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子建(中國黑龍江)
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就會得到一盞燈。
那不是尋常的燈。從門外的雪地上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后將一瓢開水倒進瓶里,啪的一聲,瓶底均勻地落下來,燈罩便誕生了,再用廢棉花將它擦得亮亮的。燈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紋,從底座中心釘透一顆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臨時,點燃蠟燭,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燈罩。我提著這盞燈,覺得自己風(fēng)光無限。
父親給我做這盞燈總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說做燈罩,總是撿回五六個瓶子才能做成一個。盡管如此,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上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夜,這盞燈就是月亮了。我提著燈,懷揣一盒火柴東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將燈吹滅,聽人家夸幾句這燈有多好,然后再心滿意足地點燃蠟燭去另一家。每每轉(zhuǎn)回到家里時,蠟燭燒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時父親會笑吟吟地問:“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全給丟在路上了。”我說,“剩下最亮的光趕緊提回家來了?!薄斑€真顧家啊?!备赣H笑著說,便去看那汪蠟燭油上斜著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父親說過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僅我手中有燈,院子里也是有燈的。高高掛起的是紅燈,燈籠穗長長的,風(fēng)一吹,刷刷響。低處的是冰燈,放在大門口的木墩上。無論是高出屋脊的紅燈,還是安閑地坐在低處的冰燈,都讓人覺得溫暖。但不管它們多么動人,也不如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是有盼頭的;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親送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了。
然而,父親沒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親去世的那年我們沒有點燈,別人家的院子里燈火輝煌,我們家卻黑漆漆的。我坐在暗處想:點燈的時候父親還不回來,看來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著父親送我的燈到路上接他回來啊。爸爸,回家的路這么難找嗎?從此之后,雖然照例要過年,但是我再也沒有提著燈的福氣了。
現(xiàn)在,每年臘月廿七那天,我們姐弟要“請”父親回家過年。
我們?nèi)タ锤赣H了。給他獻過煙和酒,又燒了些紙錢,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的弟弟叩頭對父親說:“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過年去兒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門牌號重復(fù)了幾遍,怕父親記不住。我補充說:“離綜合商場很近。”父親生前喜歡到綜合商場買皮蛋來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會忘的。
父親的房子上落著雪,有時從樹林深處傳來幾聲鳥鳴。我們一邊召喚著父親回家過年,一邊離開墓地。
母親決定把父親“送”到弟弟家去。早飯后,母親穿戴好,推著自行車,對父親說:“孩子也稀罕過了,跟我到兒子家去過年吧?!蹦赣H哄孩子似的說:“慢慢跟著走,街上熱鬧,可別東看西看的,把你丟了,我可就不管了?!?/p>
初三過后,父親要被“送”回去了。我多希望永遠也不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風(fēng)濕病,一個人往回走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這一天,在一個落雪的黃昏,我降臨人世。那時天將要黑了,窗外還沒有掛燈,父親便送我一個乳名:迎燈。沒想到我迎來了千盞萬盞燈,卻再也迎不來父親送我的那盞燈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蒼老的賣燈人。那燈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還貼著“?!弊?。我立刻想到了父親,正月十五這一天,父親的院子該有一盞燈的。我買下了一盞燈。天將黑時,將它送到了父親的墓地。“嚓”地劃根火柴,周圍的夜色就顫動了一下,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
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盞燈,那燈守著他,雖滅猶燃。
每每讀遲子建作家的文字,就使我想起多年前一位老師的教誨:文學(xué)作品的最大特點是,以情為主?!段男牡颀垺で椴伞罚骸拔粼娙耸财?,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闭J(rèn)為情、文互相依存,無文則情不能表現(xiàn),無情則文無所附麗。
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奪人是《那盞叫父親的燈》的亮點。文章的第一句就有先聲奪人的藝術(shù)效果:“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都會得到一盞燈?!毖悦饔H人已不在人世了。作者卻充滿深情地細(xì)致回顧父親制作燈的過程。文章的高潮是我和弟弟商量著告訴父親弟弟家的住址。他們回想著父親生前的習(xí)慣,配合著母親把父親“送”到弟弟家里去。最后是我買了一盞老人的燈,送到父親的墓地。全文在自然而然的敘述中,卻緊扣送燈這個情節(jié),完成了情感的表達。讓人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边@是寫文章難得的一種境界。(李永康)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那晚,我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聲去了,結(jié)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的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時,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為在這曠野上,睜著眼睛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
我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這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
“戰(zhàn)事還未起來,你為何而發(fā)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fā)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fā)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zhàn)事要發(fā)生。這么大規(guī)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zhàn)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zhàn)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zhàn)爭才算結(jié)束。
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fā)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墒窍惹八劦墓慕锹暷兀恐荑まD(zhuǎn)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著戰(zhàn)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fā)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聲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了鼓槌和號角,他朝我走來,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p>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p>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p>
我們不再對話。
我們相對著。
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xiàn)?”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p>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他說。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說。
“難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他說。
“不?!蔽艺f,“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p>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敝荑ぜ恿?。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
周瑜不再發(fā)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p>
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
我站了起來,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我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發(fā)現(xiàn)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色的月光。戰(zhàn)馬依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的淚水打濕。
遲子建作家以短篇小說二次獲魯迅文學(xué)獎,接著又以中篇小說獲得該獎。此后,長篇小說也獲茅盾文學(xué)獎。她創(chuàng)作的少數(shù)幾個微篇小說也傳播頗廣。這篇《與周瑜相遇》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百篇小小說經(jīng)典”。
這篇作品的亮點之一是,作者通過人物的反差對比來落筆,給讀者留下久長的記憶。一位還奶著孩子,養(yǎng)著豬和雞的村婦,對周瑜的英年早逝也寄予了深深的同情。爭奪地盤就真的那么重要嗎?“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蹦皇切潭嗄旰筝喕爻闪舜鍕D,在一個月光微微泛白的夜晚與周瑜的再次相遇,只是這個時候她已經(jīng)嫁作農(nóng)人婦了。讀過這篇短文,我理解了《三國演義》四十九回中諸葛孔明與周瑜的矛盾沖突。英雄也有平凡人的一面,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李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