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偉
(遼寧省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大豆作為糧油兩用作物,在近年來逐漸提升產量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注意質量問題,優(yōu)化大豆種植技術并注重病蟲害防治,才能保障大豆品質,促進大豆種植持續(xù)發(fā)展。
科學選種,結合大豆種植既定區(qū)域的土壤環(huán)境因素等對大豆種子進行科學選擇,并考慮不同品種種子其實際產量,以及對病蟲害所能產生的抵抗力,選擇優(yōu)質品種以及高適應性品種種植。其次對選定后的種子實施處理,剔除殘種,并將剩余健康種子放置在陽光下暴曬24小時,能夠起到紫外線殺菌的有效作用,進而保障種子的實際發(fā)芽率并達到有效降低病害發(fā)生的效果。
為保障在大豆種植過程中能獲得相對較好種植效果,需要充分做好種植前的準備工作,對將播種的土地實施深耕保墑,進而促使土壤能夠形成豐富的自然肥力,促使大豆種子在種植后能夠獲得充足養(yǎng)分供給自身的健康生長,如若在深耕過程當中發(fā)現土壤實際肥力相對較低,則相應的需要適當施加肥料補充肥力。一般情況下會在土壤當中施加底肥,以有機肥為常見的底肥,施加底肥能夠促使土壤充分獲取保墑作用,進而為大豆的生長提供充足營養(yǎng)。同時在大豆的后續(xù)生長階段中也需要相應的為其補充肥料,以促進健康茁壯生長。
播種時間是關乎到大豆正常生長的關鍵性因素,在實施播種前,需要在每公頃土壤中投入5%濃度的辛硫酸顆粒,能夠有效殺滅土壤地層當中的螻蛄以及蠐螬,避免病蟲害侵蝕種子。同時需要結合不同的大豆種子確定種植密度,一般情況下在每公頃當中可以投入15萬株以內的大豆種苗,并保障達到5厘米的種植深度。大豆種植同樣可以應用免耕機,能夠保障統一種植效果,并提升種植效率。使用免耕機實施種植需要控制最寬行間距為50厘米左右,最窄行間距需要控制在20厘米以上。
在完成基礎的大豆種植之后,需要能夠及時的對田間的雜草實施清除工作,這是由于在土地當中的雜草將會分散大豆種子的營養(yǎng)與水分,進而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同時雜草叢生的環(huán)境也會引發(fā)嚴重的病蟲害問題,降低大豆的產量與質量。因此需要能夠實時觀測大豆種植地當中的雜草生長狀況并及時清除。在播種完成后直到大豆出苗期間,一般情況下可以應用到低毒害的化學藥物處理雜草,以乙草胺為常見應用藥物,在田間每7天噴灑1次。在大豆出苗后,應用低濃度的除草劑對大豆種植地進行噴灑,例如苯達松藥劑等,都能夠對大豆種植園中的蒼耳等雜草起到清除效果。
在大豆出苗后直到成熟階段當中的田間管理是關乎大豆的最終質量與產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階段當中不僅需要及時的為大豆補充充足的水分與養(yǎng)料,同時也需要注意做好大豆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夠促進大豆的高產。
大豆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對大豆的質量與產量具有關鍵性影響。因此在種植以及病害防治的過程當中都需要能夠及時的做好整地施肥,加強田間管理,并以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以提升大豆產量,促進大豆種植經濟效益的增長。
一般在每年的7月左右是大豆灰斑病的多發(fā)時期,在陰雨季節(jié)多發(fā),同時長達兩個月的發(fā)病時間將會嚴重影響大豆產量?;野卟』疾『蟮拇蠖寡砻缛~片出現枯黃跡象,最終整株植物枯萎?;野卟斐筛哌_30%以上的減產率,因此實施必要的防治,一般情況下會與應用到多菌靈溶液實施防治,在每100公斤的種子播種范圍中噴灑0.3公斤的50%濃度的多菌靈溶液。
需要在大豆種植完成后及時對可能發(fā)生的病害做好防治工作,其中立枯病就是需要實施防治的關鍵病害。立枯病患病后將會促使大豆秧苗出現成片枯黃萎縮的現象,嚴重影響大豆產量。因此防治立枯病需要在種植階段就實施必要的防治工作,加強土壤環(huán)境當中的養(yǎng)分供給,并選擇地勢相對較高的環(huán)境實施種植,科學配比磷鉀肥后進行播撒,并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能夠有效降低立枯病的傳播范圍。同時在發(fā)現立枯病發(fā)病之后,剔除患病根苗同時并適當噴灑相應的藥劑達到徹底根除的效果。
在大豆的生長發(fā)育期間常會出現嚴重的紅蜘蛛蟲害問題,對整體植株的生長造成影響,一般在大豆葉片的背部集中大量的紅蜘蛛害蟲,促使大豆秧苗嚴重落葉,最終死亡,嚴重的紅蜘蛛病害將會造成90%的減產率。防治紅蜘蛛,需要應用到旱田水田輪番耕作的方式,及時清理田間的雜草,并配合相應的化學藥物實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