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 侯保成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一文中說:“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肩負的使命更為重大。”
從我們黨的百年偉大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五四”時期,陳寅恪、梁啟超、蔡元培、李大釗、陶行知、魯迅等一大批“大先生”,用他們的吶喊喚醒了中華民族,用他們的號角鼓舞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投身救亡圖存的民族復興大業(y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陶行知、李四光、錢偉長、蘇步青、袁隆平、斯霞等一批對教育情有獨鐘的“大先生”,用畢生的心血投身教育,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可以這樣說,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都來自技術的進步,技術來自人才,人才來自教育。
201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時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載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p>
作為一名做了29年校長的基層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優(yōu)秀教師團隊對一所學校的意義。無論是鄉(xiāng)村小學,還是城市名校,區(qū)別不在于校園大不大,教學樓豪華不豪華,教學硬件哪個更現(xiàn)代化,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師資。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幾乎就等于一所好學校。所以,教師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使命和擔當,我們才是學校最重要的資源。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上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養(yǎng)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上好思想政治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我曾參與國家哲學社科思政“十四五”專項課題“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建設銜接機制研究”,在課題組的前期調研中,我們對大學、中學、小學不同學段的學生如何看待思政課做了比較全面的調查。各學段喜歡思政課的人數(shù),占本學段被調查人數(shù)的比率是:小學生15.91%,初中44.51%,高中27.09%,大學10.98%,研究生1.51%。作為思政課教師,面對這個數(shù)字,我是難以相信的——思政課如此尷尬的地位,超出了我的想象力。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一部分說是課程沒意思,更多的是覺得老師講得沒意思。學生喜歡或者不喜歡思政課,主要原因取決于誰在教思政課。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不同的老師教課,學生對思政課的喜歡程度完全不同。
課堂是教師揮灑才華的地方。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先要把書本讀厚,把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融入到課程里面;再把書本讀薄,把課程的主線梳理清楚,把概念的邏輯梳理明白;然后把知識變成問題,問題變成習題,實現(xiàn)教材和生活的編織、知識和生命的共舞。
“一切學一點,一點學一切?!弊鳛樗颊n特級教師,我是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與課程一起成長的。每天誦讀《道德經(jīng)》,我堅持了差不多10年;每天學習3小時《論語》,我寫下了60萬字的讀書筆記;還研究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楊紅櫻、沈石溪的兒童讀物,《史記》《大秦帝國》……我讀書很雜,甚至一些企業(yè)管理、腦科學、心靈成長之類的書也都有涉獵。
博學多聞,愛好廣泛,生活豐富多彩,思想與時俱進,教師的課堂才能生動鮮活。
“一點讀一切”,指的是教師對自己專業(yè)的要求。只有專業(yè)過關,才能課堂出彩。要做到專業(yè)通透,對教材和課程標準要如數(shù)家珍,本學段的要清楚,前后學段的要明白。
好的教育,是上行下效的正向引導。以讀書明理、讀書鑄魂為目的的思政課尤其如此,教書育人,我們先要做好自己。我們必須塑造自己在學生面前的美好形象,主動成為學生前進的標桿、信念的燈塔。唯有如此,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信其師,行其道。
思政教師要主動追求并確立大境界、大胸懷、大格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教師提出的要求,我們要做好六方面,也就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我們要自覺對照六個標準: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堅持教書育人相統(tǒng)一,堅持言傳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相統(tǒng)一;自覺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用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
我是思政教師,同時也做了20多年的校長,目前負責的北京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首城國際校區(qū)有中小學40多個教學班,加上還有一些特級教師需要承擔的學術任務,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一直努力踐行:要求老師做到的,我先做到;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先做好。每天早到晚走,凡事盡心盡力,我努力讓自己站成標桿。我的“學習強國”學習總分一直位居前列,我的每節(jié)課都堅持提前到崗候課,我見到每一個學生,每一位保安、保潔都主動打招呼,和學生一起跑操,和值日學生一起門口值班,陪餐時堅持吃學生餐……課上課下一致、網(wǎng)上網(wǎng)下一致,自覺做學生的表率,努力成為學生喜愛和信賴的老師。
人不是靠對錯來生活的,而是靠習慣。很多時候,老師的道理變成學生的道理,過程是曲折的,行動是艱難的。老師認為對的,學生未必認為對。即使學生從理智上同意老師的觀點,但是情感上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從想做到做到,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學生在走進思政課堂之前,他的很多定式思維已經(jīng)形成,很多性格和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認知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個性稟賦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不同,個人經(jīng)歷不同,對待同一件事的態(tài)度也就不同。
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兩點:一是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二是要堅持因材施教,根據(jù)學情實施教學。
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我們要牢記“有教無類”的古訓。教育不能僅僅是考試,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成長。思政課是鑄魂育人的重要課程,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明是非、知大義、正德行。學生在未來走向社會后,能力有大小,分工有不同,事業(yè)成就有高低,但目標都是成為一個正常的人、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受人尊敬的人,這個目標是沒有分別的。在教育者的眼里,公平正義是至高無上的,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都應該被尊重。
課堂是生成問題的地方,也是解決問題的地方。堅持目標導向,我們的課堂需要集中力量抓關鍵。堅持問題導向,我們的課堂需要沿著主線來探究。核心問題、關鍵問題是我們必須突破的堡壘。問題解決的途徑,是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問題突破的時候,我們需要重視兩個問題:一是問題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位置,要善于使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教材;二是問題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要進入學習背景,回到問題原點,進入問題本質。當我們看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時候,當我們把握問題實質的時候,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我曾經(jīng)帶領老師們做過一個課題“基于小學各學科問題鏈的自主課堂構建的研究”,我們聚焦課堂問題的發(fā)現(xiàn)、探究和解決,整體設計,系統(tǒng)思考,讓問題解決有章可循。我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找出本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然后通過思維導圖,梳理出核心問題的前后關聯(lián)。把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歸整,從課題出發(fā),和學生生活關聯(lián),思考真事情,研究真問題,激發(fā)真情感,交流真感受。
現(xiàn)在的課堂不再是師生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單向流動,沒有互動交流的課堂。書本是課堂資源,教師經(jīng)驗是課堂資源,學生經(jīng)驗也是課堂資源。多維的課堂,立體的情景,講究的是課堂的循環(huán)流動。學生與教材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不僅重視學生的自學,更重視學生的互學和展學,讓思想因為分享碰撞而燃燒,讓真理因為思辨交流而越來越明晰。
我心目中的課堂教學,應該追求三個合一:教學合一,讓師生成為互相促進的一個整體;知行合一,讓教育自覺實現(xiàn)知情意行的自然流動;天人合一,讓學習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自由穿越。我的課堂有三個努力方向:一是按照學號,按照報名順序,每節(jié)課都有3分鐘時事播報,大量的生活素材融入教材,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了書本知識和學生生活的有效遷移;二是利用10%的課程實踐定期組織主體辯論賽,辯題是課本內(nèi)容和生活教育的結合,以辯促思,以辯促學,以辯促行;三是和學校德育教育結合,特別是和校外實踐活動、志愿者行動結合,鼓勵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對兒童來說,他們接受的教育不能是碎片的、撕裂的,而應該是連貫的、持續(xù)的、前后一致的。從課程思政,到學科思政,我們講究的是抱團取暖,合作共贏。圍繞抗美援朝紀念活動,我們設計了視頻校本、道德與法治、語文、美術、音樂等多個學科參與的持續(xù)一個月的課程融合。道德與法治老師設計抗美援朝專題,帶著學生理清楚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和歷程;視頻校本課帶著學生觀看了大量的抗美援朝動畫片、紀錄片、經(jīng)典電影;語文老師設計了觀后感、給抗美援朝英雄的信;美術老師組織了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書畫展覽;音樂老師組織學生學唱抗美援朝紅色歌曲;班主任、少先大隊則精心設計了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隊會觀摩。持續(xù)的認知深入、情感升溫,到了最后觀摩主題隊會的時候,學生、老師、家長代表、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代表都情不自禁,熱淚盈眶。
我參加了北京工業(yè)大學王鋒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課題“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建設銜接機制研究”,并且組織我校高中、初中、小學思政老師申報了北京市德育研究會課題“憲法教育在中小學課堂不同學段的銜接研究”。通過跨學段調研、教材共讀、同上一課等活動,我們都認識到學段銜接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當了解和把握了系統(tǒng)的時候,教師的站位更好了,角色定位就更準確了。
我是一名思政課教師,也是學校管理者,還是一個帶過孩子的父親,曾經(jīng)還做過班主任。我的經(jīng)歷告訴我: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教育和管理緊密配合,家庭和學校緊密配合,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緊密配合。為了帶好自己女兒,我?guī)缀踝x遍了找得到的家庭教育書籍,通過在女兒身上驗證,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教育的竅門。2000年開始,學校舉辦家長學校,我們培訓自己的教師,也培訓自己的家長,效果相當不錯。
我越發(fā)覺得,思政課如果不和班主任工作結合,不和家庭教育結合,不和各個學科配合,終究是紙上談兵。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思政人更要保持清醒認識,要積極主動擔當使命,把思政課內(nèi)容延伸到班級管理、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廣大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善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想方法,以寬廣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做到位,適應新時期發(fā)展需要,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