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華 左 淳 李智謀 曲宏略
(1.湖南核工業(yè)建設有限公司;2.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超深設計值的不同會引起爆破質量的差距,超深過大很容易產生超挖現(xiàn)象,增加穿爆成本;超深設計過小,炮轟波無法達到臺階坡底線,易形成根底,不但增加了經濟成本,還對下一步的工作造成影響。因此,研究超深問題對爆破作業(yè)設計具有重要意義[1]。當前國內外研究者對于超深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工程實踐的定性分析,缺乏理論的支撐,還不能夠精確計算超深值,加之爆破質量的好壞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而實際工程中往往使用經驗參數。
本研究通過數值模擬與現(xiàn)場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借助LS-DYNA有限元程序[2-3],針對孔徑、超深、孔網參數,分別建立不同工況的臺階模型進行數值模擬,選取坡底線附近單元體的有效應力曲線進行對比分析,探究不同超深值對臺階爆破效果的影響[4]。
該工程地勢總體為北高南低,地形總體較平緩,坡度為1%~3%,局部略有起伏,地面標高為1 259.5~1 264.0 m,最大高差為4.5 m,平均標高為1 261.75 m。該場地屬微傾斜戈壁平原地貌,根據工程地質鉆探、標貫實驗、動力觸探實驗并結合已有的勘探資料可知,地層主要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層礫砂夾角礫和海西中期侵入巖黑云母花崗閃長巖。
該工程先開挖土方,后爆破負挖石方,從上至下進行施工,土方開挖深度約2.0 m,采取“分區(qū)爆破,分區(qū)開挖”的方式施工,整體由南至北負挖。對現(xiàn)場爆破情況進行統(tǒng)計,所得到的爆破效果不太理想,存在部分大塊和根底。
為了便于觀察計算,將工程簡化為平面對稱問題,取1/2模型。模型總高為10 m,裝藥長度為4.0 m,填塞長度為3.6 m。模型由巖石、炸藥、空氣和填塞四部分組成,其中巖石材料采用Lagrange單元算法,炸藥、空氣和填塞單元使用ALE單元算法,并將這3種材料流入1個單元,再與巖石進行流固耦合。
建好模型后進行網格劃分,并施加邊界條件,其中臺階正面為對稱面,為模擬出無限爆破區(qū)域,模型左面、右下腳面、底面和后面施加透射條件[5],臺階頂面、坡面和坡腳設置為自由邊界,不施加約束。采用g-cm-μs單位制進行建模。露天臺階三維模型見圖1。
此次模擬以超深、孔徑、孔網參數作為實驗變量來建立三維模型,依據工程條件,孔徑值選取90和110 mm;孔網參數選取3組,分別為3.0 m×2.5 m、2.8 m×2.2 m、2.5 m×2.0 m。按照經驗公式,超深一般取孔徑值的10~15倍,鑒于爆破現(xiàn)場實際情況,現(xiàn)場爆破后基本無根底,甚至部分爆破區(qū)域出現(xiàn)超挖現(xiàn)象,故實際超深取值相對于設計值應偏小,故選取超深值為-20,0,20 cm進行建模。按照全面搭配法的方案安排數值模擬試驗,共計18種模型。
在本次數值模擬計算過程中,采用ANSYS-LSDYNA中的164號三維實體單元構建臺階模型,對其進行網格劃分,設置輸出時間以及時間步長,導出K文件,借助LS-DYNA軟件編輯修改K文件,賦予材料參數并定義狀態(tài)方程,添加多物質材料組、設定單元算法控制、添加流固耦合關系[6],設置起爆點后,運行求解器求解,導入結果數據文件,觀察爆破應力變化情況并導出相應時程曲線和損傷圖。
該擬建場地經現(xiàn)場勘探可知下伏基巖多為花崗巖,為方便模擬計算,選取花崗巖作為巖石材料模型,可將其視為雙線性材料模型,選用巖石常用的*MAT_PLASTIC_KINEMATIC材料模型,該模型較好地描述了材料在動態(tài)沖擊下的力學性能,且能夠很好地模擬塑性隨動強化材料[7]。
此模型以Mises準則[8]作為塑性屈服判斷準則,該模型的特點是當某單元的有效應力達到屈服強度時,材料產生變形破壞,因此,將有效應力作為判斷臺階爆破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參數。
巖石力學參數通過室內三軸試驗結果和已有的地勘資料確定,巖石力學參數見表1。
?
采用2號巖石乳化炸藥起爆,通過材料庫提供的炸藥本構模型*MAT_HIGH_EXPLOSIVE_BURN描述,該模型可較為準確地描述炸藥的物理力學性質,一般與炸藥狀態(tài)方程*EOS_JWL匹配使用,其能提供炮轟產物膨脹驅動做功的過程描述[9]。該炸藥材料相關參數取值見表2。
?
堵塞材料參數選取塑性隨動硬化模型,堵塞材料力學參數見表3。
?
本研究采用空物質本構模型模擬空氣,同時與狀態(tài)方程*EOS_LINEAR_POLYNOMIAL配合使用。
本次模擬利用控制變量手段,以超深為主要實驗因子,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以炮孔中心線作為剖面,觀察臺階爆破模擬應力云圖演化過程,見圖2。
由臺階爆破應力演化過程可以清楚觀察,臺階由孔底逐漸起爆,藥包爆炸破壞作用從起爆點開始以應力波的形式向外擴散。t=140μs時,第一排孔開始起爆,t=1 000μs時,所有的孔均已起爆,當t=2 400μs時,能量擴散達到最大,大部分巖石破碎。
以動力分析有限元軟件LS-DYNA作為模擬計算的工具,詳細模擬了炸藥爆炸過程中臺階的受力情況,選取代表性單元體,輸出其有效應力時程曲線,以有效應力為判據探討不同孔網參數和孔徑情況下,超深對根底產生的影響。本研究選取臺階坡底線附近的3個單元(圖3)作為監(jiān)測點[10],觀察研究有效應力云圖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選定孔網參數為3.0 m×2.5 m時,變換不同超深組合共有6個模型,將其逐一進行模擬,沿著臺階坡底線選取3個巖石單元,根據孔徑不同將模型分為兩部分進行對比分析。
3.1.1 孔徑90 mm結果
單元體應力云圖及臺階損傷圖對應的超深均依次為0,20,-20 cm。表4為臺階模型坡底處3個單元有效應力計算結果,圖4為臺階爆破的損傷圖。
?
通過觀察分析以上結果,可得到有無超深臺階爆破坡腳處的有效應力差別很大,即對爆破質量的影響很大。超深20 cm時的有效應力比超深為-20 cm的有效應力大,且超深越小,選取的部分單元體的有效應力均值越小,3組模型的應力均值均未超過抗拉強度,巖石未破碎,留下一定的根底。
3.1.2 孔徑110 mm結果
孔網參數為3.0 m×2.5 m,孔徑為110 mm,建立3組臺階模型,通過后處理軟件計算得到監(jiān)測點的有效應力結果,將這3組模型中每組的每個單元最大有效應力值進行整理,見表5。
?
當超深為20 cm時,有效應力均值為11.716 MPa,是3組模型中觀測單元體有效應力最大的,即爆破模擬效果最佳。通過觀察臺階損傷云圖,更加直觀地展示了爆破后的破碎效果,見圖5。
在這2組模型中,超深20 cm、孔徑110 mm時有效應力峰值最大,單元最大有效應力均值最大為11.716 MPa,其對應的臺階損傷云圖的損傷分布情況最為破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挖現(xiàn)象。
孔網參數為2.8 m×2.2 m時,變換不同超深孔徑組合共有6個模型。根據孔徑不同將其分為2組模型分析。
3.2.1 孔徑90 mm結果
將超深作為唯一變量進行數學建模,數值模擬輸出監(jiān)測點單元A、B、C有效應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對應的監(jiān)測點有效應力峰值匯總情況見表6。
?
可以看出,該孔網參數下的監(jiān)測點有效應力總體要比同孔徑、孔網參數為3 m×2.5 m的有效應力小一些。從有效應力最大值匯總結果可以看出,爆后坡底線的平均應力均大于巖石抗拉強度。超深-20 cm、孔徑90 mm時有效應力最小,有效應力均值為9.61 MPa。超深為20 cm、孔徑為90 mm時單元有效應力最大,有效應力均值為10.27 MPa。
為進一步研究超深20 cm,孔徑90 mm工況下的爆破質量好壞,繪制了其爆破損傷云圖,見圖6。
由圖6可見,臺階巖體破碎情況較完整,大塊狀巖石較少,存在部分超挖現(xiàn)象,但相對而言整體爆破質量較好。
3.2.2 孔徑110 mm結果
以孔徑110 mm,超深0,-20,20 cm為變化參數列出3組模型,選取A、B、C單元體查看其有效應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據單元體有效應力—時間曲線記錄其各監(jiān)測點應力峰值。具體數據見表7。
?
結果表明,孔徑為110 mm時,監(jiān)測點的單元有效應力均值均超過了巖石的屈服強度,證明此工況下的巖石均完全破碎。超深對爆破根底的影響規(guī)律與前述一致。
為更好地了解巖石破損情況,通過數值模擬分析得到臺階破損圖,見圖7。
觀察損傷圖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損傷演化的規(guī)律基本一致,均存在著炮孔附近的巖體損傷最嚴重的情況。應力波以起爆點為中心向四周傳播,巖體逐漸出現(xiàn)裂紋,隨著時間歷程,兩炮孔之間的巖體受到應力波疊加作用,在壓縮波的作用下巖體逐漸破碎,形成粉碎區(qū);粉碎區(qū)形成后進入裂隙區(qū),當應力波在自由面處將會發(fā)生倒向,形成拉伸波,損傷裂隙進一步擴展延伸,逐漸形成巖塊脫離巖體。除此之外,還可通過損傷云圖看出2組模型巖體損傷情況與有效應力判據下的巖石破碎情況相符合。坡腳處臺階模型存在著許多裂隙,巖石松動剝落,形成部分大塊,臺階頂面左上角、坡面右后方均存在大塊。
對比90 mm、孔徑110 mm的2組模型的應力情況和損傷圖,得到雖然110 mm孔徑的巖體破碎情況更完整,但考慮到大孔徑所需要的價格和裝藥量因素,加之孔徑90 mm、超深20 cm時的爆破效果與其基本一致,故而選擇較為經濟的方案,即孔徑90 mm、超深20 cm。
模型以孔徑為劃分依據分為2組,超深分別對應0,20,-20 cm。對2組模型進行數值模擬,分析計算有效應力結果。
3.3.1 孔徑90 mm結果
根據本組模型對應的A、B、C爆破單元體有效應力—時間曲線圖,整理記錄其各監(jiān)測點應力峰值。具體數據見表8。
?
在孔網參數為2.5 m×2.0 m、孔徑90 mm時,除了超深為-20 cm應力均值未超過10 MPa,其余2組的有效應力均超過10 MPa,即巖石破碎。其中無超深時,單元最大有效應力的最大值為10.34 MPa,最小值為10 MPa,均值為10.18 MPa,爆破效果最佳,具體效果見臺階損傷圖8。
3.3.2 孔徑110 mm結果
建立超深不同的模型,輸出監(jiān)測點對應的有效應力曲線分析爆破效果。該組模型對應的考察單元體A、B、C有效應力時程曲線的應力峰值統(tǒng)計結果見表9。
對于孔網參數為2.5 m×2.0 m時,孔徑110 mm的單元最大有效應力的最大值為14.769 MPa,最小值為10.77 MPa,都超過了巖石抗拉強度10 MPa,此時巖石破碎。根據損傷圖可見該工況下存在明顯的超挖現(xiàn)象(圖9)。
?
由臺階損傷云圖對比分析可得,隨著超深的增加根底現(xiàn)象明顯改善??讖綖?10 mm時的臺階破損質量相對孔徑90 mm而言,超挖現(xiàn)象更為嚴重,爆破質量較差。當孔網參數為2.5 m×2 m、孔徑90 mm、超深為0 cm時,單元最大有效應力的最大值為10.34 MPa,最小值為10 MPa,均值為10.18 MPa,都超過了巖石抗拉強度10 MPa,此時巖石破碎,且?guī)缀鯚o超挖大塊率問題,爆破效果最佳。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為避免超挖,選擇較保守的爆破參數進行試驗,即孔網參數2.5 m×2.0 m、孔徑90 mm、超深為0 cm。爆破后進行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與原爆破方案(孔網參數3.0 m×2.5 m,孔徑90 mm,超深為20 cm)對比,采用優(yōu)化后孔網參數進行爆破,大塊率降低了20%,根底率降低了15%,最終爆破效果符合預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1)通過改變不同的超深發(fā)現(xiàn),在合理范圍內增大超深可以降低根底率。
(2)在縮小孔網參數和在增大孔徑的情況下,超深可相應地適當縮小,以避免超挖。
(3)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方案的可行性,孔網參數為2.5 m×2.0 m時、孔徑90 mm、無超深時,巖石破碎程度更好,超挖和根底現(xiàn)象有所控制,大塊也控制在一定范圍,爆破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