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苗
中國戲曲喜歡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主人公往往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之后功成名就,得配良緣,諸如《梁?!贰肚屣L(fēng)亭》這種悲劇結(jié)局的戲劇少之又少。
我想,這是因為中國人演戲一方面出于娛樂,另一方面也出于教化。在中國戲曲里,美好的品質(zhì)是一定要得到回報的,就算得不到,那個傷害了這種美好的人,也一定會受到懲罰。因此,即便在《清風(fēng)亭》里善良的老夫婦冤屈而死,不孝子依然被雷劈死。
篤信善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道德底色。這種底色在秦腔中尤為明顯,暖人心窩。
秦腔《珍珠塔》講的是前宰相府的公子、如今落魄不堪的小伙兒方卿與他當(dāng)御史夫人的姑母之間的恩怨傳奇。方卿家鄉(xiāng)遭難,到襄陽府投靠姑母,受到姑父的熱情招待,卻被姑母百般奚落侮辱。方卿憤而回鄉(xiāng),決心不做官絕不踏入姑母家一步。
秦腔《珍珠塔》
實際上,方卿當(dāng)時已經(jīng)窮困如乞丐,這樣的他哪里有機(jī)會讀書為官,要知道筆墨紙硯都是要花錢的,尤其古代的紙非常昂貴,買不起紙,便練不成字,而一手好書法是古代士子的標(biāo)配。
好在姑父和表姐都是深明大義之人。表姐偷偷將價值不菲的珍珠塔藏在點心中贈予方卿,表姐的丫鬟則給了方卿一錠銀子,而姑父更是做主將表姐許配給他。故事到了這里,我們已經(jīng)能夠猜到結(jié)局一定是方卿高中狀元,回來迎娶表姐,并且像韓信原諒給他胯下之辱的莽夫一樣,原諒姑媽。
結(jié)局也的確如此,但《珍珠塔》的好處在于方卿并沒有靠典當(dāng)珍珠塔而重振家風(fēng)。他在回鄉(xiāng)路上遭遇強(qiáng)盜,不僅被搶了珍珠塔,還因為風(fēng)雪嚴(yán)寒病倒路途。而讓方卿得以撐下去的信念,就是表姐藏在點心包中的那顆真心。
因此,這部原本可能流于庸俗的曲目被升華了,方卿雖然丟了珍珠塔,卻找到了一顆人世間最美好的心,也尋到了堅持下去的力量。
秦腔的許多劇目取自元明戲曲,但也有許多新編劇目,主要是為了迎合時下中國的人情世故。
之前,看《王寶釧》,我對王寶釧與父親三擊掌斷絕父女關(guān)系的行為感到不屑。在我看來,宰相王允不過阻止年幼的女兒嫁給乞丐,并沒有做出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王寶釧何至于絕情如此。
我曾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觀看了新編秦腔《王寶釧》,由梅花獎得主李娟主演。李娟穿云裂帛、如泣如訴的嗓音,直將我們帶回到千年前的時空中,讓我重新去審視了這段愛情公案。
秦腔的情感表達(dá)非常濃烈,大段獨白唱段,將主人公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加上聲音的穿透力,讓我們與主人公的靈魂能夠產(chǎn)生巨大的共鳴。
因此,我終于明白了王寶釧與父親決裂的原因,那不單單是為了愛情,更是為了道義。王寶釧不愿意像父親一樣嫌貧愛富、出爾反爾,她要遵守自己立下的誓言,既然決定拋繡球選夫婿,那么無論繡球投中的是王孫公子還是乞丐貧兒,她都會嫁。更何況,她投中的就是自己傾心愛慕的薛平貴。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所以,王寶釧并不單單是愛情的勇士,還是守信的典范。因此,即便最后薛平貴帶著別的女人回來找她,而她早已為生活操勞得美貌不再,但她求仁得仁,守住了內(nèi)心的堅貞、道義,她依然是那個彩樓前巧笑倩兮的三姑娘。
有趣的是,新編秦腔《王寶釧》將薛平貴也塑造成了癡情之人。他并沒有娶代戰(zhàn)公主,而是為公主牧馬。最終,他的真情感動了公主,放他回國與妻團(tuán)聚。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置與老版相比,或許失了一些熱鬧,但卻以更強(qiáng)的力量溫暖了世道和人心。
秦腔《王寶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