱草根與桃枝、柳枝、槐枝、桑枝、艾葉、荊芥根、茄根、蒼耳根配伍用藥可治“久痔、便血”,適用于大腸有熱,大便干燥而引發(fā)的痔瘡、便血等腸道疾病;萱草根與射干、酒配伍用藥可治“乳癰”,用于產婦氣機紊亂所致的乳汁分泌不暢,繼發(fā)乳癰、乳腺炎[29]。但本品有毒,在用法用量上應注意不宜過量,可煎湯內服,也可搗敷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