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瑾,史鑫鑫,陳 琴,鄧 慧
舌癌發(fā)生與吸煙、口腔衛(wèi)生差、異物長期刺激等因素有關,可致病人出現(xiàn)舌糜爛、舌痛、潰瘍等,隨著病情進展可累及舌肌,限制舌頭活動,影響病人的語言、吞咽和咀嚼功能[1-2]。手術是治療舌癌的重要手段,因舌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和手術切除帶來的傷害,術后病人易出現(xiàn)口干、進食困難、語言表達不清等諸多問題,同時手術會影響五官,可致病人出現(xiàn)焦慮等嚴重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術后社交能力、生存質(zhì)量[3-4]。心理彈性是病人應對疾病壓力的重要動力,心理彈性高者能夠結(jié)合多個外界因素產(chǎn)生有效的應對措施,減少不良心理反應,促進疾病康復[5-6]。本研究選擇2019年1月—2022年2月就診于江西省腫瘤醫(yī)院的86例舌癌病人為研究對象,分析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現(xiàn)狀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為臨床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式選擇2019年1月—2022年2月就診于江西省腫瘤醫(yī)院的86例舌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舌癌;首發(fā)病理;接受手術治療;年齡≥18歲;意識清楚;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類藥物治療史;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臨床資料不完整;精神疾病;存在急慢性感染疾??;不耐受手術治療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查閱相關文獻 自行設計問卷,包含年齡、居住地、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頸淋巴清掃方式、術后放療、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吸煙史、病程、腫瘤位置、婚姻狀況等。②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CD-RISC)[7]:包括自強(8個條目)、樂觀性(4個條目)、堅韌性(13個條目)3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一直如此”“經(jīng)常如此”“偶爾如此”“極少如此”“從未如此”分別計4分、3分、2分、1分、0分,總分為100分,得分高低與心理彈性成正比,總分數(shù)≥70分表示心理彈性良好,反之,則表示心理彈性差。
1.2.2 資料收集方式 在病人出院前研究者先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其介紹本次調(diào)查的目的、內(nèi)容、填寫問卷注意事項等,獲取同意后發(fā)放問卷,原則上由病人采用匿名形式自行填寫,時間控制在30 min以內(nèi),若其因視力障礙等因素無法填寫,則由研究者逐項閱讀,按照病人的回答代為填寫,在此期間禁止使用暗示性語言。所有問卷均當場回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91份,收回有效問卷86份,有效回收率為94.51%。
2.1 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現(xiàn)狀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總分為(59.43±10.26)分,其中自強(20.34±3.19)分,堅韌性(30.18±6.14)分,樂觀性(8.90±2.11)分。提示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偏低。
2.2 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因素
2.2.1 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術后放療與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居住地、性別、頸淋巴清掃方式、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吸煙史、病程、腫瘤位置、婚姻狀況與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2.2.2 多因素分析 應變量取心理彈性總分,自變量取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經(jīng)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大、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術后放療是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高危因素(P<0.05)。自變量賦值見表2,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多因素分析見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3.1 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現(xiàn)狀 心理彈性是指病人的家庭凝聚力、靈活性、社交能力、對各類社會資源的利用能力等,可反映病人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高水平的心理彈性可抵御外界壓力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助于促進疾病康復[8-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總分為(59.43±10.26)分,提示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偏低。原因在于舌癌解剖結(jié)構(gòu)特殊且復雜,術中不可避免地會損傷部分骨組織或軟組織,引起口腔面部組織缺損,影響面部美觀,且還會導致病人出現(xiàn)味覺靈敏性喪失、語言不清、咬合功能下降、進食嗆咳、唾液分泌減少,甚至可引起進食困難等后遺癥,直接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給病人帶來巨大痛苦,降低心理彈性水平[10-11]。同時對病人而言癌癥屬于重大應激源,會帶來心理壓力,易引起擔憂、恐懼等心理問題,增加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發(fā)生風險,也會降低心理彈性水平[12]。
3.2 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年齡大、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術后放療是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①年齡越大者手術耐受、心理承受能力越差,面對疾病和手術時難以控制自身情緒,易出現(xiàn)意志低沉、情緒低落等不良情緒,同時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難以獨立完成以前經(jīng)常參加的活動,加重心理負擔,心理彈性水平相對較低[13-14]。②受教育程度高者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且主動學習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技能和對疾病的認知能力相對較高,可更充分了解手術預期效果、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面對術后語言、面容和吞咽功能異常,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減少不良情緒發(fā)生,同時此類病人收入相對較高,可獲得更好的醫(yī)療條件,心理彈性水平相對較高[15-16]。③對于舌癌病人而言,長期的治療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重家庭經(jīng)濟負擔,且術后病人吞咽、語言等功能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若面容受損害還可能會影響其工作和社交,難以給家庭帶來足夠收入時會加重病人心理負擔,降低心理彈性水平[17-19]。④放射治療會損害局部器官,可致病人出現(xiàn)味覺減退、吞咽困難、疼痛、肩部不靈活、口干等不良情況,加重病人心理負擔,喪失治療信心,易出現(xiàn)沮喪等不良心理,降低心理彈性水平[20-21]。臨床加強疾病治療的同時需密切關注心理變化,根據(jù)病人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案,消除病人不良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疾病康復。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偏少、未與他人研究相對比、觀察指標存在一定主觀性等,存在一定不足,今后仍需加大樣本量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偏低,年齡大、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術后放療是舌癌病人術后心理彈性水平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