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得,生完寶寶后,每個來家里看望的人都想抱一抱寶寶?而寶寶的反應大多是四肢僵硬,甚至開始放聲大哭,直到回到媽媽的懷抱才會平靜下來。嬰兒為什么能夠分辨出媽媽和陌生人?
實際上,在出生前,胎兒便會通過羊水的氣味提前熟悉媽媽的氣味。
某研究中心曾經(jīng)對兩周大的女嬰亞歷山德拉進行氣味測試:亞歷山德拉躺在嬰兒床里,頭的兩側各固定著一個盒子,并且每個盒子里都放著一塊軟墊。一塊帶有她媽媽的氣味,另一塊帶有另一個媽媽的氣味。之后,研究者用風扇向兩塊軟墊吹風,讓氣味飄進嬰兒床。1分鐘后,研究者將軟墊的位置進行調(diào)換,通過觀察亞歷山德轉頭的時間,來判斷她對媽媽氣味的偏愛程度。
實驗結果顯示,亞歷山德拉在兩段各1 分鐘的時間內(nèi),有73%的時間轉向了帶有自己媽媽氣味的軟墊,這一概率遠遠高于偏好的閾值(指一個效應能夠產(chǎn)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表明她對媽媽的氣味十分敏感。一旦聞到媽媽的氣味,她會興奮地揮舞自己的四肢,嘴巴動個不停。
那么,同時面對媽媽和陌生人時,嬰兒會是什么反應?
對此,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者讓5 周大的女嬰埃米莉在健康訪視人員莉斯和媽媽懷里各停留了一段時間。
莉斯曾經(jīng)照顧過埃米莉,但在她懷里時,埃米莉始終與她保持距離,身體也是緊張僵硬的,并不斷看向媽媽?;氐綃寢尩膽驯Ш?,埃米莉仍專注地盯著媽媽的臉,并緊緊依偎著媽媽,身體和表情也放松了很多。
從實驗可以看出,嬰兒愿意更多地觀察媽媽,對陌生人的懷抱比較抗拒。通過持續(xù)的嗅覺感知、視覺觀察,嬰兒逐漸熟悉了媽媽的氣味和模樣,最終認識了媽媽。
通常情況下,嬰兒對家人是比較依賴的。但也有一些特別的嬰兒,他們可能不想跟任何人進行密切的身體接觸。這是因為嬰兒剛出生時,由于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影響了其對父母的感受,包括對擁抱的反應等。比如,有些嬰兒即便在父母的懷抱里也不會放松下來,反而會抗拒甚至掙扎。
有些父母會認為,這反映出他們對寶寶的照料存在不足。然而,目前沒有權威研究能夠說明此類反應與父母的照料有關。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留意來自嬰兒的其他信號(比如目光或其他面部表情),這些信號會展現(xiàn)出嬰兒面對父母時的真實反應。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他們逐漸能夠分辨出陌生人和父母的區(qū)別,對父母的依戀也越來越深。他們也漸漸感受到父母的愛,會用擁抱、微笑、點頭去回應父母。親子共度的時光之所以珍貴而美好,大概是因為雙方眼中只有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