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暢 劉晨 盧詩韻 許忠兵 艾超凡 廖漢鵬 周順桂
(福建省土壤環(huán)境健康與調控重點實驗室 福建農(nóng)林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福州 350002)
抗生素在臨床醫(yī)學和畜禽養(yǎng)殖等行業(yè)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是治療細菌感染的有效藥物。然而近些年抗生素大量濫用導致一些病原菌耐藥性問題愈發(fā)嚴峻,嚴重威脅整個人類健康[1]。例如常見的福氏志賀氏菌(Shigella flexneri,S. flexneri)是一種人畜共患條件致病菌,它會引起細菌性痢疾,是志賀氏菌病的主要病因之一[2]。志賀氏菌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之一,志賀氏菌病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繼發(fā)性并發(fā)癥,如敗血癥、肺炎和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3]。雖然目前抗生素是治療志賀菌病的有效手段,但臨床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多重耐藥志賀菌,使抗生素治療志賀菌病受到嚴重威脅[4]。因此,開發(fā)治療多重耐藥S. flexneri感染的方法迫在眉睫。
噬菌體(phage)是感染細菌等原核生物的一類病毒。據(jù)估計,地球上噬菌體總量達1032個,廣泛存在于養(yǎng)殖場、污水、土壤與海洋等自然環(huán)境[5]以及人體動物腸道中[6]。根據(jù)其生活周期不同,分為溫和(溶原)噬菌體和烈性噬菌體[7];按照宿主范圍不同,可分為廣譜性噬菌體和特異性噬菌體[8]。由于大部分烈性噬菌體具有專一性高、裂解能力強、增殖速度快和不受細菌耐藥性影響等特點,因此被視為細菌“天然殺手”[9]。早在20世紀初,噬菌體療法就被臨床應用于皮膚科、眼科、泌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和外科手術等細菌感染的治療,然而隨著抗生素發(fā)現(xiàn)被慢慢取代[10]。近些年隨著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加劇,噬菌體療法又重新成為人們的研究熱點。目前,國內外已逐漸將噬菌體廣泛應用于人類、動物細菌性感染等疾病的治療以及環(huán)境、食品和土壤根際等方面病原菌的清除。譬如,Law等[11]用噬菌體療法成功治療囊性纖維化患者耐多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Saussereau等[12]將噬菌體療法用于臨床慢性肺部感染等治療;Wang等[13]利用噬菌體防控土傳病原青枯菌。由此可見,噬菌體療法在耐藥病原菌治療方面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噬菌體療法用于病原菌S. flexneri的感染也越來越受重視。Xu等[14]分離出潛伏期約為35 min的S.flexneri 短尾噬菌體vB_ShiP-A7,成功將小鼠腸道多重耐藥S. flexneri的感染降低3-10倍;Shahin等[15]分離出一株侵染S. flexneri潛伏期為20 min的長尾烈性噬菌體vB_SflS-ISF001,可將食用雞肉S. flexneri的感染數(shù)量降低2個數(shù)量級。雖然噬菌體療法對動物和食品中S. flexneri感染已有初步成效,但大多S. flexneri噬菌體的宿主專一性和噬菌體抗性的出現(xiàn)是單一噬菌體療法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通過使用兩個或更多噬菌體的噬菌體雞尾酒療法,不僅可以增加宿主范圍,還能降低噬菌體抗性的可能性[16]。然而,目前依然缺乏種類多樣且高效穩(wěn)定的多重耐藥S.flexneri的噬菌體資源。
本研究從活性污泥中分離出一株多重耐藥S.flexneri肌尾烈性噬菌體P003,對其形態(tài)、最佳感染復數(shù)、一步生長曲線、溫度和pH穩(wěn)定性等生理特性進行測定。通過全基因組測序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從基因組水平判斷其潛在功能和安全性,并明確其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關系,為后續(xù)噬菌體療法在多重耐藥S. flexner的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菌株及樣品來源:本實驗涉及的宿主菌S.flexneri B003及其噬菌體P003均由本實驗室從榕北海峽環(huán)保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中分離獲得。用于裂解譜分析的其他15株菌株,具體為志賀菌屬(Shigella)3株、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7株、沙雷氏菌屬(Serratia)2株、腸桿菌屬(Enterobacter)和克雷伯菌屬(Klebsiella)各1株。其中E. coli DH5α購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E.coli HB101由天津衛(wèi)生學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所惠贈,E.coli OP50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惠贈,其他菌株由本實驗室保存。
培養(yǎng)條件:使用的培養(yǎng)基有LB(Luria-Bertani)液體培養(yǎng)基、LB固體培養(yǎng)基(1.5% W/V瓊脂)、LB半固體培養(yǎng)基(0.5% W/V瓊脂)。宿主菌和噬菌體均在160 r/min、37℃條件下培養(yǎng)。
1.2.1 宿主菌分離及耐藥性鑒定 用無菌接種環(huán)蘸取污泥樣品稀釋液,在LB固體平板上劃線,過夜培養(yǎng),挑單菌重復劃線3次進行純化。將菌液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16S rRNA基因測序鑒定。蘸取適量菌液分別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LB固體藥板上劃線,觀察細菌生長情況,重復3次。抗生素選用常見的四環(huán)素(2 μg/mL)、氯霉素(16 μg/mL)、氨芐青霉素(100 μg/mL)、卡那霉素(100 μg/mL)、阿莫西林(64 μg/mL)、硫酸鏈霉素(30 μg/mL)、慶大霉素(10 μg/mL)、紅霉素(15 μg/mL)和利福平(100 μg/mL)[17]。
1.2.2 噬菌體分離純化及效價測定 將S. flexneri B003與污泥濾液(0.22 μm水系濾膜)混合于LB液體培養(yǎng)基過夜培養(yǎng)。取適量共培液于LB半固體培養(yǎng)基(約55℃)中,迅速搖勻后倒入瓊脂平板上,37℃過夜培養(yǎng)。挑取單個形態(tài)清晰的噬菌斑與S.flexneri菌液進行增殖純化,重復3次后即獲得純噬菌體。將共培液離心(12 000 r/min,4℃,3 min),過濾(0.22 μm),濾液梯度稀釋,分別取10 μL點滴于含菌平板上過夜培養(yǎng),統(tǒng)計最大稀釋倍數(shù)下的單噬菌斑個數(shù)。噬菌體效價(PFU/mL)=噬菌斑個數(shù)×稀釋倍數(shù)×100。
1.2.3 噬菌體形態(tài)學觀察 取20 μL P003和S.flexneri B003的共培液滴到200目銅網(wǎng)上,靜置5 min,用濾紙吸去多余共培液,干燥1 min。向銅網(wǎng)加入1滴1%的磷鎢酸,室溫靜置10 min,置于日立 HT7700 型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下觀察P003形態(tài)。
1.2.4 噬菌體最佳感染復數(shù)及一步生長曲線測定 將S. flexneri B003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108CFU/mL),P003調至不同滴度(106-1010PFU/mL)。按照噬菌體感染復數(shù)(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為0.01、0.1、1、10、100的比例混合于5 mL液體LB,培養(yǎng)12 h,測定效價,重復3次,測得最高效價的感染復數(shù)即為最佳感染復數(shù)。在最佳感染復數(shù)條件下,S. flexneri和P003各取200 μL加入20 mL液體LB,37℃培養(yǎng)5 min,離心棄上清,加入適量液體LB重懸沉淀,再次離心棄上清液,重新加入20 mL液體LB,37℃振蕩培養(yǎng)。10 min取一次樣,測定噬菌體效價,重復3次。繪制噬菌體一步生長曲線,得出P003侵染宿主菌的潛伏期、裂解期和平臺期。
1.2.5 噬菌體溫度、pH及紫外穩(wěn)定性測定 熱穩(wěn)定性:分別取1 mL P003于無菌離心管中,置于4、20、30、40、50、60、70和80℃恒溫水浴鍋孵育2 h。pH敏感性:分別取100 μL P003加入900 μL pH值為3、4、5、6、7、8、9、10的無菌液體LB,30℃水浴2 h。紫外敏感性:分別取1 mL P003均勻鋪于無菌培養(yǎng)皿中,在距離紫外燈30 cm處靜置照射0、5、10、15和20 min。通過測定P003在以上不同處理條件下的效價來反映其生物學穩(wěn)定性。
1.2.6 噬菌體宿主譜測定 對包含宿主菌在內的16株菌株進行噬菌體侵染測定。取300 μL單菌菌液加入30 mL固體LB培養(yǎng)基(55℃),迅速搖勻,倒入培養(yǎng)皿,待凝固。取20 μL噬菌體懸液點滴在已凝固的含菌平板,37℃過夜培養(yǎng),觀察是否出現(xiàn)噬菌斑。每次測定重復3次。
1.2.7 噬菌體基因組測序及分析 使用λ噬菌體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北京艾比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取噬菌體DNA,送至廣東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使用Illumina HiSeq novaseq 6000平臺對噬菌體基因進行測序。測序結果采用軟件Soapnuke[18]進行數(shù)據(jù)質控。使用 SOAPaligner[19]、BWA[20]等軟件去除宿主污染。序列通過組裝軟件SPAdes[21]進行拼接。使用blast軟件,將獲得序列與病毒數(shù)據(jù)庫(NCBI)進行比對,使用BWA和samtools軟件將序列與目標病毒序列進行比對,獲得基因組GC含量及結構特征。采用MetaGeneMark[22]對病毒序列進行基因預測,利用預測基因的蛋白序列與UniProtKB數(shù)據(jù)庫的病毒序列(ViralZone[23],reviewed proteins https://viralzone.expasy.org/)比對,獲取病毒的功能注釋信息。通過CGView Server繪制噬菌體基因組圖譜[24];使用軟件R中ggplot2和gggenes包進行基因功能注釋;采用軟件mauve將NCBI比對到相似度較高的噬菌體基因組共線性分析[25];使用軟件MEGA 6鄰接法(bootstrap設為1 000)構建噬菌體衣殼蛋白系統(tǒng)發(fā)育樹[26]。
宿主菌S. flexneri B003初步鑒定為一株潛在多重耐藥病原菌,對四環(huán)素、氯霉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硫酸鏈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和利福平8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表1),表明其在環(huán)境中對人類健康存在潛在風險。
表1 宿主菌耐藥性Table 1 Antibiotic sensitivity of host bacteria
從活性污泥中分離純化到一株多重耐藥S.flexneri噬菌體,命名為P003。經(jīng)過雙層平板法培養(yǎng),在S. flexneri B003菌苔上出現(xiàn)清晰透亮且大小均勻的噬菌斑,大小1.5-2.0 mm(圖1-A)。透射電鏡觀察,P003由典型的正二十面體頭部和帶收縮性尾鞘的尾部構成,頭部直徑80 nm±2 nm,尾部116 nm±1 nm(圖1-B)。根據(jù)病毒形態(tài)學分類,初步鑒定為有尾噬菌體目(Caudovirales)、肌尾噬菌體科(Myoviridae)。
圖1 噬菌體P003噬菌斑(A)及透射電鏡形態(tài)(B)Fig.1 Plaque(A)and morphology by TEM(B)of phage P003
通過測定P003在不同MOI培養(yǎng)下的效價分析其侵染S. flexneri B003的能力。如圖2-A所示,P003的最佳MOI為10,效價可達109PFU/mL。以取樣時間為橫坐標,P003滴度的對數(shù)為縱坐標,繪制一步生長曲線。如圖2-B所示,在0-10 min內,效價無明顯變化,10-40 min內,效價急劇增加,因此P003侵染S. flexneri B003的潛伏期約為10 min,爆發(fā)期約為30 min。在侵染40 min后效價趨于穩(wěn)定,P003進入裂解周期的平臺期。
圖2 噬菌體P003最佳感染復數(shù)(A)及一步生長曲線(B)Fig.2 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A)and one-step growth curve of phage P003(B)
在不同條件處理后對P003進行效價測定評估其生物學穩(wěn)定性。熱穩(wěn)定性如圖3-A所示,P003在4-60℃范圍內有較穩(wěn)定的裂解活性,滴度約107PFU/mL。溫度大于60℃時活性急劇下降,當溫度達到80℃時,喪失裂解能力,表明P003對溫度有一定范圍的耐受性,但是高溫(80℃)也能使其迅速失活。酸堿耐受性如圖3-B所示,P003在pH 7時活性最高,滴度可達109PFU/mL。其效價隨著酸性或堿性的增加而逐漸降低,但pH值在3-10時,P003均有一定活性,表明其對酸堿有一定范圍的耐受能力,且是一株更耐酸的噬菌體。紫外耐受性如圖3-C所示,隨著紫外照射時間的增加,P003效價不斷降低,紫外照射20 min可導致P003完全失活。
圖3 噬菌體P003溫度(A)、pH(B)及紫外(C)穩(wěn)定性Fig. 3 Temperature (A), pH (B) and UV (C) stability of phage P003
通過對16株菌株裂解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噬菌體P003僅對多重耐藥S. flexneri B003有侵染裂解能力,所測試的其他福氏志賀菌、大腸桿菌和沙雷氏菌等15株菌株的平板均未出現(xiàn)噬菌斑(表2),表明P003是一株宿主特異性較高的噬菌體,對其他菌株無害。
表2 噬菌體P003裂解譜Table 2 Lytic range of phage P003
測序結果表明P003基因組為雙鏈DNA,全長68 721 bp,GC含量約46.14%(圖4)。使用Blast(v2.9.0+)軟件將基因組序列與NCBI Refseq數(shù)據(jù)庫比對,預測編碼99個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ORF)。P003基因組中暫未發(fā)現(xiàn)已知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因子,表明了其在基因組水平上的安全性。
圖4 噬菌體P003全基因組圖譜Fig.4 Genome profile of phage P003
噬菌體P003編碼的99個ORF中有13個ORF注釋到已知功能基因,主要分為以下4類:DNA復制組裝基因、DNA代謝功能基因、結構基因和裂解基因。其他為未表征的假定蛋白(圖5)。
圖5 噬菌體P003基因功能注釋Fig. 5 Gene function annotation of phage P003
(1)噬菌體DNA復制組裝基因:DNA聚合酶(ORF45)在催化合成脫氧核糖核酸中起著重要作用,參與DNA合成表達相關的還有DNA解旋酶(ORF54)、DNA連接酶(ORF37)、DNA引發(fā)酶(ORF61)、大亞基終止酶(ORF4)。
(2)噬菌體代謝功能基因:僅預測出兩個已知與代謝調控相關的蛋白,分別為轉糖基酶(ORF27)和脫氫還原酶(ORF48)。轉糖基酶參與噬菌體DNA進入宿主細胞所必需的宿主肽聚糖消化過程,其缺失可能導致噬菌體DNA復制和宿主細胞裂解被延遲。
(3)噬菌體結構基因:分為頭部蛋白和尾部蛋白。頭部蛋白包括主要衣殼蛋白(ORF12)、小衣殼蛋白(ORF8)和頭纖維蛋白(ORF9)。尾部蛋白包括基板楔形蛋白(ORF21)和尾纖維蛋白(ORF98),基板蛋白在噬菌體吸附中起關鍵作用,這是噬菌體復制周期的第一步。
(4)噬菌體裂解基因:內溶素A(ORF34)是P003基因組中唯一被注釋到與裂解相關的基因。內溶素是噬菌體編碼的肽聚糖水解酶,噬菌體繁殖周期結束時在宿主細胞內合成,其在裂解宿主細胞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將噬菌體P003全基因組與NCBI Refseq病毒數(shù)據(jù)庫比對,結果發(fā)現(xiàn)其與5株大腸桿菌噬菌體同源性較高,覆蓋率在90%以上,相似度在95%以上(表3)。選取同源性最高的3株大腸桿菌噬菌體基因組進行共線性比較,結果顯示噬菌體P003局部基因與其他3株噬菌體存在差異,基因排布明顯不同(圖6),且不能侵染大腸桿菌,初步鑒定P003是一株新的噬菌體。
圖6 噬菌體P003與3株大腸桿菌噬菌體全基因序列比對Fig. 6 Whole-gene sequence alignment of phage P003 with 3 Escherichia phages
表3 噬菌體P003與數(shù)據(jù)庫中病毒基因組比較分析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hage P003 with virus database based on genome
為了說明噬菌體P003與其他同源噬菌體之間的系統(tǒng)進化關系,選取P003具有進化意義的主要衣殼蛋白序列(ORF12)和NCBI數(shù)據(jù)庫比對獲得的同源蛋白序列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7)。結果顯示P003與大腸桿菌噬菌體ECML-117和FEC19在同一分支上,表明P003與大腸桿菌噬菌體有較高親緣關系。
圖7 基于噬菌體P003主要衣殼蛋白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7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major capsid protein of phage P003
近年來,抗生素大量濫用促使病原菌對抗生素產(chǎn)生的多重耐藥性問題日益加劇,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列為2019年全球健康面臨的十大威脅之一[27]。據(jù)估計,到2050年全球每年約有1 00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引起的細菌性疾病,比癌癥死亡人數(shù)多180萬[28]。因此,人們正在積極探索治療病原菌的其他方法,比如疫苗、微生態(tài)制劑、植物提取物和噬菌體等生物化學方法[29],另外還有超高溫、電場和輻射殺菌等物理方法[30]。噬菌體作為地球上最豐富的微生物實體[31],大多烈性噬菌體有宿主專一性高、有較強的自我繁殖能力且對人體和動物無害等顯著優(yōu)勢[32],成為一種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近年來噬菌體療法在臨床醫(yī)學取得較大進展,尤其是被稱為噬菌體雞尾酒的多噬菌體療法。譬如,F(xiàn)abijan等[33]通過靜脈注射作為輔助治劑的3種肌病毒科噬菌體AB-SA01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嚴重感染患者,Melo等[34]研發(fā)了噬菌體混合物治療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等,這表明噬菌體雞尾酒療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滿意的療效。
志賀菌是人畜常見易感病原菌之一,其主要通過水源、食源和排泄物等途徑感染,據(jù)報道世界上每年引起16萬人死亡[35]。目前越來越多的福氏志賀菌進化出多重抗生素耐藥性,這使抗生素療法面臨重大挑戰(zhàn)。雖然噬菌體作為一種專性治療病原菌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仍然缺乏能高效裂解多重耐藥病原菌S. flexneri的噬菌體資源,因此,不斷加強噬菌體分離培養(yǎng)是噬菌體療法應用的必要前提。
噬菌體分離培養(yǎng)需具備豐富噬菌體來源的樣品以及高效富集分離的方法。溫度、pH和紫外等理化條件不僅能限制細菌生存,也可通過影響噬菌體蛋白結構來決定其活性[28]。本研究從活性污泥中分離獲得一株多重耐藥S. flexneri噬菌體P003,在溫度4-70℃、pH 4.0-10依然保持活性,高溫80℃和紫外照射20 min可使其完全失活。一步生長曲線表明,P003侵染S. flexneri的潛伏期僅為10 min,相比何秀等[36]研究從養(yǎng)雞場中分離出潛伏期為75 min的S. flexneri噬菌體ΦDS8,P003有更快裂解S. flexneri的優(yōu)勢。通過生物信息學對P003進行全基因組比對和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分析,均顯示其與大腸桿菌噬菌體有較高的親緣關系,可能由于P003宿主S. flexneri在系統(tǒng)發(fā)育上與大腸桿菌高度相似[15]。噬菌體P003基因排布與大腸桿菌噬菌體存在明顯差異,且宿主譜測定結果顯示,P003有較高的宿主特異性并不能侵染大腸桿菌,其形態(tài)與處于進化樹同一分支的大腸桿菌ECML-117依然存在差異[37]。綜上,P003被鑒定是一株新的烈性噬菌體,且對溫度和酸堿度有較寬耐受范圍。
隨著噬菌體被廣泛應用和研究,噬菌體的局限性和安全性也值得人們密切關注。如現(xiàn)在已知可培養(yǎng)的噬菌體較少,且專性噬菌體裂解譜過窄,只能針對某種病原菌的感染[38]。同時也應該注意,只有基因背景清晰、裂解作用強的噬菌體才能用于噬菌體療法,溶原噬菌體可能攜帶抗性基因和其他毒力基因,通過轉導作用加速耐藥性在其他微生物間的水平傳播[39]。本研究分離的P003是一株能快速侵染宿主菌且有較強裂解能力的烈性噬菌體,其基因組暫未檢測到已知耐藥基因和毒力因子,初步確保了基因組水平上的安全可靠性,本研究為將來利用噬菌體療法防治多重耐藥病原菌S. flexneri感染提供了新的菌種資源。
本研究分離并鑒定了一株新的專性裂解多重耐藥病原菌S. flexneri的噬菌體P003。噬菌體P003對溫度和酸堿度有較寬的耐受范圍,侵染迅速,裂解能力較強,基因組未發(fā)現(xiàn)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