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市藍天實驗幼兒園 陳仙紅
幼兒一般在5—6歲能夠逐漸理解物體在長度、面積、容積等方面的守恒現(xiàn)象。當物體在外形、位置等方面發(fā)生變化時,幼兒仍可正確判斷其量是不變的。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活動都涉及量的比較,如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高矮等,但對面積的比較和測量還比較生疏。本次活動嘗試運用大小一樣的正方形卡片作為測量工具,通過計數(shù)正方形卡片的數(shù)量來判斷物體面積的大小。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以游戲的方式帶領幼兒開展非正式測量,引導幼兒在具體的問題情境和操作體驗中慢慢感知和理解抽象的面積守恒現(xiàn)象。
1.用大小一樣的正方形卡片測量并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大小,初步感知即使圖形的形狀或排列方式發(fā)生變化,但面積大小不會變的守恒現(xiàn)象。
2.嘗試運用猜測、計數(shù)等方法比較和檢驗圖形面積的大小,提高觀察和比較能力。
3.有協(xié)商、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體驗數(shù)學操作、驗證的有趣和有用。
1.物質準備:用于合作操作的大號正方形卡片和用于單獨操作的小號正方形卡片若干,合作操作用的大底板五塊,活動用課件一套,人手一份操作板(單獨操作用)等。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玩過相關的拼圖游戲,有移動、翻轉和旋轉圖形以及組合圖形的經(jīng)驗。
1.交流拼圖經(jīng)歷,了解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
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玩過七巧板或拼圖?怎么玩的?
幼:我玩過拼圖,拼圖很好玩的,是用很多小方塊拼成一樣東西。
幼:有些拼圖很簡單,有些很難,但很有趣。
師:看來你們都玩過拼圖,不管是簡單的還是難的,都覺得很有趣。
2.分組拼圖形,體驗合作拼圖的樂趣。
師:今天我們也來玩拼圖游戲。不過,我們用的是大小一樣的正方形卡片來拼圖。游戲有三條規(guī)則:第一,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在這個大底板上合作用正方形卡片拼成一個圖形;第二,拼的時候,正方形的邊和邊要對齊,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疊;第三,要盡量把這些正方形卡片全部用完,比一比哪一組最快完成。
(幼兒分小組拼圖,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把正方形的邊和邊對齊,合作拼一個圖形。)
師:你們拼的圖形的面積有多大?哪個最大,哪個最小?你們可以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但要說出理由。(根據(jù)需要,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幼兒理解“圖形表面的大小可以稱之為面積”。)
幼:我用眼睛看覺得我們拼的圖形最大,因為我們拼的圖形很寬。
幼:我們拼的圖形比較長,所以面積應該最大。
師: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幫助我們知道圖形面積的大小?
幼:我們是用了7張正方形卡片拼的。
師:咦?哪個圖形是用7張正方形卡片拼的?那其他圖形用了幾張正方形卡片呢?
幼:我們用了9張正方形卡片,我們用得最多,所以我們拼的圖形最大,他們只用了6張、7張、8張。
師:為什么數(shù)一數(shù)用的正方形卡片的數(shù)量就能知道圖形面積的大小?
幼:我們是用正方形卡片拼的,正方形卡片有幾張,圖形就有多大,用的正方形卡片越多,圖形面積就越大。
3.總結計算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
師:哪個組拼的圖形用的正方形卡片最多?有幾張?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幼:用了9張正方形卡片拼的這個圖形最大,其他的都比它小。
師:(小結)原來圖形面積大小是可以比較的,我們可以看一看、猜一猜,估算一下它的大小,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它們的大小,如數(shù)一數(shù)用的正方形卡片的數(shù)量就可以知道圖形面積的大小了。
(析:該環(huán)節(jié)重在引起幼兒對圖形面積大小的關注。教師選擇幼兒熟悉的正方形卡片作為測量工具,讓幼兒合作拼圖,通過提問“你們拼的圖形的面積有多大?哪個最大,哪個最小”,追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幫助我們知道圖形面積的大小”,幫助幼兒帶著問題觀察、思考,引導幼兒建立所拼圖形的面積與所用的正方形卡片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在觀察、比較和討論中發(fā)現(xiàn)“數(shù)一數(shù)正方形卡片的數(shù)量就可以知道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了解可以用正方形卡片的數(shù)量來表示所拼圖形的面積大小。)
1.出示五個不同形狀的圖形,猜測圖形面積的大小。
師:老師也用這些正方形卡片拼了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幼:這個像“Z”字形。
幼:這個像衣服。
幼:這個像樓梯。
師:這些圖形有的像“Z”字形,有的像衣服,有的像樓梯,那這些圖形的面積哪個最大,哪個最?。空埬銈儊聿乱徊?、比一比,然后說一說理由。
幼:2號圖形的面積最大,因為它像衣服,很長。
幼:4號圖形的面積最大,因為它最高。
幼:3號圖形和5號圖形的面積一樣大,因為把3號圖形左邊的正方形移上去就變成5號圖形了。
幼:1號圖形的面積最大,因為它很寬。
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這些圖形的形狀不一樣,有的看上去很寬,有的看上去很長,可是它們的面積到底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呢?
2.用正方形卡片測量圖形面積的大小。
師:我們可以用剛才的正方形卡片當測量工具,量一量這些圖形的面積到底有多大。每組選擇一個圖形,用正方形卡片鋪一鋪、量一量、比一比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了嗎?
幼:都是9張正方形卡片那么大。
幼:我們剛才猜這些圖形的面積大小不一樣,但是用正方形卡片量了一下,其實都一樣,都是9張正方形卡片那么大。
師:原來這五個圖形雖然形狀不一樣,但面積大小一樣,都是9張正方形卡片那么大。
(析:該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首先,教師讓幼兒猜測多邊形的面積大小,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理由。然后,教師引導幼兒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驗證。幼兒驗證后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圖形的形狀雖然不一樣,但面積大小一樣,這個結果給幼兒帶來了認知沖突,讓他們感受到了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對面積守恒現(xiàn)象有了初步感知。)
1.自主拼圖。
師:每人一塊操作板,請你們用9張小正方形卡片拼成一個大的圖形,比一比誰拼的圖形面積最大。
師:你們拼的圖形有多大?請你與旁邊同伴拼的圖形比一比,結果怎么樣?
幼:我們拼的圖形一樣大,都是9張正方形卡片那么大。
2.拼一個不一樣的圖形。
師:每個小朋友拼一個形狀不一樣的圖形,拼好后與其他人的比一比,看看圖形的面積是不是一樣大。(教師根據(jù)情況將幼兒的拼圖展示在課件頁面上。)
師:你們拼的這些圖形的面積大小怎么樣?
幼:都是一樣的,因為都是用9張正方形卡片拼的,所以圖形面積大小是一樣的。
師:請你們再變一變圖形的形狀,拼一個剛才沒有拼過的圖形,一邊拼一邊與大屏幕上的圖形、其他人拼的圖形比一比,看看誰能拼出新的圖形。
師:你們拼好新的圖形了嗎?它們的面積大小怎么樣?
幼:圖形面積還是一樣大。
師:(小結)原來不管圖形的形狀怎么變化,圖形的面積始終沒有改變,都是9張正方形卡片那么大。
(析:該環(huán)節(jié)旨在以個體操作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對面積守恒現(xiàn)象的認識。幼兒獨自拼圖,教師將幼兒的拼圖結果進行展示,供大家觀察、比較,同時引導幼兒移動、翻轉或旋轉圖形,以變換圖形的形狀或排列方式,挑戰(zhàn)拼新的圖形,繼續(xù)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鞏固對面積守恒現(xiàn)象的認識。)
延伸活動:
將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投放的數(shù)量呈倍數(shù)關系,如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等圖形卡片投放在數(shù)學區(qū),鼓勵幼兒分別用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作為測量工具,量一量五個不同形狀圖形的面積大小。通過操作和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計量單位的大小會影響測量物中包含的單位數(shù)量,計量單位越小,計數(shù)單位數(shù)量就越多,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面積測量的探究興趣。
反思:
本次活動將面積大小的問題融入游戲情境,教師用正方形卡片作為測量工具,帶領幼兒開展非正式測量,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俊提出:“數(shù)學教育應立足于兒童數(shù)學概念的發(fā)展,主張為思維而教,為生活應用而教,以促進兒童數(shù)學思維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北敬位顒訌囊l(fā)幼兒對圖形面積的關注,到驗證圖形面積的守恒,再到拼更多形狀的圖形,將對具體問題的探討上升為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尊重幼兒數(shù)學學習的個體差異,將合作探究和個體操作相結合,既有利于聚焦核心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又能滿足幼兒的個體操作和親身體驗,逐漸感知和理解面積測量的方法及面積守恒現(xiàn)象,幫助幼兒運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問題,豐富幼兒的數(shù)學學習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