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居明 朱海龍 王開揚 李志明
(1.海南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東北大學(xué)資源與土木工程學(xué)院)
我國鐵礦資源豐富,但優(yōu)質(zhì)資源匱乏、復(fù)雜難選鐵礦石回收效率較低,導(dǎo)致鐵尾礦品位較高[1]。目前,國內(nèi)鐵礦山尾礦再選綜合利用率低,普遍堆放在尾礦庫中。這不僅浪費資源、占用土地,還需消耗大量的資金來維護尾礦庫的安全與穩(wěn)定,環(huán)境污染風險突出[2-5]。因此,推進尾礦的綜合利用已迫在眉睫。
磁化焙燒—弱磁選工藝是處理弱磁性難選鐵礦石或鐵尾礦的有效方法。文獻[6]表明,采用該技術(shù)處理TFe品位為17.50%的袁家村鐵尾礦,可獲得鐵品位為61.82%、回收率80.91%的鐵精礦;文獻[7]表明,對鞍鋼東部某尾礦進行磁選預(yù)富集—懸浮磁化焙燒—弱磁選半工業(yè)試驗,在給礦TFe品位為11.50%的條件下,獲得了鐵品位為65.70%、回收率為89.90%的磁選鐵精礦。文獻[8]表明,對TFe品位為14.70%的鞍鋼某鐵尾礦,在適宜條件下可獲得TFe品位為62.17%、回收率為84.02%的磁選精礦??梢娫摷夹g(shù)可使鐵得到較充分的回收[9-10]。
本研究以國內(nèi)某鐵尾礦為對象,對其強磁選預(yù)富集精礦進行了磁化焙燒—磁選試驗,為該尾礦的高效選鐵提供了思路。
試樣為國內(nèi)某選鐵廠浮選尾礦強磁選預(yù)富集精礦,主要化學(xué)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1,XRD圖譜見圖1,鐵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2。
?
?
由表1可知,試樣中主要可供回收的成分為鐵,品位為30.63%,主要雜質(zhì)成分SiO2含量為40.78%,其他雜質(zhì)Al2O3、CaO、MgO含量較低,分別為0.92%、2.13%和1.88%;主要有害成分磷和硫含量較低。
由圖1可知,試樣中的鐵礦物主要為赤鐵礦、磁鐵礦和菱鐵礦,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
由表2可知,試樣中主要鐵礦物為赤鐵礦,分布率為62.79%;其次為磁鐵礦,分布率為17.14%;碳酸鐵礦物中鐵含量相對較高,分布率為18.02%;硫化鐵礦物中鐵、硅酸鐵礦物中鐵含量相對較少,分布率分別占1.01%和1.04%,這部分鐵難以富集和回收。
在實驗室采用管式爐進行磁化焙燒試驗,待管式爐內(nèi)溫度達到設(shè)定值后通入N2排凈爐內(nèi)空氣,迅速將磨至一定細度的30 g試樣置于管式爐內(nèi),以H2為還原氣體,按預(yù)先設(shè)定的比例通入N2和H2,還原焙燒一定時間后關(guān)閉加熱系統(tǒng),并停止通入H2,繼續(xù)通入N2使焙燒熟料冷卻至室溫;將焙燒熟料研磨至一定細度后用磁選管弱磁選(119.43 kA/m),分析試驗產(chǎn)品。
焙燒溫度對還原過程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首先進行了焙燒溫度試驗。試驗固定總氣量為600 mL/min(H2體積占總氣體量的20%)、還原焙燒時間為20 min,焙燒熟料磨礦細度為-600目89.72%,試驗結(jié)果見圖2。
由圖2可知,隨著焙燒溫度的升高,精礦品位上升、回收率下降。綜合考慮,確定適宜的焙燒溫度為520℃,對應(yīng)的精礦品位為65.04%、回收率為74.78%。
還原時間試驗固定總氣量為600 mL/min(H2體積占總氣體量的20%),還原焙燒溫度為520℃,焙燒熟料磨礦細度為-600目89.72%,試驗結(jié)果見圖3。
由圖3可見,還原時間從5 min延長至20 min,精礦回收率由74.30%提高至79.53%,繼續(xù)延長還原時間至30 min,回收率顯著下降至74.43%;還原時間變化對精礦品位影響較小。綜合考慮,確定適宜的還原時間為20 min,對應(yīng)的精礦品位為64.23%、回收率為79.53%。
H2濃度試驗固定總氣量為600 mL/min、還原焙燒溫度為520℃、還原時間為20 min,焙燒熟料磨礦細度為-600目89.72%,試驗結(jié)果見圖4。
由圖4可知,在H2氣氛下,隨著H2濃度提高,精礦品位先上升后維持在高位,回收率總體下降。綜合考慮,確定H2濃度為20%,對應(yīng)的精礦品位為64.73%、回收率為79.16%。
總氣量試驗固定H2濃度為20%、還原焙燒溫度為520℃、還原時間為20 min,焙燒熟料磨礦細度為-600目89.72%,試驗結(jié)果見圖5。
由圖5可知,總氣量變化對試驗結(jié)果影響不大,隨著總氣量的增大,精礦品位微幅下降、回收率微幅上升。綜合考慮,確定總氣量為600 mL/min,對應(yīng)的精礦品位為64.36%、回收率為75.94%。
有用礦物的單體解離情況對后續(xù)弱磁選效果影響顯著。焙燒熟料磨礦細度試驗固定總氣量為600 mL/min、H2濃度為20%、還原焙燒溫度為520℃、還原時間為20 min,試驗結(jié)果見表3。
?
由表3可知,焙燒熟料磨礦細度對弱磁選精礦指標影響顯著,精礦品位總體呈先顯著上升后微幅上升趨勢、回收率明顯下降。綜合考慮,確定焙燒熟料磨礦細度為-600目占87.04%,對應(yīng)的精礦鐵品位為64.12%、回收率為71.81%。
試樣在總氣量為600 mL/min、H2濃度為20%、還原焙燒溫度為520℃、還原時間為20 min情況下進行磁化焙燒,焙燒熟料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4,XRD圖譜見圖6,鐵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5。
?
?
由表4可知,磁化焙燒熟料鐵含量有所升高,TFe品位為33.00%,主要雜質(zhì)成分SiO2含量為45.21%,其他雜質(zhì)Al2O3、CaO、MgO含量均較低,分別為0.93%、2.20%和2.00%,主要有害成分磷、硫含量較低。
由圖6可知,焙燒熟料中主要鐵礦物為磁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鐵白云石。這表明,試樣中的赤鐵礦和菱鐵礦經(jīng)過磁化焙燒已轉(zhuǎn)變成了磁鐵礦,為弱磁選富集創(chuàng)造了條件。
由表5可知,焙燒熟料中的鐵主要以磁性鐵的形式存在,其次以赤(褐)鐵礦和碳酸鐵的形式存在;磁化焙燒使礦石中的赤(褐)鐵和碳酸鐵明顯減少,磁性鐵明顯增加,表明磁化焙燒將礦石中大部分的弱磁性鐵礦物轉(zhuǎn)變?yōu)榱藦姶判澡F礦物。
(1)國內(nèi)某選鐵廠浮選尾礦強磁選預(yù)富集精礦中主要可供回收的成分鐵品位為30.63%;主要雜質(zhì)成分SiO2含量為40.78%,雜質(zhì)Al2O3、CaO、MgO含量分別為0.92%、2.13%和1.88%;主要有害成分磷和硫含量較低。試樣中的鐵礦物主要為赤鐵礦、磁鐵礦和菱鐵礦,赤褐鐵分布率為62.79%,磁性鐵分布率為17.14%,碳酸鐵分布率為18.02%。
(2)試樣在總氣量為600 mL/min、H2濃度為20%、還原焙燒溫度為520℃、還原時間為20 min情況下的焙燒熟料鐵含量升高至33.00%,主要雜質(zhì)成分SiO2含量為45.21%,主要有害成分磷、硫含量較低;焙燒熟料中的鐵主要以磁性鐵的形式存在,其次以赤(褐)鐵礦和碳酸鐵的形式存在;磁化焙燒使礦石中的赤(褐)鐵和碳酸鐵明顯減少,磁性鐵明顯增加,表明磁化焙燒將礦石中大部分的弱磁性鐵礦物轉(zhuǎn)變?yōu)榱藦姶判澡F礦物。
(3)試樣在總氣量為600 mL/min、H2濃度為20%、還原溫度為520℃、還原時間為20 min情況下還原,焙燒熟料在磨礦細度為-600目占87.04%、磁場強度為119.43 kA/m情況下進行弱磁選,可獲得鐵品位為64.12%、回收率為71.81%的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