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順,焦祎丹
(長春大學 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電影《少年的你》并不是單一的青春愛情題材電影,里面涉及懸疑、犯罪等成分,多種體裁形式并用也是本部電影的獨特之處。電影講述兩個生活沒有任何交集的年輕人,因生活施下的磨難和種種不幸而相互靠近,兩個孤單的靈魂互相拯救的故事。
電影《少年的你》中主要是以對比的方式呈現(xiàn)色彩,整體上均為冷色調。在冷色調下,不僅可以渲染高考前校園的緊張氣氛,而且凸顯校園暴力這一主題。校園本應該是充滿希望與溫暖的場所,然而電影的冷色調將校園中原本該有的暖色全部覆蓋,灰暗的外表下只有暴力實施者、受迫害者以及冷漠的旁觀者。這種色調背景下,出現(xiàn)暖色調后,使電影畫面出現(xiàn)鮮明的對比。
電影中存在較為鮮明的明暗處理運用,對于情節(jié)推動以及氛圍渲染發(fā)揮出較為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第一,電影人物的明暗對比具體體現(xiàn)在陳念與小北身上。影片中,小北護送陳念回家時,在兩者身上投射出一明一暗的光,光明處的陳念,與其對應的是好學生的身份,暗處的小北,與其對應的是小混混的身份,陳念一直走在小北前方明亮的燈光下,而小北則一直戴著帽子藏在昏暗的路燈下。第二,施暴者同受暴者的明暗對比,在魏萊等施暴者對陳念施暴時,可以看到電影中并未給主角特有的燈光,而是通過反面的角度,為施暴者給予打光效果,對主角的中心位置進行一定的削弱,從而體現(xiàn)出人物之間存在的強弱勢關系。
《少年的你》電影開頭運用倒敘的手法,鏡頭第一幕是女主陳念以一位英語老師的身份正在授課,接著用POV(Point of View)視點的第一人稱視角把觀眾引入女主角度,鏡頭里有一個女孩始終低頭沉默著,她在班級里也是那么渺小,并不引人注目。這一段是一個引子,從心理角度看,這種視角傳達在觀者心里埋下疑問并勾起他們的好奇心。而從整個電影角度看,女孩映射女主曾經的經歷,讓女主回想自己留有遺憾的青春。
時間逆轉,故事開始于高考前60 天,所有學生都忙著備考,通過校園各個角落短鏡頭的快速切換,配上嘈雜環(huán)境聲,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感,從心理上增加觀者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之后導演用陳念的視角銜接陳念看到她的同班同學胡小蝶跳樓自殺的鏡頭,鏡頭都對準陳念,陳念的表情暴露她和別人看到胡小蝶尸體時,內心情感的不同,她感到恐懼、內疚、無奈。因為胡小蝶死前對陳念說過:“他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yōu)槭裁床蛔鳇c什么?!边@里是用多時空線交錯的鏡頭插敘手法告知觀眾為什么陳念的表現(xiàn)與別人不同,對應的故事情節(jié)正好是陳念被欺凌者從樓梯推下,而身邊的同學也孤立她,對校霸避之不及。映射出陳念和胡小蝶可能會走向一樣的結局。只想努力準備高考,考出好成績讓自己和母親在大城市過上好日子的陳念,卻因為校園欺凌讓她的愿望成為永遠沉睡的夢。
電影中每次出現(xiàn)下雨的鏡頭,都暗示著不好的事情即將發(fā)生。在女主陳念被校霸盯上以后,常年在外打工的母親回來過一次,而陳念選擇沉默,沒有把自己在學校的遭遇和經歷告訴母親,為高考和人生目標她選擇隱忍,傾聽母親的訴苦,本應是受母親呵護的孩子此時卻更像是身份互換??甄R頭拍攝雨滴滴落在屋檐上,陳念的母親拖著行李箱再次離開,暗示陳念在受欺凌這件事上,已經放棄尋求親人的幫助,從此她將失去親人的保護。這一切忍耐都因為她不想影響高考,想擁有新的未來。
陳念每一次對欺凌者的沉默,換來的都是下一次欺凌,這次陳念選擇報警,但由于未成年身份及證據(jù)不足,只能給欺凌者們停學處分,并沒有真正將他們繩之以法,導致陳念再次被欺凌,這次陳念放棄找警察幫助,暗示著她失去學校、法律對她的保護。為不再被欺凌,陳念選擇用“以暴制暴”生存的小混混劉北山保護自己。期間兩個人關系不斷走近,互相依偎。接著一個雨天鏡頭快速閃過,這次小北所在區(qū)域發(fā)生一起案件而被帶走審訊,沒有人保護的陳念又一次淪為欺凌者的欺凌對象,即使被一群人毆打,拍裸照視頻,剪頭發(fā),書本被撕掉,她也沒有反抗,因為她不想讓這些影響她高考,毀掉她的人生。
第三次出現(xiàn)雨天鏡頭,是在高考當天。暴雨相對于之前的鏡頭,暗示預想不到的事情正在發(fā)生。這次在雨中發(fā)現(xiàn)魏萊的尸體。鏡頭運用手法與第一次胡小蝶死亡的拍攝手法相同,先知尸體,不顯兇手,又一次給故事發(fā)展埋下懸念,為后面到底是誰殺害了魏萊這一小高潮埋下伏筆。
三次雨天鏡頭在不同情景重復出現(xiàn),更是給觀者心里提前種下不安感和緊張感;三次下雨的鏡頭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層層遞進,通過畫面和構圖的重復,暗示女主的悲傷和無助,一次比一次強烈。
從電影開始,英語課上的小女孩就映射陳念本人,所以在她經歷過殘酷之后,當電影結尾時光轉回“現(xiàn)實”時,陳念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本心,堅持她的人生新目標“保護世界”,默默地護送小女孩回家。陳念解救被打的劉北山也仿佛是在解救自己,解救自己沒有幫助胡小蝶內心的愧疚;在魏萊尸體被發(fā)現(xiàn)后,劉北山替陳念頂罪,兩人被提審時十足的默契與堅定的口吻,映射出兩個人的內心,相信彼此能勝過法律,這是只有少年者才具有的特征,沖動、盲目而堅定;最后兩人在探監(jiān)室的對視,鏡頭中沒有一句話,透過玻璃的反射,將陳念與劉北山兩個人影重合在一起。
拍攝小北保護陳念的鏡頭里,每次小北都會刻意躲避監(jiān)控,默默走在陳念身后;曾經一直混沌茍活的小北,在遇到陳念之后開始思考認真的生活,陳念想走出去,找到方法“保護全世界”,而小北也在不斷向陳念的人生軌跡靠近,想改變自己,找到方法認真生活,保護陳念。電影最后鏡頭出處,小北依然走在陳念身后,不同的是他再也不用躲避監(jiān)控,而是光明正大守護她。
電影欣賞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而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除編劇、鏡頭技巧運用、演員的演繹,還要注重視聽效果結合的藝術美感。曾國祥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對背景音樂的插入主要運用聲畫對位手法。電影中有兩處是運用恐怖音樂素材作為背景音樂,且兩次運用都很好地結合蒙太奇的拍攝手法,營造一種極度緊張、充滿恐怖感的氛圍。第一次是陳念看到胡小蝶尸體后的一系列反應,透過這個聲畫對位的手法可以看出,在陳念看到胡小蝶尸體一幕時比其他同學的反應要多出一份恐懼,暗示著胡小蝶的死并不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恐怖音樂再次出現(xiàn)時,運用在欺凌者們瘋狂追趕陳念時,聲畫結合創(chuàng)造出的校霸形象深刻人心;另一方面,用恐怖音樂增強追逐鏡頭的緊張感、恐怖感。
整個作品當中很少出現(xiàn)遠景鏡頭,只有一次是陳念第一次主動尋求小北保護自己時,兩個人由之前的矛盾關系,逐漸緩和,這個鏡頭成為兩人開始互相靠近對方,并將成為彼此人生中溫暖的光的象征。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城市冰冷的建筑物,照耀在一片翠綠之中,象征著希望,讓觀者情不自禁遐想著他們美好的未來。
電影拍攝中大量運用平行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同時交代陳念和小北兩人的生活軌跡;陳念在考場答卷時小北在煙酒店買煙,小北替陳念頂罪入獄時陳念以及其他參與欺凌的人的生活軌跡等等。電影還大量出現(xiàn)人物特寫鏡頭和陳念和小北的雙人鏡頭。鏡頭和音樂最巧妙的結合是在陳念和小北同時受審時,在警察的勸導下,兩個人都沒有動搖,劉北山堅持是他殺害了魏萊,以此保護真的罪犯陳念,替他頂罪;陳念也堅持著否認自己是殺人兇手,兩個人都在為他們認為的最好結果去守護著彼此,爭取人生的“贏”。受審時警官想讓兩個人說出真相,但是陳念和劉北山已經商量好讓劉北山替陳念頂罪,導演利用這一矛盾,給觀者心里種下一個懸念,在鄭易和王立的勸說下,背景音樂由小提琴主奏引入,運用小提琴音色本身具備的傷感,憂郁的音樂色彩,采用低音慢板斷奏的音型,營造出一種內心被良心和兩人的共同信念之間的矛盾不斷拉扯的感覺。用兩個人的特寫鏡頭快速交替出現(xiàn),警察的說話聲作為畫外音,再結合背景音樂,給人強烈壓抑感。在兩個人的回答中,背景音樂轉化為中提琴演奏作為低音襯托,重復開始時小提琴的節(jié)奏音型,而小提琴引申為音樂的主旋律附加在中提琴的襯托之上。鏡頭運用獨特的非均衡構圖法,從屏幕中間劃分,將劉北山和陳念分別放置屏幕的左側和右側,畫面快速切換營造出兩個人背靠背相互依靠的感覺。
對于音樂而言,其屬于一種特殊的符號,這種極具情感性的藝術形式,為故事敘事奠定良好基調,在抽象的音符旋律下,渲染具體影像,與整部電影相配合,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在影片情節(jié)與音樂情感元素的結合下,對觀眾的感受與情緒進一步強化,在情感下進行電影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動,保證電影敘事連貫性的同時,使觀眾獲得一種沉浸感。在音樂中存在的情感,會對劇情敘事導向進行推動,較多開場白的配樂,有效奠定影片整體情感氛圍。電影剛開始時,用主題曲引出陳念中學時的回憶,在鋼琴曲下,引出影片兩位主角在陽光下的笑容。配樂自然又溫馨,在整個影片中,這段音樂出現(xiàn)多次,通過這一特定的音樂符號,對回憶點進行塑造,進行故事敘述時,能夠與觀眾達到良好共鳴,實現(xiàn)影片人物的符號化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主角的內心變化,形成一種感性的美學價值。
音樂轉場在電影中屬于較為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通過音樂,能夠對場景以及敘事方式進行轉換,并且在音樂的利用下,可以對劇情的張力以及節(jié)奏進行控制,有效轉化情節(jié),對影片主題進行深化。影片《少年的你》中,音樂能夠傳遞出不同于圖像的情感信息,營造矛盾并制造反差,將觀眾帶入到影片中。并且,影片通過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對劇情發(fā)展進行推動,在適當?shù)臅r候,影片會將音樂風格進行轉變,例如在電影中同學間的摩擦到胡小蝶自殺,應用的是《高考》這段配樂,在音樂與畫面配合下,表達出同學間的冷漠以及高中的壓力,在事情的發(fā)展中,音樂更好地點明劇情背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通過畫面敘事與畫面反差,使影片得到升華,當鏡頭從陳念轉換到被打后的小北,影片背景聲中的車流聲,時刻牽扯著觀眾的神經,此時,在音樂的影響下,觀眾會從影片中剝離,促使觀眾思考。在音樂節(jié)奏的不同變化下,與和聲相互配合,構成不同層次的情感組合,與緊湊的敘事節(jié)奏緊密相連。
在影視中轉化小說中的文字語言,形成視聽語言時,需要進行畫面想象的二次創(chuàng)作,基于視覺效果與音樂相結合,這樣不但能夠深化主題,更能夠揭示出主角的內心活動,并且還能有效帶動敘事節(jié)奏、對影片效果進行烘托。在《少年的你》中,音樂的存在,一方面進行人物的再塑造,另一方面,也是人物成長的一個見證,在整個影片中,顯示著角色的內心變化經歷。影片情節(jié)到達高潮時,小北為幫助陳念,將自己偽裝成強奸犯,廠房中含有陳念的哭聲,音樂逐漸變大后蓋過一切聲音,隨后警察沖進來,音樂與兩個人眼中激烈的憂傷相輔相成,升華兩個人的感情。這種音樂渲染下,利用音樂語言,代替真正有聲的交流語言,在交織的情感中,讓觀眾真正走入影片角色的內心。音樂在電影劇情應用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音樂,更是成為一種必要的元素,是電影情感不可缺少的一種深刻內涵。
曾國祥導演的青春劇綜合多個方面的審美藝術,獨到的運用經典的拍攝手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影視作品。作品的主題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對人性、某種品質或某種社會現(xiàn)實的呈現(xiàn),吸引觀者欣賞;劇情內容有層次有深度,對觀者的認識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帶來不同程度的沖擊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