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 勇
名師工作室文化指工作室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積淀,這種文化積淀最終反映在工作室所有成員一致認同的價值追求、精神意志、行為準則以及行為方式上。有特色和辨識度的工作室文化,能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yè)內涵的發(fā)展和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工作室團隊自覺成長?;诖?,浙江省溫州市錢勇名師工作室自2014年成立就致力于文化建設,努力將工作室思想和理念融入學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成為學員生命成長的精神內核。本文基于溫州市錢勇體育名師工作室文化建設(2014—2021年),具體闡述名師工作室文化建設的探索過程。
名師工作室文化是一種獨特的“育師”資源,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學員的行為、性情、心態(tài)和人格品質,傳遞著一種寬厚博愛的精神、一種嚴于律己的道德要求、一種高雅從容的行為準則。工作室有了文化,學員能夠形成共同的愿景,產生和諧的人際關系;工作室有了文化,學員更容易迸發(fā)出高昂的學習激情和工作熱情,對工作室更有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工作室有了文化,會熏陶出具有深厚人文素養(yǎng)的教師,促成教師獨具魅力的人文氣質。任何一個名師工作室,只要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因,有了自己的文化符號,就會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
名師工作室文化建設內容包括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形象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方面。制度文化是“綱”,規(guī)范工作室行為準則;理念文化是“魂”,是工作室的精神內涵;形象文化是“形”,是工作室理念的外顯表達;行為文化是“基”,是工作室的氣質流露。
工作室制度是指被每個成員所認同和接受,并對其行為產生影響和作用的規(guī)章制度,是保障工作室有效運行的行為準則和要求。制度是“綱”,具有強制性,強調執(zhí)行力,是“要我做”。將工作室制度烙上文化印痕,強調感染力,旨在提高工作室管理水平,從“制約”到“自覺”,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包括“培養(yǎng)方案、職責分工、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等。
1.工作室培養(yǎng)方案
工作室培養(yǎng)方案包括培養(yǎng)目標、研修內容、培養(yǎng)措施、保障制度四個方面。工作室以發(fā)展“師德修養(yǎng)、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綜合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目標,以“診斷規(guī)劃、人文素養(yǎng)、教育理論、專業(y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研究、成果展示”七個模塊為研修內容,以“專業(yè)成長規(guī)劃、理論學習驅動、教學實踐研磨、課題研究引領、網絡研修互動”五個措施為抓手,以“學習活動制度、經費使用制度、表彰獎勵制度”三個制度為保障,有序、有效開展工作室活動。
圖1 工作室職責分工
2.工作室職責分工
為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爭事做、事事能做好、人人可共進”的工作室專業(yè)成長氛圍,把學員按學段分為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分別由三位助理負責專業(yè)指導,并由室長牽頭三位副室長組織協調開展活動。同時設立教學組、科研組、宣傳組、后勤組四個工作組,激發(fā)學員潛能,做到人盡其才、悉用其力(圖1)。
3.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
每位學員制定兩年工作室研修計劃和個性化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研修計劃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個人基本信息;二是詳細剖析在教育、教學、科研、輻射方面的優(yōu)勢、不足;三是詳細制定每一年在理論學習、教育管理、課堂教學、教學研究、成果輻射等方面的階段性目標、措施和檢測方式;四是從成績、問題和展望三個方面進行發(fā)展過程分析與反思;五是專業(yè)發(fā)展達成評價。
工作室高度概括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等共同愿景,以簡潔、明確的文字呈現出來。工作室成立之初精準定位,確定其發(fā)展目標,從而確立正確的努力方向。理念文化回應了名師工作室“我是誰”和“我要到哪里去”兩大問題。理念文化建設指向工作室發(fā)展方向,引導工作室行為,是工作室文化建設的價值核心和靈魂,包括工作室理念、工作室目標、工作室宗旨、工作室室風、工作室教學主張等。
1.工作室理念:納百川·勇逐夢
一是“海納百川,胸懷博大,低調謙遜”。納百川,不忘初心。教師的初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汲取知識營養(yǎng)、提升自我的同時,回歸教育本真,抵達“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彼岸。二是“勇于逐夢,勇攀高峰,無畏則剛”。無畏則剛化用了“無欲則剛”,寓意毫不畏懼困難和坎坷,“立己達人”,為教育事業(yè)堅守情懷,追逐夢想,守望學生。
2.工作室目標:勇攀教學高峰
“勇”,一是暗指工作室團隊在錢勇導師引領下攀登教學高峰;二是隱喻勇敢,團隊成員勇往直前,一步一個臺階;三是隱指團隊成員是“勇者”。“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乃至焉?!庇抡卟粦掷щy,永不停息,體現“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
3.工作室宗旨:踐行課堂變革、傳播課改成果、促進教師發(fā)展
以傳承和創(chuàng)新實現工作室宗旨。傳承是繼承、傳接和認同,延續(xù)體育情懷,彰顯體育精神。在繼承中依據課標進行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在傳接中“傳播體育課改成果”,把課改實踐中提煉和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輻射和傳遞出去。在認同中“促進體育教師發(fā)展”,在課堂變革、傳播成果過程中,達成共識促進專業(yè)成長,反哺體育課堂,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huán),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4.工作室教學主張:技體融合·品德無痕
“技”指“技術”,是技術動作的動作要領、學練方法和運用方法;“體”指“體能”,一是指與健康相關的體能,二是指與運動技能相關的體能,三是指發(fā)展以上兩項體能的學練方法?!凹俭w融合”指將借助技術動作發(fā)展體能練習方法和提高技術動作所需體能的練習方法,融于技術動作的學練方法及動作技能的運用方法之中,使課堂效益最優(yōu)化?!捌返隆敝阁w育品德,是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亦是立德樹人之德。“品德無痕”指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等體育精神,誠信自律、公平正義等體育道德,團隊合作、社會責任感等體育品格,無痕又無處不在地滲透于“技體融合”的身體練習中,潤德無聲,不顯說教痕跡,達成“健體育人”“以體育人”“以體立德”,乃至“立德樹人”的體育教育根本目的。
工作室形象文化是對工作室共同信念、價值與理想的外顯表達。比如對室徽標識、字體顏色、文創(chuàng)產品等方面的設計,使工作室理念內涵可視化、簡潔化、符號化,更有辨識度。形象文化是“形”,回應了工作室“做成怎樣”的形象,有效、快速、準確地傳播工作室理念。形象文化建設應體現學科性、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工作室形象文化主要由室徽標識、文創(chuàng)產品等組成。
1.室徽標識
工作室室徽圖案元素豐富、學科特征明顯(圖2)。室徽外圈為接力棒圖形,寓意“傳”與“接”,傳遞工作室對體育教育傳承與發(fā)展的理念:一是,導師指導的“傳”和學員內化的“接”;二是,學員對外輻射的“傳”和外圍教師學習的“接”;三是,相關教師教授的“傳”和學生學習的“接”。如此循環(huán),猶如奔跑在跑道上,生生不息?!坝隆弊植捎米w設計,凸顯文化涵養(yǎng)和理念內涵以及全體成員勇攀教學高峰的信念、決心和勇氣。
圖2 工作室室徽標識
2.文創(chuàng)產品
文創(chuàng)產品指依據工作室理念文化內涵,結合視覺形象,借助技術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和飾品進行改造與提升,具有工作室文化印跡和特色的產品。例如工作室服飾、獎狀、證書、筆記本、布袋等。工作室服飾有短袖T恤、長袖衛(wèi)衣和夾克衫,在參加活動或集體合影時使用;筆記本用來記錄活動過程和成長痕跡;獎狀證書用來激勵學員向上向善;布袋是工作室閱讀活動“圖書漂流”的載體,即每人每次活動推薦人文、教育、學科等方面2~3本書,裝在文化布袋里“漂流”,輪流閱讀、互補互進。文創(chuàng)產品的使用寓文化于其中,提升了學員的參與度、使命感和榮譽感。
行為是工作室文化的氣質流露。文化歸根結底是要以“文”化“人”,進而以“人”弘“道”。工作室學員的待人接物、舉手投足、只言片語及團隊的精神風貌,就是工作室文化氣質最真實的反映。行為文化主要體現在閱讀行為、教學實踐研究行為和成果表達行為三個方面。
1.閱讀行為
本著“讀以致知、讀以致用、讀以修為”的閱讀宗旨和不同層次的閱讀需求,工作室倡導三種閱讀方式:一是常規(guī)式的“月讀”,每月精讀一本書,促使學員把閱讀當作生活習慣,實現“讀以致知”;二是聚焦式“約讀”,以“拆讀”和“共讀”的形式,通過同伴互助共享,研究教育教學問題的專題閱讀,達成“讀以致用”之效;三是滋養(yǎng)式的“悅讀”,以“選讀”的形式選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讀本滋養(yǎng)生命,逐步走向“讀以修為”。與此同時,鼓勵學員堅持撰寫有“文獻出處、精句摘抄、解讀轉述、案例分析、拓展運用”的閱讀札記。
2.教學實踐研究行為
倡導全員參與教學實踐研究活動。在活動中,備課、說課、試課、磨課、讀書分享、觀點報告等都是團隊“共謀之事”。不管是主講人,還是旁聽者,都能深度參與其中,每次“成事”都凝聚了團隊的心血、力量和智慧,以工作室團隊之力助推個體行為轉變,實現思維模式迭代,從而達成學員個人的“理解獲取”直至“內化提升”。
3.成果表達行為
成果表達是學員的難點、痛點,堅持“讀寫結合”是工作室文化的行為準則之一?!白x寫結合”最大的作用在于促進學員深度思考,猶如室徽標識里的書和筆,寓意學習、思考和表達。又如,工作室規(guī)定“一課一反思”“一活動一體會”“一觀點一札記”“一年一論文”“一周期一課題”的成果表達行為,以成果表達的終為始,促進學員深度思考、主動學習,以此引導學員筆耕不輟,強化其思考和表達能力。
名師工作室在文化建設價值取向導向下,在具體的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形象文化和行為文化引領下,潛移默化、默默前行,逐步增強了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了管理機制,樹立了品牌效應,踐行著名師工作室“成長和引領成長”的初心和使命。
名師工作室文化建設,借助教育信仰,重塑了學員的價值觀、教育理想、教育理念、行為信念、工作方式等,達成了共同愿景。這種共同愿景成為巨大的凝聚力,將工作室全體成員緊緊地連在一起,營造了一個彼此認同、用心堅守的大家庭,增強了“共建、共創(chuàng)、共享、共進、共榮、共富”的團隊精神。如每一堂公開課的備課、磨課、上課和反思,每一篇論文的選題、資料收集、修改和定稿,每一次觀點報告的擬題、找資料、試講和定稿,每一次讀書會的選書、拆讀章節(jié)、閱讀交流、觀點分享以及每一次的合影、聚餐、團建等,都是團隊凝心聚力的象征。
工作室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創(chuàng)新了管理和服務機制。如“五二”研修模式?!半p修”指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雙研”指研己和研教;“雙引”指被他人引領和引領他人的“雙引角色”;“雙導”指工作室主持人和助理雙導師引領;“雙驅”指目標和作業(yè)驅動學員成長。由此形成了規(guī)范的行動流程:自我分析→制訂規(guī)劃→踐行規(guī)劃→驗證規(guī)劃→優(yōu)化規(guī)劃,循環(huán)修正、螺旋上升。在每一學期、學年、工作室學習周期的階段性時間節(jié)點,結合成長規(guī)劃,剖析自我,彌補不足、發(fā)揮優(yōu)勢。引導學員找到專業(yè)成長的最佳路徑和最短距離。
工作室文化涵養(yǎng)了教師研修的生態(tài),讓學員享有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呈現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良好生態(tài)。如工作室閱讀的四個“一”,“一月一本書、一書一體會、一觀點一札記、一札記一分享”;報道宣傳的輪流撰寫、分工合作;教學實踐的學習閉環(huán),“導師講授→團隊理解→學員演練→團隊研討→學員內化”;專題研討的“四位一體”流程,學員思考的“點”→團隊思考的“線”→輻射展示的“面”→成果內化的“維”等。工作室文化建設的內涵式發(fā)展突出了學員的內在稟賦、內部動力、內部潛力和內部創(chuàng)造力的不斷優(yōu)化重組,全面提升了學員的文化素養(yǎng)。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苯Y業(yè)后的學員在各自區(qū)域建立輻射源,形成了立體的輻射網?;虺蔀榭h(市、區(qū))工作室主持人、或成為省市名師工作室助理、或成為學校領導、或被評為學科骨干教師等,以不同身份、不同方式把工作室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多維度輻射出去,引領區(qū)域教師共同成長。
經過六年的工作室文化建設,錢勇體育名師工作室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工作室文化,樹立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作室品牌,取得良好聲譽。如2021年1月28日在溫州市廣播電臺《教育面對面》欄目作溫州市優(yōu)秀名師工作室(站)展播。先后受邀向新疆阿克蘇地區(qū)、南京、浙江師范大學、溫州大學以及省內外作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工作室文化建設的經驗交流。工作室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以文化人:名師工作室理念文化構建及實施策略》發(fā)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年第8期)。
工作室是“人”會聚的地方,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故事,有文化的工作室一定有生動美好的教育故事。有了屬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工作室文化就有了強大的生命力。教育的本質即文化的傳承。在名師工作室這個特殊的共同體中,文化建設過程即文化傳承過程,亦是教學相長、引領相長、渡人渡己的辯證歷練。文化鑄人,鑄造的既是師,也是生。只有用文化才可塑造有文化的人,才可培養(yǎng)有文化的教師,才可建設有文化的團隊。因此,名師工作室文化的建設對集體人格的鑄造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