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同鵬,王立華,蔣維,秦基偉
(650093 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理工大學 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
采用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gital Elevation Model)耦合方法對流化床[1]、谷物篩選[2]、顆粒碰撞[3]等進行數(shù)值模擬,是研究此類問題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這類數(shù)值模擬顆粒量級大,造成模擬計算量大,效率低[4]。以量綱理論[5]為基礎,建立縮比模型可以有效減少仿真時間,提高模擬分析效率,成為解決大規(guī)模數(shù)值模擬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
基于縮比模型開展研究集中在工程各領域[6]。FU[5]等以單向斜桿型單層柱面網(wǎng)殼為例,利用量綱分析原理,推導出內(nèi)部爆炸條件下縮比模型與全尺寸模型的相似規(guī)律;謝述春[7]等采用量綱相似方法建立了多層混凝土的內(nèi)爆炸相似模型,驗證了全尺寸模型與縮比模型爆炸毀傷效應的一致性;劉銘剛[8]等通過相似理論得到結(jié)冰風洞實驗的縮比模型試驗運行參數(shù)。在結(jié)構(gòu)工程方面,田勇強[9]等通過尺寸比尺和流速控制實現(xiàn)縮比模型與原型的幾何相似和雷諾數(shù)自相似,采用試驗與數(shù)值計算對比研究,并利用相對誤差分析驗證試驗的可行性;劉祥勇[10]等運用量綱分析方法建立流體相似理論,并在幾何相似和加速度相似的基礎上推出原型和模型的相似比;施衛(wèi)東[11]等采用相似換算法設計潛水泵,并通過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相結(jié)合的方法驗證潛水泵縮比模型的相似性。以上文獻利用相似理論在結(jié)構(gòu)變形、沖擊、結(jié)構(gòu)設計、流場仿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關于流場與固體場耦合的相似理論研究較少。
針對上述研究現(xiàn)狀,本文以流固耦合為思想方法,進行柔性帶狀顆粒風選相似性規(guī)律研究。根據(jù)柔性片狀顆粒風分裝置建立了全尺寸模型,并采用量綱相似理論建立了1/2 縮比模型,同時基于離散單元法建立了柔性片狀顆粒模型。通過對全尺寸模型與1/2縮比模型內(nèi)流場(采用k-ε標準湍流模型)的仿真分析,驗證了1/2 縮比模型的內(nèi)流場相似性。通過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CFD-DEM 耦合方法仿真分析,驗證了柔性片狀顆粒運動的相似性,進而驗證了1/2 縮比模型的可行性。
高效離心風分倉結(jié)構(gòu)尺寸及三維模型如圖1(a)、圖1(b)所示;同時還建立了風分倉1/2縮比模型,如圖1(c)所示。
圖1 風分倉結(jié)構(gòu)模型Fig.1 Wind storage structure model
風分倉結(jié)構(gòu)由柔性片狀顆粒出料口、柔性片狀顆粒進料口、進風口3、片狀葉梗出料口4所組成。
根據(jù)柔性片狀顆粒風分倉的特點,進行量綱分析時做如下假設[12]:(1)柔性片狀顆粒模型在EDEM 軟件中通過bond 鍵連接,該模型可以視為柔性材料;(2)由于在仿真分析時,選取的柔性片狀顆粒的數(shù)量較少,則不考慮片狀顆粒之間的碰撞力。選擇L,M,T作為基本量綱,其對應物理量分別為長度、質(zhì)量和時間。根據(jù)相似π 定理,本文有n=9 個物理量,量綱數(shù)為m=3 個,則可表示為(n-m=6)個獨立量綱(π1,π2,…,πn-m)函數(shù)關系來表示[13]。
表1 相關物理參數(shù)及量綱Tab.1 Relevant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dimensions
根據(jù)π 定理,可以得出無量綱方程
根據(jù)π 定理,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π 項式應對應相等,即πip=πim。其中,下標p,m分別代表全尺寸模型和1/2 縮比模型。
當1/2 縮比模型與全尺寸模型仿真中采用相同的邊界條件時,風分倉結(jié)構(gòu)縮比尺寸的比例成λ倍,求解πip=πim可得:
由式(2)可得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的參量關系,見表2。由表2 可知流場速度、顆粒軌跡以及顆粒速度的關系,推導出時間滿足關系式tp/tm=λ。通過仿真分析驗證縮比模型的準確性。
表2 原型與1/2 縮比模型之間的參量關系Tab.2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otype and 1/2 scaled model parameters
2.1.1 標準湍流模型
由LAUND 和SPALDING 提出的k-ε湍流模型能對流場的仿真模擬提供較好的計算精度[14]。本文在計算時采用標準的k-ε湍流模型,該模型由2個傳遞方程描述:一是湍流動能表示的湍流模型,表達如式(4);二是湍流耗散率表示的湍流模型,表達式如式(5)。
式中:ρ——密度;k——湍動能;μ——湍流黏度系數(shù);ε——湍動能方程的耗散率;C1ε,C2ε——常量;σε,σk——ε方程和k湍流模型常數(shù)。
2.1.2 邊界條件的設置
本文選用常用的流體速度入口與壓力出口,風分倉體的入口設置為速度入口,進風口3 設置為10 m/s 空氣流速,進料口2 設置為5 m/s 空氣流速;出口設置為壓力出口且為一個標準大氣壓。全尺寸與1/2 縮比模型設置相同的進風速度,流體材料設置為空氣,將風分倉的倉體設置為不可流通的壁面。
2.2.1 片狀顆粒離散元模型的建立
在CFD-DEM 耦合仿真中,選取規(guī)格尺寸為25.4 mm×25.4 mm 的柔性片狀對象進行建模,本文對柔性片狀顆粒采用UDF 的建模方式,片狀顆粒模型如圖2 所示。該柔性片狀顆粒模型由1 041個半徑為0.25 mm 的圓球通過bond 鍵連接而成。
圖2 柔性片狀顆粒離散元模型Fig.2 Discrete element model of flexible flake particles
2.2.2 CFD-DEM 耦合原理及參數(shù)設置
將網(wǎng)格劃分好的柔性片狀顆粒風分倉模型導入到EDEM 軟件中,進行參數(shù)設置,風分倉的結(jié)構(gòu)視為剛體結(jié)構(gòu)。EDEM 仿真參數(shù)如表3 所示[15]。編譯耦合程序,實現(xiàn)EDEM 與Fluent 兩軟件之間的雙向耦合。
表3 離散元仿真參數(shù)Tab.3 Discrete element simulation parameters
EDEM 軟件中的接觸包括柔性片狀顆粒與柔性片狀顆粒的接觸,以及柔性片狀顆粒與壁面的接觸。柔性片狀顆粒與柔性片狀顆粒之間采用的接觸模型為Hertz Mindlin with bonding 模型;柔性片狀顆粒與風分倉體壁面之間采用的接觸模型為Hertz Mindlin 無滑動接觸模型。
本文中,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之間的幾何相似已經(jīng)得到了滿足,風分倉內(nèi)流場的相似是通過流體力學軟件(CFD)計算得出的。對于流場的相似性分析中,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設定一致的邊界條件,采用相同的k-ε湍流模型求解器分析對比2 個模型xy截面上的速度流場分布云圖,以及風分倉各個進出口截面速度分布曲線圖。
3.1.1 風分倉內(nèi)流場分布
得到2 個模型xy截面上的速度流場分布如圖3 所示。由圖3 可見,2 個模型在倉體壁面左側(cè)部分區(qū)域都出現(xiàn)較低的流速區(qū)域,柔性片狀顆粒出料口處流場速度較大,從流場分布可判斷兩模型具有流場分布相似性。
圖3 柔性片狀顆粒風分倉內(nèi)流場分布Fig.3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diagram in flexible flake particle wind distribution bin
3.1.2 進出口截面速度相似性分析
為驗證1/2 縮比模型仿真的相似性,在設置相同邊界條件下,選取進風口、片狀葉梗出料口、柔性片狀顆粒出口3 個進出口面上的速度點,分析對比2 個模型中速度及其分布情況,其分布如圖4 所示。由圖4 可知,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的速度變化趨勢相同;在每個位移曲線點處截面速度略有差異,截面點速度有所差別,最大誤差大約在1%,但截面點速度曲線近似滿足vap/vam=1 的相似比例關系。因此,可以得出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的流場分布滿足相似性。
圖4 流場各進出口截面速度Fig.4 Velocity of inlet and outlet sections of flow field
基于所建立的柔性片狀顆粒風分倉CFD-DEM耦合模型進行風分過程仿真分析,分別選取不同數(shù)量柔性片狀顆粒的位移進行對比。如圖5 所示,分別對比不同數(shù)量柔性片狀顆粒風分過程x方向與y方向的位移。
由于位移與時間的變化有關,為了更好地比較柔性片狀顆粒在兩模型位移軌跡的相似性,將1/2 縮比模型的位移轉(zhuǎn)化為原型時間下的時程變化曲線[7],因此圖5 在對柔性片狀顆粒位移分析時,將1/2 縮比模型中顆粒的位移乘以2 倍的數(shù)量關系與全尺寸模型中顆粒位移進行對比分析。從圖5 可以看出,任取不同柔性片狀顆粒的數(shù)量進行位移分析,柔性片狀顆粒在全尺寸模型和1/2 縮比模型下位移軌跡曲線相似,最大誤差出現(xiàn)在圖5(e)中??梢钥闯觯灰魄€最大誤差大約在14%,95%數(shù)據(jù)點誤差在5%可控范圍內(nèi),位移曲線圖仍然近似滿足xp/xm=2,yp/ym=2 的相似關系。
圖5 不同數(shù)量下柔性片狀顆粒位移對比Fig.5 Displacement comparison of flexible flak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quantity
圖6 為柔性片狀顆粒速度曲線圖。由圖6 可知,1/2 縮比模型與全尺寸模型中速度時程曲線圖軌跡相同,但是存在某一段時間速度有明顯的差別,速度曲線最大誤差大約在19%,這是因為柔性片狀顆粒撞擊倉體,在這一時刻產(chǎn)生了沖擊作用,造成了速度曲線的差別,但仍有約80%數(shù)據(jù)點誤差小于5%。2 個模型中速度關系依然近似滿足vbp/vbm=1,因此可以得出柔性片狀顆粒在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的運動速度的相似性。
圖6 柔性片狀顆粒速度對比Fig.6 Velocity comparison of flexible flake particles
本文利用CFD-DEM 耦合方法進行縮小規(guī)模的柔性片狀顆粒位移軌跡與速度對比分析,在設置相同仿真參數(shù)情況下,得到了全尺寸模型實際仿真時間大約125 h,1/2 縮比模型實際仿真時間為43 h,利用1/2 縮比模型可以縮減仿真時間65%,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仿真的時間。
本文基于量綱相似理論建立了柔性片狀顆粒風分倉的全尺寸模型和1/2 縮比模型,為驗證1/2縮比模型的相似性和精確性,通過仿真分析,得到風分倉流場、片狀顆粒位移軌跡以及速度,并進行相似性分析,得到以下結(jié)論:
(1)通過2 個模型xy截面上的速度流場分布,可以得出1/2 縮比模型內(nèi)流場與全尺寸模型的流場分布存在相似性,兩模型各個進出口的截面速度分布曲線滿足相似規(guī)律。
(2)通過CFD-DEM 耦合計算,分析了片狀顆粒的位移與速度,全尺寸模型與1/2 縮比模型的片狀顆粒的位移與速度滿足相似性,利用一定的縮尺模型應用于CFD-DEM 耦合方法中的模擬是可行的,并且片狀顆粒位移最大誤差為14%,且95%數(shù)據(jù)點誤差小于5%;速度最大誤差在19%,且80%數(shù)據(jù)點誤差小于5%。
(3)在利用CFD-DEM 方法耦合計算中,使用1/2 縮比模型相對于全尺寸模型可縮減仿真時間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