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賈成林,徐胡佩
(中國建設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建筑垃圾的產生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還會破壞當地的環(huán)境,在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保理念的指導下,建筑企業(yè)和施工單位要減少資源的浪費,采用科學的方法處理建筑垃圾,嚴格按照建筑垃圾處理的規(guī)范標準進行運輸、填埋和再利用。應當對建筑垃圾進行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根據建筑垃圾的類型和特性采用特定的資源化處理方法,對建筑垃圾處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把控,做好垃圾分類和回收,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
建筑垃圾主要由施工單位和拆除單位負責,建筑工程中施工垃圾和拆除垃圾的占比情況如表1 所示,這兩個單位要重視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處理。處理建筑垃圾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資金,為了節(jié)約成本,很多單位沒有嚴格按照要求處理建筑垃圾,導致減量化、資源化的成效較差。
表1 建筑垃圾的組成比例
我國對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政策不夠完善,缺少管理依據,無法對相關單位進行限制和約束,難以持續(xù)推廣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置觀念和方法,建筑垃圾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依舊十分嚴重。
有很多建筑垃圾都屬于可回收資源,部分工程會將混凝土和渣土等建筑垃圾收集起來,將這些資源回收利用,但是,回收利用的方式非常單一,并沒有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很多單位并不重視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回收再利用的意識比較薄弱,導致資源被大量浪費。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越來越多,個別地區(qū)的垃圾填埋場無法滿足建筑垃圾填埋的需求,鋼筋、砌塊等建筑垃圾都屬于可回收利用資源,但是真正得到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非常少。
第一,制訂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置方案。制訂方案時,參考國家或當地政府發(fā)布的建筑廢棄物排放標準,以節(jié)能減排為核心,制訂建筑廢棄物處理方案,對各施工階段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規(guī)定,按照減量化的指標進行處理,明確減量化處理的主要對象和減量化的指標,明確指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途徑和方法,出具建筑垃圾清單,在施工拆除和實際進行處理的時候,真實記錄建筑垃圾的產生和處理情況,統(tǒng)計建筑垃圾的類型和總量,按照方案的規(guī)定進行處置。
第二,對施工現場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建筑垃圾種類較多,在工程現場堆放垃圾的時候,要做好分類工作,按照混凝土、鋼筋等類別進行堆放,對同一類型的建筑垃圾進行回收。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要準確區(qū)分建筑垃圾,將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分別放置,了解整體的施工工序和各環(huán)節(jié)建筑垃圾的類型,避免建筑垃圾之間相互混淆,影響后期的回收工作。
第三,對施工現場的臨時設施進行再利用。建筑施工現場還會搭建很多臨時設施,如工地的大門和圍墻,這些都可以被拆卸和再次利用?,F場道路硬化施工的材料要盡量使用再生材料,如果工期非常短,可以使用鋼板,施工結束后拆除鋼板路面,將鋼板材料回收再利用。有些建筑工程需要先將場地中的老舊建筑拆除,之后才能進行施工。老舊建筑一般是磚混結構,這些材料具有較高的再利用價值,但是要注意拆除方式,如果拆除方式不合理,有可能對材料造成較大的破壞,由此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應當在減量化的思維下進行拆除和處理,采用“建筑拆解”的方法,保護好老舊建筑中有回收利用價值的垃圾,實現循環(huán)利用。建筑拆解大大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拆解工作有5 個步驟:一是拆除建筑中的裝飾構件,如裝飾線和門框等構件;二要拆除管道和櫥柜;三要拆除樓面層、保溫層和墻面,拆掉剩余的管線;四要拆除屋頂;五要拆除地板和墻體,還有建筑的框架結構。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拆除工作完成之后,先進行清理,避免現場存在釘子、碎玻璃等雜物,按照建筑材料的類型進行分類存放。
第四,通過信息化的方式進行減量化處置。減量化工作要貫穿建筑工程的全過程,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建筑材料的選擇和利用,設計單位可以按照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目標進行設計,對圖紙進行調整,對BIM 技術進行運用,利用信息化技術做到精準投料,減少變更次數,這是因為設計變更需要將原本不合理的地方拆除,對該部位重新進行設計和施工,拆除的材料就會被當成建筑垃圾,不僅浪費大量的資源,還增加了工程造價。而信息化技術能夠減少變更情況,讓建筑材料的管理更加精準。采用限額領料的方法,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問題。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材料數據庫,詳細記錄建筑材料的總數、已使用數量和剩余數量,同時還要記錄建筑垃圾的分類情況和處理情況,做到精準化管控,讓建筑垃圾減量化處理更具成效。工作人員可以在移動端設備上登錄管理平臺,隨時查看建筑垃圾的分類處置情況,建立建筑垃圾處置臺賬,標明建筑垃圾的處置數量和回收再利用的數量,寫明每個建筑垃圾的流向[1]。
第一,加強綜合利用。將建筑物料管理工作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結合起來,重點對改建工程和拆除工程進行管理,做到專項減排,開展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項目,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率。可以挑選幾個地區(qū)和建筑工程項目,將其作為試點地區(qū)和試點項目,對建筑垃圾進行綜合利用,得到綜合利用的衍生品,總結試點項目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情況,探索多種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模式,按照特定的流程進行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如圖1 所示。為了實現綜合利用的目標,應當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進行預測,預估建筑垃圾的產生量,分析建筑垃圾的類型和分布情況,從整體上進行布局和規(guī)劃,完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基礎設施和相關制度,研發(fā)綜合利用產品,為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和資源化利用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圖1 建筑垃圾處理流程
第二,根據建筑垃圾的類型采取相應的資源化利用措施。建筑垃圾資源可以被用在其他工程中,表2 對建筑垃圾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并且指出了各個類型建筑垃圾被回收利用后的主要用途。例如,用建筑垃圾對礦坑進行回填,我國的礦產資源豐富,礦山開采過后,會留下范圍較大、深度較深的礦坑,很多地區(qū)并沒有對礦坑進行修復和處理,導致當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泥漿、渣土都能被當成回填材料,將這些建筑材料破碎后進行篩分,根據土石方級配的標準進行處理,材料混合均勻后,將其回填到礦坑匯總。建筑垃圾還可以用在道路工程中,將建筑垃圾當成再生路基,路基材料一般為天然土,如果挖除其他區(qū)域的天然土,勢必會對該地區(qū)的水土環(huán)境帶來影響,破壞該地區(qū)的植被。建筑垃圾中的廢磚、廢瀝青和混凝土具有較高的強度,可將這些建筑垃圾軋碎和過篩,在混合過程中添加再生劑,進一步增加材料的延展性和黏度,使再生瀝青的性能達到道路路基的標準[2]。
表2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法
第三,按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工藝流程進行處理和利用。在資源化處理時,應當明確資源化處理的工藝流程,可以按照圖2 的工藝流程進行處理。在現場環(huán)境中,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和篩選,使運輸工作更加方便,提高處理效率。根據各個建筑垃圾的物化性質進行處理,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組成成分,使用專門的資源化處理設備。在資源化處理工作中,可以運用機械技術、液壓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就地處理、集中處理等方式。如果選擇就地處理的方式,要加強對噪聲和粉塵的控制,避免就地處理工作對當地的環(huán)境造成影響。對砌塊成型處理工作來說,應盡量使用液壓設備,適當使用其他輔助設備,保證砌塊的強度[3]。
圖2 再生原料(或骨料)混凝土砌塊生產工藝流程
建筑工程的資源消耗量非常大,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大部分建筑垃圾都可以被回收利用,如果直接丟棄,將會浪費資源,應當對建筑垃圾進行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將建筑現場的垃圾分類收集,根據各個建筑垃圾的類型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法,對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和二次利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