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健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教學型職業(yè)院校更側重于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其體育實踐課程的開設,不僅應注重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還要注重職業(yè)體能的發(fā)展,注重通過體育實踐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谶@一目標,為提升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開展效果,應樹立“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推進體育實踐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時刻謹記思政教育的滲透。因此,要打破各學科之間的隔閡,推進各類學科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培養(yǎng)出品德優(yōu)良、專業(yè)扎實、身心健康的新時代人才。為了推動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應厘清其二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程的開展,其目的在于通過運動與身體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幫助學生掌握相關運動技能,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教學型職業(yè)院校思政教育課程的開展,則以“立德樹人”作為教學任務,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政治素養(yǎng)、思想覺悟、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在學生的思想層面上進行干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有正確的思想引導,實現(xiàn)自我價值。無論是體育教育還是思政教育,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育人目標,那便是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因此,二者都是教學型職業(yè)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在“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全人教育”等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程開展的目標已不再局限于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傳授與學生體能的提升,而是開始重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開始探索如何將體育實踐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以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從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體育實踐課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蘊含了思政教育元素,這就需要教學型職業(yè)院校的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深入挖掘體育實踐課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滲透,最終將體育實踐課的顯性教育與思政的隱性教育相結合,將體育精神、體育價值、體育文化等根植于學生內心深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等,共同實現(xiàn)全方位的育人目標。
許多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的開展,通常只重視學生運動成績的提升,沒有認識到體育實踐課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價值,導致體育教師在體育實踐課過程中,因為缺乏思政教育意識,沒有挖掘體育實踐課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從而影響了體育實踐課思政教育效果的發(fā)揮。盡管有部分教學型職業(yè)院校的體育教師具有在體育實踐課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意識,但由于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思政教育培訓,加之對“課程思政”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缺乏全面準確的認知,在體育實踐課過程中,難以準確地找到思政教育滲透的切入點,思政教育效果欠佳,久而久之,他們便放棄了思政教育的融入。
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的開展,通常采用示范講解法,為學生講授運動項目相關技戰(zhàn)術,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技能。教學方法的單一也導致了教學內容的單一,示范講解法的思政教育內容滲透效果較差。就改革背景下的體育實踐課教學方法來看,許多新型的體育實踐課教學方法能較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如體育教師可通過競賽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正確的競爭觀;可通過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體育魅力與體育文化;可通過合作學習教學法使學生樹立起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等等。
教學型職業(yè)院校的體育實踐課教學評價中對學生體育成績的考評,主要針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情況、體能測試的達標情況、學生的出勤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沒有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思想品德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學評價體系的局限也就導致了教學內容的局限性,因為在評價體系中沒有針對學生的思政方面評價的內容,所以在體育實踐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就容易忽略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yǎng),學生往往只關注順利通過考試,而專注于項目技能的掌握與身體素質的提升,嚴重影響了思政教育內容的融入。
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雖然以實踐教學為主,與文化類課程有所不同,但是作為教學型職業(yè)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肩負著“為國育才”的重任,也需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因此,思政進體育實踐課堂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就需要不斷探索,以找尋體育實踐課思政進課堂的有效路徑,從而有效提升體育實踐課的德育效果。
在“立德樹人”與“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教師應認清當前體育實踐課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轉變自身教育理念,要充分認識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同為教學型職業(yè)院校的育人手段,二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關系,從思想觀念上樹立體育與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在體育實踐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積極挖掘體育實踐課內容中的思政元素,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囊龑c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體育實踐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為此,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在體育實踐課教學過程中,嚴于律己,品行端正,有自己的職業(yè)理想,致力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具體來講,體育教師需要具有學習精神,要關注時代與社會的發(fā)展方向與需求,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教學理念,堅持自己的職業(yè)理想,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結合學生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此來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識與能力。
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要實現(xiàn)思政進課堂,體育教師需要先認清“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這3個問題。因此,在明確體育實踐課思政進課堂的教學目標之后,體育教師應豐富體育實踐課教學內容,深入挖掘不同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推進思政教育進體育實踐課堂的進程,還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解決如何教這一問題。例如,教學型職業(yè)院??稍隗w育實踐課中開設太極拳、武術等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中華傳統(tǒng)體育文化與體育精神的魅力,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體育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在籃球技戰(zhàn)術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方法,讓學生觀看高水平的籃球競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深入理解,然后再刻苦練習,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勤學苦練的品質;可以運用競賽法來開展足球實踐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競賽提升自身足球技戰(zhàn)術實踐能力,并促進自身團隊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等品質的提升。 總之,應豐富體育實踐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以提高體育實踐課的思政教育效果。
當前,在教學型職業(yè)院校的體育實踐課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就學生評價來看,主要針對項目技能與體能進行測評,沒有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入教學評價體系;就教師評價來看,也只是對其教學能力與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沒有對教師的品德與思政教育的融入進行評價。在“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為完善這一體育實踐課教學評價體系,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質,對體育教師進行思想道德考核,同時也應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使體育實踐課教學評價能夠充分反映出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確保體育實踐課教學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基于此,就要構建出一個融入思政教育內容的體育實踐課教學評價體系,加深師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提高重視程度,從而使體育教師能夠自覺主動地積極探索思政教育在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中的有效滲透,從而實現(xiàn)體育實踐課教學的全方位育人目標。
目前,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思政進課堂仍存在著意識薄弱、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評價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體育實踐課的思政教育滲透效果。因此,基于“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等教育理念,應積極探索有效路徑,通過提高體育教師思政教育意識與能力、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有效舉措,來提升教學型職業(yè)院校體育實踐課的思政教育滲透效果,從而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