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睿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核能利用迅猛發(fā)展[1-4]。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全球核電在所有能源總發(fā)電量中占比約為11%[5],而我國作為核電建設的后發(fā)國家,截至2019年12月底,核能供應僅占總發(fā)電量的4.88%[7],全國核電建設情況如表1、圖1、圖2 所示[6]。隨著核能技術日趨成熟,核能的安全和質量管理也日趨完善,在全球倡導低碳減排的大環(huán)境下,作為清潔能源之一的核電,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
圖1 2010—2019年全國核電裝機規(guī)模Fig.1 Nuclear power installed capacity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
圖2 2010—2019年全國核電發(fā)電量Fig.2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
表1 2019年核電廠運行數據[10]Table 1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 data for 2019
通過了解世界范圍內的核電發(fā)展歷程可知,尚未發(fā)生過由于設備設計和重大質量問題而造成的核電重大安全事故事件。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事故、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等,都不是設備質量事故直接引起的核事故[9]。但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由于設備質量問題帶來的大量停機、停堆事件時有發(fā)生,給核電站運營者帶來諸多困擾,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這也客觀地說明了核電設備質量控制在核電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對核電設備采購管理工作做初步總結和探討,通過對核電設備采購管理過程的初步分析,以及核電設備采購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為核電設備管理同行提供借鑒。
設備的采購管理是指從接收上游設計輸入,并將其轉化為招標文件,再到設備安裝調試完畢投運直至質保期末的全過程管理,是對設備的設計、原材料采購、制造、檢驗、試驗、運輸、安裝、調試等全過程進行計劃、控制、評估,進而對其實施改進的各項活動的集合。
每一個核電設備由于其在核電站系統(tǒng)中所賦予的功能不同,所處運行環(huán)境的差異,而有特定的技術要求。設備從設計到制造、檢驗、試驗到安裝后的單體,直至系統(tǒng)調試,都是為了確保并驗證該設備能夠滿足設計賦予它的特定功能和技術要求。因此,對所有可能影響設備最終性能的因素進行管控的采購管理行為是核電站建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各行業(yè)實施有效設備質量管理和控制的管控舉措。實際上,無論從航空航天設備,到水面、海底的艦船和潛水器;還是從大型工業(yè)裝置的電氣、儀控設備,再到機械設備,所有這些裝置和設施的順利交貨以及后續(xù)的平穩(wěn)運行都離不開科學有效的采購管理,這足以說明設備采購管理在設備質量控制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
相較于一般的工業(yè)設施、設備來說,核電項目由于其與生俱來的特有放射性風險,對各種設備的安全和質量要求均有其特殊性,并在設計過程中賦予其不同于其他工業(yè)設施中同類型設備的特殊技術特質,如高溫、高濕度、強輻照環(huán)境和超長壽命等。由于設備設計要求高,采購周期長,核電設備采購管理的全流程也是一個長周期的活動過程,這其中亦包括1.1節(jié)中所述的諸多環(huán)節(jié)。
核電設備受采購周期長,各個環(huán)節(jié)外在變量多(如技術交底不充分或技術消化不徹底、關鍵技術人員調崗或調出且工作交接不夠細致到位、關鍵設備使用安排沖突、較大或重大不符合項的發(fā)生、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反復迭代等),有時還需配合項目現場實施進度調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采購管理過程中會遇到不可避免的質量、進度、費用等方面的風險。因此,為確保核電站建設能夠順利推進,不僅需要對整個采購管理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識別,制訂相應計劃并實施,同時還要從不同側面對主要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效果進行推演,發(fā)現問題并及時反饋相關責任部門予以改進完善。
根據采購管理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特點與要求,一般將其劃分為前期準備和工廠實施兩個階段,如圖3所示。
圖3 采購管理流程Fig.3 Procurement Management Flow Chart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從收到上游設計下發(fā)的規(guī)格書開始到正式與賣方簽訂采購合同為止,均為設備采購的準備階段。
設備采購是將設備設計作為輸入進而轉化為實物輸出的必然路徑,而合格產品的形成必然離不開設計文件的有效轉化和產品生產方(設備賣方)在合規(guī)的管理體系指引下,利用合適材料,由合適的人員,在經過評定或認可的工藝基礎之上,實施具體生產的過程。鑒于此,設計文件和與設備技術要求相適應的產品生產方(設備賣方)成為設備采購過程得以有效執(zhí)行的兩個關鍵要素,這也是為何必須在采購管理的前期階段打好基礎,嚴格實施每個準備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原因。
2.1.1 采購策劃及招標文件準備
在進行采購策劃之前,應首先從進度、商務、質量三個方面對技術規(guī)格書進行審查,并督促設計院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澄清或修正。在確保技術規(guī)格書內的供貨范圍清晰,技術要求明確、規(guī)范、標準及其他引用文件有效,并認定技術規(guī)格書可用后方可開始采購策劃的編制。
采購策劃編制過程中,經驗反饋、潛在供應商調研情況和評標辦法應是采購責任部門重點關注的三個方面。
通過借鑒同一型號前期項目或其他核電項目設備采購,相關設備實際運行和維護維修等方面的經驗反饋,既可以有效吸納前期或其他核電項目的良好實踐(改進措施),也可及時針對以往項目出現的問題,優(yōu)化現有的設備設計,最終實現從質量、進度及費用管控等各方面對前期設備采購過程的全面改善和優(yōu)化。國內一些核電項目在后續(xù)設計過程中,由于在經驗反饋范圍和深度方面缺乏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和有效的后續(xù)檢查管理手段,而造成前期項目經驗反饋借鑒不足,類似問題重復發(fā)生的案例并不鮮見。
通過對潛在供應商進行調研,可以有效地掌握投標方在資金、體系運行、綜合管理、相關業(yè)績、技術實力(儲備)和攻關水平、設備適用性及其產能、歷史產品質量、服務響應(包括售后)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從而識別供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
依據對潛在供應商進行調研所掌握的實際情況,結合擬采購設備特點判斷其可能存在的關鍵制約因素(如裝備、產能、技術或是不良質量史等),由采購責任部門借助精準把控手段對評標要素及其權重進行有機調節(jié),可以確保以最合理的價格選出最優(yōu)的供應商。
2.1.2 合同澄清及簽訂
通過招標程序確定賣方后,采購管理責任部門應組織相關方在合同簽訂前對賣方給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充分審查,以避免后續(xù)采購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技術分歧而產生合同糾紛。
這一階段主要是就合同的技術條款及全部合同內容與供應商進行逐條澄清,同時聽取供應商的技術回應,經過一輪或多輪討論、溝通,確保雙方對全部合同條款內容的理解達成共識,方可進入最終合同簽訂環(huán)節(jié)。
在合同澄清階段,如果有些內容和條款牽涉到第三方的技術要求,采購責任部門還應在第一時間通知相關第三方參加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澄清和討論,確保后期供應商的所有行動均能按照合同約定予以實施。
設備的工廠實施階段是采購管理發(fā)揮作用的主要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項目啟動、開工前檢查、過程監(jiān)造和設備驗收等環(huán)節(jié)。本階段采購管理的有效實施對確保設備本身質量滿足設計要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給同一供應商的后續(xù)產品生產帶來深遠的影響。
從狹義角度理解,工廠實施階段的設備采購管理僅僅是采購方對供貨方就雙方合同約定的內容實施“點對點”的監(jiān)督、檢查和確認。客觀上,采購方良好且規(guī)范的設備采購管理活動會通過體系文件審查、外部監(jiān)查、設計修改和車間現場變更審批過程的共同介入,對不符合項處理過程的深度參與等活動及時提出供貨方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改進措施和糾正建議,同時督促其限期內整改到位。這些行動均會不同程度地對供貨方的綜合管理能力、技術能力、核安全文化水平等起到潛移默化的帶動、促進作用,對供應商綜合水平和能力提升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
2.2.1 項目啟動
在供需雙方合同執(zhí)行之初,首先要建立正式的溝通渠道,并明確雙方的項目人員和組織結構,同時相互提交雙方的工程文件索引(Index of Engineering Documents,IED)。項目組織機構的建立是設備采購管理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要以書面文件的形式確認,且文件中還必須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并確保各項職責有專人負責、雙方對外接口管理有效可控。此外,文件中還應給出雙方項目組織結構圖并進行詳細說明。設備采購管理的項目組織機構如圖4所示。
圖4 項目組織機構圖Fig.4 Project organization chart
為提高采購管理效率,中國核電工程公司在傳統(tǒng)管理手段的基礎上,建立完成專門的設備采購管理門戶。該管理門戶的建設完成,不僅能夠使采購管理人員實時了解項目信息和進程,提高對項目整體跟蹤和管控的效率,還能夠使整體項目工程文檔數字化,便于檢索和查詢,為后續(xù)合同竣工管理提供方便。同時該管理門戶也允許供貨方登錄,可在其各自模塊內錄入并完善其相關信息和數據,既提高了共享效率,又方便后續(xù)的統(tǒng)一整理、歸檔。
買方IED(工程文件索引),即專用技術文件、通用技術文件及買方管理文件的目錄,買方IED的及時提交是賣方進行后續(xù)技術轉化、詳細設計、及時有效實施設備制造的有效保障。而賣方IED是指導賣方文件管理的綱領性文件,也是買方對賣方在相關文件編、審、批等環(huán)節(jié)實施監(jiān)督、檢查的基本要求。買方通過對IED中賣方工程文件的審查及固化,可以及時掌握賣方在技術轉化、設備制造關鍵工藝準備、檢查與試驗準備等方面的具體進展和完善程度。因此,賣方IED也是買方檢查賣方過程文件和資料產生的必要性和完整性的有效基礎。賣方工程文件索引(IED)分類如表2所列(示例)。
表2 賣方工程文件索引(IED)分類表(示例)Table 2 Content and format of the Seller’s IED
續(xù)表
2.2.2 開工前檢查
在賣方正式生產設備前,需要對其進行開工準備檢查。制造開工準備一般從五個方面著手實施,即業(yè)界公認的“人、機、料、法、環(huán)”五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項目設備采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基本上可以涵蓋這五個方面。表3給出了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所應考慮的基本要素。
表3 制造先決條件檢查要素Table 3 Inspection of manufacturing preconditions
嚴格意義上,開工準備檢查應該涵蓋上述表格中人、機、料、法、環(huán)五個環(huán)節(jié)中給出的全部要素,且不限于此。在工程實踐中,買方對賣方的開工先決條件檢查往往有所取舍,檢查深度也不同,這主要取決于買方和賣方的合作歷史,賣方的供貨業(yè)績、質量史以及檢查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水平、經驗豐富程度等內外在因素的綜合考量。
全要素、全深度檢查并不能作為開工前先決條件檢查的唯一正確的衡量標準。但需格外注意的是,無論賣方以往的歷史業(yè)績有多好,企業(yè)規(guī)模有多大,資金實力多么雄厚,技術實力有多強,如果是首次涉足核電設備供貨領域,買方在實施開工先決條件檢查時,要以全要素、全深度作為檢查的基本要求。
2.2.3 過程監(jiān)造
在確認賣方具備開工制造條件后,就進入了設備的正式制造階段。在設備采購管理的整個過程中,過程監(jiān)造是最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過程監(jiān)造涉及的是真正把設計轉化成產品的關鍵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關鍵過程中,如果賣方在原材料或零部件采購、工藝準備、工藝實施、檢驗試驗等任何一道工序控制不嚴格,都會造成產品質量的不合格或無法確認,不僅影響交貨進度,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損失,給未來核電站的運行帶來安全隱患,對在后續(xù)工序中無法用非破壞手段檢驗其質量的特殊工藝尤其如此。因此,為了保證產品的最終質量,監(jiān)造人員必須按照賣方預先制定并經買方認可的質量計劃對產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控制點)實施檢查和進一步確認,為產品制造轉到下一道工序背書,為階段性質量確認提供支撐。其間,買賣雙方應形成一種互助、互信的工作氛圍,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及關鍵信息賣方都應主動且無保留地及時通知買方。而買方也要積極配合賣方,履行控制點見證活動,并在不符合項處理、應對外部評價和審評、要求設計澄清和申請技術變更等方面予以積極、有效的支持。
為確保項目需求和產品生產進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賣方要編制出版三級進度計劃和專項計劃并提交賣方審查。在計劃獲得批準后,通過駐場監(jiān)造和賣方提交的進度報告跟蹤掌握設備實際制造進度,確保供貨時間滿足現場需求。
近期經驗反饋發(fā)現,有些單位在質量計劃制定和審批過程中,各類控制點(H,W,R)選取較多,且往往由于一定時間內項目多,人手不足,而不去區(qū)分不同供應商和產品特點,一味去做計劃克隆、選點拷貝,最后造成在計劃的具體實施時,控制點執(zhí)行率偏低。
在產品的過程監(jiān)造階段,我們要強調監(jiān)造人員必須重視計劃、尊重計劃,做到有章必循,這既是履行自己的監(jiān)造職責,也是向被監(jiān)造對象表明自己的工作立場和嚴謹態(tài)度。
2.2.4 設備驗收
在賣方廠內完成設備的生產檢驗后,需要對其進行出廠驗收。出廠驗收是買方對賣方產品全部活動實施的大檢閱,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對產品最終質量是否滿足要求的“蓋棺定論”,是證明賣方所制造的設備符合采購要求的重要依據。買賣雙方對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足夠重視。為規(guī)范驗收活動,保證驗收工作順利進行,應首先編制驗收細則。驗收細則應對驗收工作的設備范圍、檢查項目、參照程序及驗收方式進行明確。驗收內容一般分為實體檢查和文件檢查。
實體檢查,主要是對驗收設備交貨范圍的復查,對設備本體的檢查或抽查,對設備檢驗試驗實施見證以及對相關附件、備件和所附工具的檢查。
文件檢查,主要是對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文件完整性與正確性進行檢查,方便后續(xù)竣工文件的編制。
核電設備采購管理是確保核電項目最終建造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確保設備設計合理轉化為完美體現設計意圖的實物產品的核心步驟之一,更是連接設計方、設備供應方和業(yè)主(營運單位)方的重要活動接口。在以往的核電項目建設過程中,各個業(yè)主單位和采購總包方通過先進、完善的采購管理手段,基于各類設備供應商的密切支持和配合,使得國內的核電項目建設質量得到很好的保障,目前在運的53臺機組的綜合運行業(yè)績可以充分地證明這一點。